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法学院
其他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一行莅临 清华大学法学院调研
2024年7月28日下午,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重要部署,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领域立法工作,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一行莅临清华大学法学院,对我院在实务型人才培养、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国家立法活动支撑等方面的工作开展调研,并对下一步深化生态环境立法理论研究合作事宜进行研讨。调研研讨会由法学院院长周光权主持。于会文副部长发言座谈会上,于会文副部长对清华大学法学院对本次调研座谈会的支持致以诚挚谢意,并介绍了本次调研的相关背景,以及生态环境部的工作职责和未来规划。于会文副部长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方面作出了重要部署,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能够与清华大学法学院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相关生态环境立法理论支撑、生态文明法治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充分交流,促进双方的深层合作。图为周光权院长周光权院长对于会文副部长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法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周光权院长表示,清华大学法学院一直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放在学院工作的首位,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高层次人才,同时重视交叉学科发展,推动学科融合,特别是在环境资源法与其他部门法、自然科学学科的交叉合作方面持续发力,并期望未来能够与生态环境部一同培养国际环境法治人才。图为王明远教授王明远教授详细介绍了法学院环境资源法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并指出环境资源法学学科的建设始终紧密围绕着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一方面,注重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致力于培养既具有扎实的国内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环境法学人才队伍。图为院党委书记邓海峰院党委书记邓海峰对清华大学环境资源能源法学研究中心的成立背景和交叉学科特色,以及近年来中心参与的国家立法与法治实践、环境人才法治培养、科学研究与学术贡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期待与生态环境部在实务型环境法治人才培养、环境法治问题研究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图为余凌云教授余凌云教授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活动、立法实践四个方面对法学院行政法学科进行了详细介绍。其指出,行政法学科注重以实践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积极参与国家立法实践活动,并且近年来更加注重与环境法学的交叉融合研究。在自由交流环节,刘晗副教授、龙俊副教授等参与讨论,围绕学校的交叉学科建设、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难点痛点问题,以及民法典可资借鉴之处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并进一步探讨了未来合作的具体形式和相关事宜。最后,于会文副部长、周光权院长就生态环境部与清华大学法学院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达成共识,认为应当充分发挥法学院智囊团的作用,共同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一份力量。生态环境部执法局督察专员王志华、部应急中心主任李天威、部法规与标准司副司长王炜、办公厅秘书王子莘;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刘毅,法学院党委书记邓海峰,法学院教授王明远、余凌云,法学院副院长龙俊,清华大学文科处副处长刘晗,法学院博士后马鑫等参加座谈交流。图为座谈会现场图文丨清华大学环境资源能源法学研究中心编辑丨杨茜审核丨王钢近期回顾
其他
“大国治理前沿论坛”第四期活动隆重举办
2024年7月20日,由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法学院公法研究中心协办的“大国治理前沿论坛”第四期活动在清华大学甲所第二会议室隆重举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中关系未来”项目主任Neysun
其他
《清华法学》2024年第4期要目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01“事实”与“案件事实”概念之再探讨——基于哲学与法学双重视角作者:舒国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内容摘要:事实是一个与本体论对象(事态)相关的认识论概念,即从认识论角度观察本体论对象(事态)的概念,而不是人们通常所强调的本体论概念本身。在讨论事实概念时,区分“未经认识的事态”和“经过认识的事态”,尤其是证明事态如何被知这一点是重要的。事实是受(人的)认识兴趣性推动而经过认识形成的,是“与我们有关系的事态”“与处理的问题相关的事态”“对我们有意义的事态”,或者至少是“值得我们去知道的事态”(有待认识的关系方)。简括地说,事实就是通过人的认识获取和把握的事态,即,“被知的事态”“被说出的事态”或“被陈述的实在”(通过语句/命题承诺的事态,语言化的事态)。受诉讼驱动的认识论并非追求“事实之真”的理想的认识论,故此,案件事实之“真”存在认识缺省的情形。法学和法律不直接通过“控制实验”方法证明案件事实的真伪问题,它们所针对的是“与案件事实的真实性相关的规范性(法理)问题”,对此采取“证成”的论证方式,而不是对事实的“证实”和“证伪”。关键词:自在的事态;认识论盲域;事实奠基;认识兴趣性;真相僵局02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构造作者:张明楷(清华大学)内容摘要:认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是单纯行为犯的观点,明显扩大了本罪的成立范围,也导致本罪与虚开发票罪的处理不协调;认为本罪是目的犯与危险犯的观点,虽然有可能限制本罪的成立范围,但导致对骗抵增值税款的预备行为、未遂行为与既遂行为同等处罚,不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应当认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是实害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而骗抵增值税款,造成国家税款被骗损失的,构成本罪的既遂犯;实施了骗抵增值税款行为但未得逞的,成立本罪的未遂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但未实施骗抵增值税款行为的,成立虚开发票罪。由于《刑法》第205条第1款没有完整规定本罪的构成要件,故应当将骗抵国家增值税款的行为与造成国家税款被骗损失的结果补充为本罪的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关键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行为犯;目的犯;抽象危险犯;实害犯03完善刑事证据制度若干重要问题探讨作者:陈光中(中国政法大学)魏家淦(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内容摘要: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立法始终比较单薄,不仅条文数量较少,而且缺少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刑事证明标准也较难把握,可操作性不强,无法应对刑事司法实践中收集、审查证据的客观需要。为了便于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促进程序公正,《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应大幅度增加证据制度的条文数量,将证据裁判原则、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直接言词原则确立为刑事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在刑事诉讼全阶段增设“确定性”的刑事证明标准,取代“排除合理怀疑”的规定。关键词:刑事证据;刑事证明标准;排除合理怀疑;刑事诉讼法修改04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法益证立与实质认定作者:姚建龙(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内容摘要: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保护法益不是未成年女性的性自主权,也不仅仅是其身心健康,而是伦理道德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女性身心健康这一双层法益。其中,伦理道德包括具备亲缘关系主体间的乱伦禁忌以及社会对其他特殊职责人员的伦理期待,身心健康包括存在隐性强制时的身心损害,以及社会对女性的否定评价和对女性性观念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法益观的指导下能够有效减少本罪的处罚漏洞,符合特殊、优先保护未成年女性的刑事政策要求。在此前提下,成立本罪并不限于行为人行为时与未成年女性存在特殊关系,在行为人曾经与未成年女性具备特殊关系,行为时已不具备特殊关系,只要行为人的行为仍然侵害前述复合法益时,仍构成本罪。但若行为人行为时已经脱离特殊身份时间久远而不会侵害前述复合法益的,行为人就不再构成本罪。关键词:负有照护职责;保护法益;行为时;实质认定05村组治理中的自治、管治与共治:规范依据、实践现状与制度优化作者:高其才(清华大学法学院)池建华(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法律系)内容摘要:村组治理是以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或者自然村为基本治理单元的基层治理形态,以维护村组社会秩序、发展基层民主、保障村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为目标。从参与主体及其作用发挥机制上看,自治、管治与共治,是当代中国村组治理的三种样态。自治是我国宪法、法律明确规定农村地区村民进行基层民主实践的有效方式,强调充分激发村组内部的自治动力。政府是村组治理的主要外部力量,管治是宪法、法律赋予政府履行行政管理职权的直接体现。共治则强调政府、村组内部、社会力量等村组内外的多元主体协同共商,共同推进村组治理。在发挥村民自治、政府管治积极作用的基础上促进共治,是我国村组治理取得重大成效的原因。但是,村组治理过程中出现的自治形式化、管治趋强化、共治命令化等现实问题,严重制约和阻碍着村组治理取得实效和长效。优化村组治理,必须发挥多元主体的能动作用、多元规范的保障作用,坚持法治原则,尊重村民主体,突出问题导向,落实自治为本,依法改善管治,合力推进共治,构建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村组治理共同体。关键词:村组治理;村民自治;法治乡村;村组治理共同体06追求允协:清代“犯罪存留养亲”的规范建构与司法实践作者:王进文(烟台大学)内容摘要:作为法律儒家化的重要载体,犯罪存留养亲是孝道精神的体现,自北魏入律,经历了形成、完善与规制三个时期。清代集历朝立法经验之大成,通过修例与援引比附,放宽与扩大了存留养亲的适用条件和实施范围,除了宣扬孝道,也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体现了情理法的平衡。本文以大清律例中的“犯罪存留养亲”条目为出发点,以《刑案汇览》四种所收录的157则留养案例为中心,分析存留养亲在清代的规范建构与实践情形,探寻律例文本与司法操作中各方的权力互动,最终达到允协之治的过程,以期初步构建清代犯罪存留养亲的整体面貌,并从情理法相融合的层面发掘存留养亲的精神意蕴,进而探究其对当下的启示与可能的积极意义。关键词:存留养亲;大清律例;刑案汇览;情罪允协07博丹主权概念的公法属性及其中世纪基础——再论“君主不受法律约束”作者:郭逸豪(中国政法大学)内容摘要: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曾就罗马皇帝的权力行使问题归纳出了“君主不受法律约束”(princeps
其他
法学院田思源教授当选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会委员
