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2023年第8期介绍
艺术设计月刊
2023年第8期
1958年创刊/总第364期
清华大学主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
写在前面
“设计需要调研”往往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正因如此,设计师在设计前期往往都会进行调研。但也经常有人引用亨利·福特的一句话来质疑调研:“在汽车出现前,如果你问人们需要什么更好的交通工具,他们的答案是一匹更快的马,而绝不会是一辆汽车。”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其并非否定调研,而是在质疑调研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讲,调研的确不能必然地指向创新,但调研跟创新之间仍然密不可分。
调研作为一种手段或一种工作方法,有几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调研获得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这个问题对调研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比较专业的要求。比如,很多学生作业中所展现的调研内容往往停留在拍照片、画草图的层面。坦率地讲,大多数院校的教学里没有针对调研的专门课程。学生对调研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真正有效地展开调研,仍然缺乏充分的训练。
第二个问题是在内容信息真实的前提下,对于一个宏观群体来讲,调研内容是否完全有效。真实性和有效性并不是等价的两个概念。设计面对的往往是大人群,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形形色色的人对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如何把不同的观点提取出来,如何处理其中的差异性,都对调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三个问题是调研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调研去挖掘创新的走向,挖掘创新的需求?前面亨利·福特的那段话只说对了一半,客户的确提不出创新方向,但是客户会把他的真实需求隐藏在答案里。这个隐藏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非专业身份使其无法准确地表达。所以在亨利·福特的表述里,客户说他想要更快的马,实际上真正想要的不是马,而是“跑得更快”。从这个角度,客户仍然说出了自己的需求,不过需要专业人士对需求进行抽象。这样的交通工具不仅有汽车,还可以是很多不同类型的产品,火车、飞机、摩托车、滑板都可以。只有对调研所获取的内容有更为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才能真正把握住问题的实质。围绕这个实质展开思索,调研仍然是有效且可靠的。
第四个问题是设计调研方法深刻地反映了设计师对问题理解的深度。设计认知的变化会引发调研手段的调整。从某种程度上讲,问题的方向和答案是联系在一起的。调研往往不仅是调研本身,同时也反映了设计师的关切和态度。同时,因为获取信息存在成本,这也在考验设计师对调研的设计水平。
这一期专题呈现了形形色色的调研方法,包括调研工具。比如对应真实性的问题,本期规划师就提供了几组有意思的数据,比如二手房的成交价格密切关联这个地区房地产的活跃程度;观察河流里的一块石头,就能够知道水流的一些基本信息;通过苔藓去了解当地生态的基本状况,等等。可见,保障调研的真实有效需要很多相关理论和学科知识的支撑来共同完成。从这个角度讲,调研很像侦探勘察现场,有经验的侦探马上能捕捉关键的信息,从而去破解问题。这一期内容针对设计调研与创新导向同样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如有的学者强调了一种设计介入的调研方式,围绕创新的可能性,引导被调研者去检验一些创新思路。文中引入的创新扩散理论将人群分成几个不同类型,即有些人群是热衷于创新的,对创新产品接受度很高,会比较早去购买;而有些人会等产品普及才去购买。因此,基于不同人群的特点,可以有目的地去做调研分析。现有的社会机制同样生成了很多有意思的商业模式,比如众筹。能够付费的早期用户都是对创新比较开放、积极的人,他们都属于早期的支持者,会在没有明确答案的时候投入,这的确是一种社会的现象和可能性。
学科和行业的发展需要很多基础性的支撑,对设计学科来讲,设计调研属于基础性工作之一。我们希望这一期的讨论能够给大家一定的启发:一方面希望设计研究者、从业者更重视调研;另一方面,希望大家更严肃、更认真地去思考如何提升设计调研的针对性、有效性。在以往设计师更重视形式创造的时期,调研多用于辅助寻找灵感。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设计观念的迭代进化,调研变成发现问题、定义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未来,调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即对创新的可能性的一种界定和讨论。归根结底,真正的调研始终是对生活的洞察。
栏目主持:赵毅平
主持人语
