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总是那么猝不及防。昨天下午两点半,我还被封在家里,吭哧吭哧码字。身在番禺的朋友突然发给我一条官媒推文。点开一看,我心顿时提到嗓门眼。“自本通告发布之时起,解除所有疫情防控临时管控区,按低风险区管理,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防范措施。”全区域低风险?这是疫情拐点来了吗?果然,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广州天河区、荔湾区也发布通告,取消临时管控区。广州是全国疫情反扑最严重的地方。海珠区则是广州疫情的暴风眼。海珠区会采取什么防疫措施,之于全市,乃至全国,都具有风向意义。昨日下午3点30分,重磅发布来了。“解除原先划定的临时管控区,全区全域(除高风险外)按照低风险管理。”广州办事效率真的是高。政府命令下达,下级单位立即配合。全市地铁基本都恢复通车。餐饮、健身等封闭或半封闭的场所,全部恢复营业(除高风险)。而且,连48H核酸都不需要。凭借绿码就能正常出入。广州虽然还有多处高风险地区。但也不用太担心。高风险都是精准到小区单元,没有随意扩大。你看,广州是真真实实,落实了国务院发布的“二十条”防疫规定。人民至上,民生至上,而不是防疫至上。在各微信群,也是一片喜大普奔的景象。临时管控区解封,防疫人员紧急将护栏拆除。居民疯了一样冲向街道,然后高呼:解封啦!终于解封啦!我也住在广州海珠区。为了好好验证下这突如其来的幸福是否真实,特地跑下楼,骑车去街道逛了两圈。的确,一切都变了。核酸队伍没了。城中村的红马褂也不见了。沙县小吃老板热情跟我打着招呼:靓仔,吃点什么?可以进来坐。我激动点了一份奢侈炖汤套餐。大疫三年,从来没觉得沙县小吃这样香过。内心澎湃,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以此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刻。很多人都在担心,广州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石家庄?我认为不会。其一,广州颁布的各项新规已经落实。除了指定高风险,其它区域都已经复工复产。看得出,广州没有丝毫摇摆不定。它是用行动来告诉所有人,自己要打响防疫拐点的第一枪。其二,其它地区紧跟其后,做出对应调整。今天,佛山顺德发布通知,解除所有疫情临时管控区。封闭或半封闭场所全部恢复营业。成都居民出入小区不再需要核酸证明。还有深圳、重庆等多个地方,都做出了相应防控调整。其三,各地开始探索居家隔离。最近看到一个新闻,在北京朝阳,有个2岁孩子确诊阳性。按规矩,这需要拉到方舱医院(家属陪同)隔离。但在邻居帮助下,这个孩子并没有被带走,而是允许居家隔离。今天上午,中国新闻周刊发文,多地开始探索居家隔离。广州:密切接触者符合条件,可居家隔离。东莞:密接可居家隔离。重庆:对于一些特殊患者,比如孕妇、哺乳期妇女,比如有严重基础性的老人......符合条件,可居家隔离。防疫措施不断优化。可以看出,恢复经济,稳定民生,已是大势所趋。广州多地解封,有人欢喜有人愁。愁啥?对病毒的恐惧。前两天,我写一篇“拒绝过度防疫”的文章,结果就有人跑到下面留言:有本事阳了,不要去医院,靠自己挺过去呀?那才是真牛逼!有人愚昧认为,感染病毒了容易死亡,所以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管控。我相信,怀有这种恐惧的人不是少数。很多人固执认为,新冠病毒太可怕,一旦感染就芭比Q了。所以他们喜欢封控。所以即使看到过度防疫而导致的悲剧,他们仍能不为所动,甚至说:如不这样,牺牲只会更大!可是,病毒果真如此恐怖吗?不说国外,就看看国内的数据吧。第一,感染者绝大部分都是无症状。昨天,广州新增6312例,无症状为5629例,占比89.1%。前天,广州新增6995例,无症状为6454例,占比92%。其它地方也差不多。算下来无症状占比都是90%左右。有人说:无症状不是真的无症状,只是临床无症状,实际上“发烧40度”也属于无症状。这种传言看起来好像真是那么一回事。其实呢?假的,贩卖焦虑罢了。就在今天上午,北京青年报发声澄清。记者采访了北京地坛医院专家陈志海。他解释:临床对“无症状感染者”定义是,核酸检测阳性,但没有呼吸道症状,没有发热,没有咳嗽,没有咽干咽痛也没有肺炎,即没有自我感受到的明显不适。说通俗点,无症状就是没症状。如果不是检测出阳性,你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感染。第二,新冠经过不断变异,毒性已经非常低了。今日上午,环球时报发布一篇名为“奥密克戎致病力已大幅降低”的科普文。里面提到两点。一,新冠不断变异,传播性越来越强。近日,武大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蓝柯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病毒体外感染实验中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人肺细胞(calu-3)的能力显著低于原始毒株,在细胞内的复制效率比原始株要低10倍以上。二,新冠不断变异,毒性越来越弱,而且是呈几何级数下降。专家表示,同样在小鼠感染模型中也发现,原来只需要25-50个感染剂量单位的原始毒株就可以导致小鼠死亡,而奥密克戎毒株则需要2000以上感染剂量单位才能使小鼠死亡。并且小鼠在感染奥密克戎后的肺部病毒含量比感染原始毒株低至少100倍。划重点:相比原始毒株,奥密克戎毒性下降了100倍!第三,目前无证据表明新冠有后遗症。可能有人要反对:我看到很多权威杂志说,有人感染病毒后,肺部功能大不如从前。拜托,你看看这些权威资料是什么时候发布的。那些可能导致后遗症的,基本是新冠原始毒株。现在经过不断变异,到了奥密克戎这一代,毒性远不如从从前。专家说:一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才会被认为是后遗症......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其实,提笔之前我是有些担忧的。因为人的偏见是很难被说服的。发这种文章,估计又要被不少人追着骂,说我精美精欧。可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写。我不指望所有人都认同文章观点。我只希望有些读者——哪怕只有一个读者能因此理性看待病毒,那么,这篇文章就值了。大疫三年,我们失去太多。有人上了三年网课,有人从富士康徒步返乡,有人创业失败背负一身债务,人生急转直下。张文宏说,防疫不是目的,让老百姓生活回归安定才是。这一刻,久违了。推荐阅读↓↓↓作者简介:就就@卓绝,自由撰稿人,说不上有多少才华,但我能保证的就是,在这里,我笔写我心。我在键盘上敲下的每个字、每个观念,都是真诚的,不会愚弄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