6月27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十届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十届委员会领导机构成员,主席仍然由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担任。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十届委员会194名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体育法研究中心主任田思源教授当选为第十届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会委员。在194名委员中,既有有关单位和部门推选的委员、单位会员推选的委员,也有个人委员。个人委员由体育界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运动员、教练员及其他行业中关心支持体育并有特殊贡献的人士组成。田思源教授作为个人委员被提名并当选。田思源教授兼任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时期体育决策咨询专家,北京市法学会常务理事、体育法学与奥林匹克法律事务研究会会长。参与编写《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释义》等重要著作。全程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工作,担任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改起草组副组长、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体育法(修改)起草工作班子成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体育法(修改)咨询专家。论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改的根本遵循》(《体育科学》2021年第10期)荣获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2023年),这是该奖自2007年评选以来,体育法学研究成果首次获奖。编辑丨杨茜审核丨王钢近期回顾
其他
首届“新利益法学青年论坛” 会议议程暨参会渠道 丨 公告
助力国家治理,投身全球竞争,来法学院,感受“新文科”与学科交叉的魅力!招生简章丨金融犯罪前沿问题高级研修班(第四期)周光权院长应邀参加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新闻发布会点击图片查看文章
其他
周光权院长应邀参加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2024年6月25日上午,国家知识产权局召开知识产权人才专题新闻发布会。受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委托,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周光权教授出席发布会,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司长张志成、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副主任刘剑(主持工作)、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蔡鑫,就知识产权人才工作的多个问题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组织人事报、总台央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界面新闻等多家媒体参加了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副主任梁心新主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司长张志成答记者问发布会上,张志成司长从扎实推进《知识产权人才“十四五”规划》实施、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训、主动谋划知识产权人才高地建设、系统推进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建设、着力打造多层次知识产权智库体系、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职称改革等六个方面,介绍了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工作情况,并就高水平知识产权人才高地建设、知识产权高端智库和特色智库建设、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等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张司长指出: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86万人。加强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建设是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培养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的主动选择,也是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学科交叉优势的关键一招。根据占比科技人员4%的国际惯例测算,数量还远远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口还比较大。张司长提出将与清华大学合作,筹备建立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健全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刘剑答记者问刘剑副主任就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介绍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知识产权专题培训、知识产权业务教育培训、国际合作交流以及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综合平台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蔡鑫答记者问蔡鑫副局长就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集聚知识产权人才方面的创新举措回答了记者提问,介绍了北京市知识产权局通过“强机制,长优势,促发展”三个方面的多项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人才汇聚、持续推动北京高水平知识产权人才高地建设。蔡鑫副局长指出: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将紧密结合首都知识产权工作特点,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积极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周光权答记者问面对界面新闻记者的提问,周光权院长介绍:国家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急需大批高层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清华大学责无旁贷。清华大学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是学校的统一部署,具体由法学院落实。清华大学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当前正在努力创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学科交叉推进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建设,同时通过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从课程设置、教材选编、师资组织、教学安排以及学生实践等方面,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希望能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携手共进,共同建设更多的知识产权项目与载体,就博士后工作站、专业学位建设等多方面开展合作,推动和引领知识产权学科发展。最后,周光权呼吁各界青年才俊报考清华大学知识产权项目,共同为中国和世界的知识产权事业贡献力量。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发布会原文文源丨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图源丨国家知识产权局编辑丨杨茜审核丨周光权
其他
2024清华招生看点 | 助力国家治理,投身全球竞争,来法学院,感受“新文科”与学科交叉的魅力!
高考已经越来越近。即日起,清华招生将陆续推出清华招生看点系列,帮助大家了解2024年清华大学本科招生专业类及本科招生书院,从而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领域。现代文明本质上是法治文明法律人才构成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精英阶层和治理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后法治中国建设显著加速国家亟须投身国家治理或从事国际法律事务的高端法律人才大类介绍法学大类以培养具有扎实法学理论功底和较强法律应用能力,具备深厚人文素养和必要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学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适应国家建设和全球化竞争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为目标,通过厚基础、宽口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并重的培养模式,为学生将来成为治国之才、兴业之才和学术大师打下良好基础。学科优势法学学科是清华大学重点建设、优先发展的学科之一。清华大学法学院近年来在我国率先提出了“计算法学”发展方向,广泛开展网络空间治理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法律行业的科学研究,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央网信办等中央国家机关建立了密切合作,成为清华大学“新文科”建设和交叉学科建设的先进典范。清华法学学科致力于推进法学教育国际化,使得国际化成为该学科的特色优势。今年,清华大学法学院在QS世界大学法学学科排名中位列第33位,连续第14年跻身该排名的世界前50强,也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一所连续14年进入该排名世界前50强的法学院,稳定的国际排名充分反映了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国际影响力。每年,法学学科都有大量学生出国交换、多名外籍教授来访,并举办多次高端国际会议。法学院有特色的“4+2”及“3+1”联合培养项目,与国外高等院校签订了“清华本科
其他
“中伦杯”第十二届国际商事仲裁征文大赛公告
为统筹推进国内仲裁法治和涉外仲裁法治,深化新时代仲裁机制改革,培育我国商事仲裁专门人才,提升我国仲裁国际竞争力,推动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特开展“中伦杯”第十二届国际商事仲裁征文大赛。现公告如下。一、征文须知1.参赛对象:全国法学教学科研人员,法院、律师界、仲裁界、企业界法律实务工作者,高校、科研院所在读学生等。2.字数要求:正文不少于8000字,但一般不超过15000字。3.注释体例:注释规范参照《仲裁与法律》。首页脚注务必写明作者姓名、单位、职务职称、手机号码、通讯地址、邮编、Email地址。4.征文方式:征文请发至专用邮箱zhengwen@cietac.org,电子文档命名方式为“作者单位+姓名+论文题目”。5.征文限于尚未以任何形式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案例分析和调研报告。凡不符合选题范围、字数要求的论文,已公开发表或者往届已投稿、已获奖的论文,不接受参评。6.征文应做到言之有物,材料详实,论证充分,逻辑严谨,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7.作者应保证征文为原创作品,中英文均可,作者对征文的著作权等相关法律责任负责。8.每位作者限投稿一篇作品,鼓励独立署名,并请保留好稿件原件。9.征文截止日期:2024年8月25日。二、选题指引(一)选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指引:1.
其他
新著·新论丨陈新宇:给留学生讲好中国法治故事
