拍帮主的后花园

其他

蹭硅谷大佬热度的智商税带货硬广一则

舒尔美防静脉曲张弹力袜以上绝大多数目前都有跨店满300减40的活动,4月15日截止,另外还或多或少叠加一些奥数题优惠~最后祝大家远离LC啦~
4月13日 下午 11:57
其他

疫苗,销冠,免疫世界之巅LOL

集带货系列:《帮主带货合订本,欢迎各位捧场》;豁胖系列:《本焦虑贩子的抢跑成功案例集中显摆贴(更新至BA.2.86)》;原罪系列:《原罪》合集;免疫债系列:《炮打免疫债邪说》合集。欢
3月5日 下午 11:42
娱乐

帮主带货合订本!(2024年1月13日第十五次更新)

各位周末好~今天周六,例行休笔摆烂,更新一下带货合订本就收工。刚好最近新增了几位龙王老爷,跟大伙儿介绍介绍。下面正式进入带货环节。新增!每愈美达卡拉胶配方鼻腔喷雾前段时间根据群友安利,试验了国产的每愈美达鼻喷,这玩意儿也是Iota卡拉胶配方,这点跟BHM差不多。最开始只是作为BHM的平替试一试,结果发现还行,特别是喷头设计可能还更给力(这点对黏膜覆盖类鼻喷比较重要)~另外还有个特点则是体感比较温和,当然这算是所有卡拉胶类鼻喷的共同优点了。正好每愈美达的东家重庆瑞希那边,有人是公众号那边的粉丝来着……听说咱在试用,就这么联系上了,哇哈哈哈~总之,现在报暗号【帮主V5】,有以下福利:
1月13日 下午 10:16
其他

BA.2.86现状更新(2024年1月7日,快速椁疯特别版)

各位晚上好,今天咱们不掉书袋了,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简单八卦几句BA.2.86大家族(目前主要是JN.1)的现状吧。流行率方面其实没啥好说的,早在2023年圣诞节前后,JN.1就已然成为全球优势流行株了。而BA.2.86登顶的时间还要更早,按照CovSpectrum口径,大概12月4日就流行率超过50%了。所以现在其实已经进入了新老毒王争霸战的垃圾时间,是时候可以简单回顾一下各国快速椁疯的表现了。说到快速椁疯,尽管已经有不少先行者提供宝贵数据,比如西班牙、丹麦、芬兰、坡县等等,但各大霉体最喜爱的那些砖家,仍然在习惯性地贩卖虚幻的定心丸~——比如说,请品鉴:↑
1月7日 下午 11:26
其他

芬兰:“今年冬天医院又爆满?明年或许……”

各位早上好上午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今天周三,例行休笔摆烂,搬运点微博发过的东西凑个数得了。今次咱们来八卦八卦芬兰最近的惨况~至于标题……则是在阴阳怪气地模仿上个月某篇奇文。——请品鉴:作为全球最早脸接JN.1的地区之一,芬兰最近有多惨呢……咱们契合文章标题,先看看住院数据得了~——当当当当:↑
2023年12月20日
其他

“翻译翻译”14-卫健委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发布会【“努力让孩子不得病,少得病”】

声明: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系列的“翻译”仅代表个人观点。12月17日卫健委再次召开了《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的发布会,近期基本每周都会举办一次发布会说明情况,再加上疾控局和卫健委的各种其他相关文件和通知,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另一方面也对我个人的更新产能提出了挑战。卫健委本次发布会共计14个问题,主要涉及:妇幼保健系统在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期的准备(Q1~Q7)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与指导(Q8~Q11)新冠病毒JN.1变异株的国内流行情况(Q12)呼吸道疾病的日常防护(Q13、Q14)为了便于阅读,调整了部分问题的顺序。与文件通知不同,发布会提问性质的“中译中”排版观感可能会稍差,还请读者见谅。开场词本次新闻发布会召开的时间是12月17日下午,也就是2023年的第50周的末尾。从米司长“近期,全国医疗机构门急诊呼吸道疾病总诊疗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的表述,以及第49周流感增速放缓的情况相结合来看,在全国范围内以流感为首的多呼吸道病原感染情况应该在第50周应该已经过峰。之后是“重要的事情要说好几遍”的在近期卫健委新闻发布会当中反复强调的科学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以及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即我们日常需要进行的佩戴口罩、物品表面消毒和手卫生。同时也再次强调了预防性接种疫苗的必要。然后表明了近期除呼吸道传染病之外的另一个项健康挑战,即近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寒潮,对应的特殊人群需要额外注意。比较值得一说的是寒冷天气对于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是一个双向影响,一方面由于气温较低各种病原体在环境中存活的时间变长且低温造成的免疫波动会让大部分人群更易感,但另一方面低温也会让人群减少外出反而会限制各种病原体的传播。言外之意就是天气寒冷的时候尽量减少外出。Q1:请介绍一下妇幼保健系统的儿科医疗资源总体情况。先说结论,Q1看似在说妇幼保健系统,但核心是建议民众带儿童就医时尽量减少前往综合医院的儿科,绝大多数妇幼保健医院都有儿科,可以就诊。现在来看具体原因:充实了儿科服务资源——综合医院儿科服务资源不足,医护人员不够。优化空间布局和就诊流程——综合医院流程与布局不合理,院内交叉感染风险较高。推进“互联网+”服务——综合医院就诊压力较大,排队和诊断时间长。最后还特意说明了从9月以来妇幼保健系统日均门急诊接诊人数从3.1万上升到了12月中旬的4.7万,虽然增长超过了52%,但是如果和近期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人数变化趋势对比,与18.9万~33.8万相比,就诊压力还是相对较小的。Q2:有家长担心,妇幼保健机构在治疗儿童疾病方面经验不足。妇幼保健机构是做好了准备来应对儿童呼吸道传染病高峰的,绝大多数情况下的常见呼吸道疾病都可以得到有效诊疗。即便是无法处理的疑难杂症也有快速转院机制,所以请放心。Q3~Q7:妇幼保健机构其他相关问题Q3~Q7均是在Q2基础之上进行了的补充,重点强调了妇幼保健目前机构有能力应对现阶段的儿童就诊高峰(毕竟他们还有人力派往幼儿园担任健康副园长),并且充分调动了现有资源。也再次强调了对重症及疑难杂症的转院绿色通道。Q8:现阶段呼吸道疾病高发,请问如何提高家长的健康意识,有效预防儿童呼吸道疾病发生,从而降低儿童患病几率?谢谢。Q8是针对提高家长的健康意识方面进行的说明,主要是通过各种学习。但核心在于“努力让孩子不得病,少得病”,不要相信所谓的得病是锻炼免疫力或者“刷病毒库”这缺乏科学依据的宣传。PS:部分儿科大夫请认真学习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的指导精神,不要误导患儿家长。Q9:最近儿童流感有所增多,可以服用药物来预防流感吗?Q9中卢主任没有正面回答药物预防流感的问题,这并不是说像奥司他韦这样的神经氨酸酶抑制药物不能起到预防作用,尽管从原理上来说是有效的。但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常规使用这类药物非常容易使得流感病毒在选择压力下出现耐药性,对公众健康造成更严峻的挑战。且作为预防服用一般需要较长的服药周期才可以达到效果,俗称“药不能停”,很容易引起部分儿童的肠胃不适和精神异常问题。所以依旧建议通过接种流感疫苗来进行预防(求你们快打吧)。后半部分是关于部分儿童病程较长的问题,在感染肺炎支原体或出现合并感染的情况下,确实可能会使得病程持续2~4周。所以请在患儿完全康复后再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避免叠加感染造成“续杯”。Q10:儿童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对于患病儿童,如何做好居家护理?谢谢。Q10其实也分为两个部分,前段主要强调儿童用药不同于成人,在没有专业背景的情况下不要随意用药,以免造给儿童造成额外的健康风险(成年人在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也不要瞎吃药)。后段的重点回复在于儿童患病后“不建议入园或者上课”,以及症状恶化时要主动就医。Q11:中医药在防治儿童呼吸道疾病方面有哪些好的方法?谢谢。未病先防方面,好好吃饭,好好休息。疾病治疗方面,各种中医措施需要专业医师根据实际情况辩证使用。愈后防复方面,针对症状补充水分和营养。Q12:新冠变异株JN.1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关注,请问新冠变异株目前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如何?谢谢。Q12主要内容在国家疾控局之前发布的《新冠病毒JN.1变异株,你需要了解的都在这里》均有涉及,可以查看《“翻译翻译”13-国家疾控局-新冠病毒JN.1变异株【官方预警】》。详细介绍了BA.2.86系变异株的检出数量,另外额外强调的是目前没有发现未知的新病毒和新细菌。Q13:口罩大概多久需要换一次?以及N95和普通的外科口罩之间人民群众怎么去选择?为了保温大家佩戴普通棉质口罩能否有效防护呼吸道传染病?谢谢。Q13是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内容的一个补充,相关内容可以查看《“翻译翻译”12-联防联控机制-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涉及内容包括:口罩不能交叉使用。口罩单次使用时间不超过8小时,高暴露风险不超过4小时,一般情况不建议重复使用。从高风险环境返回后应及时更换口罩。口罩出现明显污染后应及时更换口罩。口罩出现气密问题后应及时更换口罩。棉质口罩不能有效抵抗飞沫和气溶胶。佩戴复数口罩会增加呼吸阻力且可能破坏气密性。相关内容我们在往期分享中也有介绍:后流015——口罩·其一【口罩的标准】后流016——口罩·其二【具体原理、佩戴方式、重复使用】后流138——口罩·其四【负离子对口罩的影响】后流139——口罩·其五【影响口罩静电的因素】Q14:如果家庭成员感染了呼吸道疾病,家中是否需要消毒处理?如何避免同住成员感染?Q14是卫健委提供的官方的降低呼吸道传染病家庭内传播的基础防护教程,已经非常详细。不过由于是面向全体人群的基础版本,所以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良。卫健委:快学一下,别再一人生病全家感染了。卫健委最近几次的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发布会都是“手把手”地向人群教授与呼吸道疾病防护相关的内容,且普遍都是行之有效的日常措施,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起来今年冬季的呼吸道疾病防治,一起平安度过这个并不友好的冬天。本期的分享就先到这里,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份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2023年12月19日
其他

