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房地产激荡二十年!当前呼唤的制度变革!

任泽平 夏磊 楼市相对论 2022-05-16
房地产是周期之母。1998年房改释放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化的洪荒之力,创造了人类大规模城市化、经济高速增长、民生大幅改善的辉煌成就,也埋下了高房价、土地财政等待解难题。
房地产关系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地方财政主要来源、金融危机的策源地、财富的象征、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
二十年沧海桑田,历史巨变,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在“房住不炒”的新定位下,如何通过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事关国运。
一、直面我国房地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
二十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日臻完善,塑造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发展,但尚存在一些问题:
1、住房金融层面,货币超发助推房价上涨,变动频繁的信贷政策不利于市场稳定。
2、土地供应方面,人地分离、供需错配,导致一二线高房价、三四线高库存。
3、税收方面,重建设交易轻保有,随着存量房时代渐行渐近,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面临转型。
4、住房保障方面,供给不连续,进入门槛高退出门槛低,尚未做到应保尽保。
5、住房供应方面,重购买轻租赁,住房租赁制度不完善、市场不成熟。
二、建议:推动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住房制度则是一国之重器,也是深植于一国房地产市场的基因密码。有因必有果,什么样的政策和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房地产市场运行结果。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跟我国基本住房制度有关,要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目标,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根本上取决于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管理机制完善。
(一)持续完善住房市场和保障两个体系
住房制度坚持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完善住房市场和保障两个体系,回归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以市场化的商品住房为主、加大各类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形成“高收入靠市场、中等收入有支持、低收入能保障”的阶梯化住房供给结构。
市场体系要维护房价平稳,房价快速上涨则需求涌入保障房体系,政府财政负担过重;房价大幅下跌则造成居民财富缩水、收入下降,诱发市场风险。
继续完善以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共有产权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降低进入门槛、提高退出门槛。
其中,廉租房实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应保尽保,改善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公租房缓解新就业无房职工、城镇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房等配售型保障房解决“夹心层”住房困难;棚改房等安置住房让城镇危旧住房中的困难群众“出棚进楼”。
(二)继续推进租售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
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健全以市场配置为主、政府提供基本保障的住房租赁体系。
第一,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供应主体,包括发展住房租赁企业、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住房租赁业务、规范住房租赁中介机构、支持个人出租住房。
第二,加大力度鼓励住房租赁消费。立法保护租约,简化公积金支付房租的提取手续,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个人住房租赁金融服务,丰富非户籍承租人申领居住证后享受的公共服务,加强保障承租人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租金水平稳定等。
第三,继续完善住房租赁支持政策。对个人和企业出租住房给予税收优惠,鼓励金融机构在有效风控前提下对住房租赁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支持住房租赁企业在风险可控基础上进行直接融资,鼓励地方政府多渠道增加低成本租赁住房用地供应。
第四,强化行业监管,规范行业运行。落实地方政府管理本地区租赁住房市场的主体责任,提高中介从业门槛,建立行业运行标准,披露管理机构和人员的信用信息,限制机构盲目扩张规模,设立营业保证金制度,严惩管理机构欺诈行为。
(三)保持货币金融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房地产短期看金融,房地产过度金融化是风险之源,金融稳健是治本之策。从国际经验来看,货币金融政策稳则房价稳,货币金融政策频繁波动则易催生泡沫。
德国之所以能创造房价长期稳定的奇迹,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与住房金融体系发挥重要作用。日本的两次房地产泡沫与其频繁变动的货币金融政策直接相关。
当前既要防止货币放水刺激房地产泡沫,又要防止主动刺破引发重大金融风险。
一是坚持差异化的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刚需和改善群体购房自住,控制投资性购房;
二是避免住房金融政策调整过快过急,导致市场短期内剧烈波动,引发处置风险的风险;
三是对房企融资保持平稳。合理支持开发投资需求,避免融资收紧推高开发成本。正常的业务要允许开展,限制不规范的业务要循序渐进,开前门关后门,不搞运动式一刀切。当前要支持并购融资,促使龙头房企并购存在经营困难的中小房企成为化解房地产不良资产和金融风险的主力军。
(四)人地挂钩,供求平衡,优化土地供应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人口是需求,土地是供给,金融是杠杆。加强城镇常住人口和房地产库存的监管统计,并据以动态优化不同地区的土地供应量和供应结构。
第一,继续改革完善“人地挂钩”政策。目前推行的“人地挂钩”主要是农业转移人口与建设用地供应量挂钩,并不能解决热点城市人口流入与住房供应紧张之间的矛盾。未来应推行新增常住人口与土地供应挂钩、完善跨省耕地占补平衡与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增加人口流入城市建设用地供应。
第二, 严格执行“库存去化周期与供地挂钩”政策。对房地产库存紧张、房价具有上涨压力的城市适度增加建设用地供应指标,对房地产库存积压、房价具有下跌风险的城市调减建设用地供应指标。
第三,优化城市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结构。优先保障住房,以及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合理安排必要的产业用地。
(五)稳步推进房地产税改革
房地产税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给地方创造稳定税源,健全地方税体系,推动“土地财政”在完成城镇化的阶段使命后成功转型。
房地产税改革,方向是将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二税合一,并对个人住房开征房地产税。在节奏上,立法先行,在全国人大经过审议形成法律,在具体实施时,对地方政府充分授权、分步推进。
房地产税在短期内将显著影响购房预期,冲击房地产和土地市场。在实施范围上不要全国同时推行,可选取条件成熟的城市先行试点,再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权,对于从主城区到郊区、从新房到存量房、从人均免征面积和税率等,不同的城市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标准。
房地产税作为财产税和直接税,出台方案应充分考虑居民的税收负担,针对中低收入家庭、特殊用途住房,设立合适的税收优惠。
(六)健全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
在总结过往调控政策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稳妥实施和健全完善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将合理有效的短期调控升级到制度化,建立金融、土地、财税、住房保障、市场管理等一揽子长效管理机制。如在大量人口流入的一二线城市增加共有产权房和租赁住房供应;“限房价、竞地价、竞配建”等创新土地出让模式逐步替代价高者得的传统模式,打破地价推升房价、房价拉升地价的循环;盘活集体土地,促进土地供需动态平衡;坚持差别化信贷政策,严防违规加杠杆购房,保持居民杠杆稳中有降等。
二是适度修正不合时宜的调控政策,如限售、限价、限签。这些政策是在炒房活跃、房价非理性上涨时期的应急措施,当前市场降温,政策已有修正必要。限售限制产权自主交易,影响业主资金周转和自住性购房;限价人为扭曲价格,导致新房二手房价格倒挂;限签造成网签堰塞湖,房价统计数据失真。
三是房地产长效机制重在“管理”,而非单方面收紧调控;政策有保有压、有松有紧,坚持一城一策、因城施策。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决策权和更丰富的工具箱,承担地方主体责任,中央通过完善市场的监测预警和考核评价机制,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目标。


文  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夏磊  黄什 庞欣
转载时有删节

点击关键词阅读往期干货
| 9月房价 | 胡润百富榜 | 房贷利率换锚 || 楼市变化 |制造业与房地产 |中产养老|| 香港无偿捐地 拆迁奇葩 | 高房价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