原文赏析原文赏析一、全英文授课的中国法硕士项目从2021年起,清华大学法学院将面向留学生开设的“中国法制史”课设置为该中国法硕士项目的必修课之一,全程采用英文授课。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陈新宇是这门独特的“中国法制史”课的主讲人。法律史、比较法、法律职业伦理等是陈新宇多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他还著有《寻找法律史上的失踪者》《帝制中国的法源与适用》等专著。此前,陈新宇曾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日本名城大学进行访学。访学经历让这位学者直观地感受到国际化教育的重要性,也让他的视野在立足中国的同时不断与世界接轨。近20年来,面向留学生、用英文授课的法律课在国内多所高校相继开设。《法治周末》记者梳理发现:2006年,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法”硕士英文项目正式开办;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英文硕士项目正式启动;201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的“中国法LL.M.项目”正式招生开班;2019年,西南政法大学首届“中国法”硕士研究生全英文项目班开课……早在2005年,清华大学法学院就开办了全英文讲授国内法律课程的中国法硕士项目。“推动我国法律制度面向世界,扩大其对外影响,培养深入了解中国法律制度的高层次境外法律人才”是该项目的培养目标。招生对象为“具有境外法学本科学位或相关学科本科学位或具有律师、法官身份的外国人”。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中国法硕士项目创始人、清华大学法学院原院长王晨光对推动该中国法硕士项目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学术星空,薪火相传。今年,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陈新宇成为该项目新一届负责人。2018年年初,教育部发布实施《法学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将“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列入十门法学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之一。在此背景下,2019年,清华大学法学院将中国法制史课设为中国法硕士项目的选修课,试行两年后,又将中国法制史转为了“职业伦理课程”门类下的必修课。有专家表示,了解中国法制史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最主要桥梁,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其中就包含法律文明或法律智慧。但开设全英文授课的中国法硕士项目并非易事。语言就是一个必须克服的障碍:绝大多数学习中国法的外国学生不会汉语或仅略通汉语,他们无法用汉语学习专业课程并进行研究。因此,要成规模地招收外国学生,用外语进行教学是必要条件,包括课堂用语和教材。十多年间,清华大学法学院逐步组建起一支能够运用英文授课的教师队伍,他们设计出了相应的课程体系,并编写出了相应的课程资料和课件。该项目的留学生人数一度仅为个位数。2023年,留学生人数出现较大幅度提升,达到了18人。中国法硕士项目的留学生要在一年的时间里,系统地学习中国的宪法、行政法、民法、公司法、证券法、刑法、诉讼法、中国法制史等课程。清华大学法学院历届招来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大多有扎实的法律背景,整体素质优良。比如,2023级菲律宾籍学生刘文良就来自法律世家,他本人还是菲律宾的在职律师。陈新宇记得,一名来自美国的学生曾在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律博士学位(J.D.),目前在芝加哥一家律所执业。给有良好法律背景的外国学生上课,对教师授课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在传授中国法知识的同时,学生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别样的思维方式,也促使教师们主动思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基于此,这并非一门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法制史课。采访中,陈新宇向记者介绍了这门课的特点:注重全球法律史与比较法的视角和方法;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由教师、助教和学生们共同完善课程设计。他还强调,这门课不仅关乎传统中国、近代中国,它还涵盖了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与发展。很多参与这个项目的留学生本来就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在他们未来的工作中,很可能会与中国有业务上的往来。陈新宇举例道,来自巴西的2023级留学生陈怡倩(Larissa
其他
新著·新论丨 程啸主编:《数据权益与数据交易》
个人数据交易的不同模式一、个人数据交易的雏形:“数据换取服务”模式二、个人数据交易的进阶:“隐私付费”模式三、个人数据交易的完善:个人数据经济模式四、个人数据处理活动与个人数据交易的区分必要性第三节
其他
法学院四本教材入选清华大学优秀教材
清法新闻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结果近日公布。根据《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奖励办法》,经院系推荐、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遴选、学校教学委员会2024年第2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最终评选清华大学优秀教材(2024年)特等奖5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9项。法学院共四本教材获奖,分别是:教材名称主编适用层次出版社奖项等级行政诉讼法(第3版)何海波本研法律出版社特等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第二版)王亚新、陈杭平、刘君博本研高等教育出版社特等警察法讲义(第2版)余凌云本研清华大学出版社一等环境法总论邓海峰本科法律出版社二等文源丨教务办编辑丨杨茜审核丨高丝敏
其他
2024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法暑期班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成功举办
2024年5月27日至6月15日,为期三周的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法暑期班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成功举办。本次暑期班共有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学院的本科生23人,暑期班的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参观访问、座谈交流和旁听案件审理等现场教学环节。本次暑期班组织学生们参访了香港特别行政区驻京办、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盈科律师事务所、清华大学校史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单位,旁听了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一起关于侵权责任纠纷的庭审。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清华之行受益良多。本次课程内容涉及“一带一路”商事活动的合约与合规问题、中国立法体制、环境问题与法律应对、国家司法制度改革与法院高质量发展、中国劳动合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刑法总则导论、民法、中国法律传统与现代转型、市场经济中的法律问题、知识产权法、行政诉讼的新发展及实施问题等,授课教师均为清华法学院教师。清华大学法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法暑期班在教育部以及两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已经举办多年,为进一步加深香港与内地高校的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图为暑期班合影图文丨培训中心编辑丨杨茜审核丨龙俊
其他
党旗飘扬映“华”彩 凝心聚力“盈”新篇丨清华大学法学院与盈科律师事务所成功开展主题党日共建活动
主题党日共建活动图为参加活动人员合影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要论述,引导广大党员厚植爱国情怀、锤炼党性修养、继承革命传统、凝聚奋进力量,6月15日,清华大学法学院、盈科律师事务所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邓海峰、院长周光权,盈科综合党委书记梅向荣、副书记李正分别带队,盈科北京、盈科天津、盈科葫芦岛等分所党组织班子成员、党员、积极分子代表共赴盘山瞻仰烈士纪念碑、参观烈士纪念馆。盘山位于天津市蓟州区,因雄踞北京之东,被称为“京东第一山”,素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峨嵋之秀、雁荡之幽”的美誉。这里不仅以美丽的自然风光著称,更承载了丰富的革命历史。作为冀东有名的烈士陵园之一和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盘山烈士陵园坐落在盘山南麓,为纪念冀东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于1959年修建而成。1941年春,八路军十三团一营利用这一天然屏障,抗击数倍日军两天两夜,取得了突围战胜利。1940年底到1943年初,盘山抗日根据地不断壮大,严重地打乱了日本侵略军的安排部署,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活动当天,全体人员集结在盘山脚下,“泉淙涧底琴音泻,峰倚天边画景收”,大家拾级而上,在青山绿水间感受大自然的独特魅力,或健步快走或稳步徒行,或相互加油或交流经验,互帮互助,充分展现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巍峨盘山耸危岫,英烈墓前忆峥嵘。登山结束后,全体人员怀着庄重而崇敬的心情来到盘山烈士陵园参观学习。园内松柏苍郁、肃穆庄严,大家列队整齐瞻仰了烈士纪念碑。邓海峰书记、梅向荣书记作为双方代表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全体人员向纪念碑行鞠躬礼、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铿锵的誓言展现出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心和决心,饱含着对英雄先烈们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悼念之情。盈科综合党委书记梅向荣高耸挺拔的纪念碑前,梅向荣书记围绕缅怀革命先烈、汲取精神营养、找准奋斗标尺、投身奋斗实践等方面发表讲话,深入浅出地上了一节生动的党课。鼓励和号召全体党员赓续红色基因、奋发务实、昂扬拼搏,投身到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征程中。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邓海峰缅怀先烈,展望未来。邓海峰书记寄语广大党员同志,要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学习崇高的烈士精神、继承先烈的革命理想,担起责任、迈出脚步、努力奋发、开拓进取。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矢志不渝助力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时代更加美好的未来。随后,全体人员走进革命烈士纪念馆、盘山抗日斗争事迹陈列馆开展沉浸式红色学习教育。详实的史料和珍贵的历史图片,再现了盘山抗日革命根据地军民一心、浴血奋战的历史画面,通过参观学习,大家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铭记历史,吾辈自强!此次主题党日活动,加深了党员们对党史的理解认识,巩固了爱国主义教育成果。未来,双方将不断深化合作,共同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法学教育、法学人才培养、法律服务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一同承担起培养法治人才的责任,共同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图文丨法学院党委编辑丨杨茜审核丨王钢近期回顾
其他
新著·新论丨程啸 : 论个人数据经济利益的归属与法律保护
清华大学“国是大讲坛”第六期学术讲座成功举办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周洪波一行来访清华法学院清华大学国际争端解决研究院“涉外法治与国际争端解决系列讲座”之三成功举办点击图片查看文章
其他
清华大学“国是大讲坛”第六期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季卫东演讲2024年6月6日下午,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国是大讲坛”第六期学术讲座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兼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院长、人工智能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季卫东作“数据和算法驱动的中国司法现代化”专题讲座。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孟庆国主持讲座并致辞。孟庆国致辞
其他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周洪波一行来访清华法学院
6月4日中午,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周洪波一行来访清华大学法学院并开展座谈,法学院院长周光权、院党委书记邓海峰、副院长程啸、副院长高丝敏、院党委副书记陈杭平在法律图书馆楼110会议室热情接待了对方,双方就学生日常管理、教学科研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会议由院党委书记邓海峰主持。会议聚焦周光权院长对周洪波院长一行的来访表示诚挚欢迎。他详细阐述了近年来清华法学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大改革和创新之举。他表示,学院致力于推动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同时保持传统学科的稳定优势,不断巩固和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并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面、丰富的学术和实践活动平台。周洪波院长对清华法学院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他简要介绍了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的建设历程与突出成果。他表示,自创立以来,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始终致力于法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期待两院在师生交流、思政工作、科研管理等多方面深化交流合作,共谋教育发展新篇章。随后,与会人员围绕学生管理、教学、科研等调研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白龙,刑法学教研室副教授廖瑜,党政办公室主任周黎丹,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卢周,辅导员王晶,诉讼法学教研室博士赵鑫一同来访调研。清华大学法学院业务办主任范春燕、科研办钱倩、党委研究生工作组组长李秋甫、院学生办李昊莹、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沈秀荣等参加了会议。图为与会人员合影图文丨学生办编辑丨张沫排版丨杨茜审核丨王钢近期回顾