[奇文共赏] “只有数据是证据?”

集带货系列:《帮主带货合订本,欢迎各位捧场》;豁胖系列:《本焦虑贩子的抢跑成功案例集中显摆贴(更新至BA.2.86)》;原罪系列:《原罪》合集;免疫债系列:《炮打免疫债邪说》合集。欢
2023年12月18日
其他

“翻译翻译”13-国家疾控局-新冠病毒JN.1变异株【官方预警】

声明: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系列的“翻译”仅代表个人观点。国家疾控局在12月15日发布了对JN.1变异株的一份科普,属于那种行文不长但信息量巨大的科普,是我短时间内达不到的高度。同时也是官方的再一次提前预警。由于这份官方科普的特殊性,所以临时将“翻译翻译”调整为两部分:科普“中译中”科普预警指示中译中部分一、什么是JN.1变异株?JN.1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BA.2.86变异株的第二代亚分支,也是BA.2.86变异株中具有较强传播优势的一个亚分支。该变异株于今年8月25日在卢森堡采集的样本中首次监测到。11月以来,由于JN.1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增长较快,世界卫生组织于11月21日,将BA.2.86变异株从“需要监测的变异株”(VUM)升级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VOI)。这部分是对JN.1变异株的一个简单介绍,JN.1是之前一直备受关注的BA.2.86变异株的一个具有较强传播优势的亚分支。从首次监测到,再到出现较快速度的增长大约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世界卫生组织对BA.2.86的跟踪可以参考:后流185——重点变异株·其一【“VOI”的BA.2.86】二、国际上JN.1变异株的流行情况如何?今年11月以来,JN.1变异株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迅速增加,从11月初的约4%增长至12月初的30%左右。截至12月10日,全球至少有40个国家/地区监测到JN.1变异株。从分布看,欧洲占比最高,美洲等大洲的JN.1变异株所占比例亦呈快速增长趋势。在国际层面JN.1的增速表现非常迅猛,全球有监控的大部分地区都已发现,并且欧洲和美洲占比更多。从11月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4%)到12月占据主要传播优势(30%),大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三、我国开始流行JN.1变异株了吗?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流行株仍为EG.5及其亚分支。自11月首次发现本土JN.1变异株以来,截至12月10日,在我国本土病例中共监测到7例JN.1变异株。虽然当前JN.1变异株在我国流行水平极低,但后续受国际流行株和输入病例影响,不排除JN.1变异株成为国内优势流行株的可能。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毒株暂时仍为EG.5及其亚分支,从11月首次发现到12月初的检测来看,这一个月时间内,JN.1当前仍处于极低的流行水平。但综合国际上的流行情况,在之后JN.1存在在国内大规模流行的可能。四、JN.1变异株传播的更快了吗?从各国流行情况看,近期JN.1变异株在多个国家增长迅速,但研究显示,在传播方面JN.1与XBB变异株差异不明显。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含有XBB.1.5成份的新冠病毒疫苗仍对JN.1变异株有效。因此,在人群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广泛免疫(包括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的前提下,JN.1变异株的传播能力可能相对有限。JN.1在多个国家增长迅速,传播很快。JN.1与XBB变异株差异不明显,XBB变异株本身就是传播很快的变异株。含有XBB.1.5成份的新冠病毒疫苗仍对JN.1变异株有效,接种相关新冠疫苗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广泛免疫的前提下,JN.1变异株的传播可能相对有限。这里的广泛免疫提到了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在含有XBB抗原的新冠疫苗没有在我国大陆地区大规模接种的前提下,距离第二轮感染高峰已经过去了6个月以上的时间,对于绝大部分人群来说上一次自然感染高峰带来的预存免疫已经基本消退,所以“广泛免疫”的前提目前并不存在。这就意味着JN.1大范围传播的可能性非常大。这条的内容实质上是建议大家尽早接种含有XBB抗原的新冠疫苗,在可能的范围内降低传播风险。五、感染JN.1变异株后,症状会更严重吗?世界卫生组织评价包括JN.1在内的BA.2.86变异株临床重症感染风险为低等。美国监测数据显示,JN.1变异株近期在美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中占比增加,并没有发现因感染JN.1变异株后引起疾病严重程度增加的情况。我国监测数据显示,JN.1变异株感染者均为轻型或无症状。不同变异株引起的症状往往相似,症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通常更多地取决于个体免疫力。基于现有证据,JN.1变异株的公共卫生风险较低。均为轻症或无症状的前提是截至12月10日,本土仅检测上报了7例感染病例。从现有的研究来看,JN.1的毒性并没有明显的变强或者变弱,症状的严重程度更多的取决于个体的免疫力。六、如何防控JN.1变异株?与预防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一样,建议公众继续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科学佩戴口罩,及时接种疫苗,坚持规律作息,保证健康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之前的防控措施一样,并没有区别。疾控部门:“我求你们打疫苗吧!”预警指示虽然每次转载官方文件的时候,总会有读者留言表示“这不会落实”或者“这说的都是废话”,但其实自2023年6月以来,疾控相关部门的绝大多数发文和通知都对之后的疫情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都能起到提前预警的效果。在完成“中译中”之后我们再来梳理一下这份科普可能想传达的更进一步的内容。先是传达了在国际上,JN.1从首次被检测,到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再到占据传播优势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我国从首次检出本土病例到现在过了一个月的时间,所以大约会在2024年1月后出现较为明显的上升,然后在2月后占据主要传播优势。这与我们之前在《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192-CCDC11月新冠月报分析》当中的观点类似。后是表达了一个额外的正面影响,由于国际交流规模的问题,我国境外输入造成的疫情压力相对其他地区较小、比如新加坡和美国等。在这份科普之外,还有一些可能会影响到下一轮国内新冠疫情走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寒假、寒潮、春运和春节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叠加给之后判断疫情的具体走势带了进一步的挑战。如果回顾一下11月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关于做好冬春季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的表述:坚持底线思维,克服麻痹思想和懈怠情绪,把各种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考虑得更充分一些。现在进行回顾可以发现,联防联控机制这份通知的发布时间与我国首次检出本土JN.1变异株的时间只有很短的间隔。读者们可以在JN.1尚未开始在我国大规模流行的这个平静期,开始未迎接之后可能存在的疫情冲击做好相应的准备,包括物质层面和心理层面。不过也不用过于焦虑,至少还有3~4周的时间可以用来检查和完善各种防疫措施。本期的分享就先到这里,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份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2023年12月18日
其他

