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装饰》2024年第2期介绍

装饰编辑部 装饰杂志
2024-08-29


艺术设计月刊

2024年第2期

1958年创刊/总第370期

清华大学主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


PREFACE

写在前面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设计界总体上存在着一种深刻的分裂——实践与理论的分裂。这种分裂在强调实践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普遍性,并带来了对理论的偏见。偏见往往呈现出两种极端形式:一种是理论无用论,另一种则是理论装饰化。诚然,诗人创作诗歌未必需要先学习诗歌理论,不少有点成就的设计师自称从不看理论书籍,并颇为自得,似乎是天分高的表现,但有理论思考的创作一定有所不同,更有内涵,这也是不可否认的。另一类,则是在取得一定成就后,急于将自己的实践成果理论化,视理论为高级成果,或者在写作中频频引用理论话语作为装点,使理论成为空洞的言辞而失去了内容和意义。偏见的产生,在于对理论缺乏真正的认识,而这样的偏见无疑会加深分裂。


任何学科都离不开实践与理论的紧密互动,理论既不神秘也未必高深。一方面,不能无视理论的价值和作用;另一方面,则需要对理论进行祛魅,还原理论朴素的本质。人类在各类实践中获得不同的经验和认识,理论则是将这些认识系统化自洽的一种冲动,其本身也可视为实践的特殊形式。本质上,理论是一种假说,来自实践认识,又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进而以知识的形式传播。理论思考有不同层级,对应的是其所试图构建的系统的范围。最宏大的是哲学,试图建构的是对整个世界的认知,相对微观的则是针对某一领域的认识,更微观的可能只是针对某一种实践活动。多数理论来自经验的总结,但会加入研究者的演绎,这就产生了理论的局限性、可靠性和适用性问题。


在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冲击下,人文学科的发展也在借鉴、引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但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对简单搬用自然科学方法的反思。冲击与反思造就了人文学科的大发展。人文学科的研究比之自然科学有着更复杂的制约,往往不能使用简单实验的手段,而要通过间接、迂回的方式获取研究数据。在现代,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思想之丰富,毫不逊色于自然科学。


设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面对现实问题的挑战,尽管大多数设计师并无理论著述,但这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理论思考或研究工作,实践之中必然包含一定的理论认识。但丰富的经验与形成理论之间仍有很大的距离,理论的目标就是要把经验和局部认知体系化,形成一个闭环。这一理论化的过程是有风险的,因其受制于研究者的立场、态度、方法和愿景。看待或引用某个理论的时候,我们要有一定的警醒,不仅要了解其观点和结论,还要明了其材料来源、研究方法和立场。我们甚至可以批判性地引用某个理论,只取其方法而摈弃结论。


本期《特别策划》以“设计理论”为题,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几位在设计学科影响深远的理论家及其代表性著作进行详细而深入的分析,既介绍了理论的成果,也展示了研究的过程和逻辑,并说明了其局限。希望这个专题能够使我们对设计的理论有更为清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好的理论意识,意味着思考的深度,在形形色色的现象背后捕捉关系,定义问题,构建系统,并反哺于设计实践,真正推动学科建设。中国的设计学科如何从我们自身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中形成有说服力的理论,并进而形成我们的知识体系,正是当下迫切而重大的任务,希望这期专题的内容对此有所助益。