其他
法律图书馆成功举办 “法画相映——《话里画外民法典》主题展”揭幕仪式
2024年5月28日上午,清华大学法律图书馆成功举办了“法画相映——《话里画外民法典》主题展”揭幕仪式。出席仪式的嘉宾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话里画外民法典》作者吕忠梅,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周光权,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金兼斌,法律出版社教育分社社长、《话里画外民法典》责任编辑吴昉。仪式由法律图书馆常务副馆长于丽英主持,来自法学院、图书馆的二十余位师生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话里画外民法典》一书,系由法学名家吕忠梅教授精心撰写,并由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李帆配图。全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具体案例对法律条文进行阐释,充分展现了“法律就是生活,生活处处有法律”的核心理念,堪称一部深入浅出、富有创意的“大家小书”。图书一经出版就受到广泛欢迎,并荣获多项殊荣。值此吕忠梅教授向清华大学图书馆赠书之际,法律分馆特策划并展出此书及其插画原版与复制件,并举办“法画相映——《话里画外民法典》主题展”揭幕仪式,旨在通过展览,让更多读者领略到这部普法精品的独特魅力。在揭幕仪式上,吕忠梅教授向清华大学图书馆及清华大学法学院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她强调,《话里画外民法典》作为一部普法作品,旨在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使广大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推动法律知识的普及,加深广大民众对法律的理解与认知。在创作过程中,特别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版画家李帆教授精心绘制插图,以艺术家的独特视角诠释法律,通过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法律内涵,这也是本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此次展览的意义,吕忠梅教授表示,展览为展示普法过程中的所思所得所成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她期待更多的教师、学生甚至其他领域的读者能够通过参观展览,增进对普法读物的了解与喜爱,进而投身到普法工作中来。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周光权指出,吕教授的著作《话里画外民法典》深刻体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与关注,她对普法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深受触动。作为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图书馆以其专业的文献资源和学科服务,为法学院师生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未来,法学院将紧密依托清华大学图书馆及法律图书馆的丰富资源与优越条件,充分发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全面推进法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法律出版社教育分社社长吴昉谈及自己作为此书责任编辑时的感悟。她指出,法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为社会大众撰写的普法类图书实属罕见,能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的法律术语、理念和制度阐述得如此透彻,更显得尤为珍贵。此外,本书不仅展现了深厚的专业水准,还兼具艺术美感,从封面设计到开本选择,再到用纸挑选,每一处都凝聚了精心策划与匠心独运,因此得到了官方及广大社会读者的赞誉与认可。在致辞中,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金兼斌首先对吕忠梅教授表达了崇高的敬意。他强调,随着现代法律体系的日益复杂化,非法律专业人士对于法律知识的认知普遍较为有限。而吕教授以其清晰、直白且精准的表达方式,成功地将专业法律知识传递给广大读者,为我们奉献了一本卓越的普法著作。其次,金馆长对吴昉社长和法律出版社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投入大量精力打造了这本精品读物,这对经典阅读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金馆长还提到,法律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空间资源,应当在全校师生提升法律素养方面发挥良好的辐射作用。此次展览正是这样一个契机,相信它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后,我们应当吸引更多的读者前来观展,走进法律图书馆,深入了解法律知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生活。随后,吕忠梅教授向清华大学图书馆捐赠了图书,四位嘉宾共同为展览正式揭幕。最后,参会的师生们就法学教学、法律书目阅读及公益普法活动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整个活动在热烈而愉快的氛围中圆满落幕。仪式结束后,参会嘉宾与师生代表共同参观了展览。
其他
法学院紫光明理学术沙龙第二十二讲成功举办
紫光明理学术沙龙5月29日中午,法学院在法律图书馆楼110室成功举办了紫光明理学术沙龙第二十二讲,本次沙龙邀请法学院龙俊副教授担任主讲人,活动由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钢主持,学院二十余位师生到场参加。主讲人龙俊副教授龙俊副教授的讲座围绕“当代婚姻法面临的挑战”展开。他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的背景及重要意义、目前法学界的研究重点,以及司法实践中面临的价值层面和技术层面的不同挑战。他结合具体法律条文从男女平等与弱者保护、婚姻中的代际博弈、交易安全与婚姻安全等方面对婚姻家庭编的主要争议内容进行了详细解释。在讨论环节,与会人员围绕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的背景和内容与龙俊副教授进行了充分交流。王钢向龙俊赠送纪念牌会议最后,王钢代表法学院向龙俊副教授赠送了紫光明理学术沙龙纪念牌,本次活动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编辑丨张沫排版丨杨茜审核丨王钢近期回顾
其他
“涉外法治实践大讲堂”第一讲成功举办
2024年5月15日晚,清华大学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法学院国际仲裁与争端解决项目在清华大学法律图书馆110会议室联合主办了“涉外法治实践大讲堂第一讲——企业涉外法治意识靠法务”。本次讲座特邀新浪集团法务部总经理谷海燕女士主讲,由清华大学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秘书长、清华大学兼职教授郑若骅担任主持人。郑若骅教授主持讲座谷海燕作主题讲座讲座开篇,谷海燕强调,涉外法治目前是一个国家重点推动发展的领域,尤其是在企业“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她指出,随着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处理私有化、上市、并购重组、投资及合规问题时,必须具备敏锐的涉外法治意识,要能够应对各类“国际战场”上的新挑战。互联网产品的“无国界”性,使得新浪等互联网企业在诉讼与非诉领域均承担起了走在涉外法治探索前端的职责,通过在数据保护、国际争端解决等方面的探索,推动企业涉外法治实践的深化发展。随后,她以自己在新浪集团担任法务部总经理的切身经历与经验为着手点,从涉外法治内涵与企业涉外法治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分享。首先,谷海燕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入手,分别从国家和企业两个维度剖析涉外法治的内核。她详细阐述了企业涉外法治中的动态关系处理,包括国内外政策互动、企业发展与行业生态的相互作用,以及公司管理层与法务部门的平衡关系。她指出,法务在实践中需要培养对行业生态发展趋势的分析意识,思考如何通过自己正在着手的案件树立起一个有利于行业整体可持续发展的规则。她还分享了组建专业团队应对复杂涉外法治工作的经验,强调了境外律师、中国律师以及内部法务团队间有效协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应对多法域争议时,法务需要做好协调调动的工作,努力实现资源最大化的效果。接着,谷海燕以“多法域涉外纠纷”“数据出境合规”“数据竞争类案件”“ESG合规”与“共同参与全球数据治理体系”五个案例,分析了企业涉外法治实践的重点领域与应对策略。针对“多法域涉外纠纷的应对”,她通过新浪的涉外纠纷案例,特别是VIE架构下的多法域法律程序,展示了新浪法务团队如何在荷兰、中国香港、中国大陆、美国及英属维尔京群岛五大司法区域多线并行地应对复杂法律挑战,以及如何在国际战场上依靠法律技术取得胜利。她还强调了案件管理的重要性,指出在多线并行的涉外纠纷中,需要定位各个法域“战场”的特征与需求,需在战略上把握诉讼节奏,灵活布局、精准拆解,使不同“战场”之间相互配合。针对“数据出境合规”这一热点问题,谷海燕深入解析了数据出境保护策略、安全评估流程及应对外国证据开示的措施,强调应当与政府部门保持良好沟通,做好双向合规,关注国内外法律法规的最新动态,以维护企业利益。在对于“数据竞争类案件”的分析中,谷海燕指出,数据能力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数据跨境流动、合作、交易情况不断增多,数据抓取的行为不断蔓延。作为法务,应当维护公司的核心资产利益、做好应对纠纷的准备、提升海外维权能力。同时,她通过对比新浪数据竞争类案件实践与域外重要判例,指出国内在该领域的前端判例与国际实践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我们应当持续关注前沿领域全球法规、政策与判例动向,做好积极应诉与维权准备、向外输出司法观点。此外,她还探讨了“ESG(环境、社会与治理)合规”的前沿趋势,指出企业应将争议预防前置于合规与规则制定阶段,积极构建适应行业特点的ESG披露体系,参与全球数据治理体系,紧跟国际立法潮流。针对“共同参与全球数据治理体系”的议题,她通过分析欧盟、美国与中国的相关数据安全立法,以及相关国际组织所提供的指导性文件,指出在数据监管日趋严格的全球环境下,法务应当保障企业在涉外经营过程中的合规,积极参加和引领国际规则的制定和改革。现场问答环节,谷海燕就团队建设、法务管理能力、败诉应对策略等与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她提醒法务同行在组建专业团队时要制定好策略以激发团队潜能,并在败诉时迅速启动危机公关做好分析,重视开发性工作、以实践经验反哺合规调整机制,确保企业稳健前行。最后,主持人郑若骅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指出法务对于推动企业涉外法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浪作为走在前沿的互联网企业之一,其经验对于我国各企业在涉外法治领域的实践极具启发性。本次讲座内容丰富,谷女士的分享深入浅出,期待中国企业的涉外法治意识能在实践中不断加强。本次讲座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部分与会人员合影文源丨周若瑶编辑丨张沫排版丨杨茜审核丨郑若骅
其他
新著 · 新论 | 陈杭平:道路通向市场——民事执行体制改革新论
摘要我国民事执行体制以执行机构附设于法院为起点,逐渐演变为隶属于法院,是多种历史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亦将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而变革。从域外看,走向市场化、扩大市场化、深化市场化,已成为不少国家民事执行体制发展的共同趋势。随着财政负担日益加重,我国民事执行体制改革只能在不增加财政负担乃至适度减轻财政负担的前提下,维持执行效率不降低、执行到位率有提升,进而提高民众对民事执行的获得感。应设立作为自由职业者的执行律师,先由其负责金钱债权“终本”案件的执行,再扩大其执行权能范围。通过市场化改革,可以弥补财政资源的不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中国式民事执行体制的现代化。关键词民事执行;市场化;执行到位率;执行效率;执行律师目次一、我国民事执行体制的历史沿革二、民事执行体制改革的比较考察(一)葡萄牙:走向市场化(二)德国:扩大市场化(三)英国:扩大市场化(四)法国:深化市场化三、我国民事执行体制的改革方向(一)市场化改革的正当性(二)市场化改革的分步走四、结语文本来源《政治与法律》2024年第5期图文丨政治与法律编辑丨张沫排版丨杨茜审核丨王钢近期回顾
其他
