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邵仲节


艺术家简介


邵仲节,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牡丹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四川省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四川省美协顾问。荣获第一届“巴蜀画届卓越成就代表人物”称号。政协成都市第八届委员,民进成都市第五届委员,西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擅长写意花鸟画,尤以牡丹著称,有“邵牡丹”之美誉。


1



承前启后冠群芳

——邵仲节先生的牡丹画艺术



文/陈沫吾


牡丹花是我国久负盛名的花卉,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历代画家泼墨施彩, 描绘牡丹的丰姿绰约,笔下名作层出不穷,是我国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牡丹素材在美术作品当中既是最常见的创作题材,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她以其独特的美姿和吉祥、富贵的象征,给人以精神上的美感,或写意写实、重墨重彩,或以面造型、聚散结合,或构图丰满、繁而不乱,都能显现出牡丹的雍荣华贵、富丽堂皇的特有气质。作品的艺术性高低,或因作者性情、表现手法与个人修为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差别。




著名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邵仲节先生的牡丹花艺术可谓名冠蜀中、誉满九州,他从事美术教育和国画创作已近七十个春秋了,其笔下的牡丹画作品色彩绚丽富雅,构图大气磅礴,具有冠领群芳的鲜明个人特色,声名远播,民间有“邵牡丹”之赞誉。曾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军事博物馆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十余次,作品为中南海、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等众多机构及个人收藏。著有《写意牡丹画法》、《邵仲节国画集》、《邵仲节牡丹画集》等十余种。系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联牡丹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会顾问。邵老德艺双馨,曾为故乡捐建“仲节小学”,泽被一方。如今九十高龄,研究、总结他的牡丹画艺术,对后来者是大有裨益的。





一、生活成就了他



从事绘画艺术似乎是那些具有愤世嫉俗等诸如此类个性人的选择。然而,邵仲节先生偏偏是一个内心灿烂客居蜀中的山西大男人,他快乐地喜爱和享受着世俗的生活,在精神的出世和生活的入世中自然地转换。




邵老1926年生于山西夏县,系当地望族之家,家境较为殷实。在他出生前后,国破民穷,内忧外患,邵氏家族也开始走向衰落。邵老母亲是一位心灵手巧善于剪纸绣花的民间艺人,在他幼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人世,但留下的窗花剪纸、刺绣品和黄土高坡那浓厚质朴的风土人情,孕育、铸就了他终生热衷于绘画艺术的灵魂。上个世纪的30年代,山西饱受战乱,河东被日寇侵占,夏县一度沦陷,人们四处逃难,无家可归,邵老被送进宋庆龄先生创办的中条山难民儿童教养院,院里设置有音、体、美学习班,邵老如鱼得水,刻苦勤奋,两年之后,当他离开之时,老师以《芥子园画谱》相赠,这成为他后来学习临摹的范本。1942年,年少的邵仲节独自从夏县到运城,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山西运城师范学校。因他绘画成绩突出引起了学校美术专业老师南仁甫先生的赏识,对这个有着俊朗外表、心怀诚厚的学生,南仁甫先生当即收他为爱徒。在学业进程中,邵老的绘画天质和南先生的悉心培养,使他成了学校的学生典范。毕业那年,正值抗战胜利,随之国内战争爆发,民不聊生,邵老带着画笔,辗转西安、汉中。在西安期间,他有幸拜见了著名国画艺术家蔡鹤洲、蔡鹤丁先生,开阔了他的绘画眼界,增长了他的见识。1948年,徐悲鸿先生在西安举办个人画展义卖,义卖收入全部捐给社会福利事业,此义举对邵老影响很大,从此他认识到一个画家仅仅有高超的画技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崇高的画德与爱国爱民情怀,只有如此,其所学所作才有利于民族,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从此,他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并用自己的机智离开了战乱之地,想方设法才来到成都安身。邵老入蜀后师从蜀中钟道泉、刘既明两位著名画家。经历多少个寒来暑往的潜心研究,他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艺术人生观和上下求索的学习精神。坎坷的命运,使他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通过一番奇迹的人生历练与转移,邵老竟然在尺素之上,数笔挥洒之间,完全展现出了他“邵牡丹”的独特艺术风格。




