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简报丨202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线上发布会圆满举行

国际货币研究所 IMI财经观察 2022-04-30



12月8日上午,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联合主办的202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IMF驻华首席代表Steven Barnett、副代表李鑫,IMF研究部经济学家Christoffer Koch,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魏本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张之骧主持。


开场环节

张之骧

IMI学术委员、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

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

IMI学术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张之骧在欢迎辞中介绍了本次发布会内容和主办单位,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与感谢,并介绍了与会嘉宾和会议流程。

主题演讲与嘉宾研讨

Steven Barnett

IMF驻华首席代表

主题演讲一

IMF驻华首席代表Steven Barnett介绍了IMF对全球经济发展所做的展望,指出全球经济复苏放缓,新兴市场遭受“疤痕效应”,并介绍了通胀与劳动力市场问题和政策应对、疫苗接种和气候问题。他指出今年经济复苏态势非常强劲,但是现在复苏力度在逐步降低,新兴市场低收入国家遭受了更加严重的“疤痕效应”。展望未来,受疫情发展影响,世界经济面临着很强的不确定性。他认为强有力的政策目标实行是发达国家和中国破除疫情影响的关键,而且IMF为低收入国家提供了大规模紧急融资和SDR并免除债务,明年还会实行信托基金帮助这些国家经济转型,并专注增加绿色投资,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

魏本华

IMI学术委员、

中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

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

嘉宾研讨一

IMI学术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魏本华对Barnett先生的分析表示赞同并进行了评论。他指出促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展望略有下调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疫情问题,更准确地说,是因为世界各国接种疫苗的速度不一样,所以,全球经济增长趋势呈现分叉现象,保持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必须要加强国际合作抑制住疫情。同时他认为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仍将是全球最出色的,原因在于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具有极强的韧性,其次中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其他国际机构密切合作,吸取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严格的管控风险,再者中国人民银行一直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最后,中国长期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对外贸易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李鑫

IMF驻华副代表

主题演讲二

IMF驻华副代表李鑫发表了题为“变异病毒来袭减缓了亚太各国复苏脚步”的演讲。他谈到德尔塔变异病毒导致各国复苏进程产生差异。目前,亚太国家面临着美国货币政策收紧超出预期等诸多风险因素。对此,在财政政策方面,各国要尽可能延长财政支持,并为优先支出项目创造财政空间;货币政策方面,应密切关注金融风险以及支持企业的重组;贸易政策方面,要降低新兴市场国家的高非关税壁垒;此外,亚洲国家控制碳排放也会带来较大的积极影响。

赵锡军

IMI学术委员、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

-联席院长

嘉宾研讨二

IMI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对Steven Barnett和李鑫先生的演讲进行了评论。他认为全球疫情对经济会产生更加长期的影响。然后他从疫情的发展情况、经济恢复的情况、经济集中度、通胀和物价的情况四个维度阐述了疫情长期可能带来的新变化。对于政策风险和政策协调方面,他认为第一是要关注疫情扩散和疫苗分配问题,第二是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溢出效应问题。

Christoffer Koch

IMF研究部经济学家

主题演讲三

IMF研究部经济学家Christoffer Koch介绍了2021年初以来的通胀问题, 如何锚定通胀预期和政策意义问题。他指出,通胀是由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包括了累积储蓄率、大宗商品价格和供应链不断中断的情况。整体通胀预期2021年底会达到最高点,预期明年年中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是如此,但依然存在上行的风险。根据分析,报告认为经济低迷和通胀间有非常强的关联度,复苏比较强劲会推高通胀率,国家间是有差异性的。从政策意义上,认为一旦通胀预期出现了脱锚风险后要马上行动,央行可以看透阶段性通胀压力,并避免过紧,直到看清了潜在价格的变动,同时财政监测,这对于通胀锚定非常重要,财政监测要坚持可持续的中期框架。

管涛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嘉宾研讨三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随后进行了评论,谈论了对通胀的看法。他同意Christoffer Koch的看法,认为这一轮通胀是短期冲击,发达国家明年年中通胀高点就会过去,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可能会稍迟一点,但同时要关注,有一些中长期的因素可能会导致这次通胀的表现和大家预期的不太一样,而事实证明我们本身已经低估了这一次通胀的风险。他还阐述了四个方面的中长期因素可能会导致未来全世界的通胀中枢上一个台阶,一是货币超发蕴育了比较大的通胀的力量,二是新能源革命有可能导致市场对锂、铜、钴、镍的金属需求剧增,三是疫情带来的“疤痕效应”,四是这次供应链危机让大家从经济角度思考国际分工,不排除疫情过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会加速重组,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一定程度上会牺牲国际分工的效率。最后他表示有必要反思一下这次疫情大流行的政策应对问题,表示这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应对,主要以总量工具为主应对受到非对称影响的经济现象,结构工具更加有效还是总量工具更加有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和《亚太区域经济展望报告》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人员撰写的经济概览,着重分析世界和区域宏观经济形势并对经济前景进行预测,每年发布两次。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长期稳定合作伙伴,每年定期联合发布该项报告,共同致力于货币金融战略的研究和探讨。


编辑  刘嘉璐

撰稿  李宇钒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朱霜霜、董熙君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贲圣林:担在肩上,初心与使命得守——对独立董事制度完善的建议

论坛 | 张再杰: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进“双碳”行动

IMI锐评 | 央行全面降准,后续影响几何

视点 |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是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强的重要保障

论坛 | 姬强:浅谈“创新的模式和路径”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