方晓风



特别策划:设计理论
栏目主持:周  志


主持人语


作为一门以实践为导向的新兴交叉学科,设计学的理论研究一直是国内学界的难题。尽管相关成果汗牛充栋,但在知识体系的塑造、对行业实践的推动以及学理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始终进展甚微。其实,这也并非国内独有现象,即使放眼国际,设计理论也是设计研究中最令人困惑的一个领域。早在2013 年,Armand Hatchuel 和Yoram Reich 两位学者便提到了设计理论研究的四个主要困难:1. 设计理论领域没有不言自明的统一性;2. 威胁设计特异性的多种范式转变;3. 设计专业的碎片化;4. 实证研究的局限性。可见,设计实践自身的易变性、不确定性与碎片化,也带来了其相关理论的不确定性,而这对于意在寻求确定性的“理论研究”而言,不啻为一个天生悖论,进而也导致了设计理论多元化、散点化的发展面貌。这当然也对本期专题的策划工作提出了挑战。
也正因如此,本次专题的组织并未采用广义上的“理论”概念,即将设计理论看作包括理论应用、理论构建、理论批判等在内的,与设计相关的一切类型的理论研究。相对地,此次专题聚焦于“针对设计的理论的研究”(Research on the Theory into Design),即将重点放在对“设计”这一人类特有的思想与行为方式进行的理论探索之上。在这种研究路径中,针对设计的理论作为被研究的对象,被学者们观察、审视、诠释、批判。从这个视角出发,综合本期专题中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至少可以粗疏地描画出一条“针对设计的理论研究”的学术路径。而这条路径尽管仍然是片段化的、时断时续的,但其中闪耀的思想火花却也能够由此依稀可见。(周志)


《迷宫中的探索者:赫伯特·西蒙的设计理论》


蒙 克、娄德兰

内容摘要:赫伯特·西蒙,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和图灵奖的双料得主,其学术生涯堪称跨学科研究的典范。作为决策理论的先驱,他不仅在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有着深远影响,更是设计科学领域的重要思想家。西蒙凭借其独到的见解和理论创新,不仅推动了设计理念的演进,还成功地整合了分散于各学科领域的设计知识,构建了一个全面的理论体系。西蒙的设计理论不仅为具体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创新的策略和方法,也促进了跨学科的深入交流与合作,从而开辟了设计领域研究与实践的新方向。他对理论和方法论的提升为设计科学确立了一个新的学术高度,将设计活动的科学基础和应用范围扩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领域。


《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的终极建筑理论:溯源、分析与重构
青 锋

内容摘要:本文讨论了亚历山大晚年最重要的学术著作《秩序的本质》的理论内涵。文章指出,亚历山大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启的理论工程仍然缺乏根本性的理论基础。《秩序的本质》力图从最根本的形而上学前提出发,为其理论工程提供基础。文章接受了《秩序的本质》中这一部分的理论观点,并且提出,亚历山大的明显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理论仍然有其局限性。最后文章试图借用现象学理论对亚历山大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进行重建,并且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亚历山大整体理论论述的持久性价值。


《“设计世界”的反映:唐纳德·舍恩的设计理论》
李 云、张 严

内容摘要:唐纳德·舍恩是20 世纪的美国哲学家,他以实验的方法做思辨的学问,设计理论在其所有理论成就中居于中轴的位置。隐喻、行动、组织学习的研究是其设计理论的先导,寻找所有实践的共通结构,构建“实践认识论”,改革大学之教育,是其设计理论的目标。为此,他用“反映”与“设计世界”的概念将杜威以科学为中心的探究理论改造成建构主义的版本,形成了“与情境进行反映性对话”与“设计世界”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他又解释了以类型为单元的“设计世界”构成,以及从类型衍生出来的设计推理,来回应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挑战,同时标示出设计研究应然的发展方向。



《克劳斯·克里彭多夫的设计语意学:核心概念与文本线索》
赵佳琦、胡 飞

内容摘要:本文以1984 年到2020 年克里彭多夫的文献为线索,解析设计语意学的理论框架和建构逻辑。首先,简要介绍设计语意学的理论内容。其次,重点探讨“意义”“二阶理解”“设计话语”“为了设计的科学”四个核心概念及其关系。再次,追踪了设计语意学的后续完善,及其对各类设计研究的广泛影响。最后,通过比较分析,澄清了一直以来对设计语意学的认识误区和盲点。研究发现:设计语意学致力于设计学科的范式转变;“二阶理解”是设计语意学的核心概念中的核心;克里彭多夫的设计语意学不是设计符号学的一个分支;产品语意理论提出之初就强化用户视角,设计语意学对“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具有重要理论贡献。