清华大学“大国治理前沿论坛”第三期隆重举办
图为论坛会现场2024年5月18日,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大国治理前沿论坛”第三期活动在清华大学法律图书馆隆重举行。本期论坛的主题为“宪法学与政治学的分途与交集:基于学科史的对话”,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杨雪冬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李忠夏教授分别发表主旨演讲“源流与动力:中国政治学的塑造”与“从国家学到国家(宪)法学-分化与整合”。本期论坛由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林来梵主持。来自全国多所著名高校、宪法学和政治学两个学科的数位重量级专家学者作为与谈人出席现场。与会的政治学者包括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的任剑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王续添教授,以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的于晓虹副教授;与会的宪法学者包括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张翔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的王蔚教授,以及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的杨陈副教授。两个学科各有三位学者参与本次与谈,形成宪法学与政治学对谈的研讨格局。本期“大国治理前沿论坛”活动采用“线下+线上”的方式同步进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青年学子现场聆听讲座,全国各地近六万名听众线上聆听讲座,活动影响力巨大。论坛持续近五个小时,现场研讨气氛热烈,嘉宾互动交流频繁。最后,由林来梵教授对本次论坛作闭幕总结,并宣布本期“大国治理前沿论坛”活动圆满结束。图文丨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编辑丨张沫排版丨杨茜审核丨王钢近期回顾
其他
面向世界的中国法史——中国法制史(中国法硕士项目)课程建设研讨会
法学院教职工在清华大学第五十一届教职工运动会中取得佳绩《清华法学》连续8年被评为“法学最受欢迎期刊”副校长彭刚参加法1年级、法3年级联合主题党团日活动点击图片查看文章
其他
英国杜伦大学法学院院长一行访问清华法学院
副校长彭刚参加法1年级、法3年级联合主题党团日活动《清华法学》连续8年被评为“法学最受欢迎期刊”法学院教职工在清华大学第五十一届教职工运动会中取得佳绩点击图片查看文章
其他
《清华法学》连续8年被评为“法学最受欢迎期刊”
2024年5月17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关注度报告发布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自2017年5月17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关注度报告》首次发布至今,《清华法学》已连续8年被评为“法学最受欢迎期刊”。图文丨清华法学编辑丨杨茜审核丨张沫近期回顾
其他
法学院教职工在清华大学第五十一届教职工运动会中取得佳绩
2024年5月9日下午,清华大学第五十一届教职工运动会在东大操场举行。法学院分工会前期根据学校通知要求,充分准备,积极组织、广泛动员教职工参与体育锻炼,践行全民健身的健康理念,发扬清华大学光荣体育传统,力争实现“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目标。在院工会的号召下,教职工们踊跃报名、全力备赛,获得佳绩。其中,法学院教授黎宏在掷实心球项目中获男丁组第五名,法学院教授陈新宇获踢毽男甲组第三名,院综合办主任官海彪获踢毽男丁组第四名,院外事办副主任范敬苒获跳绳女乙组第五名,充分展现了法学院教职工自信自强、团结拼搏的精神面貌。排版丨杨茜编辑丨张沫审核丨王钢近期回顾
其他
副校长彭刚参加法1年级、法3年级联合主题党团日活动
5月16日下午,法学院法1年级、法3年级“学史鉴今担使命,青年奋进展新篇”联合主题党团日活动在法律图书馆举行。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彭刚出席活动。彭刚总结讲话彭刚表示,此次活动内容丰富深入、形式多元新颖,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有利于同学们升华思考、开阔眼界、积累经验。他勉励同学们不仅要读万卷书,及时更新知识,扩张精神空间;行万里路,在实践中淬炼真知、涵养灼见,而且要见万般人、经万般事,积累宝贵的社会经验,将专业素养贡献于国家、社会的现实需求。他希望同学们能够走出校园,去感受更广阔切实的万千世界,体悟情理法的互动交融,与时代同呼吸;同时,通过实践,更加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最新治国方略,回应党和国家的需求,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针对本次活动的主题之一“中国式现代化”,彭刚指出,现代化道路不止一条。历史上,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在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巨大的破坏性。中华民族追寻富强的道路,不能照搬欧美模式,而是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步前进,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法学院党委书记邓海峰为本次联合主题党团日致辞,鼓励同学们以主题党团日为契机,将现实生活、火热实践作为学习的“大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接续奋斗。活动中,法1年级和法3年级分组展示各支队学期中实践出行的成果。赴雄安新区实践支队、赴天津实践支队、赴天津与北京互联网法院实践支队、赴北京密云水库实践支队依次分享了见闻与收获。雄安支队通过参访雄安新区规划中心、雄安新区检察院、与区县领导干部交流、参观雄安湾、白洋淀等活动,深刻体会科技、法治与生态的贯通融合,从雄安之发展看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生机,在宏观的时代背景中感悟“又红又专”的清华担当。天津支队在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过程中,回顾风云激荡的红色历史,感悟卓越奉献的伟人精神,更加深刻体会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与责任。赴天津与北京互联网法院支队通过参访互联网法院、天津科技馆,直观感受新质生产力与法治建设的良性互动——用前沿科技成果助力法治实践,以更高水平的法治建设,护航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赴密云水库支队参观密云水库展览馆、登临观库台、瞻仰白乙化烈士,体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道,赓续“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的清华精神。在分组讨论环节,同学们分别围绕“‘未来之城’与中国式现代化”“法学人如何助推新质生产力”“法学生该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如何认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等议题,同各组嘉宾及老师展开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分别就组内讨论主题分享了讨论收获。活动最后,与会师生一起合影留念。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黄峰,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杭平,法学院党委委员、法3年级班主任陈新宇,法1年级班主任屠凯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现场集体合影留念文源丨徐嘉图源丨闭馨予编辑丨张沫排版丨杨茜审核丨王钢近期回顾
其他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宋建波一行来访清华法学院
5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宋建波一行来访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学院院长周光权、院党委书记邓海峰、院党委副书记陈杭平、副院长高丝敏、法学院教授韩世远、王明远等在法律图书馆楼509会议室接待了宋建波一行,双方围绕法律专家咨询库建设、法官培训交流、实践基地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会议由院党委书记邓海峰主持。宋建波院长对清华法学院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他介绍了此行的主要目的,建设法律专家咨询库的有关事宜,以及双方在相关领域可开展的合作。宋建波院长简要说明了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建设法律专家咨询库的动因,希望司法实践中的疑难复杂案件能够得到专家的智力支持,进一步实现“校院合作”。
其他
新著 · 新论 | 程啸:我国已建立体系比较完整、内容比较具体的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体系
共铸忠诚担当——清华大学法学院与最高检第三检察厅联合开展党日活动法学院教学沙龙第二期成功举办清华校庆巡游被抹黑,请擦亮双眼!点击图片查看文章
其他
法学院召开党纪学习教育与警示教育大会
2024年5月9日下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法学院在法律图书馆楼模拟法庭,召开党纪学习教育与警示教育大会,会议由法学院党委书记邓海峰主持。法学院全体在职教职工党支部、退休教职工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的书记、副书记、纪检委员以及师生党员代表共计120余人参加。学校党建联系指导组成员、校纪委委员、审计室主任郝永红出席会议,党外干部法学院院长周光权列席会议。法学院党纪学习教育与警示教育大会现场邓海峰首先代表学院党委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动员和工作部署,传达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精神,以及《清华大学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事实方案》要求。邓海峰强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各党支部切实组织好党纪学习教育,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全体党员要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做到学懂弄通、熟练掌握;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会议播放了北京市教育系统警示教育片《以案为鉴,警钟长鸣》,开展集中警示教育。随后,邓海峰以“深入学习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为主题,为师生党员讲纪律党课。内容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和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重点条文解读,学校典型警示案例剖析。邓海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他结合法治实践中的具体事件,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重点条文予以解读,结合学校印发的《警示教育典型案例集》,以师生身边发生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强调全体师生党员应“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强化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以严的唯一标准强化正风肃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图文
其他
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蒋惠岭一行来访清华法学院