论,转进如风(第二集)

各位早上好上午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昨天本来预告得好好的,今天写JN.1,可是到了今天才发现,今天是周三哎!摆烂休笔的日子哎!所以没办法,只好再鸽一次,顺延到明天吧……今天咱随便搬运一点微博那边的内容凑数得了。话说,咱之前写过一个后台点播,给深圳那边某医院的院长卢老师做了个简短的合订本(传送门:《论,转进如风》),专门探讨这位深受各路霉体喜爱的大砖家卢大院长,是如何快速更新他那灵活善变的知识体系的。——请首先品鉴:2022年12月26日,卢大院长表示:“对于同一亚型的病毒,感染过后,在7~9个月之内不会再次重复感染,除了少数患有免疫缺陷的病人。因此,绝大多数人感染奥密克戎后,接下来7~9个月之内不需要再去接种疫苗,也不会再感染奥密克戎。”划重点:7-9个月之内不会再次重复感染。——请接着品鉴:2023年4月24日,卢大院长再次表示:“前期研究表明新冠自然感染产生的保护力可以持续7个月左右,然后随着时间推移快速下降,保护力会减弱。”划重点:保护力可以持续7个月左右,然后随着时间推移快速下降。——请继续品鉴:2023年6月19日,卢大院长又表示:“重复感染应该不会是常态,因为免疫屏障建立起来以后,病毒无法广泛传播。免疫保护期具有个体差异,免疫保护期短的人会先感染,同时期其他的人则不会被感染。例如,100个人中,可能5%的人在感染3-4个月后再感染,10%的在感染5-6个月后再感染,此时之前的5%就不会再被感染了。所以不会形成聚集性病例,未来也不会形成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划重点:重复感染应该不会是常态,因为免疫屏障建立起来以后,病毒无法广泛传播。不会形成聚集性病例,未来也不会形成一波又一波的疫情”。——请再品鉴:2023年8月17日,卢大院长下话锋一转:“基于新冠的传染性极强,得过新冠后抗体自然衰减及没有绝对的保护性新冠疫苗,基本上多数人每年会感染1-3次”划重点:基本上多数人每年会感染1-3次以上是截止今年8月份,卢大院长的知识体系变迁史,下面则是最新的进展。——请仔细品鉴:2023年12月12日,卢大院长又改口了:“目前国内居民普遍经历了2次感染甚至3次感染。”……划重点:“普遍、2次、3次”……呵呵!另外吧,12月12日这个采访,不仅证明了卢大院长知识体系更新速度飞快,同时还说明,卢大院长和大阴阳师金冬雁一样,都是熟练掌握了大阴阳术的高手~一方面,卢大院长面对霉体采访时明确表示:“这样的感染经历能够使感染个体产生较强且广谱的针对奥密克戎不同亚突变株的中和抗体”;可是另一方面呢,卢大院长发表在Journal
2023年12月13日
其他

[微博撕逼实录] 免疫债邪说新代言人,华丽登场

各位周六愉快!大周末的,搬运一点微博撕逼内容吧。话说,咱这边最近一年反复批判的免疫债邪说,今天冒出来了一位强势的新代言人,这位大伙儿一点都不陌生的意见领袖,一上场就是两发热搜,让人不得不感慨,经费充足,就是与众不同!——热搜一,“免疫落差”,请品鉴:——热搜二,“呼吸道疾病免疫债”,请再品鉴:——新晋代言人阁下的出征檄文,请继续品鉴:——代言人阁下对咱的冷嘲热讽,请接着品鉴:金句摘选:“敬请取关”上面这条“敬请取关”,第一时间得到了微博扛把子夹总的扩散,可是夹总似乎没看出来,免疫债代言人阁下短短两句话里面就挖了不少坑。所以下面简单替大家排一排雷吧,顺便也请大家见识见识免疫债代言人阁下精湛的带节奏技巧。先复读一下免疫债代言人阁下的原话啊:“新冠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没有发现它会引发免疫缺陷。”“个别患者会发生长新冠,但机制可能更多是炎症、血管炎、微血栓和低水平病毒复制的情况。”呵呵~一般人看到这两段胡言乱语,第一反应就是搬文献扔数据给他打回去,这就是缺乏斗争经验的表现……对于免疫债代言人阁下的这种话术,可千万不能直接上数据。上数据可就直接掉坑里了(甚至他还挖了不止一个坑)……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坑:各位都知道,后急性感染期的免疫失调现象,跟LC是高度相关甚至有因果关系的。可NIH毒奶一上来就规定了,只有“个别患者”才有资格喜提LC,这还怎么输?到时候就算上了免疫失调的数据,且数据说服力无可挑剔,那也只是“个别患者”的问题而已。跟在座各位有什么关系呢?什么叫做不败之地啊各位?这就是不败之地啊,识得唔识得?所以就算要屈尊跟免疫债代言人辩经,也得先把LC的incidence辩清楚了,再慢慢聊免疫系统的问题(但其实还不够哦,还有其他的坑哦)不过,正好,针对上面这个坑,市面上有这么一篇文献。这篇既聊到了LC的发病率,又聊到了后急性感染期免疫失调,还提了一嘴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碰巧作者正好是业内巨咖,诉诸权威也不怕,并且还发表在顶刊上面。——总之,请品鉴:↑
2023年11月25日
其他

“神秘”的支原体肺炎,懵逼的遥遥领先

各位早上好上午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关于这段时间闹得轰轰烈烈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爆发,各位老铁早就点播过好多次了,以至于咱这边甚至专门发声请大家先不要继续点播……——请品鉴:总之,由于缺乏数据,情况不明朗,所以咱之前一直不敢写这次支原体爆发相关的内容,但今天不一样了,数据终于有了,而且还是井喷式的出现~那么就写一点精彩而曲折的八卦吧。今次的八卦,还得先从“缺乏数据”这一点谈起。话说,大流行以来,由于欧美各国各地区自告奋勇地争当共存先锋,所以很多数据,都存在来自欧美的所谓“预告片”~久而久之,遇事不决先找预告片,简直已经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但这次国内闹支原体肺炎的时候,很多人意外地发现,路径依赖不好使了……欧美各位共存先锋,居然一丁点相关的预告片都没有,这可如何是好!针对这种难得的奇景,咱这边的第一反应,正如上面所说,是拖字诀……拒不回应各位的点播,打定主意敲完等数据。然而市面上还有另外一种让人理解不能的反应~就比如下面这篇当时火遍全网的奇文吧……——请憋笑品鉴:↑
2023年11月24日
其他

原罪,第十一集(十鼠疫苗特别篇)

