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稳稳的爸爸

其他

能“进步”的又何止“职务”?

前几天,我记录了一下自己关于30岁左右副连长发展出路的肤浅认知。一个30岁副连长的出路在哪里?文末有个战友留言,还是困惑有的人干得好,就是职务调不了。我回答说“职务的进步和自己的进步是2个概念”。PS:此处我们假设此战友所言的“干得好”就是他们单位给的客观评价,因为大部分人对自己或亲近人的评价往往高于其所处环境给的评价。今天我就“进步”这个事再瞎聊几句个人的主观偏见。在我看来,人的一生是被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推动和引领的,所谓“进步”就是一个人不断提升自身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职务问题只是其中之一。我们让思维回到自己刚毕业的时候,或者你现在就是这个时候:20岁出头,要么刚分到部队当排长,要么在地方上刚刚走上基层工作岗位。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出身的人来说,都会面临很多具体问题,我随口列举几个。1、对工作环境不满意,想到大城市、大机关去。2、对吃住行条件不满意,希望好一点,方便一点。3、对单身状况不满意,想有个女(男)朋友。4、对资产状况不满意,想买个属于自己的房子。5、对收入状况不满意,想赚更多的钱。6、对自身能力素质不满意,想有更多的技能获得领导的赏识。7、对未来存在恐慌,怕父母年纪大了生病,没有钱来看。这些问题每个细化之后又是N个小问题,再具体到每个人,甚至是同一个人的不同年龄段,所呈现的面貌都是不同的:有人因为不想呆在连队而苦恼,有人却因为父母不和他商量找人直接把他调走而生气;有人工作努力职务晋升快,媳妇没工作房子没买的问题却总让人烦恼无比;有人前几年还在为凑不齐首付而焦虑,过几年又因为期房烂尾而陷入维权的泥潭里;有人二十出头被催婚时异常烦躁,三十出头在相亲的路上疲惫不堪……而这种种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们年岁的增长,对我们每个人人生道路影响的权重又在不断变化,当下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事,可能过几年对我们的影响淡如云烟。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总能在回头看的时候发一声感慨:“当时要是能***就好了。”比如大家最为关注的体制内“职务进步”,只是一个人解决的自身诸多问题中的一个,只是因为尺度清晰,易于衡量,容易被人拿出来说,但在我看来,相较于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子女教育、父母养老,他的重要程度还排在后面。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人生:在持续产生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中循环往复,有人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能力与认知,达到了所谓“进步”的目标,也有人在逃避与抱怨中陷入迷途,成长停滞。“硅谷钢铁侠”马斯克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道:“当我面试时,主要问题总是相同的,我会让面试者讲讲他的故事,还有一路走来所做的决定及其理由,告诉我他解决过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的。马斯克认为真正解决问题的人是很清楚是怎么解决的,知道细节,而那些假装解决问题的人是糊弄几句后是装不下去的。既然解决问题的能力至为重要,那么我们面对问题时该如何解决呢?同一个人面对不同问题时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问题时也是不同的思路。所以,解决问题“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具体操作,但我认为有几条共性的原则是可以把握。一是不要当懒人。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这么做可以更好,但就是懒得动。有人在连里当排长,跑不动,回回考核拖后腿让几个战士拉着,领导看不上,战士们瞧不起,他自己心里其实也清楚得多练练,但就是不想动,然后安慰自己,这大环境,跑得快又能怎样?有人借调机关当参谋,明知道政委喜欢突出查出操,可就想在被窝里多赖一会,安慰自己“今天应该不会查”,结果一次查人没到,被清理回连队,等等。有很多人抱怨的事情五花八门,但归根到底都是灵魂深处的懒惰在作祟。二是不要短视。一个人一生中的大多数事情都不是即时反馈的,很多行为都是在很长时间后才会对你的人生轨迹产生影响。正如查理芒格的一句人哲理:“尽可能地体面行事,你在某个地方的所作所为,日后会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影响到你。”最典型的短视行为,在部队“我都想转业了,还干个锤子”;在地方“我又不想调职当领导,还让我干啥”;这块我曾经在《转业名单定了,没你,咋办?》一文中提过两个真实的正面例子,大家可以点击了解了下。三是不要过分追求理想状态,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也敢于去干。这是我在经历部队改革过程中最大的体会,总有人说“以前好好干几年,到点就能调,现在就是好好干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动。”没有谁的人生之路是清晰明确到每一笔付出与得到之间都有清晰的因果链条。有不少聪明人,勤快,能力素质也强,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怕自己的功夫白下了,总想把未来研究透,设计出完美计划后再执行。
2023年2月25日
其他

一个30岁副连长的出路在哪里?

前段时间,我把自己和一个优秀战友聊天的内容整理了下,发到公众号上一个30岁“准营长”面临的选择难题后台和群里,有不少人留言交流,有差不多同样优秀人的战友分享自己想法的,有不相信的,说现在部队都是30岁的正连很难有人30岁干到正营,有说自己30了还是副连,等等。最让印象深刻的是有个战友也说自己30了还是副连长,写此文时我想找那个留言,却没有了,不知道是他删掉了还是我没找对地方。我当时问他是什么原因?他说自己26岁才毕业,我说那30岁副连长不是很正常么,他说我说的轻巧,我说“我说的不是轻巧,是事实”。还有个战友说,现在单位里排长干5年以上的大有人在,连职35岁是常态,列举了一堆这类现象,最后落脚是躺平。我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是想说:“不是我不想好好干,但你看单位这怂式子,我好好干有用么?”我是正经的基层老野,十几年服役生涯都在艰苦边远地区的基层野战部队渡过,这个事我在你没那么苦,“躺平摆烂”也没那么爽一文中谈到过。基层是什么样子我清楚,基层干部是什么状态,我也清楚。我觉得大家有时候的吐槽,可能是对部队的认识有点偏差,当然了我的说法也不一定对。第一、绝大多数人都注定是平平无奇的小角色,不高不帅,没权没钱,调不动也走不了虽然我们经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但事实却是绝大多数士兵一辈子都没有可能成为军官,绝大多数军官一辈子都没有可能成为将军,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军官一辈子都没有可能成为正团职以上领导。很多人刚考上军校的时候,觉得冉冉将星在向自己闪耀;刚分到工作岗位的时候,觉得将军可能有点远,以后当个团长就可以了;被现实蹂躏几年之后,觉得团长可能也有点不现实,只想着能不能调个副连长搬出班排宿舍。一个单位里,排长比连长多,连长比营长多,营长比团长多,大部分军官调得慢,看着感觉像没有什么出路的样子,就是正常的生态。换谁当领导、换什么政策、换什么大环境都不可能有大的改变,所以我有时会开玩笑说“政策、改革、领导、大环境是传统背锅四侠”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儿子的植物大战僵尸和我的麻将

最近一年左右时间,儿子迷上了植物大战僵尸,差不多从4岁开始到现在5岁这个时间段里,各类植物玩具给了他最大的陪伴。因为小,他操作不了鼠标,大部分字也不认识,玩不了电脑游戏,但恰恰媳妇唯一打过的就是这款游戏。母子俩约定好时间和频次,把电脑连到客厅的电视上开战,一开始还比较顺利,一路过关斩僵尸,打到后来难度上升,经常可以听到母子俩因为种哪个植物发生争执,后来实在打不过,就开始在网上下载攻略视频先学习然后再上机实操。家里餐桌上也满是游戏名词,一会要吃个“战术黄瓜”,一会要吃个“莲藕射手”,等等。对于打游戏,我之前一直有一些偏见,还比较强烈。从初中起,我就一个人在学校外面租房住,那时候接受最多的反面教育就是“某某某原来学习还可以,但游戏把娃给害了”,所以我对游戏厅一直是畏而远之。大学读的军校,时间管理比较严格,而且基本上是集体行动,即便是这样,仍旧有很多战友沉迷于电脑游戏,每天晚上,俱乐部里人满为患。有时候听他们聊游戏的事,我站在旁边像个猩猩一样,后来在一堆人的带动下,玩过一段时间的《使命召唤》。在部队时,有次领导安排我从新分配来的排长里挑个人,我先期确定的一个人因为在办公室打游戏被我换了。事后也证明,就工作岗位的胜任程度而言,被我换掉那个排长显然更合适。这种强烈的偏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我说不上来。但对腾讯的投资显然有着很大影响,毕竟想深入了解一个以游戏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公司,不尝试去理解游戏是不可能的,最终起催化剂作用的,还是唐朝老师关于游戏的一段见解。的确,包括游戏在内刷剧、喝酒、旅游、泡吧、踢球、睡懒觉等各种娱乐活动,是生活与学习的一部分,想强行禁止,根本不可能,因为这样违背人性,令人生失去乐趣。人是需要放松的,必须“浪费”一点时间,让大脑和身体没有压力的沉迷于一些“无用”的事情,如果没有这些,一个人一生中的每分钟都像“打鸡血”一样斗志昂扬,撑不了多久就会崩溃。按这个标准,其实我也有沉迷的东西,那就是麻将。只不过以前在部队没条件玩,每次休假回来,老同学们聚在一起肯定都是先打一场麻将,再去烧烤喝酒。转业待安置的大半年时间里,我们同年转业的战友里有了固定的麻友圈,十来个人,每周大家都会约1到2次,基本集中在星期五晚上和周末。赌注非常小,所以输赢就没那么重要。毕竟要论算账,扣除房费、茶水、吃饭、抽烟,最后几乎所有人都是输家,不打就是赢了,而且对很多人来说,就是把我们一桌子的钱都收了,都不够在牌桌上耽误的时间值钱。我们会因为一手漂亮的清一色高兴好久,也会因为极品三家举桌欢庆,经常有人打一把好牌就会拍照在群里给大家看看,碰到经典战局,往往第二天都会复盘到群里。我们虽然聚在一起打牌,却不在乎自己是输是赢(肯定想赢啊,但是输了一点都不会生气倒是真的),这样的娱乐是真正回归游戏的本质,那就是享受游戏本身的乐趣。不过,现在眼见着麻将摊子是越来越难凑了,原因很简单,不是这个没时间,就是那个有事,真有个空,还想陪陪家人。大家都是认真的人,又都处在人生的爬坡期,时间很宝贵,好不容易忙里偷闲约好一个局,坐下来打了两把,客户的电话又来了。我们同学约麻将的群连名字都改成了“凑不够一摊子”但就像我之前对打游戏的偏见一样,在很多人眼里,打麻将肯定也是不务正业,是赌博,有些老婆一听老公在外面打牌,感觉就像看见《活着》里面的富贵。老婆不让打,老公偷着打,最后因为麻将这个小事搞得家里不和谐。我们这群麻友家人基本也都支持我们打牌,很少有人因为这件事和家里闹过矛盾,我之前因为生闺女,时间上不方便,很少去打,有个周末,媳妇主动提出他去娘家住几天,让我去打2天牌,把我开心的啊。主要是我经常输,自己很多时候都不好意思给媳妇说,她知道后却说
2023年2月11日
其他

吃饭喝酒能混出人脉么?