5月7日,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蒋惠岭一行到清华大学法学院调研,法学院院长周光权、院党委书记邓海峰、副院长高丝敏、院党委副书记陈杭平等在法律图书馆楼110会议室接待了蒋惠岭一行,双方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由院党委书记邓海峰主持。图为调研会现场蒋惠岭对清华法学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简要说明了本次调研的相关背景,同济大学法学院近年来的办学成果,以及学院未来的发展规划。蒋惠岭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调研在法学学科建设、法治人才培养等方面与清华法学院进行充分交流,学习优秀办学经验,促进两院深层合作。同济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段存广重点介绍了同济大学法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表示,希望两院能够以本次调研为契机,精诚团结,充分交换意见,探寻合作机会,共同商讨法学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周光权对蒋惠岭一行的来访表示诚挚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清华法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他表示,清华法学院一直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放在学院工作的首位,一方面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同时重视交叉学科发展,推动学科融合,在计算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等领域持续发力。随后,与会人员围绕相关调研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副院长高丝敏补充介绍了法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做法。院党委副书记陈杭平介绍了法学院在学生思政、就业引导、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突出成绩。周光权院长和蒋惠岭院长互赠纪念品最后,在双方人员见证下,周光权和蒋惠岭代表两院互赠纪念品。会议在热烈、融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同济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扬,同济大学法学院办公室主任娄亚丹,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罗恬漩,同济大学法学院团委书记刘博等一同来访调研。清华大学法学院科研办公室钱倩,学生办公室李昊莹、高蕾,团委书记吴玙姜等参加了会议。图为与会人员合影编辑丨张沫排版丨杨茜审核丨王钢近期回顾
其他
转载率第二位!《清华法学》在2023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报告中再获佳绩
2024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发布《2023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研究报告》。在2023年度复印报刊资料“法学学科期刊”全文转载排名中,《清华法学》各项指数再获佳绩,转载率列第二位,综合指数列第三位,转载量列第五位。《清华法学》自2007年创刊至今,连续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评定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来源丨清华法学排版丨杨茜审核丨张沫近期回顾
其他
法学院教学沙龙第二期成功举办
5月7日中午,清华大学法学院教学沙龙第二期在清华大学法律图书馆111教室成功举办。图为活动现场本次沙龙以“我的案例教学”为题,由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何海波主讲,由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高丝敏主持。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杨帆、清华大学教务处培养管理办公室陈玉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陈天昊到场参加与谈。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周光权、院党委书记邓海峰、文科资深教授张明楷、院党委副书记陈杭平以及杨国华、张新军、汤欣、蒋舸、沈朝晖、张牧君、范春燕等法学院教师到场参会。同济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段存广、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蒋惠岭、同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黄丽勤、同济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扬、同济大学法学院办公室主任娄亚丹、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罗恬漩、同济大学法学院团委书记刘博、天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绍喜、法律出版社编辑黄倩倩等校外嘉宾莅临参会。周光权院长致辞沙龙伊始,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周光权首先致辞,他对各位校外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周院长指出,清华大学法学院举办教学沙龙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提高,这对于提升法学院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他引用了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提出的“世间上百年名校无非育人,天下第一等职业还是教书”的寄语,指出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各位教师应坚持以教学为本、不断丰富自身教学经验。他对学校教务处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提到,法学院将会继续推动教学改革与发展,希望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何海波教授主讲沙龙报告环节,何海波教授以自己所教授的《行政法案例研讨》课程为例,分享自己的案例教学经验。何海波教授从“何为案例”“如何研讨”两个问题入手。首先,“何为案例”?何海波教授认为,案例教学不是把学过的知识用案例的方式重复一遍,而应重在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技能。研讨的案例不一定是“张三李四”“洞穴奇案”等经过剪裁的或者虚拟的案例,也不限于司法案例,而应当是贴合学生今后工作的司法、执法、立法中的真实案例。何海波教授的案例教学课程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角色定位,分别撰写裁判摘要、上诉状、判决书、专家意见、判决预测、案例评析等,还要求学生分析行政决策、尝试立法草拟、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等任务。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则根据课程需要动态调整。其次,“何为研讨”?何海波教授从课程人数、组织形式、作业要求、课堂展示、课外交流、课堂延伸等多个方面,介绍如何开展有成效的研讨。《行政法案例研讨》课程在近年清华大学教学评估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也取得了不少课程之外的收获。例如,学习到不同文体的差别,理解了不同材料的分量,掌握排版、引注的要求等,也同时锻炼了吃苦、探索和创新的能力。何海波教授自身也从课程教学中更加了解学生,与学生教学相长。他也指出,在这种案例教学方式下,存在师生投入时间多、分组不均、期中退课等实际难题。最后,何海波教授提出三个“灵魂之问”,与各位教师共同思考:我们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们作为老师能给学生提供多少东西?我们愿意在学生的身上花多少时间?报告完毕后,邓海峰书记向何海波教授颁发纪念证书。邓海峰书记向何海波教授颁发纪念证书各位嘉宾就本场报告展开分享与讨论。张新军教授与何海波教授讨论人工智能高速发展下教学设计如何调整的问题。何海波教授指出,基础知识仍然是重要的,但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就是AI做不出来的那部分”。同济大学法学院蒋惠岭院长认为,何海波教授充分把握实际才能设计出如此优秀的课程,课程承载量很大且逐步成熟,为学生未来在实践中精进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课程和教师作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导引,经验值得推广。天津大学法学院王绍喜副教授简要介绍了自己所讲授课程的设计,认为何海波教授的课程更为深入且形成了独特风格,给了自己很大的启发。蒋惠岭院长与谈张新军教授与谈王绍喜副教授与谈沙龙尾声,现场学生与何老师展开了交流,就课堂反馈、学分与学生投入、选课困境等实际问题进行了对话,一致认为何海波教授的苏格拉底式案例盘问教学等基础训练的方式,对于学生价值观形成和批判性思维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杨帆副处长总结发言会议最后,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杨帆作总结发言。她再次感谢何海波教授及其他各位老师的分享,本次分享向她充分展示了学校文件如何落实到具体课程的过程。她介绍,学校近年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例如精简本科生培养方案学分,这要求教师更为深入了解其所教授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她指出,何海波教授的案例研讨课程强化了学习深度,创新性、挑战性、自主性兼备且均脱胎实践、有本可依,充分体现了学校“三位一体、通专融合、以学为主、多样成长”的教学理念。她提到,目前的法学教学在结合前沿技术、拓宽国际视野、融合中国特色等方面还可以继续深入挖掘,学校及教务处也将继续支持。至此,本次沙龙圆满结束。图文丨教务办编辑丨张沫排版丨杨茜审核丨王钢近期回顾
其他
检校联学共建 共铸忠诚担当——清华大学法学院与最高检第三检察厅联合开展党日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理论和实践融合发展,4月29日上午,清华大学法学院与最高检第三检察厅联合开展党日活动。最高检检委会专职委员、第三检察厅党支部书记、厅长史卫忠,政治部干部二部地方干部处副处长刘允中,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黎宏,以及第三检察厅部分党员干部和清华大学法学院2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参加活动。活动由第三检察厅副厅长张希靖主持。图为座谈会现场座谈会上,双方展开充分交流。首先,第三检察厅主办检察官竹莹莹、检察官张翠松结合检察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情况,为同学们介绍了最高检相关工作。竹莹莹主办检察官重点从高质效办好每一起职务犯罪案件、推进完善各项制度机制、编发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介绍了第三检察厅工作情况。张翠松检察官结合自身办案经历,从提高政治站位、提升业务素能、加强理论研究、用心用情办案等四个方面分享了工作经验和感受。随后,清华大学法学院学生代表进行交流发言。2023级公诉人法学硕士班支部书记司彤同学介绍了支部建设情况,他表示,支部有13名党员同学来自全国10个地方检察院,通过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和最高检察机关的学习,同学们心中的“正义感”更加具象化,今后将以更高标准的检察履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2023级博士班支部书记胡馨予同学介绍了博士班相关情况,她表示,本次活动让同学们对“司法为民”有了更为具体的感受,更加坚定了大家坚守法治的理想信念。公诉人法学硕士班李定坤辅导员分享了带班感受,他表示,公诉人班的各位同学定会将丰富的实务经验与理论学习不断互相融合,不负光阴、行稳致远。2023级硕士陈烺同学从自身办理控告申诉案件的经历出发,以感恩、反思、前进三个关键词分享了工作和学习感受。2023级硕士周文亭同学介绍到,从地方检察院到最高检、从最高检到清华大学法学院的经历更新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将努力促进学习研究成果向工作质效转化。在自由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就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中的疑难问题展开讨论,分别提出对检察实务和法学教育研究的意见建议。总结环节,刘允中副处长介绍了检察队伍建设、检校合作相关情况,表示参加今天的活动很有收获、很受启发,对职务犯罪检察工作进一步加深了认识,也更加感受到政治和业务在这个领域的深度融合,希望未来理论和实务有更多的合作成果,携手共同为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黎宏教授回顾了清华大学法学院与最高检合作创办公诉人法学硕士班的初衷和历程,充分肯定了联合培养机制取得的成效,即不仅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公诉人才,也为清华大学法学院的教学研究注入了更多的实践活力,开创了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同时他也对最高检与清华大学法学院开展其他形式的检校合作进行了展望。史卫忠专委在总结时谈到了最高检与清华大学法学院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以及自己与清华大学法学院的缘分渊源,从三个方面与同学们分享了切身感受,一是越学习、越自知,应对本领恐慌最好的方法是保持学习,要加强理论和社会两方面的学习,只有不断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持续完善自我;二是越简单、越快乐,简单的心态可以使自己更纯粹地工作和生活,要具备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学会在简单中收获健康、快乐和进步;三是越努力、越幸运,要专注于反思自身、提升自我,用心努力地工作和学习,幸运才会眷顾自己,这是成长发展的正道。活动当天,双方还共同参观了最高检检史馆、案管大厅、第三检察厅职工书屋,感受检察事业的奋斗历程和新时代新发展,进一步筑牢了忠诚担当、司法为民的理想信念。图为与会人员合影图文来源丨最高检编辑丨张沫排版丨杨茜审核丨王钢近期回顾
其他
清华校庆巡游被抹黑,请擦亮双眼!