各位早上好上午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不知不觉,《原罪》这个系列,加上各种外传,都写过十几篇了……今天刚好又有点新数据,那就再简单八卦几句吧。在正式开始今天的八卦之前,让我们跑个题,先恭喜曹老师,又喜提了一篇Nature正刊大作。——请品鉴(点击下图跳转原文):曹老师的这篇大作,早在预印本时期,咱们这边就已经搬运过了,所以今天就不再啰嗦了。今天咱想说的,是曹老师在推特发了一篇关于最新Nature大作的讨论贴,其中有这么一段,可能比较有意思。——请再品鉴:把曹老师的这三段话翻译翻译啊:“我们这项研究,带来了一个额外的扎心问题”(an
2023年11月23日
其他

[后台点播][老文新发] RSV,迟到的热搜,千疮百孔的免疫债邪说

各位,今天周三,例行休笔摆烂,直接搬运微博那边一点内容凑个数吧。话说,今天RSV终于后知后觉地登上了微博热搜榜首~——请品鉴:于是照惯例,又有不少老铁来后台点播来着。老铁们的点播,那是必须要回应的,可是呢,关于RSV这玩意儿,去年年底咱已经写过不少了,完全没动力再次专门动笔了。并且,鉴于RSV和免疫债邪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以及每次提到RSV必然有人祭出免疫债邪说这一近期内不太可能扭转的尴尬现实……下面咱就从当初发的那一大堆RSV相关内容里面,挑一点从驳斥免疫债邪说最给力的来重发一遍吧。——开门见山,请品鉴:简单来说:上图是丹麦儿童2016-2022年期间累计RSV住院风险,按照儿童出生年份分层;丹麦针对大流行的管控措施,于2021年4月份完全取消——所以如果要用免疫债邪说来解读的话,2020年出生的队列,人生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管控当中,想必应该是遭得最惨的一组然而实际情况刚好相反,2020年出生的队列,RSV住院风险全场最低反而是在管控措施全部解除之后才出生的两个队列RSV住院风险最高呵呵,说好的免疫债呢?为啥完全没机会欠债的小祖宗,反而还债最积极?最后,从这张图也引申出了驳斥免疫债邪说最简单粗暴可行的方法,那就是——什么都不干原因很简单,世界上绝大多数地方的防疫管控,早在2021年就结束了,国内多坚持了一年左右,到了2022年底也结束了。所以其实只需要坐等那些在门被撞开之后才出生的无辜的小祖宗们,用原本可以不属于他们的苦难,去亲身证伪。正如上图深紫色和浅紫色两条曲线已经经历过的那样~到时候邪说自然就不攻自破了。精
2023年11月2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冬季版)

各位,话不多说了,下面直接飚图吧。——请品鉴:——请再品鉴:——请继续品鉴:——大图:——请接着品鉴:——龙王卖伞版:——请再品鉴:——一些数据(尤其是邓囧划重点的部分):以上,飚图完毕。还有好多好多的图,懒得一一搬运了。总之,这一集预告过没有?显然预告过——美帝的、加麻大的、丹麦的、瑞典的,各式各样的预告片轮番轰炸,都快审美疲劳了当时……不过呢,去年那么多预告片,现在也没心情重发了,已经应验的预告片,就算重新看一遍,也没什么意义了。那么,先行者们又有没有新一集的预告片呢?呵呵……——请品鉴:↑
2023年11月21日
其他

[转载] 新冠四周年(by 好奇心君)

11.11里的四个1,站得这么直,含义是:坚持实事求是,坚强不屈,绝不忘记,绝不宽恕。2019张继先医生12月26日在门诊中发现异常,连忙上报医院和区疾控。张医生说,那时候疫情还不方便说,就只有处处小心,因陋就简地把防护做到极致,要求所有的呼吸科医护人员戴口罩。当时缺少防护物资,张医生让科室人员在网上买了30套细帆布的白色工作服作为隔离服。至于为什么是网购而不是让单位配发,她说:
2023年11月12日
其他

[大篇·搬运工] 教室、密接与烫嘴病毒传播

各位晚上好~虽然今天周六,按理说应该休笔,但昨天提前摆烂了,今天就补上一个大篇吧。正如昨天预告的,来自清华张寅平老师团队的最新论文一枚,标题翻译成人话:《中国教室场景下学生密接行为与烫嘴病毒的传播》。原文传送门:doi.org/10.1093/pnasnexus/pgad142剪断截说,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想要分析教室(或者说学校)场景下,烫嘴病毒的传播模式,以期找出最合理的干预方案。——太长不看版结论,请品鉴:简单翻译一下就是,为了达成研究目的,张老师团队创造性地开发出了一种可穿戴设备(下面详细八卦),以定量分析教室场景下学生之间的密接行为。利用这套设备,他们实现了对教室中的密接行的实时监测和高频次采样,再结合建模分析,最终研究结果如下:学生之前的密接行为会对烫嘴病毒的传播造成显著影响;低年级学生互相密接发生得更频繁,于是病毒传播风险也就更大;建模计算发现,烫嘴病毒在教室场景的主要传播途径,以及控制传播所需的室外空气流通率,都跟之前普遍假设的不一样;最后张老师他们呼吁:需要优化现有NPI策略,才能有效减少病毒在教室场景的传播。——请具体品鉴:↑
2023年11月4日
其他

[定心丸][来稿转发] 阴险小人牛鼻哥!

集带货系列:《帮主带货合订本,欢迎各位捧场》;豁胖系列:《本焦虑贩子的抢跑成功案例集中显摆贴(更新至BA.2.86)》;原罪系列:《原罪》合集;免疫债系列:《炮打免疫债邪说》合集。欢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老文新发] “这就是代价” (by Luxenius)

各位晚上好,今天周六,照惯例休笔,转一篇之前发过好几遍的老文吧,来自知乎巨佬撸老师~相信各位读罢之后,说不定又会有一些新的感悟吧~“深院高墙,似乎与普通人无关了。这就是代价”——Luxenius“在奥密克戎时期的共存区生活过之后我才慢慢理解了取消口罩令这件事情的含义。以前我都低看了采取共存策略的国家。解除口罩令甚至反对口罩,才是共存策略中的精髓之精髓。不理解这一点的,哪怕你支持共存也是叶公好龙。
2023年10月21日
其他

BA.2.86现状更新(2023年10月19日)

各位早上好~一个小时之前,曹老师在推特那边首发了几个变异株的中和测定、抗原地图和受体亲和度等数据,其中就包括了大家比较关注的JN.1(BA.2.86家族比较阴间的一共子分支)。那么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更新一下BA.2.86现状吧。顺便,上次更新见这里:《BA.2.86现状更新(2023年9月8日)》。——请首先品鉴:↑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帮主带货合订本,欢迎各位捧场(2023年9月21日第二次更新)

各位,长期码字不易,搞个带货合订本,权当是烧烤基金吧,咱这里预先多谢各位捧场啦由于公众号的带货功能极为拉胯,所以下面有些带货卡片可能会突然失效,还有一部分东西甚至需要各位自行复制链接到其他平台打开,多谢各位的耐心正式开始带货之前,还得先啰嗦一嘴。不管是集体防护还是个体防护,其实都讲究一个“瑞士奶酪”模式,也就是咱们经常自嘲所说的“层层加码”~——具体请品鉴:↑
2023年9月21日
其他

BA.2.86现状更新(2023年9月8日)

severity”可是UKHSA的原话啊~冤有头债有主,各位PTSD患者要冲请去冲UKHSA吧👻最后,真心奉劝以NIH御用博士为代表的各位老谣棍儿,千万别再黑奶啦,再奶就要出大事儿了…欢
2023年9月8日
其他

原罪,第十集(XBB特别篇)

