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RUC之声 | 戴稳胜:美股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了吗?

戴稳胜 IMI财经观察 2022-05-03
4月7日美股三大指数收涨逾7%,其中道琼斯指数当日大涨1600多点,涨幅达7.73%。美股的至暗时刻是否已经过去?对此,IMI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戴稳胜撰文,就美股大涨的原因及其未来走势作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疫情进一步发展对我国可能的不利影响,同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以下为文章全文:

在美联储和参众两院一系列政策给合拳的刺激之下,美国股市于4月7日出现报复性反弹,道琼斯指数一日上涨1600多点,并带动全球股市竞相出现一波反弹。与3月23日最低点18213.65相比,道琼斯指数已上涨超过30%,从技术性熊市进入了技术性牛市。于是有经济学工作者欢呼,美国股市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真的是这样的吗?在此我们作一些简单分析。


 1

当前美股大涨的原因

在3月的22个交易日里,美股出现4次熔断,合计8天暴跌10天暴涨,美国股票市场的这种巨幅震荡来自于市场的极度恐慌,原因有若干学者已经分析过,这里不加赘述。不过几次的暴涨基本离不开美联储的大动作,但正如本人前文分析的那样,仅仅靠货币政策的努力,美联储那是拿错了药方。显然,美国管理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从3月中旬至4月8号,美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缓解了市场恐慌,使股市重回到现在技术性牛熊市分界点左右。实际上这一波大涨的基本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以美国为首的全球主要央行连续出台量宽政策,避免了市场对资产价格下跌及流动性危机的恐慌,这是美联储政策的正向效应。具体做法及效果多名学者已做讨论,在此不赘述。


其次,4月6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表示将推出总额至少1万亿美元的第四轮经济救助计划,此前国会已经采取了涉及2.2万亿美元金额的三轮财政刺激措施,用以向失业工人和州政府提供援助,向个人提供补贴以及向企业提供贷款和税费优惠等。四轮财政刺激措施既可以避免因大量失业人员的出现可能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又避免了企业因需求不足带来的破产危机。


第三是美国政府终于出台了一系列防疫抗疫的公共政策,比如联邦层面的一系列措施比如3月13日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启动FEMA“8号紧急支援功能”等,而全美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也已相继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或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并相继出台严控措施,如纽约州设立隔离区,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等地发布宵禁建议,旧金山宣布封城,各州高校几乎全部暂停面授课程,改为网络授课等。


特别是,从公开信息看,美国政府一反前一段时间企图将防疫不力甩锅中国的做法,表现出一副已与中国政府展开了亲密合作的态势例如3月31号,特朗普在白宫召开的新闻疫情发布会上称,“美国已收到中俄等国援助的医疗物资”、“中国给我们送来了一批物资,非常好的物资。俄罗斯给我们送来了整整一大飞机的物资,(其中的)医疗设备非常好。”美国驻华大使馆也一改以往指责中国的口径称中国为美国提供了大量防疫物资。这一系列消息也给了美国市场一剂强心针,认为美国终于开始携手国际力量,真正开始抗击疫情了。特别是4月6号星期,特朗普称美国疫情出现了好转迹象,主要是新增确诊人数有所下降,同时治愈人数有所上升,而且承诺未来全美很快会复工。这一宣称就像一针强心剂,立即给美国股市带来了信心。


 2

美股真的已过至暗时刻?

我们并不这么认为。当然我们毫不怀疑美国财政金融政策组合最终能够真正落地,其货币政策组合拳事实上已经落地且已经发生作用,最近美股暂时性企稳就是信号。尽管财政政策的落地实施还需要通过各种程序,但出于稳定社会秩序等目标,估计最终也会实施。真正有问题、真正的大问题是美国的防疫问题。


一方面,正如我们一再强调的那样,经济的一切都要依靠人,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为了人,经济的发展又需要人来推动。如果美国不能快速控制疫情,强行复工就意味着死亡人数的快速上升,这不仅意味着当前供给需求的消失,更意味着未来经济潜力的消失,而如果不复工,美国股市上涨的强心剂很快就会消失。


另一方面,美国各种渠道释放的与中俄特别是中国携手抗击疫情的信息其实并不完全。事实是,由于美国至今未在公开场合澄清在病毒源头问题上对中国的攻击,中国政府也至今未在国家官方层面上展开与美国的主动合作。中国政府所做的,仅仅是不约束民间对美国抗击疫情的支持。毕竟,病毒是全人类的大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坚守的理念。在民间乃至地方政府对美国抗击疫情的支持方面,中国政府还是默许甚至支持的。