这两天,“清华校庆巡游”火了随便点开一条视频昏暗的色调,阴森的音乐,缓慢的步伐……这还是我们前不久刚亲历的校庆日吗?你们把园子里蓬勃的朝气、热闹的场面、喜庆的氛围都藏哪去了?我和清华的小伙伴们搜集查证了多个视角拍摄的校庆巡游视频一起擦亮双眼看看!清华校庆不见国旗?截图拼凑,别相信!居然说“清华校庆竟然不见国旗”……明明可以直接造谣,却还“贴心”地配了几张照得歪七扭八的图片。好吧,我们不装了——清华的校庆日是从升旗仪式开始的。主楼前迎着朝阳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没看到吗?巡游之前,军乐队就已经在东大操场上为升旗仪式演奏了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只要稍加留意,就能看到校园里各处飘扬的五星红旗。当然,你装作看不见我们也没办法。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爱国奉献是清华人永远的精神底色。在一位位清华人投身各行各业服务国家和人民的时候,这些以“蹭热度”“搏出位”为揽财手段的营销号,只会做“标题党”“剪刀手”,罔顾真相、剪辑拼接,添油加醋、造谣污蔑,嘴上喊着“爱国”,心里却全是生意,真是没有下限!清华学子眼里没有光?我们就是那道光!是谁!是谁把我们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军乐队校庆巡游演奏的乐曲换了个音源!!还有这个灰蒙蒙的滤镜……我们还是看原版洗洗眼吧!许多同学都是因热爱而自发加入巡游队伍,他们并非专业出身,但那份对学校的真挚情感,却是无可替代的。还有人说,军乐队同学们穿着的服装不好看。虽然说各花入各眼,我们还是想替参与了巡游的同学说句话——据了解,这套仪仗用白队服是2009年时,为展现新时代军乐队精神风貌专门制作的演出服饰,还设计了可爱的卡通形象。当一批队员毕业,新队员们便会继承队服,节约资源的同时,这也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军乐队巡游只是校庆期间同学们自发组织的庆祝活动之一。东大操场、情人坡上、新清华学堂前,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一位位运动健儿在“马约翰杯”的赛场上展现着“无体育,不清华”的风采,一场场民乐队草坪音乐会把最美的旋律献给清华……同学们热情洋溢地释放着青春活力,身处其中的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了清华包容和鼓励多元发展的校园氛围!清华校庆遭质疑?不理解,别瞎喷!“校庆氛围乌烟瘴气”“清华大学应该降为二本”……一句句罔顾事实的“建议”张口就来、一个个莫须有的“罪名”肆意抹黑,愤怒、委屈、困惑、不解,作为清华学生,心里五味杂陈。先入为主的成见和偏见,是看到真相的最大阻碍。一年一度的校庆是清华人共同的节日。纪念大会、学术论坛、艺术展览、校庆嘉年华、体育赛事、系馆参观……精彩纷呈的校庆活动,彰显着水木清华113年来的厚重历史与人文日新。我们看到,毕业五十年、六十年的校友再相逢,精神矍铄、侃侃而谈。我们看到,年轻的同学自发地组织演出活动,才华横溢、青春飞扬。这一切,难道不正是清华人昂扬风采的最好证明吗?在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到来之际,学校相继成立了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力学与工程交叉研究院、人工智能学院。这一切,难道不正是清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培养顶尖人才的真实体现吗?我们穿梭在欢声笑语之间,为开放实验室中展示的创新成果震撼,为白发苍苍仍心系国计民生的学长学姐感动。清华校庆,不仅仅是一次相聚,她是清华人凝心聚力的再出发,是清华精神欣欣向荣的再传承。清华、清华人的初心,从未更改。变味儿了的,也许只有某些擅长“带节奏”“扣帽子”之人的心!在我们看来胸怀家国天下、俯首奉献芳华的清华人永远有着最好的精气神儿!永远绽放着奋进的光芒!
其他
法学院成功举办“沙市区党政干部法律素养提升培训班”
4月22日至26日,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举办的“沙市区党政干部法律素养提升培训班”在法律图书馆楼一层110教室成功举办,共50名来自荆州市沙市区的区领导及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学习。4月22日上午,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邓海峰,沙市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区行政学校校长李浩,沙市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代晓娟,区政府副区长侯亭亭,区政府副区长、党组成员刘贵修等出席开班式,仪式由法学院培训中心主任金承燕主持。图为与会人员合影邓海峰代表法学院向各位参训学员表示诚挚欢迎,并介绍了举办此次培训班的初心、愿景及重要意义。他还介绍了清华大学近期的校庆活动,鼓励学员们在学习之余踊跃参加校园活动和讲座,充分感受校园生活。他表示,期待学员们在未来为期五天的学习交流中激发智慧、开拓思维、提升能力,为法治中国、法治沙市建设贡献力量。沙市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区行政学校校长李浩在动员讲话中指出了本次培训班的重要意义。他对培训班的学习计划、研讨内容及成果转化等进行了解释说明,并就培训期间学员们的学习作风、生活纪律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表示,要牢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刚毅坚卓、发奋图强,为加快推进沙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本次培训班为期五天,由清华大学教授和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授课,课程以课堂讲授、互动交流、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进行。课程内容涵盖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民法典的制度创新与最新适用、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等多个方面。图为开班式现场项目背景“沙市区党政干部法律素养提升培训班”充分发挥清华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助力沙市区党政干部全面深入理解当前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态势,更好地拓展视野格局、更新知识理念、提升业务本领,进而推动沙市区的经济发展工作迈上新台阶。图文丨培训中心编辑丨张沫排版丨杨茜审核丨王钢近期回顾
其他
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丨清华校友总会法学院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暨校友座谈会成功举办
2024年4月27日中午,清华校友总会法学院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在法律图书馆楼509会议室顺利召开。法学院院长周光权、院党委书记邓海峰、副院长高丝敏、院党委副书记陈杭平、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廖莹、清华校友总会法学院分会常务副会长郑厚哲、副会长杨兆全、秘书长王岩、巫玉芳老师,以及第六届理事会部分理事和校友参加了会议。图为座谈会现场会议伊始,法学院公益普法宣讲团团长吴屿姜同学介绍了宣讲团工作的总体开展情况、目前的组织架构、宣讲理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得到了理事会的高度肯定。周光权院长介绍了近年来法学院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他表示,学院将紧密围绕国家法治建设的需求,精心谋划发展道路,努力提升清华大学法学院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他指出,校友是学院发展的坚强后盾,也是在校学子学习成长的重要榜样,学院发展离不开校友们的长期支持。今后,法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校友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校友网络,希望各位校友与在校师生共同努力,推动法学院持续高质量发展。邓海峰书记表示,校友是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位与会校友就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受益者和见证人。真诚希望各位校友薪火相传,持续关心和支持学院发展,为学院的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提供助力。陈杭平副书记指出,理事会加强了校友之间的紧密联系,搭建了校友们为法学院发展出谋划策的平台。希望校友们能够积极为即将走出校园的学弟学妹提供更多就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法学院也将为此积极努力,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为学子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杨兆全副会长提出,理事会将以校友工作为基石,切实提高工作成效,充分发挥优秀校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助推学院高质量发展。同时,专委会将接受理事会的全程监督和专业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高效推进。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校友分享了各自的工作心得与体会。校友们纷纷表示,将积极响应学院号召,以实际行动支持在校学子成长成才。本次会议在热烈、融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图为与会人员合影图文丨学生办编辑丨张沫排版丨杨茜审核丨王钢
其他
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 | 法学院成功举办“清华大学第747期博士生论坛暨法学院校友学术交流座谈会”
法学院2023“明理年度校友”表彰会暨2023“学术新秀”颁奖活动顺利举行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丨法学院校友职业发展经验分享会成功举办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
其他
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 | 法学院成功举办第一届校庆高端论坛“新公司法视角下的公司治理”