前几天,我聊了聊自己春节前和战友一起吃饭的小事。约了一次很舒适的饭收假前,又见了个朋友,说起这个事,聊了会天,他说很羡慕这样轻松愉快的聊天氛围,自己现在在外面吃饭压力大得很,本来是想好好吃点饭、聊聊天,最后却每回都是晕晕乎乎,说一堆自己都不相信的酒话。酒醒后,再被媳妇说一顿,没有一点开心可言,说一直想戒酒,一直戒不了。我问他喜欢喝酒么,他说什么酒到他嘴里都一个味,喝不出好坏,他自己一个人吃饭一口酒都不想喝。但到饭局上,怕自己不喝酒影响人脉。我明白他的纠结点。很多人吃饭喝酒混场子,心里想的无非就是拓展自己的人脉,怕别人喝酒,自己不喝,远离了所谓的“圈子”,没了人脉。就像有一次吃饭我说自己滴酒不沾,一个战友不可思议地说:“我就不相信你们领导在饭桌上,你也不敬一杯酒?”我真不喝。决心戒酒这有1年半还多的时间里,部队的老领导(能决定我升迁走留的主官级别)到西安来,叫了我吃饭聊天,知道我不喝酒,直接给我点的就是饮料。也有因各种缘由和地方上的领导坐在一起吃饭的机会,我都明确地表达了自己不喝酒这个事。请客吃饭大概率是我们多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活动中又大概率少不了喝点酒,毕竟“无酒不成席”嘛,即使我自己现在不喝酒,请人吃饭也一定会带酒。但我们很多时候会倒置其中的因果关系,我们是因为和朋友很熟,有感情需要交流,才约在一起吃饭喝酒的,而不是因为和某个人约在一起吃饭喝酒,而变得很熟。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在各种饭局中碰到过比自己层级高不少的领导或者其他领域的大人物,你和人家碰一下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恭维话,人家礼貌性地抿一口,回你一个微笑,或者说一声“都是兄弟”,顶了天也就互扫个微信,你就天真地以为他就成了你的人脉。可能么?恐怕对你最大的影响就是你在另一个饭局上多了一个向别人炫耀的真事:“上次,我和***在吃饭的时候,他说***”。半年前我和一个兄弟聊此事时曾随手敲过一段话,我觉得放在此处,也合适。我们或许听过一些传说,比如:“某某某在一次饭局上连喝2个分酒器,领导特别欣赏他,给他提了一职”“某某某为了谈一单生意,一次吹一瓶红酒”等等。我们权且认为这或许是真事,便这些真事经过无数张嘴传到你这时,早已经没有了本来的面目。也许领导早已因为其他原因定了给某某某提职,他喝不喝2个分酒器都不影响结果。别人的事情我们不好猜,我们完全可以坐下来掰指头算算自己的,影响我们生活进程的事,包括但不限于:高考考研、结婚育儿、买房买车、工作分配(转业安置)、调职立功、等等,有多少是靠喝酒办成的?你的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我的答案很明确,一件也没有。我理想中的饭局酒场是什么样的?三五好友、一两斤好酒,聊到尽兴处,举杯互酌,把酒言欢。一旦我们对吃饭喝酒这个事赋予了拓展人脉这样功利的想法,就没那么欢乐了。你坐在哪里,脑子里算计着这个人在什么岗位上,以后可以找他办什么事,那个人是什么职务,有什么事了可以找他,明明自己的酒量已经到位了,但还要硬撑着多碰几次杯和人套近乎,最后为了证明感情有多真,可能会上分酒器,从喝酒演变成拼酒,结果一定是喝多。喝酒4小时,醒酒10小时,再晃晃忽忽一整天来恢复精神。清醒之后,再拿出手机,发现自己断篇了,怎么也想不起来昨天晚上在饭桌上加的那几个人是干嘛的。长期混饭局下来,你的人脉没拓展多少,身体很有可能喝出问题,你清醒专注的时间少了,阅读思考的能力必然下降。所以,少混些所谓的饭局,多和家人好友吃吃饭,品品酒才是正事。
2023年1月29日
其他

约了一次很舒适的饭

春节前,有个老部队的战友打电话,说想叫上老单位几个人,带上媳妇和娃一起坐坐,吃个饭,大家相互凑了下时间,就定下了。约的是12点。当天中午,我们一家子提前到了一会,刚进包厢,看见服务员正在上凉菜,茶水已经倒好,应该是自带的,香气宜人,刚落座就看见攒局的战友和媳妇孩子大包小包的进来,说刚去给娃娃们挑了几个玩具,我瞅了一眼,给女孩子是公主娃娃,给男孩子们是奥特曼、恐龙、超级飞侠等等,还准备了几盒摔炮。席间,因为我和另一个需要值班的战友不喝酒,另外3个人开了一瓶,大家坐一起聊聊以前部队的人和事,谝一谝转业后的工作和生活,没有“打圈”,没有“互敬”,就是高兴了酌一杯,媳妇们的主要话题是孩子的上学和课外班,孩子们拣好吃好喝的咥饱后,主要是吵闹和玩玩具,中间还下去放了会炮。3个小时,宾主尽欢,大家开心地结束了这次吃饭。回去的路上,我和媳妇同时说到今天饭桌上有几个菜品味道很不错。这个攒局的战友真是个有心人,这种细致考虑他人感受的能力,是很多人没有,且培养起来并不容易的。想起以前一个老领导教我的:请人吃饭这里面的学问,没有个两三年,根本学不会。一开始我也没放在心上,觉得自己能尽量搞清楚被请者的口味习惯,能考虑到交通停车问题,就已经够细致了。结果有一次辅助这个领导请他几个朋友吃饭才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他先是用笔把几个欲请的人名写在纸上,然后把自己能腾出的时间列在旁边,依次给朋友们打电话,说了因为什么主题想大家坐一起吃个饭,分别记下每个能来的朋友能抽出的时间,找了个交集。定了饭店包厢后,他除了发送位置和包厢信息之外,还手绘了一张简单的地库导航图,清晰明了显示如何在地库里左拐右拐找到上这个饭店最方便的电梯,说他第一次到这来时,在地库里转了一圈才找这个电梯,同时提前找前台要好了停车券。提前30分钟到饭店包厢,先点了菜,根据被请朋友里,大家抽烟和喝酒习惯的不同,简单安排了下座位,中间甚至考虑到了一个朋友左利手的情况;把包厢卫生间的马桶、门锁、换气、卫生纸都检查了下;提前要了WIFI密码,
2023年1月24日
其他

一个30岁“准营长”面临的选择难题

前段时间,公众号后台收到一个长长的留言,来自于一个30岁的“准营长”。可能是字数超了,他的留言分别显示在两条里,截图不方便,以下是留言原文,除隐藏个人信息外,只字未改:老哥,我叫***,您公众号的每一篇文章我都认真看过,信息量很大,干货多,时效性强,目前所掌握的信息都是从您公众号上了解的!而且有很多值得让人深思的地方。我现在面临了人生重大选择的问题,想听听您的建议,不着急,如果您有时间了盼能回复几句。我93年的,是****的副营职参谋,2年多了,目前代理科长职务。和您当年面临的情况有一点像,媳妇和我妈在西安,一个娃刚一岁,还没怎么仔细考虑过转业的事。领导前几天找我谈话了,这次调整干部想让我去当营长。但调了之后几年内都走不了,如果不调,明年走的话,领导说也会尽力帮我协调,尊重我的选择,让我自己拿主义。如果我选择调职,往后3到4年调副团应该问题不大,因为我本人工作上还算努力,立功调职都是我们同批排长第一个,2个三等功,再加上熟悉的老哥(共过事的老处长、科长等)现在几个都在重要领导岗位上。调了副团,能在哪个岗位上,再往后怎么走,我自己也不知道,如果不走,以后有没有转业都不好说。但未来至少几年,两地分居的现实问题无法解决,因为媳妇是西安一个研究所工作,不可能辞职随军。另外,就算随军,我们单位一年在外面呆大半年,也是分居。如果我选择转业不调职,一家人在西安可以团聚,但因为军龄分不高,虽然干的科长的活,但也不是领导职务,整体上档案分不高,我也没什么证,不是研究生,直通车走不了,安置的岗位肯定很一般。再加上我的了解,职务上调副处的难度就比部队大太多了。另外就是工资可能比部队少5万左右,对于19年高点买房的我来说,还挺不少呢。走与留,我有点纠结,如果有时间,想听您指点几句。不胜感激。收到这个留言之后,我有两个心理反应:一个是感谢,他花功夫敲这么多字,并且字里行间对我以前文章中提到自己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肯定是认真看过的,进一步笃定了我关于“文字是跨时空的交流”的念头;另一个是有些压力,我怕自己粗浅的认知,很多地方说得不对,影响他的人生选择。加了微信一聊,发现我们在部队的工作成长经历颇为相似,很多事上的观点也差不多,彼此交流了很多关于选择的话题,甚是开心。有些观点,我觉得整理一下发出来,可能对面临相同处境的战友会有一点帮助。一、几年的努力才换来了他的有所选择这个兄弟之所以能有这挺“甜蜜”的烦恼,和他这些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体能素质突出,参谋比武拿奖,当连长有担当,在机关不但业务精通,还不怕吃亏多干,又通人情事故,待过的科室、处室,领导都极力挽留或者推荐,运气也不错,原来欣赏他的主官升调后,他的参谋长走上了主官岗位,来了个接力重点培养,每一步都踩上了点。和他同批的分下来的干部,有几个还在副连长岗位,在单位没有丝毫存在感,他已经有机会和单位主官就自己的选择和发展私下沟通交流。与那些躺平摆烂以示转业决心的干部相比,这份有选择的体面是他自己挣的,是他用自己的勤奋与努力换来的。这正应了唐朝老师那句:“人生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有的选”。二、选择没有什么对错,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纠结上30岁,不管是当营长还是转业,都很不错。但人经不起太多的纠结与摇摆,既费时间又耗精力。今天想想在部队干,喜欢这份工作的同时晋升道路还算畅通,舍不得,明天想想转业回家不用风吹日晒,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人天天在一起,又想走。有舍有得,有得有舍,有选择就一定会付出机会成本,抱着“既要......又要.....”的心态来面对选择是非常痛苦和纠结的。给自己的一个时间节点,选定一条路,往下走就完了。三、选哪条路都不容易,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一旦一条路会得到大部分好处,那人就不会纠结,之所以纠结,就说明选任何一条路,都会有困难,千万不要一遇到困难就觉得自己选错了,另外一条路肯定更好走。选择留下,很有可能多地移防、晋升不顺,身体受伤,甚至生命危险;选择转业,很有可能安置不理想,职务难解决,经济困难大,等等。但这些都不足为惧,“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要有面对难题的勇气和学习能力,这兄弟在部队8年的发展就已经证明,他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应对工作生活中所面临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四、选定的事就不要后悔,干好手中事最重要选择了,就不要后悔,无论走哪条路,把手中的事情做好最重要,这才是决定你选择正确与否的关键因素。因为一个选择的正确与否,其实与你做出选择前的纠结没多大关系,却与你做出选择之后的努力息息相关:你选择留在部队,努力工作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别人会说,看这小子当年幸亏选择了部队;你选择回地方,同样认真努力发展不错,别人会说,幸亏他当年选了转业。有很多人在军营里不努力做好手头事,怨天怨地怨领导怨政策,赋予一次选择太多太大的意义,在心里不断强化“都是因为自己当年错选了部队,转到了地方我就龙归大海”的想法,但现实却是大多数人转业回来之后,还依然是从前那个不愿意下功夫牢骚满腹眼高手低的自己。五、如果自己实在不好下决心,就听媳妇的,准没错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暂时的分别是为了更好的团聚,如果内心里实在定不下来,就听媳妇的,当然前提还是一不后悔,二不埋怨。有人也许会纳闷,说媳妇肯定会想让他回来,其实这就是以己度人了,我就认识好几个战友,媳妇甚至老丈人一家都特别认同在部队工作,帮助解决一切后顾之忧。
2023年1月17日
其他

