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不是创伤,谎言创造创伤
文|李雪
原刊于 2022 年,本篇重新整理编辑
01
没有谎言,就没有创伤
养育好一个孩子,并不需要时时刻刻给到孩子爱。
孩子有时候会体验到跟父母失联,会体验到无回应,体验到父母的局限,父母的无力,甚至体验到父母对自己的恨。
这都没关系,这就是平凡的人类。
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的,不是那些生活中必然的遗憾,而是欺骗和谎言。
如果妈妈对渴望拥抱的孩子说,妈妈现在很痛苦,无力去拥抱你。孩子体验到一个遗憾,然后孩子会去其他地方寻找资源,比如自己看动画片娱乐自己。
如果妈妈借机把孩子数落一顿,发泄自己的痛苦,让孩子误以为“我得不到爱,是因为我太差了”“是我让妈妈如此痛苦”。
结尾,妈妈若再加一句:我说你,都是为了你好。
这个孩子的心灵就被碾压了,孩子不得不离开现实,进入妈妈编造的幻想世界,被妈妈的黑暗幻想世界囚禁,如困兽般痛苦挣扎不得解脱。
没有谎言,就没有创伤。
02
遗憾 ≠ 创伤
有遗憾与有创伤,是不同的。
有人问:我经常不愿意陪伴孩子,或者家里真穷,孩子的一些欲望满足不了,这会不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除去那些严重的情况(比如:婴儿不断更换抚养者、遭受虐待),只要父母给予基本照料、没有故意虐待孩子,一些事情做得不够好,并不等于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人生总是多多少少有些遗憾。比如:父母自身能量低,跟孩子同频亲密快乐的时光比较少,童年比较穷一些物质欲望没得到满足等等。
这些遗憾不等于创伤,有些遗憾过去就过去了,有些遗憾可以在长大后换种方式来弥补,都可以。人生不可能完全如意,成年人可以创造性地重新满足自己。
03
谎言 ➝ 妄想 ➝ 创伤
那么,什么情况遗憾会变成心理创伤呢:父母边界不清,给孩子制造没有现实边界的幻想的时候。
比如,有位母亲说:自己生病不得不住院一个月,跟年幼的孩子分离,担心会不会给孩子造成创伤。我说:不会的,你安心养病就好,孩子有人照顾就行。
只要注意一个前提。
不要有任何人给孩子这样的催眠:你乖一点哦,不要惹妈妈生气。你好好吃饭,妈妈就能早点回来。妈妈看到你乖乖吃饭洗澡睡觉,病好得更快。
更不要催眠说:要不是你总惹妈妈生气,妈妈也不会住院。
如果有人这样催眠孩子,就不是遗憾,而是切实造成心理创伤。心理创伤来自没有现实边界的幻想。
孩子妄想自己可以用“乖”治好妈妈的疾病,甚至怀疑自己是妈妈生病的罪魁祸首,想对妈妈的病负责。这种妄想,才会给孩子将来的人生制造痛苦轮回。
而遗憾,不会制造痛苦的轮回。
04
为何分不清侵犯与爱?
很多女孩,分不清什么是爱的表达,什么是对自己的侵犯。而且因为太匮乏爱,为了得到一点点温情,牺牲自己的边界,甚至都不知道那是被剥削被侵犯。
这样的女孩,容易被贴上不检点、Easy Girl的标签。被贴标签的女孩,后来明白过来,会觉得自己很羞耻。
这不是女孩的错,这是剥削她的父母和渣男的错。如果一个女孩从小被父母剥夺了爱和尊严,她怎么能够区分什么是正常的亲密关系,什么是被羞辱被剥削?
所以也请诸位看客,不要拿道德去评判别人Easy Girl,更不要拿道德放大镜去审视一个明显权利不对等关系里的受害者,比如被中年大叔玩弄的少女。
父母一边侵犯孩子的边界吸食孩子能量,一边洗脑“我都是为了你好”,这样的孩子会在关系中“心甘情愿”被剥削被侵害,践踏自己求得幻想中的亲密和爱。
我们都要谨记:让自己放松的才是爱,让自己痛苦的是对方在吸食自己,无论对方打出多么伟大的旗号。
05
来做个家庭小调查吧
如果你有以下情况:觉得孩子过于黏人 / 难以分床分房 / 总是胆小挨在父母身边,难以跟其他小朋友痛快玩耍…
有这类类似问题,都可以向孩子真诚提问:你经常黏在我身边,你觉得,是你离不开妈妈,还是妈妈离不开你?或者,是你更需要妈妈,还是妈妈更需要你?
来说说孩子怎么回答的。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李雪爱与自由。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亚马逊,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电影《湖南客》剧照
06
微信公众号自带关键词搜索功能
首先,点击文章题目下面的公众号名字“李雪爱与自由”。然后,点击屏幕右上角的“放大镜”搜索图标。接下来,输入您想搜索的关键词,比如“闭嘴”,然后确认输入。即可通过关键词查找往期推送的文章啦。或者如图 ↓ 操作。
欢 迎 到 新 浪 微 博
@ 李 雪 爱 与 自 由
与 李 雪 评 论 互 动
推 荐 阅 读
《 没有耐心,因为没有事实 》
《 你常讲的“小我”是指什么 》
《 “道理”并不使人更清醒 》
《 当我找不到热爱的事情 》
《 自信和自卑,是一对儿妄想 》
《 给孩子的“自由度”怎么把握 》
我是作者李雪,感谢你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