各位晚上好。昨天刚刚整了个大长篇,今天划个水,简单整几句就收工吧。话说昨天好奇心君发了篇搞笑文《新毒王BA.2.86和拍激指数》,——请品鉴:哈哈哈,还别说,看完他这个指数,回头一琢磨,好像真有点这么个意思……Omicron刚刚冒头那阵,咱确实就跟打了鸡血一样,然后最近这几天咱也略为鸡冻……至于去年11月那个小高峰是啥?那个差不多正好是XBB把BA.5拍死在沙滩的新老交替时间吧~——或者借用曹老师的这张抗原地图:哈哈哈不过,为了避免审美疲劳,今天咱就暂时不谈BA.2.86了……今天咱们回顾一下当前跟大伙儿关系更紧密的各种XBB吧,给XBB相关的抗原原罪/免疫印记效应炒一锅冷饭。话说,在XBB.1.5一桶浆糊之后、EG.5被WHO升级为VUM/VOI之前,中间这几个月时间里,市面上一度出现了尴尬的中和测定真空期。直到EG.5.1一桶浆糊后,各位老师又陆陆续续搞过一些,比如这里:《关于EG.5.1的三个中和测定结果》~然后在BA.2.86冒头之后,作为BA.2.86跑分的背景板,附带产生了一些XBB的测定结果可是呢,不管是作为主角或者是作为背景板,这些中和测定结果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下面请各位看图说话……——请依次品鉴:↑
2023年9月4日
其他

BA.2.86,初揭秘(加料重发版)

各位上午好!话说,昨天发的这篇抢跑,终于可以配图了……原因很简单,几个小时以前,曹老师自己发推,把图给放出来了。——请品鉴:那么咱们就照惯例,重发一个免费版本,顺便把图补进去,另外加点料吧(多谢昨天慷慨支援咱烧烤经费的一千多位朋友!)长话短说,here
2023年9月1日
其他

[转载] C-19传染性这么强,为什么这所学校还能hold住?(by Iroha老师)

虽然C-19的传染性越来越强,但大名鼎鼎的钉子户学校Abrome依然保持着校内零传播的纪录。大家是不是很好奇,为什么它现在还能防得住?那今天咱们就从Abrome阻止校内传播的一个案例开始,聊聊它的防护手段。当学校测出阳性时每天早上大家一见面,Abrome会进行C-19检测。现在Abrome使用的是LAMP检测法(比抗原灵敏度高),每位学生和教职工每天在家中采集所有人的样本,带到学校进行检测。今年上半年的某个周四,Abrome的混检中出现了阳性,这是他们该学年第二次测出阳性结果。Abrome现在使用的是RT-LAMP检测方法,可通过颜色辨别是否有阳性Abrome在结果出现后让所有人都回家,并进一步检测发现是有位学生的监护人感染了。接下来几天,Abrome远程给感染家庭的孩子做检测,3天后这名学生依然是阴性。Abrome判断这名学生周四在学校时没有传染性,其他的学生可以周一返校正常上课。不过这名学生还需要继续在家观察。通过这样的流程,Abrome成功避免了一次校内传播,教学也未受到太大影响。层层Buff除了每天的混检外,Abrome还叠加各种大家熟悉的手段。比如,空气净化器。下图是他们DIY的CR
2023年8月27日
其他

[老文新发] 本焦虑贩子的抢跑成功案例集中显摆贴(更新至BA.2.86)

各位老铁早上好上午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话说最近舆论风向颇有些不妙,咱作为劣势方的一员,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去扩大战线,所以这段时间新开了微博号和推特号。然后呢,感谢各位新老朋友捧场,目前两边都涨了不少新粉并且毫无意外地,也招惹了不少新黑子。鉴于这些新朋友和新黑子可能不太了解咱作为焦虑贩子的既往战绩,所以今天专门汇个总,豁一豁胖呗~——划胖之前,请各位先品鉴:↑
2023年8月19日
其他

[后台点播]论,转进如风

各位晚上好啊~上一篇老是重复说同一件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情,未免有些枯燥,正好今天又有朋友在后台点播某个微博热搜~——请品鉴:害,咱对这位卢洪洲大教授,可是相当崇拜的,所以今天也不搞什么挖坟鞭尸了,咱就搞个卢院长语录迷你合订本吧~——请首先品鉴:2022年12月26日,卢院长表示:“对于同一亚型的病毒,感染过后,在7~9个月之内不会再次重复感染,除了少数患有免疫缺陷的病人。因此,绝大多数人感染奥密克戎后,接下来7~9个月之内不需要再去接种疫苗,也不会再感染奥密克戎。”划重点:7-9个月之内不会再次重复感染——请接着品鉴:2023年4月24日,卢院长再次表示:“前期研究表明新冠自然感染产生的保护力可以持续7个月左右,然后随着时间推移快速下降,保护力会减弱。”划重点:保护力可以持续7个月左右,然后随着时间推移快速下降——请继续品鉴:2023年6月19日,卢大院长又表示:“重复感染应该不会是常态,因为免疫屏障建立起来以后,病毒无法广泛传播。免疫保护期具有个体差异,免疫保护期短的人会先感染,同时期其他的人则不会被感染。例如,100个人中,可能5%的人在感染3-4个月后再感染,10%的在感染5-6个月后再感染,此时之前的5%就不会再被感染了。所以不会形成聚集性病例,未来也不会形成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划重点:“重复感染应该不会是常态,因为免疫屏障建立起来以后,病毒无法广泛传播”“不会形成聚集性病例,未来也不会形成一波又一波的疫情”——请最后品鉴:一转眼,时间来到了今天,也就是2023年8月17日……卢大院长下大了最新指示:“基于新冠的传染性极强,得过新冠后抗体自然衰减及没有绝对的保护性新冠疫苗,基本上多数人每年会感染1-3次”划重点:基本上多数人每年会感染1-3次所以情况就是这么一种情况啦……咱是真心崇拜卢院长这样不断学习、持续高效更新自身知识体系的知识分子!欢
2023年8月17日
其他

[变异毒株] 疯狂的BA.6(BA.2!)

各位晚上好啊~今天咱们又来八卦一个阴间变异株吧。这个神神秘秘的变异株来自以色列,前几天其实已经在星球那边小范围抢跑过了。——请品鉴:但由于当时序列还没上传到GISAID,所以不方便公开八卦。不过刚才以色列卫生部终于把这个序列给公开了,然后Shay桑也紧接着发了推~——请再品鉴:翻译成人话:“这货到底能有多疯狂?”“我们以色列某实验室刚刚上传了一条测序记录到GISAID”“这条序列的宿主并不是长期感染者,传染给他的人也不是(也就是说这条序列对应的病毒具有人传人能力)”“而且这条序列造型太阴间了,以至于让我不得不请教一些同行,来排除它是BA.6的可能性”BA.6?BA.6!BA.6……那么,这个让Shay桑这样见过大世面的人直呼BA.6的玩意儿,它到底是什么造型呢?下面咱就把星球那边的抢跑内容发到公众号来,让更多朋友一起来品尝焦虑的感觉事情原委是这样的:以色列当地某病例因呼吸道感染症状(肺部感染、呼吸困难)住院,并检测阳性;这位男性在本次发病之前没有持续症状,病历记录显示他也没有基础病和免疫失调——而目前以色列的测序策略,刚好是重点测这些没有基础病还重症住院的病例,所以才逮住了这个毒株(啧啧,以色列这检测和测序的准头,还可以啊);
2023年8月13日
其他

[抢个跑] 关于EG.5.1的三个中和测定结果

各位晚上好~传说中的抢跑骗烧烤系列又来了。这次主要八卦一下近期来自三个不同研究团队的,关于新晋毒王候选EG.5.1的中和测定结果。其中收费骗烧烤部分,大概只占全文的20%左右,在此之前的免费部分也有不少信息。在正式开始之前,先八卦一嘴:EG.5.1=XBB.1.9.2.5.1=XBB.1.9加上额外的刺突蛋白Q52H和F456L(以及两个ORF1a突变),这货前不久刚刚喜提Nextstrain
2023年8月10日
其他

曹老师:“非常聪明的一步棋”