2024年4月27日上午,在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法学院成功举办第一届校庆高端论坛。本期论坛主题为“新公司法视角下的公司治理”,主要围绕新公司法视角下的董事高管义务与法律责任、股东权利与公司治理等议题开展研讨。本期论坛聚焦当下我国新公司法修改的前沿问题和制度创新,为校友和在校师生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活动邀请到法学院院长周光权、院党委书记邓海峰、副院长高丝敏、梁上上教授、汤欣教授,及十余位在理论界与实务界专注于公司法研究的法学院校友参与。论坛开幕式由汤欣教授主持。图为论坛开幕式周光权院长为论坛开幕式致辞。他首先对各位校友返校表示热烈欢迎,并期望各位校友借助本次论坛围绕新公司法修改中的重点问题进行充分研讨,更好地推动新公司法的理论研究与实务运用。周光权介绍了法学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与学院在各项工作中的创新举措,介绍了学院在各个学科领域取得的新突破以及法学院教师在新公司法修改过程中作出的诸多贡献。他表示,法学院正处于爬坡上坎的重要发展阶段,希望各位校友与在校师生共同努力,推动学院工作迈上新台阶。图为周光权院长壹第一单元聚焦“新公司法视角下的董事高管义务与法律责任”,由汤欣教授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教授、1993级校友黄辉就“董事对第三人的责任”展开分析,聚焦新公司法第191条中需要进一步解释的问题,从董事职务行为、董事义务和责任、公司治理、证券法虚假陈述赔偿责任的特殊规则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法层面的研究,他指出,第191条引入了董事对第三人责任,可能会导致董事责任扩大化。在实践适用中应当对该条规定进行限缩解释,强化派生诉讼制度,引入压迫行为救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助理教授、2016级校友李游围绕“新公司法下的董事责任风险与董事责任保险”进行汇报,他梳理了新公司法下董事责任与董事责任保险的规则情况以及董事义务体系及其责任。通过对董事义务与董事责任保险衔接问题的分析,他指出,董事责任保险作为职业责任保险,应该发挥其填补损害的制度价值。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后、2012级校友李依怡的报告主题为“董事监督义务问题研究”。她从董事监督义务的概念谜团引入,剖析了董事监督义务的类型化和体系定位,进一步表明各类董事监督义务的共同基础是董事授权行为。董事监督义务是董事勤勉义务的子类型,是勤勉义务在各类授权场景下的具体化。两高律师事务所律师、2012级校友贾伟波就“认定公司董事高管联合他人共同侵权的难点”进行报告。他从诉“外人”共同侵权的具体案件入手,分析了此类案件中外人侵权的责任承担依据、被告主体的确定、“共同实施侵权行为”的理解与认定等难点问题。随后,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律师、2000级校友占长元,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2005级校友桑士东,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2012级校友郭蔚从研究主题、论证方式、实务案例等方面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点评。贰第二单元聚焦“新公司法视角下的股东权利与公司治理”,由杨兆全校友主持。河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2001级校友赵德勇的报告主题为“新公司法视角下的股东退出机制研究”。他从完善股东退出机制的意义、股东退出的类型划分和退出机制等方面展开,对异议股东行权难问题和股东失权规则进行了具体分析。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教授、2011级校友刘胜军就“股东表决权排除的原则与例外”进行报告。他从利益冲突股东表决规则中法漏洞的确定与实践分歧引入,对利益冲突股东表决权原则行使和例外排除中法的续造进行了深入探讨。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后包康赟围绕“对赌协议可履行性判断的规则设计”进行报告。他提出,应从利益衡量论的理论视角剖析新公司法下对赌协议的可履行性判断问题。他比较了资本维持原则和偿债能力测试在利益衡量上的优劣,并指出了董事会判断的固有缺陷和法官进行实质纠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随后,清律律师事务所律师、2009级校友朱芸阳,国枫律师事务所律师、2010级校友王岩,通商律师事务所律师、2012级校友刘向科结合自身从业经历和实务心得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点评。图为汤欣教授最后,汤欣教授作闭幕式总结。他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高度肯定了本次论坛的研讨成果。他表示,各位校友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持续深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期待与各位在下一届校友高端论坛再相会。
其他
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 | 法学院2023“明理年度校友”表彰会暨2023“学术新秀”颁奖活动顺利举行
2024年4月27日下午,清华大学法学院、清华校友总会法学院分会2023“明理年度校友”表彰会暨2023“学术新秀”颁奖活动在法律图书馆楼111会议室顺利举行。法学院院长周光权、院党委书记邓海峰、原院党委书记李树勤、副院长程啸、副院长高丝敏、院党委副书记陈杭平、院长助理汪洋、清华校友总会法学院分会顾问黄新华、顾问巫玉芳、清华校友总会法学院分会副会长杨兆全、秘书长王岩,以及部分理事和校友们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清华校友总会法学院分会常务副会长郑厚哲主持。图为活动现场邓海峰书记首先代表法学院宣读了荣获2023“明理年度校友”称号的校友名单。陈杭平副书记简要介绍了获奖校友的个人情况。周光权院长作为颁奖嘉宾,为获奖校友颁发证书并与各位校友合影留念。周光权为荣获2023“明理年度校友”称号的校友颁奖获奖校友纷纷发表了获奖感言。丁红涛校友表示,希望用实际行动回报学院的培养和关怀,支持学院发展;冯伟和冯爱芳校友分享了他们结缘于清华法学院的幸福喜悦,并为师友送上真诚祝愿;南俏俏校友表示,将继续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展现明理人的精神风貌;孙婷婷校友表示,将秉持崇德向善、明法笃行的精神,踏实工作、勇于担当;田永伟校友表示,将用自己所学回馈社会、建设家乡、报答师恩;徐勃校友通过视频展示了其通过“村超”改变乡村面貌的可喜成果,并表示将在奖项的激励和鞭策下继续耕耘在乡村沃野;徐树校友表示,将谨循行胜于言的学风,在教学科研岗位上继续贡献力量;叶乐峰校友感谢老师们曾给予的悉心教导,作为媒体人,他表示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赵德勇校友表示,法学院老师们治学不辍的工作精神激励了一代代学子勤耕专业、为国家民族作出更大贡献;周宇校友表示,在工作中将继续坚持明辨是非、惩恶扬善,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图为李树勤李树勤对获奖校友表示了热烈祝贺。李树勤指出,实实在在、行胜于言,以实际行动践行清华校训和校风是获奖校友们的共同特点。校友们的成绩,既得益于母校的培养,又丰富了母校人才培养的内涵。他表示,希望校友们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不断提升自我,为国家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程啸为2023“学术新秀”获奖人员颁奖随后,高丝敏副院长代表法学院宣读了2023“学术新秀”获奖名单。程啸副院长为获奖人员颁奖。至此,2023“明理年度校友”表彰会暨2023“学术新秀”颁奖活动圆满结束。本次表彰会充分发挥优秀校友的引领示范作用,彰显明理精神,展现学子担当,在法学院校友群体中引起广泛好评。来源
其他
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 | 法学院2024年春季就业实习双选会圆满举办
2024年4月25日下午,根据法学院党委的安排部署,法学院2024年春季就业实习双选会在法律图书馆楼一层大厅成功举办。本次双选会吸引了国企民企、知名律所等近二十家单位参加,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就业工作会议相关精神,切实帮助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满足用人单位招才引智需求,拓宽校园内外求职渠道,搭建优秀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平台。法学院院长周光权、院党委书记邓海峰、院党委副书记陈杭平亲临双选会现场,与各单位代表和学生代表开展深入交流,详细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和学生们的就业实习情况,为学院与对口单位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打下基础,助力毕业生们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双选会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秩序井然,充分展现了法学院学子的优秀风采。同学们手持精心准备的简历与招聘人员深入交流,积极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求职意愿;用人单位借机宣传企业文化、招聘需求、发展前景等,并详细了解毕业生的能力与潜力。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投递简历、提高求职竞争力、获得用人单位青睐,活动现场还设置了简历修改辅导服务,由法学院就业办老师、学生职业发展协会讲师一对一指导同学们完善简历。本次双选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毕业生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就业环境、寻觅心仪岗位的平台,同时也为非毕业年级的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寻找实习机会的桥梁,使他们能够提前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和要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今后,法学院将紧密结合学院实际,丰富工作形式,不断加大与相关单位的深度合作,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做好学生就业引导工作。图文丨学生办编辑丨张沫排版丨杨茜审核丨王钢
其他
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丨法学院校友职业发展经验分享会成功举办
2024年4月27日上午,适逢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法学院在法律图书馆楼举行校友职业发展经验分享会,旨在为同学们提供一个与校友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了解各位校友的学习、奋斗经历,获取相关行业求职信息和经验,从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探索,进一步提升学习与求职能力,切实帮助同学们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同学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分享会邀请到来自中央部委、检察机关、律师事务所等各行业共10位杰出校友到场。各位校友基于自身学习与就业经验,为同学们作了内容翔实的分享,并对同学们的问题作出了针对性解答。开幕式伊始,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杭平代表法学院热烈欢迎各位校友回到母校。陈杭平指出,本次分享会对于同学们就业与人生规划有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与校友充分交流、汲取宝贵就业经验。之后,清华校友总会法学院分会常务副会长郑厚哲作为校友代表致辞,并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殷殷期待。开幕式结束后,分享会分为两个分会场平行进行,围绕公共部门和市场岗位两个方向的职业规划问题进行专项分享与交流。图为分享会现场在公共部门组分会场,周宇、田翔宇、颜恺、刘沛琳等校友分别从法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如何进行职业规划、为何选择公共部门、基层工作感悟等方面进行了充实的分享。在讨论环节,各位校友与同学们围绕公共部门的选拔要求、工作要求、工作特点、工作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交流。在市场岗位组分会场,徐文萍、郑厚哲、荆炜、邓哲、吴楹婕、戚婧晨等校友分别从律师市场现状、职业考虑因素、市场工作对各项技能的要求等方面为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在交流环节,各位校友与同学们围绕如何提升核心技能、找到适合自己赛道的方式、拓展案源小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至此,本次校友职业发展经验分享会在友好、融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