即便如此,在中国政府默许民间乃至地方对美国抗击疫情的支持之下,美政府对新冠疫情的抗击行动依然没有全力以赴,反而不断传出其政府官员的各种甩锅做法。在对中国政府甩锅碰壁以后,最近又将甩锅对象盯上了世卫组织。因此我们感觉,美国政府看上去是在实施一定程度的群体免疫策略,并已经开始为抗疫失败,或一定程度群体免疫行为带来的重大伤亡,寻找他们看来可行的借口和甩锅对象了。


综上,我们可以合理的预期,只要美国不彻底放弃与中国在各个领域的龃龉,真正与中国展开真诚的合作,无论出台多少货币与财政刺激计划,疫情得不到事实上有力的控制,美国经济无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都将遭受严重打击,因此经济的下行将不可避免,美股的走势势必难以脱离经济走势而走出一个独立的平稳行情,美国股市未来数周内继续大跌,将是一个极大概率的事件。


 3

对中国可能的不利影响

一方面是疫情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影响。正如4月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习近平主席所说,“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不断加大,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这种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不仅包括欧美各国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各国政府应对疫情政策的不确定性,还包括由欧美疫情不确定性带来的外围需求的不稳定与不确定性,以及随着海外疫情发展,中国上千万海外国民回国带来的输入性压力加大问题,更包括发展中国家暴发疫情及由此带来人道主义危机的可能性,以及这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对我国社会经济正常运行带来的复杂干扰。


二是随着海外疫情发展,全球供应链不稳定的危险越来越大。如果欧美国家疫情持续下去导致复工困难,中国汽车、机械设备及其零部件等等行业的供应链可能会受到较大冲击。举个例子,据统计,中国在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口中,来自美国、德国和意大利三国的合计占40%,机械设备及其零部件的进口中,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占40%,医药和医疗器械进口中,美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占56%。这些供应链一旦断裂,必将引起中国经济的连锁反应。


三是随着欧美各国疫情的发展,这些国家口头抗疫事实放任,并且将疫情政治化,借以鼓动那些抗疫能力较差的发展中国家,共同攻击孤立中国的可能性并非完全不存在。同时美国有可能重提贸易战,对我国包括华为在内的科技型企业重开战端,对此也应该警惕。


 4

中国的应对策略

中国的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历程从来不是走在一条平坦的道路之上,面对上述问题,4月7日的政治局常委会中,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这些准备工作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一是应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下,从提高全球抗疫成功率的高度,对愿意接受与实施正确防疫抗疫策略的国家与地区加大支持力度,特别是对于中国周边如东亚东南亚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大力宣传正确的防疫策略,努力支持这些国家防疫抗疫物资,全力构建国际版防疫抗疫群众路线,尽最大努力将周边建设成为健康周边,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健康之路。


二是继续保持开放政策不动摇,构建全球抗疫与保障产业链安全的大统战格局。一方面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共同抗击新冠疫情,坚持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这一立场不动摇,最大可能孤立与化解将疫情政治化的势力与团体。另一方面积极准备扛起经济全球化大旗,抗疫期间努力保持本国完善的配套产业与高效的生产体系,同时激活国内市场,扩大内需。一个配套体系齐全、效率高、经济潜力容量大的中国市场,足以吸引其他国家相关产业落户中国,以及疫情过后展开与我国的合作。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做好本国防疫抗疫与复工复产工作,经营好全球抗疫根据地大本营。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疫情形势变化,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及时采取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防控措施。


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要广泛开展“长期抗疫”宣传,克服抗击疫情速胜论及由此带来的麻痹意识。同时应该对宣传领域的复杂环境有充分清醒的认识,走群众路线,坚持打击借疫情否定我国基本路线及具体政策的各种言论。


经济与金融领域,除已经实施的财政金融政策组合外,要继续深化扶贫工作,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以财政手段保障底层人群的经济、健康与安全。对于经济发展方面,不一定急于出台刺激经济高速增长的货币与财政政策,要保留一定的政策空间,以应对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可能的不利变化。同时要有底线思维与极限思维,“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复工复产的条件,不失时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努力加强恢复与外部市场与供应链合作的同时,要做好极端情景下能够实现最低限度自我循环的准备。


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公布。《意见》分别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五个要素领域提出了改革方向,明确了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具体举措。这一文件的出台,为4月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的落实提供了坚实的抓手。我们相信,在常委会议精神与《意见》的指导之下,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波动,我国的长期防疫搞疫、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必然会取得伟大成就。

编辑  李昂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贲圣林:“新基建”将助力经济数字化转型

视点丨对应需求,精准投放——疫情冲击下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扶持

钟红:全球经济金融形势:疫情影响与趋势分析——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43期干货

视点 | 张明: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中国经济与资产配置

海外之声 | IMF总裁:危机面前全球经济的优先事项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