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李永智李永智(通讯作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研究员,博士。教育部第二届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科技司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咨询专家组成员。郭婧(第一作者),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教师教育评价研究部教师,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比较教育。上海师范大学与伦敦大学学院教育研究院联合培养教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创新团队成员。杨洁,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大研发中心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比较教育。摘要: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近20年来26个省市自治区主动公开的141份省域层面教师评价政策文本进行高频词分析和语义挖掘,从纵向时间演进、横向平行空间、以及具体类别内涵的角度下对文本关键内容和语义网络进行特征分析。研究发现,省域层面教师评价政策重中央政策落实、重优秀人才选拔培养、重教育教学效能评价。建议将提升考核评价机制系统性、突出师德师风考核重要性、扩大考核评价对象覆盖性、探索考核评价内容效能性、丰富考核评价主体参与性等作为在后续教师评价政策完善与改进的策略路径。关键词:教师评价政策;省域层面;文本分析基金项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课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SSKT2019013);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教育政策专项课题《破除“五唯”与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研究》(2019-Z-R08)阶段性研究成果一、引言教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智力基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教师评价机制与政策关乎国家教育发展以及未来人才培养的质量,从价值上引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方向,为衡量教师质量提供标尺,促进高质量、专业化教师队伍成长,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教师的评价形式较为丰富,如资格考核、胜任力考核、绩效考核、职称评审和人才梯队荣誉评审等,充分发挥着鉴定、遴选和储备优秀教育人才的功能。其中,日常教学任务和基本教学素养等方面的指标所占权重远远超出其他项目,但是“论资排辈”“看帽子”“数论文”“刷公开课”“拼文凭”等现象仍时有发生。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1]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的重点任务。[2]国家层面的指导建议与总体方案,强调教师评价政策的引导性地位,并为教师评价政策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明确的发展目标。那么,已有的教师评价政策及其执行与发展情况如何?教师评价政策的改革方向如何?了解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国家层面教师考核评价政策的执行与落实情况,是完善新时期教师评价政策的基础。从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考察我国省域层面的教师考核评价政策实践,可为未来教师考核评价政策的优化改进提供决策参考。二、研究设计(一)政策文本基本情况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官方网站中,检索2000年以来以教师评价、评审、选拔、考核、表彰、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截止到2019年7月30日共检索到26个省市自治区主动公开的相关政策文本141份,从实施内容来看,可以归纳为师德师风考核、职称评审、绩效考核、人才遴选与培养、特级教师评审①和其他等六大类别。其中,占比最多的是人才遴选与培养相关的政策(58%),其次是职称评审(16%)和师德师风考核(14%)的相关政策(见图1)。运用罗琳·麦克唐纳尔(Lorra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