“还是要在合适的时候离开部队,回归社会”

写在前面:晚上收拾电脑,发现自己2017年10月份,在一次座谈会之后,给军校关系要好的老师写过一封信,不长,有自己明确的观点,顺手分享出来。有意思的是,那会自己刚刚调职,比单位绝大多数同龄的战友都要快一些,正是努力工作,为下一步踩点调职积攒能量的时候,从来没有考虑过要转业离开,却在信中说了句“大浪淘沙,科大每年几千的毕业生,最终能在部队长干只是其中一少部分,有更多的人还是要在合适的时候离开部队,回归社会”,结果一年后自己就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话,回头一看,还真是有意思。以下为当时的原文:*教员您好:前几日,科大九院和八院来了几个教员到我们U座谈,刘卫东、龚波、王长华,还有的人我名字没记住,旅里派了我们几个科大毕业的过来。他们座谈的主题是如何加强院校军事基础训练,包括体能、技能、军事理论等等,更好地和部队衔接。座谈中有几个排长、参谋,比我大概晚2、3届,不断地给教员们提建议,说科大要开武器装备的课,让学员们刚一来到部队就能适应,说科大最好开设参谋课等等。我一言未发,之所以不说话,是因为我觉得他们设定的主题根本就有问题,我从没有觉得学校教给我们的不够,整个座谈期间,我都在想11年前,我走进三号院的场景。那4年里科大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让我有能力、有信心应付之后来到部队所面临的一切。教员,我认为科大说到底是一所综合类的大学,她首先培养的是人才,其次才是军事人才。科大那么好的治学环境,那么多优秀的老师,那么负责无私的队干部,才是最珍贵的东西,至今我依旧很怀念在学校里同您和其他老师相处的日子。学校千万不能舍本逐末,把军校的本科教育搞成像部队教导队一样的机构。那些纯技能的东西,只要愿意,走上工作岗位后学的机会多着呢,可是在科大能学到的东西,一旦出了这个门,或许一辈子都不会接触到了。您可以了解一下,全军那么多参谋集训,有多少第一名都是科大出来的。再退一步讲,大浪淘沙,科大每年几千的毕业生,最终能在部队长干只是其中的一少部分,有更多的人还是要在合适的时候离开部队,回归社会。相较于那些军事体能和技能来说,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健全的灵魂才是我们一生至为重要的。
2023年1月7日
其他

侃侃的2022年

唐朝老师曾经说过一段话: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在某个特殊的时点坐下来,花上一两个小时做个回顾和反思。或看见自己的进步,或发现自己的不足,或将平淡的生活记录下来作为珍贵的记忆,是一种对人生负责的态度。很多时候,这种思考和回顾的价值,甚至远远大于日复一日的努力和忙碌。我深以为然。今年也试着在这年终岁尾静静地坐下来,花几个小时,想想这一年里的人和事,敲敲键盘记录一下。工作上的总结会放到单位的年终总结里进行,此处就不提了,在工作之外,2022年值得记录的有七件:一是安安的出生二是稳稳的启蒙三是入唐书院,加唐朝老师好友四是读了一些书五是投资收益-2.6%,领先沪深300全收益指数17.2%六是跑了746公里,学会了自由泳七是开始认真记录自己简单的生活一是安安的出生我是在西北妇幼的病房里迈入2022年的。(这是2022年的第一抹阳光)安安出生在2021年12月29日,正值西安防控手段最严格的时候,当时的担心、焦虑,还有那么一些无助的感觉,很难忘记,事后回想,仍旧双手合十,感恩一切顺利,感谢那些提供帮助的朋友们。12月中旬西安宣布封城的时候,安安已经36周了,接下来的产检和分娩去哪?怎么去?就成了问题。问物业,说他们上报社区;问社区,说他们上报街道;问街道,说他们上报疫情指挥部。后来社区的人回复我们说,非高风险小区,必要就医可外出。37周产检的时候,建档的西北妇幼停诊了,之前开的检查项没法做,打电话联系第四医院,医院说只要你能过来,24小时核酸,没到过高风险地区,他们正常接诊,媳妇赶紧先挂了一个号。给门口负责封控的值班人员说了一下,他们没有任何刁难打开了门,我们俩开车到了第四医院,产检一切正常,问能不能在他们这生孩子,医生说可以,38周以后直接过来就行,我们开心地回去了。结果没两天,第四医院被征用成隔离医院,媳妇只能时刻关注着各医院的接诊信息和电话。好在西北妇幼停诊一周左右又开了,但要求必须是在网上挂号成功拿着预约信息才能进入医院,我们挂上号,因为核酸结果没出来就取消了,之后挂上的号又担心当天的核酸结果推迟,就主动退了想换个时间,结果被系统拉成了黑名单,无法再挂号。12月28日,已经38+4了,我们不敢等临产,怕真成高风险区物业社区街道层层汇报,到医院又查核酸又查行程,时间来不及。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拿着之前截屏的挂号通知信息给医院保安看,混进了西北妇幼。联系了一个战友的媳妇,她在产科工作,给我们开了住院单。当晚,小区所在的大雁塔街道被划成高分险,也就是说再晚一天,我们就不能自己出小区来住院了,只能层层上报到防疫指挥部,由他们派救护车拉到哪是哪。之后一切顺利,值得一提的是当护士把安安从手术室抱出来,还没吭气,门口有5、6个家属在等,我直接说,这个是我娃,然后说了下母亲姓名和床位号,护士很惊奇,我说,这和我们老大刚生下来时一模一样,不得不感慨基因的神奇。12月29日,是个大晴天,大大的太阳里看着我们安安,产前的焦虑和不安一扫而空。愿我闺女平平安安、快快乐乐,一年又一年。二是稳稳的启蒙2022年,稳稳从4岁长到5岁,到了启蒙阶段。关于孩子的教育,我和媳妇两人一起读了一些相关的书和文章,也相互有过很多次讨论交流,达成了一些共识。一是不比较、不焦虑。每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成长规律和路线,只要确定孩子在医学上是健康的,就没必要因为和其他孩子的不同而焦虑,不能因为别的孩子长得高一些,跑得快一些,会背一两首诗,会说几句英语,就禁不住反问自己:“我的孩子怎么了?”徒增烦恼。二是量入为出。在家庭经济条件保持宽松的情况下,计划教育开支,孩子没有什么非学不可的东西。三是要早早接受自己孩子极大概率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通过20多年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孩子能有养活自己的能力独立在社会上生存,就可以说是成功的教育了。我们当下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好好吃饭睡觉,有个棒棒的小身体,能专心玩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很好了,英语,识字,数学等常识启蒙基本都在玩中学,以打发时间为主,能在爸爸妈妈没时间陪读绘本的时候,自己独立看会绘本,我们就已经很满意了。2022年,在幼儿园的课程之外,我先后带稳稳体验了足球班、篮球班、橄榄球班、街舞班、趣味体能班、轮滑班、积木班、围棋班。其中,足球、篮球和街舞因他太小,老师不收;橄榄球倒是收,娃也愿意玩,但是太贵,没报(哈哈,希望稳稳以后长大了看到这段别怪爸爸);趣味体能班娃开始觉得很有意思,报了,后来因他一到周末要去姥姥家和表哥疯玩,没时间上课给退了。最后报了并坚持玩下来的有轮滑、积木、围棋。2023年,围棋和轮滑还将继续,积木班上完就不打算再续了,同时准备再带孩子体验下更多的课程,看看有没有合适并喜欢的。再就是计划好时间,带娃出去旅游上几次。三是加入唐书院,加了唐朝老师好友这是2022年一件非常值得开心的事。21年12月底,原“书房后院”的知识星球,因为螃蟹的原因不能继续了。我在一些书房名人的公众号上,包括书房的留言区看到,原来后院的朋友们已在“小红圈”内建立了新的根据地,1月初,就绕道过去申请加入,心想看能不能蒙混过关,结果不出所料被管理员拒绝了。心有不甘,我就在书房留言区给唐朝老师留言,表达了自己想加入后院学习的想法,可能是我平时互动交流比较多,唐朝老师竟然直接给我发了一个入圈链接,就这样我进了唐书院。在书院,我和同学们跟着唐朝老师把《巴菲特致股东(合伙人)的信(1956—1999)》过了一遍,只能说,有些东西,没有师父带,看着字自己都认识,好像能读懂,但看唐朝老师结合相关背景解读之后,才发现,自己可能也就认识个字,理解的连皮毛都算不上。4月份,《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出版,唐朝老师号召大家写读后感,由书房志愿者组成的团队打分,入选的人可以选择入唐书院,或者添加他个人微信作为奖励。通过几个月在唐书院的交流学习,我深知书房大神多,各行各业的不少优秀人才集中在一块,一个个幽默多金又勤奋努力。本着重在参与,“输出倒逼输入”的想法,写了下自己学习投资的经历说说我是如何“入坑”唐书房的,不出意外地落选了,心有不甘,又集中经历学习了一段时间,写了第二篇光明正大用“阳谋”制胜,有幸入选,于9月9日添加了唐朝老师微信。从最后唐朝老师反馈的结果看,投稿文章有2215篇,入选146篇,入选的文章我基本都看过,只能说,我还真是幸运。谢谢打分团队的朋友们手下留情。唐书房《价二》读后感活动入选文章合集虽然加了微信,我还是很少打扰唐老师,毕竟我们之间的差距,不管是认知上还是财富上,并不是一个微信号可以拉近的,能得到他的指点,明确学习的目标方向以及解疑释惑,已经是我莫大的幸运。四是读书学习2022年,我继续“追星”,在熟读唐朝老师写的“价值投资‘道术器’三件套”之外,把他从2007年开始,前后15年左右时间在博客、微博、雪球、公众号、微信圈子、知识星球公开发表的文字齐齐过了一遍,在工作和家庭琐事之余,前后大概花了3个月时间。对比正式出版物,这些网络文章(发言)比较随意,有一家人出行游玩的简单记录,有关于某些热点事件的观点看法,当然更有关于投资、关于人生的理性思考。这些时间跨度够长、记录平实无华的文字,向我展示了“日拱一卒”的强大威力。同时,雪球和公众号留言区还有一些网友的对话,放到一块学习真的是别有一番乐趣,能让我清晰地感受到,财富是认知的副产品,认知跟不上,天上下黄金雨也只会抱头鼠窜,生怕砸到自己。在唐朝老师的文字之外,我还花了一个月左右的功夫把书房人称“大师兄”的王冠亚公众号的文章细细读了一遍。这个又帅又有才的美男子是我的同龄人,和媳妇同大学同专业,但小一届,诗词、书法、写作、唱歌样样精通,毕业之后一次性考入湖北省省直机关,公务员的工作干了几年后辞职到投资公司担任基金经理,管理上亿资金。除了投资实践之外,还热心于传播投资理念,截至目前,已经翻译出版投资书籍3本,分别是《《巴菲特的嘉年华》《比尔·米勒投资之道》《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他的公众号完整地记录了他从2016年到现在,在诗词品读、读书写作、投资学习与传播上探索前行的点点滴滴。借用他的话“文字是跨时空的交流”,在读他某一年的文字,体会他当时的思考时,我总是不自觉的会想想身为同龄人的我同一时间点在干什么。他的2022年过的颇为精彩,大家有兴趣可以围观一下。冠亚的2022年除此之外,我差不多还看了二十几本书,印象深刻,肯定会在以后某些日子再翻开的有刘瑜的《观念的水位》,芒格的《穷查理宝典》,肖星的《财务思维课》,菠萝的《癌症真相》,杨天南翻译的《巴菲特致股东信》。我一直觉得,读书应该着眼于解决具体问题,围绕着自己成长、工作、家庭、甚至内心疑惑等各方面的具体问题而展开,就像我最近2年读的书,多聚焦于投资理念与实操技能上。但同时,我这人读书又相当随意,有时候看到别人推荐某本书顺手就下单,或在读书APP里搜索出来放着,有的喜欢,随便翻开哪个章节都能看进去,有的看上几页,就不想往下看了,有的看完了,再翻开连说了个啥都不知道,跟没看一样,所以认知水平的提升一直很慢。2023年,我要更认真,更有章法地对待读书这件事,将其时间优先级往前提,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在安排好的特定时间里完完整整、安安静静读完一本书的能力,毕竟对我这样资质一般的人,想系统地学习一门知识,或者掌握一项技能,没有几年的功夫下,是不可能的。五是投资实践今年整体的收益情况是-2.6%,也就是说年初投入的100块钱到年末变成了97.4元。我的投资参考线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今年从6551.59点到5251.97点,跌了-19.84%我是21年开始,在学习投资的同时,放一些钱在股市抄作业试水,一顿操作下来,亏了一些,结果年底的时候,媳妇两周内连续中了两支大额新股,一下子把坑填了。2022年开始,家里的股票持仓基本和唐书房一致,而且随着学习的深入,以及持仓标的交易价格不断下跌,仓位也是持续加重,一直到了我们设定的额度上线,算是满仓入市了,所以2022年算是我们家股权投资的元年。关于持仓标的,我一个抄作业的也聊不出啥个人见解,目前仓位主要集中腾讯和白酒上。9月底跟随唐朝老师清仓了持有1年多的陕西煤业,收益106%,这是我的第一支翻倍股。有意思的是,抄书房作业买入陕西煤业的朋友不在少数,但一直稳稳拿着最后翻倍的人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包括在唐书院的小圈子里。有人因为诸如“发改委打压煤价”等消息抛了,有人因为有了些浮盈之后按捺不住止盈了,有人试图预测股价高抛低吸,在自认为的“回调”中T飞了。“扛得住浮亏,却忍不了浮盈”是一部分朋友在股市里真实的心态写照,还挺有意思,这一关我算过了。因为分账户打新,算总体收益情况不明了,再加上不同阶段进入的钱,在券商APP里显示的收益率会失真。我从今年1月5日开始,就使用唐书房推荐的“有知有行”APP来记账,这个软件很简单,只需要记一下不同时间投入股票账户的本金,再每周记录一下账户市值,软件就自动算出资金收益率,清晰明了。-2.6%的收益仿佛全年就开了一天盘,但细细回看这一年,可真是跌宕起伏啊,年内收益最高是+3.31%,最低是-36.81%,回撤了38.83%,能不慌不忙一直呆坐,除了对所投资企业有自己的理解之外,对“市场先生”也有一些认识。入市之初,就碰上这样上窜下跳的行情,自己也算是投资入了个门,毕竟巴菲特老爷子曾经说过,学习投资就两门课,一个是如何面对波动,另一个是如何给企业估值。面对波动我有两个小心得,一是不要频繁看盘,如果当天没有计划内的操作,涨跌是不用关心的;二是不要把股市里的波动额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不能动不动就想
2022年12月30日
其他