盛世画牡丹。邵老常感叹自己的生活是“我画牡丹苦中来”。邵老育有两男两女,生活虽然历经了许多坎坷与艰辛,但他却感觉十分真实而幸福。多少春去秋来,他笔耕不止,博采众长,周而复始地学习—创作—生活,生活—创作—学习重复着,他从不感到乏味与疲劳。古今善画牡丹者众,然而推陈出新并非易事。邵老之所以能在笔墨当随时代上苦苦追求,首先源于他对牡丹的独特的审美把握。诗人白居易有“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的诗句,刘禹锡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邵老正是将牡丹的雍容华贵与雅俗共赏有机融合在一起,下笔刚柔相济,具有一种包容天地万物的雍容大度。故他笔下的牡丹,在表现牡丹花头和枝叶上,变幽静为动势,还牡丹以风骨和飘逸,有酣畅淋漓、荡气回肠的民族自豪感。这也是生活赋予了邵老笔下牡丹的真魂所在。





二、平凡成就了他



宋代李唐有诗云:“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充分反映了画牡丹难以脱俗,画牡丹的人很多,但脱俗的的确甚少。邵老大胆地选择了这个百姓生活中妇孺皆知的花种作为自己一生研究创作的题材,我相信他是认真思考过的。一件物品能够流传千古,是因为它价值连城;一篇文章能够千古传诵,是因为它脍炙人口;一种心态能够从容不迫,是因为他心平气和。邵老用一种平常的心态,默默耕耘在花鸟画坛近七十个春秋,画出了牡丹的高贵富雅,画出了牡丹的朴实吉祥,在不平凡中昭示着伟大的人格,在平凡中孕育着伟大的画艺。他画牡丹富有创意,追求一种气势、一种神韵,使整幅画的线条圆润挺拔,笔触潇洒流畅,独具一种生趣盎然、空灵典丽、意韵飞扬的风格。他画牡丹常常是有所寄托,寄寓对生活的感受,抒情达意,主题鲜明。他生活阅历丰富,气质涵养深厚,坚定而乐观。所有的气质浸透在画里,花如其人,画如其人。




邵老笔下的牡丹姹紫胭红、姿态万千。他为了画好牡丹,数十次投身到河南洛阳,山东荷泽,四川彭州等牡丹王国去摄取国花的真魂。他画牡丹,用笔遒劲泼辣,挥洒自如且厚重,常用侧锋画花,中锋画茎,逆锋、顺锋画叶,用墨由浓遂枯,浓淡叠加,变化自然,层次分明。在用色上,他善于将墨色渗透进彩色之中,形成浑然一体,近乎自然天成。故其笔下的牡丹,十分注重意态色调所传达的神韵。魏紫、姚黄、赵粉、胭脂各领风骚。有的浓艳欲滴华贵雍容;有的鲜艳娇媚辉煌灿烂;有的色调深沉凝重端庄。栩栩如生鲜活隽永的牡丹是邵先生心田里培植的心灵之花。




邵老除擅长画牡丹外,他在花鸟画方面笔路广涉,扫月拂云的修竹,雪魄冰魂的寒梅,翠盖临风的荷花,丛碧吹香的兰草,素艳撩人的水仙,暗香盈袖的菊花,浓荫繁艳的紫藤,珠玑满腹的石榴和绿云玄玉的葡萄,寥寥数笔墨趣落成,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李苦禅、王雪涛之神韵尽在那墨彩之中显现。著名国画家赵蕴玉生前曾盛赞:“寝馈群芳数十载,得名不仅牡丹花”。




邵老为人豁达纯粹,率性诚挚,言谈举止处处表露出几分童真和幽默,他从不为名利羁绊,虽早已享誉盛名却淡然处世平和,他感悟生活,热爱生命,对艺术事业充满执著。更难能可贵的是,虽早已享誉盛名却仍埋首内敛,笔耕不止,用睿智和情思创作,不断升华自己的艺术表现力,这必然让他在艺术道路上步入更超然的境界,获得更加丰硕的成果。纵观当今社会,许多伟大的事都是从平凡中孕育和铸造成的。平凡中见证着真知,平凡中诠释了智慧,平凡中孕育着伟大。邵老的绘画艺术就是这样从平凡心态中成就了他自己。





三、信念成就了他



邵老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的观念开放和认定目标就全力以赴地追求的气质与精神。我们每一次交谈,都涉及到艺术中的生活与艺术、变法与突破等问题。他说:“一个画家的创作不求变没出路,重复古人和别人没出息,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懂得生活,才能创作出接近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当年自己选择牡丹题材作为自己毕生研究创作的题材,就是基于她是寻常百姓喜闻乐见的花种。”他确定这一创作信念后,就已经成为了他在自己艺术追求中的一种自觉,因此也就构成了一股强劲的推动力,使他能在艺术境界上一步步得以提升,作品的面貌不断改观,从而跃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他的这种努力,表现在对形式与墨色的探求上尤为鲜明。为了使画面能更加自然地呈现出自己个性中爽直、诚朴、率真的一面,多年来,他一直在形式要素的几个方面同时下着功夫。在造型和用笔上,他有早年西画素描的功底,刻意在方圆曲直中追求变化与意趣;在构图上,则追求一种“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气势;在用墨设色上,更敢于水、墨、色互相渗透破融,使画面达到酣畅淋漓的效果;而在勾划线条时,则更多地融入了书法中的草情篆意和以写入画的技巧,将草书的奔放、潇洒之势和篆书内敛、稳重之态,做到了很好的结合并释放出来,让笔下的画面激荡着一股沉雄、浑厚的力量感。