在各个领域的设计活动中,设计调研往往作为开端,需要为设计工作输出有价值的信息。设计调研工作的策略是否得当,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流程是否规范、严谨,输出的结果是否具有准确性和指导性,价值是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都直接影响设计活动后面的一系列环节,乃至设计创新的效果。设计调研在各个领域存在不同的理念、方法、策略与工具,如何针对既定的设计目标,根据专业领域的特点完成设计调研,是设计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随着设计理念的迭代与技术的发展,设计调研也在传统调研策略与手段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用户洞察、市场洞察、设计洞察等出现了新的观念与路径,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让设计调研有了更加便捷的工具,也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应对调研的动态性、多元性、复杂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期《特别策划》,我们邀请到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设计门类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设计调研的理念、策略、方法与评价标准,并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以期直观地呈现设计调研在整个设计流程中的作用与价值。李洪海、饶永刚从设计调研信息输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跨越信息的鸿沟,提升设计调研信息价值的策略;谭征宇等提出以全身交互数据为基础研究用户需求,建立了全身交互视域下用户需求研究的创新方法;张乐凯介绍了情感计算在设计调研中的发展历程,并重点论述了情感计算在设计调研中的应用研究;傅炯探讨了消费进入差异化时代,如何依照消费者审美调研进行产品美学定义;张立川依据对两家深圳女装品牌的采访,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服装品牌在调研方面的工作重点和成效;赵璧探讨了如何研究功能需求,将“全场景”概念融入创新流程。另外,本刊还书面采访了Sweco集团和德国意厦集团,结合其具体实践案例呈现了国内外在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专业领域内,调研的特点与趋势。希望本期内容能较为多元地呈现设计调研的理论与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者和实践者带来启发和思考。(赵毅平)
《跨越三个鸿沟,提升设计调研中的信息价值》
李洪海、饶永刚
内容摘要:设计调研是面向设计实践的研究活动,目标是为设计创新输出有价值的信息。设计调研具有动态性、情境性和生成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增加了设计团队获取有价值信息的困难。本文以调研执行的三个主要阶段为切入点,结合案例分析,描述了调研对象的确定、调研现场执行以及调研信息分析中三个典型的,且需要跨越的鸿沟,并基于语码理论、启发式研究等提出了面向价值信息挖掘的三种方式,即以先锋用户撬动未被满足的新兴需求、启发式调研挖掘面向未来的信息、语义转换整合不同层级信息,进而探索设计调研信息价值提升的策略及应用。
谭征宇、张瑞佛、金 奕
内容摘要:汽车座舱是人车交互的主要空间,用户投入身心与智能座舱进行“全身交互”。文章阐释了智能座舱的全身交互体验,提出以全身交互数据为基础研究用户需求,探讨智能座舱全身交互数据的来源,以及如何收集和分析全身交互数据,并构建智能座舱体验需求洞察路径——从智能座舱交互技术分析到智能座舱环境分析,再到用户身体行为和内隐活动分析,最终输出需求洞察结果。需求洞察路径在智能座舱信任体验设计用户研究中的应用验证了有效性,建立了全身交互视域下用户需求研究的创新方法路径。
张乐凯、王英钒
内容摘要:人的情感在设计过程中占据重要的角色。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使得设计调研的研究方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在众多方法中,情感计算在设计调研领域展露头角,它可以帮助收集和分析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情感反馈,发现设计中未被充分考虑或完全被忽视的情感问题。本文首先介绍情感计算在设计调研中的发展历程,然后重点介绍情感计算在设计调研中的应用研究,最后,提出情感计算在设计调研中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傅 炯
内容摘要:中国消费进入差异化时代,消费者的审美差异化日趋明显。设计师必须依照消费者审美调研才能为自己不熟悉的目标消费者做产品美学定义。审美调研的信息具有复杂性、开放性、抽象与具象的兼容性,以定性研究为主。消费者审美调研包括审美价值观测试、造型测试、CMF测试等。在撰写审美调研报告的时候,研究者要精确把握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的互译。
张立川
内容摘要:服装品牌由于产品的时效性与受众的多元性,更加敏锐地折射与反映了社会发展进程中时尚流行文化的更迭和人们日新月异的生活方式转变,服装品牌尤其是女装品牌在品牌运营模式和产品研发方面相较于其他设计门类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聚焦服装品牌调研策略与方法,选取大湾区“时尚之都”“女装之都”、中高端服装品牌研发与运营中心的深圳进行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前沿性。本文选取了深圳影儿时尚集团有限公司与艺之卉时尚集团(深圳)有限公司旗下多个女装品牌进行个案访谈,对改革开放以来服装品牌不同发展阶段的调研策略与方法进行了梳理,分析不同类型品牌在调研方面的工作重点和成效,并对服装企业未来发展趋向与调研重点进行了总结。
赵 璧