远离情绪垃圾人

(青铜峡戈壁滩红透半边天的火烧云)周末带儿子逛超市,说好了,可以让他自己选一件零食或者玩具,兴致勃勃的直奔玩具区域逛了一小圈,他就挑了一个越野车玩具拿在手里。结完账出来到超市出口的时候,有个女人摆了个玩钓鱼的摊位在哪,就是一个X轴大概2米的椭圆型充气水池,周围没有一个人,儿子立马跑过去趴在旁边看鱼。我看他兴致挺好,我也想给他付钱拿个网捞鱼。转念一想,不能这么惯着,给他出个题,看他啥反应,就蹲下和他商量:你不是和爸爸说好了,出门零食和玩具只挑一样么?你如果想玩钓鱼,爸爸就过去把人家的越野车退掉。你自己考虑一下,你玩钓鱼还是要汽车。正当儿子纠结犹豫的时候,摊位的老板出声了,东北腔(此处仅为客观表述,没有什么地域不敬):“一个大老爷们,让孩子玩一下就一包烟钱的事,你说你至于不?”我感到不可思议,还有这样做生意的么?作为摊主想挣这20块钱,此时不应该拿个小渔网给儿子放到手边么。就说:“我和儿子商量事,你在这搅和什么啊?”结果这女人,直接冲到我们身边,声音大了一号吼到:“你商量事,别在我地盘上磨叽。”我也有点生气,说:“还你的地盘,这哪是你的地盘?”结果她过来直接推了我一把,说:”你站的地方就是老娘的地盘“我顿时怒火中烧,心想你算什么东西,想回推一把过去,再骂她一句。结果一扭头,看见儿子专心地看着小水池里的鱼。心想,我这一吵架动手,难免会影响他。然后,我一转身抱起儿子直接就走了。回到家里,告诉媳妇这事,她对我大加赞赏,说以后要一以惯之,碰见这样的情绪垃圾人一定要远离。的确,你说我们在路上碰见一只狗冲我们狂吠几声,我们最应该做的难道不是赶紧躲得远远的么?除此之外,不管是吼狗几句还是踢狗几脚?要么是你喊坏了嗓子它也听不懂,要么是它咬你一口,你受了疼还得花时间去打疫苗。真心划不来
2022年12月13日
其他

你没那么苦,“躺平摆烂”也没那么爽

前几天,各单位转业工作陆续展开之时,好多战友未能如愿,我随手敲了些文字转业名单定了,没你,杂办?文章发出后不久,有个战友留了一个很长的言,我看完还反应了好一会儿,等想给他回复时,发现他又删除了,周末有时间,借着他的留言再闲扯几句。留言的大意内容是:你在机关当然可以说好好干,你知道基层排长过的什么日子吗,25了还和9个人挤在班排宿舍里,没有一点自己的空间,整天出操、训练、干活出公差,用个手机都要偷偷摸摸,别说你想写东西发公众号,就是你想看个公众号都难,这样的日子你过得下去么?还不如就躺平摆烂,等8年走人,出去也才30出头,再好好干也不晚。我看完后并不意外,因为我知道不少基层干部都产生过这样的困惑。只是有人在困惑中找到自赎的正道,有人在困惑中走向自弃的迷途。先说说基层连队当排长是一种什么体验我知道不知道?我一毕业就分到了一支红色血脉厚实,号称“应急机动”的作战部队,而且就是在外训地的帐篷里报到的,从先一年7月16日到第二年10月8日借调团机关,将近1年零3个月的时间,我是完完整整地在连队度过,甚至在那年春节之前,连一次外出都没有,因为当时团里规定,干部外出4小时,我在驻地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不想因为这区区4小时,去找连长营长签字,另外就是当时也没有外出的便装。住班排宿舍,带新兵、出操训练、出公差干活、值班讲评,查哨查岗,外训安家,换季保养,冬季拉练等等,我是一样都没落下。还有个残忍的对比就是,这1年零3个月的时间里,和我一批分到营里的排长,一个调到上级机关又读研去了、一个调回老家旁边的部队,还有4个都有各种机会出去到上级机关和到院校学习集训去了,长的有半年,短的有一个月的,只有我一个人,全程静静地在连里。我喜欢这样的日子么?我不想装,我觉得挺苦,一点也不喜欢。所以说基层是什么情况,我经历过,也清楚的很,不过后来我走的地方多了,见的部队也多了之后,却对基层的苦有了些不一样的理解。当排长时总觉得不会再有比自己单位更苦逼的单位了,13年有机会到神仙湾河尾滩边防连,了解了边防哨所生活训练的点点滴滴,我心想,这要和我换,我是不换的;16年到黑河,了解他们零下几十度要在黑龙江的冰渣子上24小时站哨时,忽然就觉得戈壁滩的阳光也没那么晒了;18年在国防大学上学,听火箭军的同学讲他们在深山洞库的生活,我庆幸自己没有分到那样的单位去;转业后,听潜艇部队的战友,讲他们的工作训练生活,我越发觉得我们老部队挺好的。辛苦本就是部队的底色,我们当初选择部队的时候,肯定不是冲着部队能吃喝玩乐,能花天酒地来的,对吧?我们对辛苦是有一定预期的。但人就是这样,容易自怜,总觉得自己吃的苦才是天下最苦,别人吃的苦都没有自己苦,这种情绪真要不得。当排长不住班排宿舍,难道是想刚分下来就给配个100平的办公室,再配个勤务员保障上?当排长不带兵训练,难道想去制定部署统一的战略计划?我想没有哪个职业入职即巅峰吧,肯定都是刚进去的人干着最基础底层的工作。哪怕是做个小生意,刚开张的肯定也得有个适应期吧。再说说除“躺平摆烂等8年”还真就没路走了?我当时在营里时,副连长副指导员基本上都比我大四岁左右,连长指导员普遍比我大6到7岁。我一想到自己4、5年后可能还要在连里当副职,6、7年才能在连里当主官,就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面对当时在连队如此的现状,自己也不喜欢,如何改变呢?我脑子里也想过很多:1是找关系调走,调到离家近的好单位去,便自己没关系,放弃;2是申请转业,当时我们单位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副营以上才能提转业的事,记得干部股长明确地给我们说,想走就好好干,调了副营,才有走的可能,也放弃;此处插一嘴:近几年因为部队改革的原因,有些年轻的连排职干部被安排转业,导致很多年轻人心思不稳,但这是时代的特例,不是长久之计,放眼世界上任何一个军队正常时期都不可能放开让刚入职没几年的军官自由退役。3是每年有往预备役交流的机会,好像都是一些年纪大的,没看哪个年轻的走了,我估计也不行;哈哈,这才过去几年,整个预备役都没有了。4是看机关干部人人都有自己的宿舍,坐在办公室也不用天天泡训练场,好像听说调职也快些,往机关干好像还靠点谱。此处插一嘴:部队真的是一个对“才“特别友好的地方,只要你想干,任何一点小才能都会在这种封闭环境下被数倍放大,成为你冲破樊篱,安身立命的本事。如果有人总是说自己在部队“怀才不遇”,那大概率是他认为自己的“才”可能只是个“柴”。脑子里想了千条万条,但独独没有想过要“躺平摆烂”,当时单位也有这样“豁出去“的干部,装疯卖傻,据说一安排工作就要请假看病,我现在都想不起来他名字叫啥,因为人是一个社会动物,这样一做之后,看着好像什么事也不用做,部队的工资还不能少发你,表面上是占了便宜,但整个单位没人会尊重你,领导不把你当人,公开说“我这么大的单位还养不起一个猪么?”同事们对你不待见,避而远之。连战士都瞧不起你,经常背后会问候你列祖列宗。甚至机制健全之后,纪检部门肯定有相应的惩处措施,你心不甘情不愿的干活,最后大概率是“磨也拉了,鞭子也挨了。”这是一种彻底的“社会性死亡”,你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8年,假使真的能转业,出去还能干什么?真的会如你所说,等出去了再好好干?别骗自己了,永远不要低估环境对你的塑造力。
2022年11月21日
其他