而正是这许多形式要素的有效运用和组合,邵老的作品最终为我们呈现出一种壮丽、健朗、厚朴、老辣、自如而大气的风貌。从而与古人,亦与同时代从事牡丹画创作的画家拉开了间距,显现出了他独有的心性、气度和画品。这一成果的取得,对一个以艺术为天职的人来说,不能不说至为珍贵。这也不能不说是他的勤奋执着与人生信念成就了他。





四、坚持成就了他



邵老一生为心中的绘画艺术而执着坚持与坚守,从不因世态风云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追求,从他身上看不到人生衰落的痕迹,更多的是平静和希望。




他常说画画是自己热爱的事情,跟从事其他行业一样,因为内心喜欢所以选择了此道,而不是希望得到所谓的现世报。邵老画牡丹,他坚持自己的绘画理念,坚守着自己的绘画底线,十分注重用笔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悟,喜欢用流动的线条来体验生命的变化,或强烈或温柔,他迷恋传统的中国画精神,并从生活中吸取创作灵感,完全沉醉于自己的精神追求中,不畏世态炎凉而改变。他认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应该纯粹点,如果一味为了卖作品才去搞创作,这肯定无法真诚地对待作品以及自己的内心;要是单纯考虑作品是否被市场接受,那就更失去了中国画创作的意义了。历朝历代的画家所画作品很多,但一个人真正产生影响的也就几张,都是精心自己一生的精心力作,艺术创作不是生产流水线,不可能批量生产,这与艺术规律是不相符的。真正优秀作品永远是艺术家的成名作。这句话像魔咒一样让人难以逃脱。人在成名之前,会尽一切所能、而且不考虑任何后果和利益地去创作,可是一旦被认可、成名后,可能会考虑什么来得最快,就会径直地朝那个方向走去。




邵老入蜀以后,一直从事美术教育,潜心于教书育人,桃李天下,成绩斐然。教学之余,邵老游离于艺术创作职业的边缘,没有刻意去为市场而创作,艺术的道路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通过近七十年的创作,他的思想更自由了,抛弃了一切禁锢,在牡丹世界里转换不同的视角,不断尝试一些新的表达方式。其作品被众多文博单位、艺术机构和有关国家机关收藏。如今,邵老已是闻名遐迩的艺术家了,作品挂进了人民大会堂,还应邀请进中南海创作,虽如今尊为耄耋之年的艺术家,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坚持与坚守,他的绘画创作已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不为成功与失败而苦恼,一生相信只要努力坚持自己的热爱并坚守自己的做人和创作底线就一定能有所收获。





五、胸怀成就了他



境界高是画家心胸人品的体现。画格有高低,非大胸襟成大手笔,当然也出不了大境界。大境界是站在认识论的高度上看技法,认识论决定着方法论。眼高手自然会高,手眼关乎人品,而人品是个综合问题,这其中包括心胸、境界、字画眼力。所以,古人列出“人品高—气韵高—笔墨致”逻辑关系。中国画是画家人格的写照,与画家的格致气度互为表里。




纵观古今画家笔下的牡丹绘画作品,多以柔美娇艳著称,这对素以“国色天香”著称于世的牡丹的艺术语言本无可厚非。然作为国花,寄托着国人的情结,凝结着民族的精神,表现它“百花丛中最鲜艳”的娇媚、富贵的一面固然重要,而它曾经“历尽贫寒”,在“冰封大地的时候”仍然“蕴育生机一片”的傲然挺立的精神,不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吗?所以,这种精神理应表现出来,绝对不可忽略。在邵的笔下,这种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他不仅把牡丹鲜艳娇媚的一面用多彩多姿的花头表现了出来,而且用潇洒的笔触把刚劲有力的枝干和迎风摇曳的花头、叶子惟妙惟肖地跃然于纸上,把柔美与阳刚熔于一炉,客观地表现了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的较为完美的艺术形象。这就是邵老的笔墨语言。他对牡丹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以及他那充满激情的画笔、功力独到的笔墨,把观者带入了近于尽善尽美的境界,这种笔墨语言由一位异乡客居蜀中几十年的画家诠释,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故邵老笔下的牡丹画,实现了傲骨而不傲气、娇艳而不媚俗、大气而不张扬的气象格局。