《设计师行动者:埃佐·曼奇尼与社会创新设计》
钟 芳

内容摘要:社会创新设计在设计研究领域的影响力日渐增大,本文将回顾社会创新设计的重要推动者曼奇尼教授的理论形成过程,梳理其倡导的社会创新设计的重要观点。从上世纪90 年代起,曼奇尼开始进入可持续设计领域,此后经历了环境可持续、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战略设计以及社会创新设计这四个发展阶段,并逐步形成了社会创新设计的理论框架,包括以场景设计推动社会共同愿景的构建、参与式设计的基本方法、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设计的结合,以及通过空间设计重塑社会关系。在我国当下面临社会治理的根本转型时期,社会创新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设计哲学实践:理查德·布坎南学术思想观察》
辛向阳

内容摘要:本文以理查德·布坎南学生和同仁的身份,站在观察者的角度,解读其学术观点和哲学思想的同时,介绍其个人成长经历以及和中国的学术交流,从而让读者获得对布坎南作为一个普通人和作为学者的立体了解。文章第一部分,从哲学基础、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先行者几个方面,对布坎南做了一个概括性的介绍。第二部分,从科学到哲学再到设计,一方面是讲述布坎南不太为人知的学术成长经历,另一方面是借助其个人经历侧面阐述科学、哲学和设计之间的关系。设计四秩序概念是广为流传的布坎南学术思想,然而传播过程中,不同的人对这一概念理解偏差较大。因此,文章第三部分从一般性的设计经验类型关联到准确理解字面意义,以至从哲学方法的角度理解四秩序之间相互渗透的关系,层层推进,重点解读设计四秩序这一经典学术思想。文章第四部分,通过介绍布坎南主导的设计实践项目,强调其学术思想的前沿性和可实现性。文章最后,简要介绍了布坎南学术思想谱系,以及在中国的传播。





书  评

栏目主持:周  志


《园林研究的范式转型:评〈楼山和鸣的空间叙事艺术:中国传统造园新诠〉》
梁 雯

内容摘要:在理论上构建园林与“山水文化”之关系,用“叙事理论”对园林进行系统解读,在方法上用多学科的研究策略将局部归属于一种的同一,使得方晓风的《楼山和鸣的空间叙事艺术:中国传统造园新诠》一书成为近几年来园林研究的重要作品。本文尝试评述此书并探讨研究方法与理论构建的几个问题。一是通过将章回体小说与园林建立对应项,此书澄清了园林与叙事的“叙事统一体”“时空关系”“结构性整体”三个关键概念,为园林的叙事理论厘清了脉络。二是此书选择了交叉使用多学科的方法处理案例的复杂路径,形成了一套在案例中概括的独特分析方法。三是通过两个关键项“山水观”“以楼代山”,完成了“山水叙事”理论的现代转化。最后,对本书的疏漏稍做讨论。




海外动向

栏目主持:李  拓


《运用18 世纪的技术突破21 世纪凸版印刷实验的界限》
[英] 高云飞,翻译:汪芸

内容摘要:高云飞是一位屡获殊荣的平面设计师、作家和艺术家。他的个性是在伦敦这个迷宫般的城市中形成的,同时,也受到了朋克、远东文化以及一些设计行业最著名和最有影响力的领导者的影响。他是安东尼· 弗罗肖格的弟子。自1977 年开始,他分别在五角设计公司的艾伦· 弗莱彻、荷兰 TD的维姆· 克劳维尔以及沃利· 奥林斯设计事务所的迈克尔· 沃尔夫的指导下磨练了自己的设计和排版技巧。目前,他运营着et al 设计顾问公司。这是一家专业品牌代理机构,已创建了 130 多个品牌,其中包括在全球范围内为Visa 重塑品牌,并以绘制 Visa 标识而知名。同时,他是伦敦密德萨斯大学创意产业专业的教授。他在世界各地举办有关创造力和设计的讲座,其早期的印刷作品存档于圣布莱德印刷图书馆(St Bride's Printing Library)。他的书籍设计被 V&A 博物馆国家艺术图书馆(National Art Library)永久收藏。本文记录了高云飞近年来的实验性探索作品《我所挚爱的版式设计、字体与诗歌》,回溯了该作品与其45 年前所做的金属手工字体实验之间的历史渊源,就版式和网格中的字体形式和结构系统的解构与重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阐释了如何运用18 世纪的技术突破21 世纪凸版印刷实验的界限。