聊聊我的第一辆车:6手起亚千里马

上周末我流水账似的记录了下自己换车的经历,敲字过程中,不断想起我曾经买过的第一辆车——六手起亚千里马。趁着记忆还鲜活,这个周末再记下流水账。2016年12月,我在天水参加驾考拿地方驾照,考完科四回来,证还没寄到手的时候,就想买辆车。插个话说下这个驾照,前前后后还真是费了些功夫。16年初,和媳妇定下5月份结婚,计划蜜月出去玩的时候来个落地租车自驾,当时媳妇有驾照,但基本没开过车,我能开,但没照,想抽点时间考个照。春节收假后的2月底,我就在单位旁边找了个驾校报名,紧锣密鼓熟悉场地,预约考试,结果3月底刚约上科二,就开始频繁出差,记得那几周我人在哪,媳妇周末就飞到哪,结婚衣服是在兰州买的,结婚证是在青铜峡领的,领完证到吴忠吃了碗羊杂庆祝,导致这之后这几年,只要聊天说到领证,必然要谈下吴忠这个号称上过舌尖上的中国,但远不及我俩预期的羊杂。5月初出完差回来就休假回家办婚礼,休假结束回来就外训,外训期间又被安排到北京学习,学习完回到天水就到了11月底,赶紧约考试,前后3周左右考了科234。言归正传,继续说买车的事。当时我们单位人员外出管理比较严,要请假,又不能穿军装,想中午到门口吃个牛肉面还得和哨兵说几句,但因为住了很多家属,对车辆管得比较松,只要在系统备案登记过门口就自动抬杆放行了。有个车的话,外出就方便得多。(还是挺怀念单位斜对门的牛肉面)另外就是天水火车站离单位几十公里远,而西安过来的火车又是晚上12点多才到,每次媳妇过来,来回打车的费用比火车票贵多了。当时买车的想法很简单,需求很明确,一是自动挡,二是越便宜越好。我在办公室说了我的想法之后,动员好兄弟侯营入伙一起买,之后周六的晚上我们在羲皇大道往兰天广场拐的路口吃了顿豆皮涮毛肚,一人喝了两小瓶劲酒,说好了一起买车。现场就在58同城和汽车之家上找天水的二手车,忘记当时瓜子那些二手车软件是没有上线,还是上线了没有天水,反正十几分钟就在58同城上看了一辆自动挡的二手车。立马联系车主,竟然就在离我们吃饭不远地方的小区里,对比我最近这次买二手车的经历,想想自己当时能直接联系到车主,也是很神奇的事。可能当时没少喝酒,车主拉着我们俩跑了一圈后,现场就定了,14500元,我出7500,侯营出7000,先付了7000定金,约定好等拿到照了过来过户,再付剩下的。搞笑的是,付了钱,我都不知道我们买的是啥车,跑了多少公里,甚至连啥颜色都不知道。两天后过户的时候,我一看,2004年的起亚千里马,快12万公里,车本上已经有6任车主了,还依稀记得第一任车主是闫良人。全车连备胎在内,5个轮胎都快磨平了,空调的压缩机是坏的,听音乐用的还是磁带,听广播得用一个旋纽手动搜台,为此,我先是在5个轮胎里挑了2个最平的换了,又专门让我妈把老家我上初中时听的磁带全部寄过来了。买车后到单位改革移防前这几个月,我开的很频繁,没事就开出去转悠,有时候晚上加完班后,看有战友往出走,问他干吗去,说去火车站接人,我就说:“那刚好啊,我顺路把你捎上。”其实我就是没事想练练车。侯营兄弟当时没有照,只在院子里练过几圈,没怎么开过,搞得我挺不好意思的。这车平时很多战友都开,也基本不怎么保养,后来一边后视镜都固定不住了,用途也是多方面的。哈哈2017年5月,侯营移防去了乐山,我去了陇西,商量车归我,我就把7000块退给了他。然后按12000元,收了另一个同在陇西的好兄弟陈力4000块钱卖了1/3产权给他,还余了三分之一的产权,一直没找到合伙人,不过还好就是,陈力经常开车出去。有个挺好玩的事,就是我们在陇西县驻扎的时候,开车出去搜广播,总能搜到很多黑台,专门播黄色小说。应该是从网上下载的,固定时段以固定频率播放,至于什么目的,怎么盈利,怎么躲避监管不知道。2017年9月,我们又移防到了西宁,我又把车开到了西宁。高速上没有空调,只能开窗透风真是一种难忘而难得的体验。在西宁,印象最深的一次用车是我和许其亮2人趁着国庆假期到门源、大通,仙米国家森林这些地方转了一圈,偶遇不少美景。(没错,就是我头像用的图片)2018年初,单位安排我到南京上学,考虑到车也不怎么用了,我和陈力就商量以4000元又卖给了第7任车主,我的大学同学耿尧,他在我们单位旁边的上级单位工作,也没过户,直接让他开走了。本来想要5000,结果被他砍了1000,收了4000后,我退了三分之一1666元给陈力。哈哈2019年初,我和耿尧同学同时确定转业离开部队的时候,他又把车卖给了他们处一个战友,也没过户,导致我都转业回来几年了还经常能收到这车又在哪违章的短信。2022年1月底,耿尧给我几张车辆报废的手续图片时,我首先想了我那几十盘磁带。
2022年11月15日
其他

聊聊我Rav4换奥德赛的事

写在前面:上个周末随手敲了一些文字,回顾自己转业3年来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经历和感悟。没承想,文章我分享到几个军转干部群和朋友圈之后,竟然小火了一把,阅读数量远超平常,各个渠道收到了上百条留言,有很多那种很长很认真的肯定和鼓励,有朋友的,有从不聊天甚至从不相互点赞的老领导的,还有很多陌生人的,公众号也一下子来了很多新朋友关注,欢迎你们。在此真诚地谢谢大家:您的关注、认可和鼓励,是我坐在键盘前敲字最大的动力。我在上次文章中间说到自己买SUV又换MPV的事,有几个战友就问换的什么MPV,因为他生了二胎之后,也在考虑这个事。想起我们单位和我同一时间买MPV的就有2个人,或许不少二胎战友也考虑过这事,趁周五晚没事,就聊聊这个,挺有意思的一段选车经历,希望能对有此意向的战友有点帮助。当然了,主要是个人主观的一些感受,说得不对的地方,请朋友们勿怪。先说买SUV,是2019年春节刚过,大概2月份的事,当时刚刚确定转业,离开部队回到西安,家里进进出出需要个车,和媳妇商量买个。当时稳稳小朋友才1岁,我们俩还没有计划过二胎的事,就想买个SUV,对配置,品牌没有明确的需求,就一个钱的标准:落地不超过20万,这是我们能接受的上限。我就在网上瞎看,一会这个一会那个,在地库和周边停车场转悠,看看预算内什么SUV最多,最后在老同学王栋夏平两口子建议下,买了Rav4。当时恰逢这车改款换代,老款有2万块钱的优惠,我们买的2016款风尚版(次低配),优惠后是17.38万,落地差不多20万。截止21年9月我换摩托车通勤的时候,2年半开了5万6千KM,基本都是日常通勤,有过两次不远的自驾出行,合计应该不会超过5千KM,21年9月到22年9月,这一年骑摩托通勤,车只开了3000公里。整体上对Rav4非常满意,除了自己小刮小蹭过几次外,没有出过任何问题,要不是需求变了,就一直开着了。22年年中,媳妇产假休完恢复上班后,我爸也来西安帮忙带娃了,家里就成了我父母、我和媳妇、两个娃三代六口人的居住结构,我估摸着等两个娃都大了,不需要爷爷奶奶接送照看,差不多得持续10到15年左右。到那时,我爸妈70多岁,肯定更愿意回农村老家找他们的老伙伴们窜门、谝闲传、打牌。他们之前大半辈子都在村子里呆着,不会开车,没出过远门,在西安也没有多少亲朋故旧,我和媳妇就商量,今后的周末,假期,一家六口人多出去自驾玩玩。时间多就走远点,时间少就在近处逛,一来老人身体还行,有条件出行旅游,不能整天围着锅灶和娃们转,得多出去走走换换心情,二来孩子小,对一切还是新鲜的,等他们大了,课业压力重不说,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之后可能就不太愿意和父母一块玩了。过了这个时间窗口,孩子大了,老人老了,一家三代一起出去玩的机会就少很多了。这样一想,6座以上车的需求一下子就出来了。我先是实地感受了下几个同事和战友的7座SUV,比亚迪唐、汉兰达、途观L,三排座椅应急还行,日常用的话,不是很舒服、上下车进出也不方便,就把这个选项排除了,专心看MPV。先看了上半年销量,别克GL8,传祺M8,丰田赛那,位列三甲,车长都在5米1以上,下来就是本田的艾力绅和奥德赛,车长不到4米9。所以我一开始重点看的是传祺的M8,因为他尺寸大,又最便宜。因为我是自己家用,就想要多一些安全配置,网上显示M8只有旗舰版有主动刹车、碰撞预警、车道保持这些安全配置,但让人气愤的是,全西安的4S店我全联系了一遍,没有一家有现车的,都说要预订,周期大概在6个月左右。在此吐槽下,某4S店的服务水平,真是让人生气,进门半天没人理,预约试驾刚上车,陪同人员就说体验一下差不多了,他还有事。想喝口水,结果水壶的按把是断的,没法倒。我就想,新车没有,二手车总有吧,即使要预订,也要先看看是啥样吧,就在二手车之家、懂车帝和瓜子二手车上看,搜索出西安共有4款21款旗舰版车型。抽了一个晚上下班,开车到三桥二手车市场,想实地看看这4款二手车,结果无一例外,这4款车全部是至尊版虚标的旗舰版,一个车商问我“至尊版不是顶配么?”原来在他们的眼里,M8的至尊版就已经是顶配了,估计他们录入信息的时候,直接就选了最高的那一个。至此,我就基本上放弃了M8。但在二手车市场有个最大的收获就是,有车商专门卖MPV二手车,GL8,奥德赛,M8在一块放着,你可以同时感受不同车型之间乘坐体验的差异。我心想,这些车,一二排是不用试,舒适度应该差不了,就在各个车型之间穿梭,重点对比第三排的乘坐体验。让我没想到的是车长最短的奥德赛竟然坐着最舒服。这为什么呢?我打开懂车帝仔细对比后发现,是因为奥德赛三排座垫的长度在所有主流MPV里是最长的。我又仔细对比了下奥德赛不同配置差异,发现他中配以上车型都有主动安全配置,原来这个因为车长不到5米被我直接排除的车又一次走入我的视野,在网上搜索了大量信息,查看了这车的“前世今生”,以及和胞弟艾力绅的故事。同时,这车还是双擎混动,油耗比较低,我就觉得这差不多可以满足我们家的需求了。最终促使我们下决心的是有天我和领导去本田4S店看车,我媳妇一看实车说:这车看着我还有信心开,要是M8和GL8,基本就放弃开车了。车型定了,想要的相关配置功能也有明确的需求想法,我想买个能满足条件的二手车,因为一样的满足需求,能省5到6万。但真买二手车,有个心理关要过,就是我们常说的“二手车里面水深,容易掉坑”。我朴素的想法是,从我们自己身边人能看到的情况来分析,大家卖掉的车基本都是没有出过事故的(小磕小碰不算事故),毕竟,绝大多数人换车的理由并不是因为车出了事故,比如我们自己想卖了RAV4换7座MPV。但我心里也有打鼓的过程,想了想,就给自己自己列了几个具体的条件。车很明确,选2021款奥德赛智享版以上配置,需同时符合8个条件:1是全程4S店维护保养,方便查维保记录;2是全程商业险,方便查出险情况,毕竟很少有已经买商业险的人为了车多卖点钱而不走保险自己修车;3是0过户;4是个人车,不要单位的;5是车龄不超过2年;6是平均1年不能超过2万5千公里,这个数据,我是根据我Rav4的使用情况来定的。7是西安市场买西安车,不搞什么全国购,方便通过朋友查知车的相关信息;8是原车没有任何不良纠纷。如果没有8项条件都符合的二手车,我就买新车。还别说,通过搜索联系,还真让我在茫茫车海里找到1辆符合这8项条件的车。最后,我约了一个懂车的战友,陪我去看车,仔细检查了下这台车的漆面、结构件,地板拆装锈蚀情况,又试驾了下,极大概率地排除了泡水车,事故车。在这里给西安的朋友郑重推荐下我老单位这个战友,因为喜欢车,他从部队退役后,就一直做二手车生意,热情、专业,最重要的,从不坑人,身边不少战友的二手车都是通过他给买的。最后签合同前,我给媳妇说,我已经尽全力在我的能力和认知范围内排除各种问题,但仍旧有可能是不全面的,如果我们买回来确实是问题车,就坦然面对,积极维权,如果心里头这坎还是过不去,那我们就买新车,她说真出了问题,我们认栽认赔就是了,不纠结。奥德赛买回来之后,开了2个月了,最大的体验就是确实省油,
2022年11月5日
其他