各位晚上好~本来昨天预告得好好的,今天扒一扒美国大使馆某篇奇文的底裤,可是临时有时效性要求更高的内容需要写,所以扒底裤什么的就顺延一天吧,今天咱们先搬运搬运曹老师的东西。话说曹老师今天凌晨突然发推,更新了最新一批变异株的中和测定结果。——请品鉴:下面解读一下。曹老师本次更新的关注重点,是当前的趋同热点:刺突蛋白L455F+F456L组合。已经喜提这一突变组合并获得命名的变异株包括:DV.7.1(BA.2.75.3.4.1.1.1.1.1.7.1);XBB.1.48;XBB.1.5.70,及其子分支GK系列;HK.3(XBB.1.9.2.5.1.1.3);GW.5(XBB.1.19.1.5)。——请继续品鉴:↑
2023年8月6日
其他

[老文新发] 论,吹气球

各位晚上好~今天周六,例行休笔,发一篇老文凑凑数吧(末尾有更新)。另外,发这篇老文的目的,是为次条转载好奇心君的那篇文章作铺垫,请各位看完这篇之后,别忘了继续看看次条。话说,多年以前,咱还是个人畜无害的初中生时,咱第一眼看到关于宇宙大爆炸的科普,就对吹气球这个形象的类比印象非常深刻:“如果宇宙不断膨胀,也就是说,气球的表面不断地向外膨胀,则表面上的每个点彼此离得越来越远,其中某一点上的某个人将会看到其他所有的点都在退行,而且离得越远的点退行速度越快。”可是呢,实在想不到的是,多年以后的现在,居然咱自己也将要用到这个吹气球的比喻,并且还是用在跟大爆炸理论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方。——前情提要,请品鉴:(点击上图跳转原文)简单来说,差不多1年以前,巴斯德研究所的两位老师,由于政治敏锐度太拉胯,揣摩不透WHO的圣意,于是写了一篇十分反动的文章,居然声称益生菌19已然完成血清型分化,其中:原始株以及Alpha、Beta、Delta等应该属于血清型-1,而Omicron大家族则属于全新分化出来的血清型-2。虽然从“血清型”的经典定义来说,Omicron早就符合全新血清型的一切标准,可是呢,由于某些大家都懂的原因,巴斯德研究所两位老师的这篇文章理所当然地无疾而终。没几个人把所谓的血清型分化当真。然而,几个月之后,更焦虑的研究结果出炉了……——请再品鉴:简单解说一嘴:上面这张图,是传说中的“抗原地图”(antigenic
2023年8月5日
社会与文化

[后台点播] 从某个不能触碰的滑梯说起

各位晚上好~前两天某省不小心公布的某个72.7%的数字,不少朋友都在后台点播,但很明显,这就是个不能触碰的滑梯……因此本来咱打定主意跳过这个话题,然而今天在不止一处地方看到了对这个数字的不准确解读,所以还是勉为其难地写一点吧。(保号要紧,点到为止,各位如果感到云里雾里,请千万不要奇怪)——72.7%的相关报道如下(已404):——今天传得比较广的某个不准确解读如下(也已经喜提404):简单来说就是:某个无良媒体左右横跳,利用某省不小心手滑发布的某数据疯狂吃人血馒头;然后呢,某些朋友可能平时两耳不闻窗外事,凭着72.7%这个数字口算,外推出了一个160万的总数;接下来又觉得160万这个数吧,刚好跟之前《Nature
2023年7月19日
其他

[挖坟鞭尸]“T细胞安然无恙”

exhaustion”,拍帮主稍微提了一嘴讲了个大概,其实就是长期暴露在抗原下导致T细胞功能衰竭,但是还不够,没提到“T细胞衰竭”会不会恢复,这点很不好呐。《Nature
2023年7月13日
其他

世界名画赏析之《天阶序论》(2023年6月20日,第六期)

各位晚上好~这两天Murrell老师又更新了他们家祖传的变异株相对增速排行榜~所以照惯例,咱们也紧接着更新一下《天阶序论》吧。——请品鉴:解释一嘴啊:照惯例,上图是各个变异株在全球范围内相对于XBB.1.5的增速优势;(是的你们没看错,一代毒王XBB.1.5已沦为背景板)然后呢,由于要给Peacock老师那边正在过审的某论文做配图,Murrel老师专门用心修改了配色(这一条是剧透)……其中:红色代表XBB.2.3*家族,橙色代表XBB.1.9*家族,黄色代表XBB.1.5*家族,绿色代表XBB.1.16*家族,蓝色代表XBC.1.6*家族,紫色则代表残存的BA.2.75*家族。所以一图秒懂啊,XBB大家族已经名副其实地实现了一桶浆糊,比赛已然进入垃圾时间。XBB之外排名最靠前的,是新近取得命名的XBC.1.6.3,以及BA.2.75家族的余孽FK.1,两边排名都在30名开外了已经……不过呢,相对于背景板XBB.1.5,这两位都有25%以上的增速优势,作为对比,排名第一的EG.5.1,相对增速优势差不多是75%左右……这也侧面说明了竞争的白热化程度~除了颜色一目了然,Murrell老师他们还贴心地标注了每一个变异株所属的家族(不愧是将要登上Nature子刊的图)比如上面提到的EG.5.1,就是XBB.1.9.2家族的得力干将,而紧随其后的FY.1,则隶属于XBB.1.22.1家族~以此类推,咱就不再复读了,各位自己看图呗~——换个视角,请再品鉴:↑
2023年6月20日
社会

[大篇·搬运工] 轮番来袭的大流行

Omicron相对于原始株拥有超过50个氨基酸突变,其中30多个位于刺突蛋白,再其中大概15个更是位于关键的和受体结合结构域。在目睹这一情况之后,部分科学家直接得出了新血清型诞生的结论。BA.1
2023年6月18日
其他

[转载] 苏教授退赛记(by 林步里&江卓尔&邓铂鋆)

各位晚上好~昨天爬山太累,腰酸背痛腿抽筋,码字都在手抖……所以今天偷个懒,搬运搬运微博三位老铁林老师、江老师和邓老师的内容,顺便也追个热点吧。——请品鉴:↑
2023年6月12日
成人

[后台点播] 论,侧漏

各位晚上好~今天响应@悖论Nano朋友的点播,发一些老文,然后简单搬运一篇预印本吧。——请首先品鉴:原话复读一遍:大家可以先看看最近出现的许多三阳案例。几乎都是去年12月-今年5月-今年6月这样的感染间隔。也就是二阳和三阳的感染间隔不到1个月。我还是觉得,感染后没有绝对的「无敌时间」。还是最朴素也最基本的原理,哪怕抗体再高,只要接触的病毒超过抗体能抵抗的数量,都会导致再次感染。所以只要还在感染高峰期,阳康之后也要做好防护,特别是5月初就阳了朋友们。——以下是悖论Nano朋友搬运的一些小红书统计学论据:应该说,悖论Nano朋友的思路还是很清晰的:他先从小红书等信源发现一些反常的蛛丝马迹(部分人群三阳间隔时间短);然后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个假说(感染后没有绝对的无敌时间);最后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建议(阳康之后也要做好防护)。接下来咱要做的,就是为悖论Nano朋友提出的这个有趣的假说搬运一丢丢学术依据。首先请各位重新品鉴一篇老文。传送门:《疫苗保护效力跳水的另一种机制》下面原文搬运过来,算是凑字数吧:“话说,最近两个月,以色列、新加坡、卡塔尔等地纷纷发现了疫苗保护效力(防感染、防轻症)大幅降低的怪现象。通常认为导致保护效力打折扣的原因有:抗体水平回退、变异毒株免疫逃逸、真实世界数据统计偏差等。但其实除了上述可能性之外,还有一种很无奈的机制。我愿称之为“病原体的概率论武器”……先走一个例子吧。——CDC官方发布的纽约市5月初到7月底疫苗接种状况调查,请品鉴:如上图,截止7月底:最早接种疫苗、抗体水平最低、细胞免疫应答最弱的65岁以上年龄组,保护效力接近90%;而作为对比,更晚接种疫苗、抗体水平更高、细胞免疫应答更活跃的18-49岁年龄组,疫苗保护效力却只剩70%了……这种不同年龄段之间的保护效力差异,显然是没法甩锅给抗体水平回退或者变异毒株凶猛……那么到底咋回事儿呢?简而言之,这一代的咽喉炎23疫苗全部都是leaky
2023年6月11日
其他

如何(避免)全家连坐?