六、结束语



自古以来擅长画牡丹的画家不乏其人,如赵子谦、吴昌硕、任伯年、齐白石、王雪涛等国画大师,画牡丹都名冠天下。从历史上看,牡丹繁于大唐盛世,是盛世之花,花大色美,乃众花之王,民间历来就以牡丹作为富贵吉祥的象征,无论从气节、象征意义、历史渊源上讲,牡丹家喻户晓,至今如此。以牡丹之形态、之神韵、之艳丽来寓意国运昌盛,无疑是邵老选择的初衷。这充分反映了他的爱国情怀,也表达了他对建设新中国的信心与决心。邵老开始走上绘画艺术道路时,正处于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25岁之前应该说是他人生中最坎坷奔波的阶段,饱受了战乱之苦,25岁前后他入川开始广泛游学,并为今天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并认真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他晚年取得绘画艺术的辉煌成就。如果要将邵老的绘画艺术做个分期表述,我认为1942年之前是其萌发期,多受母亲和地方画家的影响启发,诱发出了他对绘画艺术的天赋秉性;1942年至1978年属于他学习成长期,心摹手追先贤墨迹,结识拜访名家艺友,细心观察生活中不同地方、不同品种的牡丹,师古人、师自然;1979年至2000年属于收获期,改革开放带来了他艺术创作的春天;2001年至今,属于丰硕期,淡定从容,人艺俱老。他曾说,少时就喜爱牡丹的妩媚艳丽、千红万紫。以后的人生岁月虽历经坎坷,但丝毫没有影响自己对牡丹画的潜心钻研。四十多岁时,他的牡丹画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画风。六十岁进入省政府文史研究馆之后,他的个人绘画面貌开始逐渐形成,并有一日一进境的飞跃,65岁后邵氏牡丹画风格已高度成熟,无论笔墨、构图、色彩、题款都与画面相得益彰,标志着他在花鸟画坛上开创了邵氏牡丹门派,并独树一帜。七十岁以后,他的绘画已臻炉火纯青的化境,真正做到了在画坛上独辟蹊径,登上自我绘画表现的最高峰。邵老走的是一条与传统文人画家不同的艺术道路。他是属于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型的渐熟性艺术家。他打破传统同类题材的藩篱,用自己的笔墨语言画出自家的风格面目,追求雅俗共赏,富丽华贵,构图丰盈饱和,气象格局大,给欣赏者带来了激动与兴奋。




理性地研究邵老的艺术人生轨迹和绘画技法,我认为他的花鸟画用笔布线是求动抑静,追求画面灵动活跃;大胆尝试色彩,在墨色混合、色色复合,水墨相融、水色相生方面,他将生活中的牡丹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不停留于模仿,而是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觉悟生活,走出传统的设色用墨模式,在刻苦与勤奋中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邵氏牡丹绘画风格。他师法自然,借古开今,其绘画创新,使他立于当今花鸟画坛最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地位是不容否定的。同时,他的牡丹绘画艺术创新,是在坚持绘画的民族性中取得的,他开启了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新文人写意牡丹画的又一高峰,这必将对现当代牡丹绘画艺术产生深远的借鉴意义与历史影响。




健康的心态、幸福的生活、正确的理念、勤奋的实践和博大的胸怀,是成就“邵氏牡丹画派”关键要素。邵老四世同堂,画艺除家传著名花鸟画家邵大光之外,还有众多弟子在秉承其邵氏牡丹的精神努力前行着,我衷心祝愿邵老鹤寿延年,薪火相传、艺门隆昌。





相关链接: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陈乃建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熊芳葵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陈宇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程旭朝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吴泽全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米金铭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余长明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赵安如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王正春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陈憧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巫丽萍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陈江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赵贤忠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曹伟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曾君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蒲维民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刘葵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万利民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姚叶红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冯天与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张学万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陈荣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段平中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张跃华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李朝霞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谢纲骅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余周建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邓克成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黄云亮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杨西屏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尹晓林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陈洪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樊萍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兰承兵“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叶莹“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张文“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李显波“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梁时民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张舫庆“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张富坤“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林机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邓长春“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王吉祥“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李江“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胡真来“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秦天柱“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邱笑秋“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邓代昆“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罗其鑫征稿 |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征稿启事


版权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




联系方式

1.关注四川艺术网微信公众号zgscys;

2.邮箱:3078407186@qq.com;

3.艺术热线 :028—84623009;

4.官方网址:www.zgscys.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