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物百年 | 山沟里的马灯,照亮民族汽车工业的奋斗之路!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推出微纪录片《信物百年》,以“红色信物”为切入点,由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100家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负责人介绍企业的企业信物,以小见大,以物证史,揭开企业澎湃发展历程背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见人、见物、见精神,讲述信物故事,传承红色信仰,坚定理想信念。
今天,为您分享《信物百年》第64集《照亮东风汽车的马灯》,听信物讲述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竺延风讲述这盏马灯背后的动人故事和精神传承。
(关注国资小新视频号,收看更多国企故事)
一盏马灯
点燃艰苦创业激情
信物讲述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竺延风介绍,马灯,是一种能防风雨的煤油灯,是以前在贫困缺电的乡村,最常见的一种照明工具。50多年前,在东风汽车的初建时期,在那种一无厂房、二无电力的困难面前,东风人就是靠着一盏盏马灯,点燃了艰苦奋斗、敢做善为的创业激情,照亮了一个个临时的工棚,照耀了振兴民族汽车工业起步的奋斗方向。
▲二汽在十堰大炉子沟举行开工典礼
在山沟里建汽车厂,是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尝试,也是那个时代的中国,在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和经济形势下的现实选择。
从它在山沟沟里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一项使命:打造中国最高水平的汽车厂,建立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体系。
于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一汽厂长饶斌来了,中国汽车业唯一的学部委员孟少农来了,一汽三分之一的员工从长春来了,全国各地的汽车专业技术人员来了,十万建设大军来到了秦岭脚下的山沟里,高擎的马灯照亮了十堰这个偏远小镇。
没有任何工业基础设施的十堰,没有电,照明只能靠马灯。没有厂房,就用干打垒、搭芦席棚的方法建造厂房,一条山沟一个厂。没有住房,建设者们就在干打垒里过渡,先生产后生活。
下雨时,芦席棚里也在下小雨。河沟的水位暴涨,人只能站在水里,铺开木板搞设计。在夜晚,他们就提着马灯继续勘察设计,在芦席棚里开发制造汽车。
1970年,在马灯精神的照耀下,第一代东风人在芦席棚车间里,靠着双手敲打出了中国的第一辆EQ240型号东风汽车,并于1975年完成了汽车工业体系的建设,将第一代越野型载货汽车——EQ240正式投产。
自主建立汽车工业体系
信物讲述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竺延风说,长春一汽结束了中国人不能造汽车的历史,十堰二汽则结束了中国人不能自主建立汽车工业体系的历史。 在二汽的生产线上,无论军用车辆还是民用车辆都硕果累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二汽成为中国第一家年产突破十万辆的汽车企业。
1992年,被称呼了23年的“二汽”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走出这一步,意味着东风汽车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市场经济的潮头,意味着企业将迎来脱胎换骨的变革。二汽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后,变化的不仅仅是名字,更实现了从十堰到襄阳再到武汉的“三级跳”,实现了从大山向大海的跨越,东风汽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精神之灯
照亮东风阔步前行
信物讲述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竺延风动情地说,百年信物、薪火相传!坚定信念、追求梦想的激情创业精神,是新时期“马灯精神”的首要内涵。十堰,从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沟,演变为今天世界知名的汽车城。东风汽车,也从当年的马灯、芦席棚、干打垒起步,发展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汽车企业集团。
从十堰到武汉,从二汽到东风,从军用车到民用车,再到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到处都闪耀着“马灯精神”的光芒。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
马灯始终是东风人心中
不灭的精神之灯
它将继续照亮东风人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征程
【下集预告】
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功焰
《中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
信物百年 薪火相传
百家企业、百年信物共同绘就着中国产业发展基因谱系图,共同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的前行足迹、时代记忆,生动描绘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信物百年”是国资央企发掘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生动实践。“信物百年”微纪录片上线当天,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联合发布“信物百年”主题纪念首日封,并在政企媒学各界的广泛支持下,整合线上线下渠道资源,开展全媒体整合传播。
此外,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还充分整合央企国企线上线下渠道资源,《信物百年》百集微纪录片走进全国65家保利影城、28家华润万象影城,高铁列车电视及城市地铁,在国航、东航、南航的地面休息室与空中影院,三大电信央企营业厅,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线下加油站,中粮大悦城,华润万家超市和华润置地商业物业板块等线下场景陆续展示,全面呈现红色信物故事。
———— / END /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链接 逐集收看)
扫描二维码 查看专题百集微纪录片《信物百年》
或关注国资小新微信视频号▼
微博关注国资小新或搜索话题#信物百年#▼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