从儿子幼儿园的课想到《白鹿原》

9月份,儿子幼儿园的教学主题是家乡美,让孩子们了解陕西,了解西安,包括语言、名胜古迹、美食等等。儿子回家能说出西安城墙、钟鼓楼等,还能把大雁塔的历史大概说一遍。但相比之下,他最感兴趣的还是陕西话(关中话),最近一段时间,他一有机会就拉着我们和爷爷奶奶不断问“***用陕西话怎么说啊?”这事让我有点小感慨:关中话竟然成了关中人的一门课,我小时候自然而然说的话,儿子竟然要专门上课去学。我和媳妇是高中同学,一起在渭北县城读的书,同学们在一起说关中话;丈人丈母娘是河南人,媳妇一家在一块说河南话;我爸妈是地道的关中人,我们家在一块说关中话。有了儿子之后,我们大家教儿子说话和日常交流的时候都讲普通话,所以儿子虽是地道关中人,但对关中话其实是陌生的。想想儿子在西安上学读书,课堂和家庭之外接触关中话的机会一定会有,但同时又可以肯定的是,脱离了关中农村的土壤,他最多也就是知道一些日常用语的发音,想学关中话的的精髓是很难的。哪里有最地道的关中话呢?我在脑海里搜索的时候,想到了一本书:《白鹿原》读《白鹿原》应该是上大学期间的事,隐约记得是有个战友在看的时候,有几句关中话看不懂,过来问我,我就给他充当了下翻译,然后就觉得这书的话挺有意思,自己随后就看了一遍,当时就完全是用自己家乡话来读的,只能说,他里面的关中话写的太传神了,有很多我只知道音,不知道字的说法,作者都一一用文字表达了出来。但我真不懂文学作品的价值,不是很喜欢《白鹿原》的故事,太压抑,太残忍,太悲剧。一是主要人物家庭几乎都存在父子(女)反目的情况。白嘉轩和白孝义,鹿三和黑娃,鹿子霖和鹿兆鹏,田小娥和田父(书中有背景,我想不来她那个小地主的爹叫什么,也懒得去翻书)。二是书中的女性角色几乎都很惨,田小娥就不说了,开始被自己的父亲送一个地主家当没有丝毫地位和尊严的小妾,最后被自己的公公杀害;冷秋月被自己的亲爹毒哑,郁郁而终;白孝义的媳妇嫁到地主兼族长家里,却被饿死,而且最要命的是,当白孝义重返白鹿原的时候,竟然没有人想起这个为白家生了两个孩子却被饿死的女人;白灵追求进步与自由,却被自己人在肃反运动中活埋。三是书中相互“日鬼”的事的太多。白嘉轩日鬼鹿子霖迁了自己的祖坟,鹿子霖用田小娥日鬼白孝义,导致白孝义差点被野狗分尸,36军被政委日鬼,白孝义又日鬼了黑娃,自己当上了滋水县县长。喜不喜欢故事是一回事,但我真是喜欢书中的关中话。这两天,我抽空翻了下书,随手摘了一些,但一定是挂一漏万,有很多更精彩的没摘下来。若是5、6年后,儿子还对关中话有兴趣,识字量也能够读书了,我就把这个文章推给他,或者可以陪他一起看看《白鹿原》。接下来,请大家开启关中话模式。我认为没有关中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不见得能全部读懂。哈哈,来试试吧。1、原文“不走高山不显平地,到那会你就不会弹嫌了。”2、原文“而鹿子霖的后人长成什么式子。”3、原文“他突然蹲下去,圪蹴在马号的脚地上。”我们老家这个音发成“jue
2022年10月2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骑行通勤3000公里记

早上到单位停车时,我的小摩托显示里程数刚好过3000公里。想想骑行这也差不多一年了,有些事还挺有意思,顺手一记,权当和一起骑车的朋友们交流交流,若能对有骑行意向的朋友有点帮助的话就更好了。我很早就有买个小摩托的冲动,但一直没有实际的用途,就没行动,2020年下半年增驾了摩托车E照。去年孩子入园搬家后,上班通勤从仅有两车道的翠华路北头走到南头,一路上要经过翠华路小学,85中,大雁塔小学,师大附中,雁南分校五个学校,上下班堵的热热闹闹、水泄不通,从其他路绕行也堵,加上租的小区没有车位,停车也不方便,就决定骑车上下班了。一、选车买车买什么车是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电动直接排除了,老充电确实太麻烦,使用寿命还短,还是想要突突突的踏板小摩托,我对品牌,样子没有想法,你说哪个车有设计感什么的,我也看不出来,皮实耐用就行。咨询了单位其他几个骑行的同事,推荐了铃木UY125,又在小区周围,单位周围停摩托车电动车的地方看了看,果然是街车,只要有停踏板的地方,大概率会看见一辆UY125。有一天下班后就去铃木4S店里试车,结果骑的时候天麻麻黑,感觉UY125的那个兰色的屏幕夜里特别晃眼,就排除了,再试了小海豚110和UU125,怕110的动力不够,就选了UU125,现在回头看,多虑了,当时买110的话也完全没有问题。我是2021年8月4号下的单,车的出厂日期是8月9号,一周后我去提的,可见西安摩托车的火爆啊。眼见这一年单位骑车通勤的人是越来越多。登记车主信息的时候,铃木的店员小伙子一抄我的身份证号,说和我是一个县的,一聊,竟然和我老家村子相距不到3公里。真是巧了。二、车辆周边买了车之后得配点装备,要不然没法出行,我主要是通勤,就简单配了一些,基本上都是看样子,身边人买的什么,一试,觉得还行,直接就下单了。1.头盔:买了三顶,全盔、四分之三盔,夏天的轻便盔。这玩意没上限,有的发烧友一个头盔几千上万,我接受不了(当然主要是穷),我这小摩托也就不到一万块钱,所以买头盔的时候心里卡着预算,基本都是不超500块钱。2.护膝:冬夏各一对。我骑车护膝真是少不了,我今年是吃过亏的,以为天气暖和了就不需要,结果膝盖一吹风,直接影响了一个月跑步。3.手套:冬夏各一双。4.骑行服:我没有整专业的骑行服,冬天穿单位发的大衣,春秋穿冲锋衣,夏天套个普通单外套。5.雨衣:有分体式和雨披2种,我选了雨披,主要是穿脱方便,另外我的车是踏板,也不用翻跨,雨披就够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雨披也分带袖子和不带袖子的,那种不带袖子别买,风一吹飘的很。6.风挡:骑了大概1个月的时候,老感觉胸口有股劲在推着我,后来和单位的摩友一聊才知道,需要一个风挡,但有了这个车速一快,车就不稳容易漂,好在我骑车特别慢,网上买了一个35CM的直接装上。7.车衣:在小区里停的时候没有车棚,有阴雨天就套上车衣。8.摩羯星GPS:就是购买防盗险时给车上装的那个,我没有买这个保险,直接在网上买了个设备装上,车辆一动,就在手机上显示定位信息,但我平时还是很少把摩托停在路边,毕竟丢了就是知道在哪,找起来也是个麻烦事。9.大灯:日系车保持了自己蜡烛卤素灯的优良传统,我买了个LED灯泡换上了。10.后视扩展镜:一个和后视镜同一形状的凸面镜,有些广角扩展了后视镜的范围,但又没有多少畸变,挺好。11.手机支架:刚开始看别人装了,自己就在网上买了一个,一点没用上,用来挂头盔了,哈哈。三、骑车的一些小习惯胆小的我,刚开始骑的时候,挺害怕的,我就给自己定了几条标准:一是“不戴头盔不骑车”,头盔的作用不毋须多言,在不慎摔倒时保护可以用效保护脆弱的头部。上班路上有2个点,交警叔叔基本上每天早早站在路口,检查骑行人员戴头盔情况,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至少见过3次,骑行人因为没戴头盔,被要求拍照登记时,和交警大吵大闹的。想想真是不应该,交警的工作是为了让更多骑行人接受这个理念,说白了,真是为了大家好,看看那些头盔扣在头上,带也不系,或挂在车头上,看见交警时才带上应付检查的人,真不知道图个什么。要知道对交警来说,这只是一个工作任务,睁个眼闭个眼来影响也不大,但对每个骑行人来说,戴与不戴却是风险大与小的问题。二是“时速不超30公里”,这个速度真是有损摩托车“机动车”之名啊,但骑行城市道路的优势是每个路口基本都堵不住,并不需要速度多快。我这个上班通勤的线路,平时慢悠悠的晃着,从家里打火到单位熄火,基本就是19分钟左右,后来有一次周末去单位,路上人少车少,我放胆骑出自己敢骑的最快速度,到点一看,16分40秒。这样一对比,我平时通勤真有必要为了2分钟时间去飙车么?同理,反观那些骑飞车的人,真的是惜时如金,缺这几分钟么?当然后来骑熟练了,我的速度也逐渐快了些。我自己对此并没有明确的感觉,评价来源于夏平同学,刚骑车的时候,有一回从单位去高新顺路载着她,大半年后,又顺路载了她一回,她说我明显比刚开始时骑得快了。以后还是坚守原则,在自己感觉舒服的速度上慢慢骑。三是“尽量不走机动车道”,我是实在没有胆量在车流里穿梭,因为不管是开车人的疏忽还是自己的大意造成碰撞,对于开车人来说,是车掉个漆的事,人肯定没事,但对于骑行者来,车摔成什么样不重要,人轻则破皮,重则骨折,所以我一直佩服那些骑车就敢上高速、穿隧道、上高架的摩友们的胆量和勇气。但有时候让人生气的就是,有些人他占道停车刚好将非机动车隔离带的入口一堵。把一行骑车人全都逼到机动车道上。四是“骑车不碰手机”,不管是看导航还是接打电话,或者回信息,我有事处理,都是把车停下来再掏手机。这一年的骑行路上,我见了太多高手,一边单手骑着小电动或者小摩托,一边回着信息,打着电话,看着直播,更绝的是还有横屏拿着打游戏的,当然,也见了不少翻车现场,撞人的,撞车的,撞墩子的都有。想想大多数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有多少事情重要到要边行进边处理。或许大家真是有吧,反正我没有。五是“不抢灯”:绿灯不抢出发,红灯不抢过线。骑行本就可以顺着边边缝缝插到最前面,每个路口,最多等一个红灯。在我看来,这已经很爽了。就这,每次等红灯都有很多人耐不住,骑着车左看右看,一点点往前插,车流中找个稍微大的缝隙就穿过去,或者就是读着秒,看快绿灯的时候,提前窜出去了。还有人就是到路口时,看见绿灯快结束了,速度猛然提升,想一把窜过去。这种行为,在我看来,真是得不偿失,不知道图个啥,提前窜那几秒钟,省下的时间微不足道,大多数人还是用来刷手机了,但危险却成倍增加。套用那句网络流行语:过去了快一秒,没过去快一辈子。四、两件骑行趣事1.边送外卖边刷泡妞软件的小哥。这个很有意思,有一次,在一个路口,红灯很长,刚好旁边是个外卖小哥,他的手机在电动车前面的支架上,打开着一款泡妞软件,他专心左右滑动着,挑选心仪的美女。不知道他展示在网络另一端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同样,网络美女背后真实的存在又是什么样呢?2.想欺负人的保安。我前面说了,我春夏骑车一般穿冲锋衣,也没有专门去买,从自己的登山装备里拎了一件亮黄色的冲锋衣,就和美团的黄色差不多。我4月份在曲江惠宾苑上游泳课时,第一次去,没穿这个冲锋衣,骑车进去直接停在他们停车场。关于上课学自由泳的事,我曾经在一篇运动记录里聊过。2022年4月份运动打卡记录第二次去,穿这个冲锋衣,直接被保安吼叫:“出去出去,谁叫你停到这滴?”。我说:“为啥不让停,我过来游泳还不让停车了”。保安走近一看,我不是送外卖的,就说:“年领导规定滴,不让摩托车停。”我说:“哪个领导规定滴,我上次来一直在这停着,咋莫见人说。”保安说:“最近检查呢,领导刚规定滴。”我没有和他再废话,看了一圈停车场,刚好有个大跨骑停在一个角落里,就指着那个摩托问保安:“乃这停的是啥?“保安一看,继续嘴硬说:“外是之前停的,正准备让他骑走呢”。我没管保安,直接熄火,到酒店前台,先找服务员,问我摩托车停车的事,服务员找来了大堂经理,大堂经理又找来了保安部值班经理,
2022年10月14日
其他