各位晚上好~今天搬运两篇东西,谈一谈“全家连坐”(也就是咽喉炎23的家庭传播)。——第一篇是JAMA上的最新paper:标题翻译成人话:《基于智能温度计的参与式监测项目揭示了儿童在咽喉炎23家庭传播当中的作用》这篇文章中铳钞老师已经在微博那边搬运过了,咱这边就偷个懒,当一当二手搬运工吧~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大流行期间超过70%的家庭传播始于儿童。该研究通过一项能够连接手机的智能温度计,纳入了从2019年10月到2022年10月约32万户家庭(86万人)的体温数据,并使用发热次数来预测咽喉炎23新增病例。结果发现,在有儿童的家庭中,发生了3.9万次传播,其中,40.8%
2023年6月4日
其他

[转载] 吃“特效药”,能减少LC吗?(by Iroha老师)

有些朋友可能比较关心,阳了后如果吃特效药,是不是能减少LC?如果真是这样,那感染了好像问题也不大?关于这个话题,Al-Aly老师对P药和M药都做过研究,今天咱们就来简单看看结论。P药的数据P药的数据拍老师之前已经详细写过了,这里咱们简单提一提。AI-Aly老师的这项研究使用了退伍军人数据库中,2022.1.3-2022.12.31期间检测阳性且当天未住院、至少有一种高风险因素、且诊断后30天内存活下来的患者。LC通过13种症候群来衡量。P药组(3.57万人)和对照组(24.61万人)的对比评估如下图所示。我们先看下研究结果:对于至少有一项高风险因素的C-19患者,在急性感染期使用P药与LC发生风险减少相关。那具体怎么个减少法呢?在检测阳性后的第180天,P药组LC的发生率是12.99%,对照组是17.51%。P药组的相对风险是0.74,绝对风险降低了4.51%。从这个数据看,P药是有点效果,但效果不算特别大。我们再看下细分的13种LC的降低情况。有10种LC的发生率降低跟P药有关: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疲劳和不适、急性肾脏疾病、肌肉疼痛、神经认知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呼吸急促。有3种LC的发生率跟P药无统计学关联:新发糖尿病、肝病和咳嗽。M药的数据我们再看下AI-Aly老师对M药的研究结果。统计范围是退伍军人数据库中2022.1.5-2023.1.15期间检测阳性、至少一种高风险因素,且阳后30天存活下来的参与者。LC使用13种症候群来衡量。在检测阳性后5天内接受M药的有11472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变异毒株] Omicron: 毒王族谱(2023年5月29日第四次更新)

note,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请品鉴:以上,搬运完毕。各位明天见啦。欢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世界名画赏析之《天阶序论》(2023年5月28日,第五期)

大家周末好~话说,鸽了快半年的《天阶序论》,终于毫无征兆地复更了!为啥呢?原因很简单啦……这个系列会用到卡罗林斯卡医学院Ben
2023年5月28日
其他

[搬运工] 巴塞尔报告(第十四期,by Nekromanzer)

各位晚上好,本期的《巴塞尔报告》,又由微博老铁@Nekromanzer老师搬运,鸣谢!照惯例,格式有微调。上集请见:《巴塞尔报告,第十三集》第一部分,宏观趋势,XBB*愈发稳固的支配地位XBB*称霸全球的趋势仍在继续,非XBB*株从2月底的30-35%到3月底的15-20%,再到4月底就只剩5-10%了。不光如此,顽固的东亚怀旧服也被XBB*攻克了,无论是在国内、日本还是韩国都是如此,要知道上一期巴塞尔报告中,这三个地方的非XBB*毒株仍占相当大的比例。↑
2023年5月26日
其他

[阴阳怪气] 在线围观牛津兽医大佬恶意贩卖LC焦虑啦

各位晚上好~今天喝高了,随便写点阴阳怪气的呗~话说,可能算得上国内最成功的兽医乔治高,前几天破天荒地谈到了LC问题。——请品鉴:复读一下啊:“长新冠是一个基本事实”“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hmm……下面就请欣赏咱针对这条新闻的阴阳怪气表演呗~小小乔治高又来恶意贩卖焦虑了!建议各位不要慌,闭上眼睛继续采信真正的有医学专业背景的专家权威意见就好啦!——比如这种的:↑
2023年5月18日
其他

硬核防疫、鸡贼采访、虚假故事计划

各位老铁晚上好~今天咱们来吃个瓜吧。话说,前两天有个公众号自媒体,自称叫做*真实*故事计划,他们发了一篇十万+阅读量的虚假故事,题目是:《还在硬核防疫的人》~——就是这个(点击下图跳转原文):相信一些朋友已经读过了吧?下面咱联系了这则虚假故事涉及的其中四位当事人,他们分别对自己遭遇到的欺骗式采访,以及后续的虚假故事做出了回应,并发表在小红书和微博上~咱特意找他们挨个要到了授权,下面转载过来,做成一个合订本,欢迎各位围观。特别声明一嘴啊:以下全部是四位当事人的原话,咱这边调整了一下格式和标点,改了改错别字,顺便加了几张配图。绝对没有类似于【虚假故事计划】那样丧心病狂的魔改。第一份回应,来自小红书ID“至今未阳的自一家人”(也就是虚假故事计划所谓的“沈畅”)原文传送门:https://www.xiaohongshu.com/discovery/item/645baaae000000001301648e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45babfd0000000027000af9?没有这么诋毁做防护的人的首选坦白一下,没错,我就是那个《还在硬核防疫的人》里提到的“沈畅”,里面关于“沈畅”的主体内容,都是周婧基于与我的交流演绎出来的。
2023年5月11日
其他

实话实说的世卫组织

各位周末愉快!今天周六,按说应该例行停更一天的,但昨天WHO宣布终结益生菌19
2023年5月6日
其他

[搬运工] 天阶序论,通膨版(by Nekromanzer)

各位晚上好!今天微博老铁@Nekromanzer老师搬运了virological论坛上一篇挺有意思的老文章(并且作者们也个个都是咱公众号的老熟人),咱这就给他二次搬运过来吧~——请品鉴:标题翻译成人话:《Omicron之后,益生菌19的演化展望》原文传送门:https://virological.org/t/sars-cov-2-evolution-post-omicron/911下面有请Nekromanzer老师上台表演!搬运一篇virological论坛上半年前关于O株演化的文章,作者大多是焦友们的老熟人:巴塞尔大学的Cornelius
2023年5月5日
其他

[转载] 面对XBB,该怎么打疫苗?(by Iroha老师)