第一线

栏目主持:萧 冯


《以衣为介,寻觅女性力量——设计师品牌WRONG 主理人王长荣专访》
赵毅平、贾 珊

内容摘要:“80 后”服装设计师王长荣,2006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先后在例外、玛丝菲尔等时装公司担任首席设计师。2016 年,她创办了服装设计师品牌WRONG,希望通过设计,给予当代女性前行的力量与勇气。从她的个人成长经历和品牌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看到设计师品牌在行业中的独特性和社会审美的多元化发展,也看到设计师品牌及作为品牌核心的设计师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她在设计与管理能力两个维度上的成长,以及对于服装品牌发展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本文根据对王长荣的采访及其他资料整理而成。



纸上展览

栏目主持:赵 华


《工艺与时偕行:“薪技艺”国际青年工艺美术展中的技艺样态与价值思考》
刘润福、董 吉、岳 嵩

内容摘要:在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蓬勃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的飞速演进在不断创造着更为多元的数字虚拟维度。与此同时,基于传统技艺的手作文明也愈发彰显出现实世界的真实坦然。时代证明,工艺家对“技艺”的应用,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迎接,并推动当代造物文化的多样性。本文以连续数年举办的“薪技艺”国际青年工艺美术展历届作品为例,通过对“技艺样态“的深度挖掘与梳理,展现出一批工艺美术学人及造物匠人对当代造物技艺的价值思考。



史论空间
栏目主持:周 志
《西学与民俗:华西协合大学口腔教学泥塑考释》
乔韵可、陈 杉《青花瓷的名称演变与文化身份延迟认同略论》
王冬松


个案点击
栏目主持:贾 珊

《从“发电站”到“社区中心”——伦敦巴特西电站社区化的再生策略与支撑机制》
汪留成、贺 永




民俗民艺
栏目主持:赵毅平

《碎瓷饰土陶——瓷对藏族民间制陶的影响》
徐 英《透过红木家具术语探析当代红木匠人的思维范式》
张天星、李霞霞、隋文瀚



设计实践
栏目主持:田 君
《观念性企业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以海尔文化展为例》
朱奕安、苗天元、周艳阳




教学档案

栏目主持:王小茉


《以标准化思维为核心的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林晶晶




院校风采

栏目主持:赵 华、周 志


《人机协同下智能广告造字设计研究》

陈海章、张越人
《文化自觉何以可行: 展陈设计在艺术乡建中的作用——以千岛湖梓桐书画小镇为例》

房 正
《基于多尺度“过程—格局”机制的乡村景观更新设计——以宁波勤勇村为例》

关巨伟、潘狄明

《宋代磨喝乐形态演变的动因与时代背景》
李 琦、虞雪倩
《非遗传承与创新视域下吴山庙会文化App设计与研究》
张 煜、徐喆朋
《基于情景分析法的浦江剪纸商业转化路径研究》
朱琳琳、倪旭前《错位与重构:环境设计专业植物造景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左 冕《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师作品》


《装饰》精彩回顾
《装饰》2023年第12期介绍
《装饰》2023年第11期介绍
《装饰》2023年第10期介绍《装饰》2023年第9期“民艺研究”《装饰》2023年第8期“设计调研”《装饰》2023年第7期“纸·工艺·文化”《装饰》2023年第6期“新古典主义”《装饰》2023年第5期“毕业设计·工艺美术”《装饰》2023年第4期“荷兰设计”《装饰》2023年第3期“设计·媒体”《装饰》2023年第2期“设计+文字”
《装饰》2023年第1期“设计·日常性”《装饰》2024年第1期介绍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可获得投稿须知

投稿1.5月后可致电(010-62798878)查询初审结果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装饰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