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本期导读感谢大家的踊跃报名和大力支持,2019年第三届“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进入了成果提交的阶段。有了前两届大赛奠定的良好口碑,今年大赛的参与度可谓是水涨船高,风生水起。也证明了探索城市定量模型和规划新技术应用的队伍和后备力量在不断地壮大。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这届参赛选手们的大体情况。选手来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本次的参赛选手中,高校师生所占的比例较大,超过了65%。其中以传统规划建筑名校与信息技术较为领先的规划院校最为突出,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和武汉大学等贡献不少的力量。在土地规划和城市环境及其相关学科研究中具有优势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实力也不容小觑。规划编制与管理人员也是这次比赛的中流砥柱,他们分别来自于北京、上海、南京、珠海、合肥等省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单位。另外一些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也积极参与到本次模型大赛中,规划决策模型的真正落地需要信息技术研发人员的参与。本次大赛也吸引了众多海外高校学者的参与,比如伦敦大学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新南威尔士大学等。高校学者是规划理论和技术发展的带头人,规划编制与管理人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数据资源,信息技术人员能够将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到规划行业。让我们期待一下他们思想的碰撞能够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本届大赛的参赛人员从地域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以及部分东北、西南和中部地区。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和深圳有突出表现,各省会城市也是输送选手的主力军。大赛也吸引了美洲、欧洲和澳洲等海外学者参与,证明了大赛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扩大。研究方向包罗万象,与时俱进通过词云图可得知现阶段规划决策模型研究所关注的方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并且贴合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转型的时代发展需求。其中时空行为分析(17%)是最受关注的方向,时空行为分析能够为城市的描述、分析、解释和模拟增加了时间维度,使得研究结果更加立体化。其次是空间发展战略(16%)方向,城市及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关注区域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必不可少。然后是公共设施配置(13%)方向,其体现了对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注以及尊重个体公服需求的差异化。最后,还有其他11个方向,城市环境优化(11%)、基础设施配置(9%)、自然资源保护(7%)、城市设计研究(6%)、城市用地布局(5%)、其他类(4%)、历史文脉保护(4%)、城市综合管理(4%)、安全设施保障(4%)和社会经济发展(2%)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关注。专业背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统计报名队伍的参赛人数和专业组成,我们发现了有趣的现象。在接近150个队伍和400多名选手中,有23%的队伍仅有一名选手,他们采取了单打独斗的参赛方式。剩下的队伍采取了团队合作的形式。这也体现了在城市问题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为了有效并且全面地解决城市决策问题,团队合作有其必要性。通过分析参赛队伍的专业背景和组成更能够验证这个看法。团队合作不仅需要多人合作,还更需要跨专业合作。本次竞赛参赛选手的学科背景延续了前两届参赛选手多学科交织的特点,主要有城乡规划、人文地理、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测绘工程、社会学、经济学和风景园林等专业,今年还新增了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专业。城市规划涉及到多方面和多目标,需要大量的信息和专业知识,更需要多学科融合的团队工作。通过统计每个参赛队伍的专业组成,我们也能够看到这样的趋势出现,如图所示,有40%的队伍采取了跨专业合作的团队形式。选手报名胸有成竹,厚积薄发最后,我们统计了报名时间内每天的报名人数,如下图所示。报名时间2月11日到2月18日期间,每天报名的人数平均仅有4个人。从25号开始,报名人数出现爆发式增长,28号的报名人数达到了191名。看来参赛选手都是厚积薄发型。苏黎世大学的两个心理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