曹老师前段时间预告的预印本已经发出来了,题目叫“重复感染奥密克戎可以减轻COVID的免疫印记”。doi.org/10.1101/2023.05.01.538516全文非常有意思,里面也提到了一些打疫苗的建议,今天咱们就来看看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什么。主要发现由于文章信息量巨大(48页),我们先看下论文的主要发现,再看具体数据。发现一:在小鼠试验中,单次奥株加强针的功效受到免疫印记的严重限制,但该情况可以通过第二针奥密克戎加强针得到很大程度缓解。发现二:在人类中,重复感染奥密克戎可以减轻原始株疫苗接种诱导的免疫印记。发现三:两次奥株暴露会通过产生大量高度成熟和有效的奥株特异性抗体来减轻免疫印记,与原始株相比,这些特异性抗体靶向不同的RBD表位组。发现四:预测了XBB.1.5的RBD进化热点,并验证这些突变结合可以进一步提升免疫逃逸能力和ACE2的结合亲和力。最后文章提到,“我们的发现建议把疫苗抗原更新为XBB谱系时,应该放弃原始株成分,而那些尚未暴露于奥株的人,应该接种两针升级后的疫苗加强针”。接下来我们一条一条看具体数据分析。小鼠实验的发现我们先看下原始株疫苗在小鼠身上的免疫印记。接种过两针科兴或mRNA疫苗的小鼠,再接种奥株变体的S蛋白加强针存在较强的免疫印记(图下图所示)。以XBB为例,接种过两针科兴的小鼠,再接种XBB变种的S蛋白加强针,血清对XBB的中和效果远远不如对原始株(D614G)。在其他奥株变体中发现了类似的结论,但在XBB中该现象尤为明显。那有没有办法减轻小鼠身上的原始株免疫印记呢?研究测试了把第三针接种的时间拉长的效果,结果发现间隔6个月比间隔3个月产生的中和效果略微提高,原始株的免疫印记依然很强。那如果给小鼠接种两针奥株变体疫苗呢?结果发现,效果不错。以XBB为例,接种了2次XBB变体S蛋白的小鼠(第四针间隔6个月),对XBB的抗体中和效果明显提升!如果小鼠第三针和第四针接种使用的是奥株变体的mRNA疫苗的话,改善效果会更好。两针高剂量(10μg)mRNA疫苗甚至可以让对XBB的中和抗体比对原始株更高(虽然处于安全性考虑,现实中很难执行)。人体的免疫印记接下来我们看下原始株的免疫印记在人体内是否也会这样。对于打过疫苗且感染过BA.1、BA.2、BA.5或BF.7的人而言,对感染株的抗体中和效果都不如对原始株。(BTI:breakthrough
2023年5月4日
其他

关于之前的两则抢跑

各位晚上好,话说,曹老师那篇最新的预印本,在惨遭多次抢跑之后,终于上线啦~——请品鉴:抢跑记录如下:《下一轮趋同演化新热点,未来的主流毒株,超长期的自信预测》,以及《原罪,外传(回马枪与共循环)》。那么下面就聊几句预印本的结论部分吧。结论一:需要发生第二次Omicron暴露,才能够*减轻*既往原始株暴露史留下的免疫印记,并开始产生较高水平的Omicron针对性抗体~注意曹老师这里的措辞……用的是mitigate(减轻),而不是remove(消除)……这是为啥呢?因为早在一月份,就有其他大佬得出过结论:"连续发生两次Omicron刺突蛋白暴露事件(包括自然感染或接种加强针),虽然可以进一步提高针对各种Omicron子毒株的交叉免疫,但仍然不足以克服之前原始株刺突蛋白暴露事件留下的免疫印记"。(对此曹老师还专门点了赞)结论二:刺突蛋白478位点是当前最热门的趋同演化热点,比如印度那边最近就冒出来一大堆带有各式478突变的子毒株,但曹老师加Jesse桑两位预测大师联手算出来的DMS结果,却偏偏把这个重点位点给漏掉了……原因在于:478位点发生趋同突变的前提,是宿主们已经先后多次感染过含有T478K突变的变异株(即Delta和Omicron),然而曹老师的数据全都来自于国内的受试者血浆,这些受试者并没有先后多次感染过Delta和Omicron,所以无法复刻出一个印度那样子的适合478趋同演化发生的免疫地形~不过呢,曹老师也贴心地安慰了大家:不要着急,这个免疫地形马上就会有啦结论三:同样是抗原暴露,打疫苗要比自然感染强多了。而同样是打疫苗,灭活和mRNA的免疫印记效应是不一样的……其中灭活疫苗的印记效应明显更弱(不过还没完全实锤,需要搞两种疫苗的头对头试验才能实锤)。当然,这一点其实很早之前就抢跑过啦:以上!《原罪》系列的全文合订本请见:《
2023年5月3日
其他

[免费版] 下一轮趋同演化新热点,未来的主流毒株,超长期的自信预测

各位五一节快乐~同样的内容,昨天发了个付费版换了顿烧烤,现在照惯例,重发一遍免费版。首先解释一下,这次咱当了回标题党……标题所谓的“自信预测”,其实并不是咱来预测,而是有真正的高手出马——请品鉴:总之,今天的预测,并不是来自咱这个便利店打工仔兼打印机维修员,而是来自深受各位喜爱的曹老师~上图是曹老师他们马上要出炉的某预印本的附图,其中:图a是BA.5突破性感染的免疫背景下,以XBB为骨架的下一轮刺突蛋白趋同突变热点;图b则是BA.1/BA.2突破性感染外加BA.5重复感染的免疫背景下,以XBB为骨架的下一轮刺突蛋白趋同突变热点;每张图里的曲线越高,则说明对应的刺突蛋白位点成为趋同演化热点的可能性越大;而每张图方框里的字母字号越大,则说明对应位点突变到对应氨基酸的可能性越大。话说,上图由曹老师团队给大佬Jesse
2023年5月1日
其他

巴塞尔报告(第十三期,by Nekromanzer)

本期的《巴塞尔报告》,由微博老铁@Nekromanzer老师搬运,鸣谢!照惯例,格式有微调。上集请见:《巴塞尔报告,第十二期》第一部分,XBBXBB家族的后代们正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优势。一个月前XBB*家族之外的毒株还占据了30%左右的测序份额,到了4月初,已经被压制到了15%左右。本月初美国的非XBB*毒株份额仅剩5%,日本和英国的非XBB*毒株仍然维持一定占比。不过这个占比最高的还是国内,大约维持在了75%左右,尽管如此,整个东亚地区的XBB*测序占比还是在快速攀升。S:F486P(T23018C,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原罪,第九集(高端定制,小众细分!)

各位周末愉快!昨天周六,例行停更一天,不能随便坏了规矩……所以这篇憋到了现在才发总之,久违的原罪系列,终于又开张啦~合订本传送门请点击下图:在正式开始之前,先回答一个很多朋友反复问过N遍的问题:太长不看版答案:不要因为抗原原罪效应的存在而影响关于疫苗接种的选择,该打还是得打。原因有三:首先,原罪效应可以粗略地看成是一种背景设定,打疫苗有原罪效应,自然感染同样有原罪效应,反正都有,逃不掉的,那还不如打了吧,毕竟打了还能保狗命呢;然后,破解原罪效应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反复暴露于新的抗原,暴力碾压旧的抗原留下的印记。而打疫苗才是更安全、更可控的抗原暴露手段;最后,原罪效应主要是记忆B细胞的一种机制,但打疫苗提供的保护并不局限于记忆B细胞的范畴,还有其他不受原罪效应影响的机制。所以,综上,各位明白怎么选了吧?回到主题,今天这一集,继承了之前的高含焦量特色,但却完全不掉书袋,而是改为搬运推特~不过呢,这次的推文,可信度应该不会比正儿八经的研究文献低太多,因为他的作者,正是深受各位喜爱的曹云龙曹老师~(以下部分译文由微博老铁@nekromanzer老师完成,顺便鸣谢!)正式开始搬运之前,先走一个太长不看版总结吧:抗原原罪无所不在~高端定制,小众细分,每个人群都有适合自己的毒株~当砖家还在宣传“得了一次大部分人免疫”的时候,病毒已经开始用实际行动逃逸多次感染的免疫背景了,而宿主们的免疫系统则被抗原原罪束手束脚,毫无还手之力~作为结果,打完疫苗再连续感染两次Omicron,针对XBB.1.5的中和抗体比针对原始株的低4-5倍下面正式开始搬运。——请首先品鉴:“最近,很多增长速度飞快的XBB家族子分支,都不约而同地开始获得RBD结构域478位点的的突变,比如现任毒王XBB.1.16(获得了478R),XBB.2.3.4(获得了478Q),XBB.2.3.5(获得了K478N);”“与此同时,还有一堆XBB独立获得了S:F456L突变,比如FD.1.1
2023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