到底什么样的文字是值得的?

之前申请公众号,整理文字的时候,把自己在部队工作时写的东西翻了出来,乱七八糟不少东西,洋洋洒洒少说也有十几万字。这一回头,发现很多东西自己都看不下去。想想不应该啊,自己当年为了这些文字能被领导肯定,能被编辑认可,没少花功夫去推敲,花心思去打磨,甚至还曾一度认为,练好这所谓的文字功夫,就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然了,客观地讲,这些文字也很大程度上给自己带来了进步与荣誉。现在却只愿意把他们尘封起来,放在电脑的一个角落里。这像极了当年学生时期语文考试中的作文,为了拿高分,认真研究各种技巧,背诵名句名段,揣摩阅卷老师的喜好习惯,以期获得一个好的分数,可不管我们考了多少分,有多少人还能记得自己在语文考场上的作文写的什么?那些文字在分数以外还有多少意义?我就在想,那到底什么文字是值得的呢?想这个事时想起了几个关于文字的小事。第一个是上学时的:忘了是什么时候,我们大家在宿舍里聊到新训拉练的事,关于某一天的行程问题两个人的记忆有出入,只见汤湘江同学从柜子里翻出一个小本,认真地给大家读了下“某年某月某日,全天行程多少公里,途经了哪里哪里等等”,客观详实,定纷止争。此处,手动@下汤湘江同学,是不是猛一看以为是湖南人,其实不是的,他虽然“水很多”,但却是地地道道的宁夏人。虽然是个胖子,但五公里、游泳都很快,酒量也很棒,2016年我和媳妇2人去他们单位驻地黑河,他给我定了个江景房,但整整2个晚上,愣是没让我1眼江景,我甚至都不记得那个房间是什么样的,因为在饭桌上就喝倒了。(这是我们大一新训拉练的照片)第二个是工作时,大概在14年左右吧,看过一本未能公开发表的小册子,是79年刚打响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一个集团军的政治部副主任,在跟随一线部队行动的过程中,以冷静的笔头记录了整个部队28天战斗中的发生的事,从师长的团长、到营长连长,再到很多战士在战场上的样子,没有华丽的词汇,没有刻意的修饰,甚至很少有点评,像一杯白开水。但读起来真是震撼,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一支多年没打过仗的部队仓促间走上战场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记得19年那会,有人把这本书的内容搬上了网,我当时发朋友圈,也还收藏了,结果再去点开收藏链接想看的时候,已经因为言论违规被删除了。第三个是2017年移防搬家时,楼道里堆着各科不准打包装箱的垃圾,我发现一本泛黄的书,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六几年军区向各部队印发的《反击作战的经验与教训》,有可能是同时考虑到表达者和阅读者的受教育程度,整个册子里的文章,有的长有的短,短的只有半页,长的有5、6页,都是实际参加战斗回来的一线作战人员的讲述,没有字斟句酌,没有排比对仗,没有穿靴戴帽,甚至都没有总结提炼,全都是叙述。很遗憾当时没有拍照留念,现在使劲的想,这本书应该在我西宁的宿舍里还出现过,后来转业的时候,不知道是带了回来,还是留在西宁了。第四个是我现在正在阅读学习,以后必然会长期反复学习的《巴菲特致合伙人+股东的信》,他是什么内容呢?看过的朋友都知道,老头从年轻时候开始,从没有试图去总结什么投资圣经,他只是年复一年的告诉他的合伙人或者股东们,过去这一年,公司的人和事发生了哪些变化,过的怎么样,价值变化情况,买了什么,卖了什么,分别是出于什么考虑,顺便分享了一些自己对投资企业的想法。就这样,平平无奇地成了世界第一股神。第五个是我现在持续围观学习的唐朝老师《实盘周记》,关于投资,关于生活,关于运动等等,所做所思所感所悟,真实而客观的记录。毫不夸张的讲,《实盘周记》(点击即可阅读全集)将来在中文投资领域的影响力,肯定会大过《巴菲特致合伙人+股东的信》,因为他离我们更近,这里“近”不光指时间,还有投资标的、文化、表达方式等等。说这些事想表达什么呢?想表达我对文字的一个态度。尽量真实而准确去记录。记录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所做的,经历的等等。要想自己的文字将来首先面对的读者一定是自己,要保证将来的自己是有动力去看才行。写到这时,我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一篇好文章,是好兄弟@平凡之路,记录自己参加阅兵的经历,从如何被挑选,到各个场地上训练的细节,再到如何走上天安门广场等等。是我看到描写阅兵生活最详实最生动的记录,推荐给朋友们93阅兵往事
2022年10月12日
其他

一年没喝酒了

我是2021年10月1日当天,写过一段话《说说我为什么不喝酒了》,发在第2天的朋友圈里,转眼间这一年就过去了,回头看看,聊聊这戒酒这一年的感受。说说我为什么不喝酒了一、总有朋友不相信饭桌上,热情的朋友们面对我说自己不喝酒的事,总不免略带怀疑的多问一句:“真不喝了?”。其实想想这也正常,因为每次在酒桌上总会有人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说自己不喝酒。包括但不限于:“昨天喝多了,今天还难受着呢““我正吃***药,喝不了酒”“一会还有个***事,喝不了”等等。不管拒绝的理由说的是什么,对于大部分劝酒者来说,他们接收到的信息基本上都会精准地提炼成“你就是不想跟我喝”。同样,也有不少人一次次宣称自己戒酒了,又一次次经不住劝,抹不开面子,端起了酒杯。所以导致了“我戒酒了”这句话如同儿戏一般,各式各样的段子也广为流传,大家不相信也正常。二、脂肪肝没了我2020年的体检中有脂肪肝,2021年更严重了,单位的医生建议我要去医院专门挂号检查下,说得用药,我没去。现在回想起来,21年严重的情况可能和喝酒关系很大,那会喜欢喝高度数的黑啤,一次买2件,冰箱里经常性放几瓶,每天晚上回家至少喝2瓶,有时候还再配2两白酒。今年的体检中,其他项目基本没啥变化,但脂肪肝没了,消失了。不知道是因为不喝酒的原因,还是是因为恢复规律跑步的原因,反正还挺开心的。三、矛盾少了,时间多了回想以前,一年总有那么几次大醉,吐一屋子,麻烦一堆人,媳妇要听我说出去吃饭,提心吊胆的,就怕我喝多了,每次得等我回来,才能睡下,或多或少也因为喝酒的事多拌过几句嘴。现在好了,我说自己晚上朋友吃个饭,媳妇问都不问,因为她知道,她老公郑重答应过的事,就一定会做到。同样的,不喝酒的话,一直都是清醒的,大多数时候吃完饭回来,两个娃都洗完上床了,我竟然还有一大块时候来干点其他事情,翻翻书,看看电视,感觉时间一下子多出来不少。另外就是,当我明确自己不喝酒后,有些饭局也不叫我参加了,省了一整晚的时间。光说了戒酒的“得”,其实“失”也是有的。毕竟口腹之欲,是人的基本需求,没点刺激的,嘴里真是能淡出个鸟来,有时候在饭桌上闻到好酒,真是馋啊,口舌生津(流口水)。哈哈,就这吧。同样,祖国母亲的生日不能忘了。
2022年10月1日
其他

20220618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和勇敢

写在前面:昨天梳理6月份运动记录的时候,
2022年7月1日
其他

说说我是如何“入坑”唐书房的

著名财经作家、独立投资人唐朝老师最近出了本新书:《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5月出版印刷,我5月5日开售后第一时间下单精装版,后因疫情原因无法配送,立马就上网找明确有现货的商家下单平装版,5月16日收货,虽然很多内容都已经在书房里看过不止一遍,但我还是集中精力花了3天时间,认认真真又读了一遍。
2022年5月23日
其他