内容摘要:本文借鉴交互设计领域的场景化设计方法,融合营销学领域的场景化理论,提出基于场景化的产品设计流程,并将其运用于创新产品的设计实践当中。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场景”及“场景化设计”在设计学以及营销学中的概念与特性,本文提出将场景化设计方法运用于产品创新的设计流程,为设计实践提供指导;并运用场景化设计流程执行设计实践,为定制家具品牌皮阿诺提供基于使用场景的单体家具设计,打破了传统全屋套系的设计模式,寻找有商业价值的创新方向。文章提出的融入场景化设计方法的创新产品设计流程,为场景营销背景下的产品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设计实践中,此设计方法的运用为产品的创新设计找到了新颖、有效、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意方向。在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数字时代,场景化设计方法的引入,能高效地帮助设计找到差异化的定位,是实现产品创新的有效路径。
受访者:张亚津、徐劭旸
编者按:德国ISA意厦国际设计集团(以下简称意厦集团)是总部位于斯图加特的综合性设计集团,在北京设有分支机构。其主要工作范围涵盖发展战略研究、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等领域。基于意厦集团在规划设计方面多年的前沿探索与实践,本刊对意厦集团中国区的两位负责人进行了书面采访,请他们分享意厦集团在规划设计调研方面的理念、策略与方法,并结合具体的项目进行了阐释。
受访者:谭 英、李 淳、林漠融
编者按:Sweco集团是欧洲最大的工程咨询公司,服务范围涵盖城乡建设的诸多领域,2001年进入中国市场。其业务核心是可持续发展,中国区业务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为重点,并结合能源、环境、交通等多种工程咨询经验,为中国城乡建设提供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解决方案。基于Sweco集团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方面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本刊对其中国区和斯德哥尔摩总部的几位专家进行了书面采访,请他们分享Sweco集团如何围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业务,尤其是在设计调研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栏目主持:李 拓
[英]马克·克林森,翻译:孙志健
内容摘要: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的批判地域主义理论提出一种介于“普世文明”和“民族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但同时将他选取的建筑案例的政治背景压平为一种否定的形式。弗兰姆普敦提出的这种对立源自保罗·利科,利科直接指出反殖民解放运动面临的文化问题。本文将批判地域主义拉回20世纪60年代初新加坡的后殖民时期语境,将新加坡大会堂和工会大厦(马来建筑事务所Co-Partnership,1962—1965)选为当时的代表作品。这座建筑介于殖民主义和60年代后期飞速现代化发展之间,通过现代主义在独特的地域形式和理性主义的普世形式之间取得了平衡,同时另一种脆弱的协商也与这对平衡密切相关:这座建筑也是象征工人组织与李光耀人民行动党政府形成短暂联盟的产物。本文提出对这些语境下的建筑的更深理解,不仅能揭示与批判地域主义理论相关的政治条件(尤其是后殖民),同时也能反思库哈斯对新加坡在这段时期城市发展的批判。
栏目主持:萧 冯
赵毅平、赵 华
内容摘要:近年来,在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下,景德镇呈现出新的气象与活力,陶瓷产品的营销因为电商模式的发展又找到了新的路径。瓷泡泡作为颇受年轻人欢迎的水具类陶瓷销售集成品牌,已经与上千位设计师和艺术家达成了合作。它借由兴趣电商平台,实现了陶瓷销售的场景创新;从用户的视角出发,引导大众触摸景德镇的历史传统。而以冉祥飞、斯摩格为代表的与瓷泡泡合作的设计师与陶艺家,通过不同的方式探索陶瓷产品与艺术品在当代的创新发展,让传统工艺在今天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本文基于对瓷泡泡主理人时辰、设计师冉祥飞、陶艺家斯摩格的访谈撰写而成。
史论空间
栏目主持:周 志
《挑战、契机与改良:晚清民国时期苏绣工艺的转型之路》
陈 竹、王泽猛《从西化装饰到华夏意象:鲁迅译本〈工人绥惠略夫〉两版封面的嬗变》
李姗姗
孙 湉、沈 雷、任祥放、王 强
陈星海、许欣蕾
陈 坤《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剧场性探析》
贺 诚、黄光辉、任珊珊
栏目主持:赵毅平
顾 浩、朱二同
黎洁仪
教学档案
栏目主持:王小茉
《“在场”:一次开放空间造园教学实验》
袁柳军
栏目主持:赵 华、周 志
江海燕、宋天昊、夏 燕、吴玲玲
肖 希、黄晓彤、陆 剑、巫俊龙
李世杰、王鹤洋、陈 光
周 祥、吴沛轩
胡林辉、冯文根、梁 锐
寻 轶、黄鑫鑫《场所的再生:〈巴拉宪章〉指导下的悉尼文化遗产适应性再利用》
刘 怿、黄华明
广东工业大学教师环境设计作品
《装饰》2023年第7期“纸·工艺·文化”《装饰》2023年第6期“新古典主义”《装饰》2023年第5期“毕业设计·工艺美术”《装饰》2023年第4期“荷兰设计”《装饰》2023年第3期“设计·媒体”《装饰》2023年第2期“设计+文字”
《装饰》2023年第1期“设计·日常性”
《装饰》2022年第10期“设计·玻璃艺术”
《装饰》2022年第9期"设计·智能"《装饰》2022年第8期"设计·安全"
《装饰》2022年第7期“校园设计”
《装饰》2022年第6期“毕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饰》2022年第5期“设计·养老”
《装饰》2022年第4期“乡村建设”《装饰》2022年第3期“社会设计”《装饰》2022年第2期“邮轮设计”
《装饰》2022年第1期“设计·新业态”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可获得投稿须知
投稿1.5月后可致电(010-62798878)查询初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