说说我为什么不喝酒了

写在前面:这是我2021年10月1日发在朋友圈的一个文章,最近几天,2个朋友的信息让我想起了,收于此处。文章发出后,很多人在不同的场合或者不相信地问:真不喝了?或者劝:少喝点,控制好就没关系。或者不理解:现在这社会,你不喝酒怎么和别人交流,等等。感谢大家的关心,但说不喝了就不喝了。这点原则和定力还是有的。有意思的是,这个朋友圈发出不久,就有一个战友直接复制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看来被酒困扰的不止我一个啊。
2022年5月10日
其他

20110829随感:工作一个半月的一些感受

写在前面:在电脑里翻到上一篇写给媳妇的信之后,我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2006年刚上大学那会,不能用手机,不能用电脑,当时给媳妇手写过不少信,现在早已不知踪影,要是真能找出几封信,可真是弥足珍贵的回忆。2008年有了电脑之后,我就更多写电子邮件了,所幸,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当我试了数次密码打开我好久不用的邮箱时,一篇篇翻过,十几年前的喜怒哀乐都在。当然了,有很多很多都是写给媳妇的悄悄话,并不适合搬到这个公众号上来,我会把他们一页页打出来,存起来。想着十几年后,安安稳稳长大了,或许会翻出这一本子,不屑一顾:爸,你当年就是靠这些玩意追我妈的吗?哈哈。当然了,也有些是适合分享的,后续我也会蚂蚁搬家,搬到公众号上。其中有一篇是我分到位于宁夏青铜峡的单位之后一个半月时对周围人和事的一些分析,结合自己后续在部队的发展轨迹,还挺有意思。贴出来与朋友们交流。以下信件原文:亲爱的:从7月16号报道到现在,我的工作时间也有一个半月了,这是45天的时间里,我对单位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61师的光辉历史及其在共和国安全与稳定上的重要作用在这里没有必要多说,我主要从我个人的角度说说身边的人和事。先说工作吧,因为我们重要,所以我们满编,因为我们满编,所以我们竞争压力大,我身边30几岁的连长比比皆是,不是因为没有能力,是实在没有岗位,在野战部队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位置就只能等。07年分来的排长,到现在调正连的只有一个人。有很重要的一点在这里得说一下,就是这个调职啊,进步啊,并不像考试,大家名次一排,能者上,庸者下。它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每一次提拔,调职,其背后都有自身运作的轨迹。并不是说你能干,你努力,就一定能上去。客观的说,我的能力在这批人里面算是比较强的,可是没有特殊的机遇,像我这样在部队没有任何关系和背景的军官,走起来并不会很顺利。我也不知道自己在部队能走多远,现在所能做的就是作好手中的事,处理好和身边人的关系,多学习,在机会来临的时候能把握住。再说说生活吧,野战部队的生活确实很辛苦,白加黑,5+2,风吹,日晒,雨淋。天气最恶劣的时候都是我们训练的好时候,7、8、9月最热,我们在戈壁滩驻训,12月最冷,我们在戈壁滩拉练……刮风下雨都是练兵的好时机。可这些其实都不算什么,我也知道这个社会上有很多辛苦的岗位,最难熬的是,是兼顾不了家庭,谁都有父母,谁都要娶妻生子,这方面军人这个职业是先天不足,一年30天的假期,平时周末外出也就4个小时。我身边有很多人,30几岁了,还没有结婚,因为找一个能理解这份职业,长期甘受寂寞并能和自己情投意合的女人并不容易,想起你,我的心里是那样的甜蜜和心酸,辛苦你了。还有好几个人,因为长期的两地分居而分开的。所以有人说军嫂是最最可爱的人,我举双手赞成。前几天,和一个战友谈到法律上有保护军人婚姻的相关政策,他颇为不屑,说一群阳刚,血性的男人,他们的婚姻竟然需要法律来保护,不能不说是这群男人的悲哀。我们的存在,保护了千千万万的家庭,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维护自己的家庭。就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就值得尊重。
2022年3月5日
其他

20170506随感:生活变的只剩下“变化”了

写在前面:收拾旧电脑,在一个角落里看到了这个文档。时间是2017年5月6日,已经想不起来当年是因为什么敲的这段文字,这个时间,应该老单位刚刚改编完成,移防到新驻地之时,看内容,应该是写给媳妇的信。时隔五年之后再看当时列为重心这3件事,挺有意思。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始终试着把做的事分个轻重缓急,多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生活可能就更从容一些。当初计划养好胎,现如今稳稳小朋友都4岁多了,整天把人淘的啊,安安小朋友也已经2个月了。当初计划努力晋升副营,应该是在当年10月份就实现了,而且任职命令是从6月份起算的,也就是在我敲完这段文字之后不到1个月。现在回想起当时领导的信任与提携,依旧感恩。当初计划考司法考试,觉得可能会用,结果回来的时候果然成了“敲门砖”。以下是当时原文:最近一不留神陷入了迷茫之中,是该静下心梳理一下当前的生活了。改革进行到这个当口,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动:单位变了、领导变了、工作地变了,科室变了、同事变了……生活变的只剩下“变化”了。每天无意识的虚忙。这些变化无力改变,只有尽快适应。认真想了想,不管是想在部队干,还是想尽早转业回地方,当下最要紧的是有这么几件。一是协助你养好胎,生个健康宝宝。二是尽快解决副营职务,即使回去也是以副科身份回去。三是司法考试,这可能是回去之后去某些岗位的敲门砖。三个事,都不容易,都耗时间,都要认真对待。第一个要利用一些时间认真学习保胎育娃的常识,做好跟你的沟通,计划好时间建档、适当的陪着几次产检,做一个负责任的老公和父亲。第二个要麻烦一些,想调副营没有成绩肯定是不行的,毕竟正连年限比我长的有47个人,想要有成绩就要不断的学习,忙碌。总觉得写东西很辛苦,但想想又有哪个岗位是轻松的,是不需要费心费神就能轻松搞定的,有的话肯定也被领导的小孩占据了。其实静下心来练硬笔杆子,以后转业回去靠这个也能轻松找到好岗位的。第三个是司法考试,目前满打满算也就4个月时间,太费神了,真的,有心放弃又心有不甘,想坚持下来又觉得不能兼顾,现在想想还是自己平时统筹的不够好。每周1到周5,早上6点半到7点出操,7点到7点30洗漱收拾内务,7点30到8点开饭,8点以后开始上班。中午12点开饭,完了午休到2点45,3点上班,5点30体能训练,6点30开饭,晚上一般是学习、开会等等。我要严格落实学习计划,工作日必须保证的学习时间:早上5点起床,洗洗学习到6点20,保证1个小时,中午吃完饭,到1点,保证半个小时。上班时间还是完成工作上的事,学习写稿。晚上尽量能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来学习。节假日如果没有其他安排,要全部用于学习,说到这里还要感谢我们懂事的宝宝,不让爸妈再折腾了。(注:这句话的背景是,当时计划备孕,刚好在部队移防之前成功了,媳妇就不用周末再来回折腾。)都说走一步看一步,必须是走好这一步才能看到下一步,想躺在这里走这一步,又想有好的下一步,恐怕是不可能的,宝宝,老公要加油哦。
2022年3月3日
其他

医院月余杂感

写在前面:这是2018年2月18日,我有感而发,敲了一些文字,发在朋友圈,记得当时也是春节假期,稳稳小朋友刚满月。转眼4年过去了,安安小朋友都已经满月了。全文共2200字。以下是当时的原文:从媳妇1月13日临产住院,到2月16日老爹拆了线拔了鼻饲管,这一个多月里,2次看着亲人被推进手术室,一次是媳妇剖宫产,一次是老爹胃癌切除手术,几乎天天都在和医院打交道,很有些感触。一、“知晓风险,同意手术”在产房外面焦急地等待了近10个小时后,我被医生喊进去,说顺不下来,要剖宫产,然后芭啦芭啦念了一堆诸如“大出血”“羊水栓塞”之类存在的风险之后,让我签下“知晓风险,同意手术”。我知道,这是术前一个必经的流程。真发生风险时,让家属知道这不是医院的责任,而是手术过程中本来就存在的,你也同意了,只不过碰巧发生你们身上。可在当时的情况下,以我有限的医学常识,想要在短时间内弄清楚状况,然后以此为据决定手术与否,可能吗?不可能,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只能机械地在医生的指挥下签下名字。这就好比敌人已经来了,部队却向人民发一封告知书,说“乡亲们,鬼子来了,我们准备打他们,但打仗有风险,打输了,他们就会抢走你的房子车子老婆孩子。来来来,你们签一个‘知晓风险,同意打仗’,你们不同意,我们不敢打。”最后仗没打赢,你说风险本来就有,你同意过的,只赖“敌人太狡猾”,人民群众会答应?我觉得,与其在规避风险的程序上下功夫,倒不如在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上下功夫。日后在提示病患家属风险的同时,肯定地告诉他们:放心,风险虽有,但我们会尽全力确保不发生。二、“请不要让别人插在你前面问话”这是贴在医院很多办事窗口的一句话,很有些意思。看病是有一套程序要走的,尤其是大点的医院,办卡充值、挂号就医、预约检查、入院出院等等,因此,看一次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排队,不,应该是绝大多数,基本上每个办事窗口前都是长长的队伍。为了方便办事群众,同时提高效率,医院基本各个窗口旁边都贴着一些大的政策、详细的办事流程以及需要准备的资料,带什么东西,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不可谓不详细。我按要求准备好材料,按照医院提示的流程,递进窗口,甚至不用多说一句话。可在我每次排队的过程中(请注意,我用的是“每次”),总是能碰见几个身影,费心费力的往第一个人前面挤,被后面排队的人提出抗议之后,回头来理直壮的说一句“额就问句话”或者“额就盖个章”等等“我就****”的语式。从我的观察来看,有的人真是问话,问题绝大部分就是墙上贴的那些材料和程序相关的,比如“额今个过来忘了带***,能不能把手续先一办,下回来捎哈”。窗口里的工作人员被打断了工作,有时头都不想抬,指指墙上,问话的人还很生气,边往出走边说“啥态度么”;有的人却是真想插队,想着自己就是盖个章,或者刷下卡的小事,蹭到前面伸进窗口,工作人员随手就给办了。在经历多次被打断之后,很多窗口的工作人员无奈地贴出了标题那句话。制定规则,旨在提高效率,只有大家共同遵守才能实现其目的,正如我们在红灯前的等待才能换取绿灯时的畅行。我觉得,所谓的特权从广义上理解并不是什么位高权重,而就是在一次次日常活动中想不断地突破规则。明明有禁停标志,却非要停车,明明说办手续要带齐材料,却想不带也办了等等,而现实中很多的不满与情绪都是源于欲突破规则而不得。
2022年2月6日
其他

非法本在职宝妈2019年法考204+124一战而过

写在前面:2018年通过法考之后,一时兴起,就写个攻略,或者说心得吧,2018年12月10日发在知乎上,收藏数远大于点赞,很有意思,可能是因为收藏会悄悄的,点赞的话关注自己的人就能看到的原因吧。每年年底法考成绩出来之时,总有一些战友找我要这个攻略贴,陆陆续续也通过这个贴子加了不少陌生的战友,也算帮到了一些人。近几天,当我想把自己的文章的整理到自己的公众号上的时候发现,它已经被别人“原创了”......,而且那个编辑的啊,算了,不纠结了。全文近7000字,有真需要的朋友,可向后台发送“法考”提取文章链接。
2022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