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种)
《中华读书报》2018年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01
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始于2006年。2月至11月每月初,我们都会为读者奉上由编辑部遴选的一份书单。我们选书的标准兼顾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重点关注思想、社科、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科学、童书等类图书。望能有助于大家选书读书。
《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英]彼得·沃森著,胡翠娥译,译林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248.00元
彼得·沃森是思想史写作的大家,向来以大格局的写作风格闻名。沃森着迷的历史,不是帝王将相征服与统治的历史,而是人类如何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历史。本书上自人猿揖别和火的使用,下至粒子物理和精神分析,囊括了人类思想到20世纪初为止的全部历程,加上其前作《20世纪思想史》,可以说收录了人类有史以来已然确立影响力的所有重要思想,而且本书不仅仅讨论那些关乎人类命运的大思想和大问题,也留意于公元前后的概念何时诞生、为什么把圆周分成360°等“小”思想。本书对东方思想,尤其是中东、印度、中国的思想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也相当关注,论及中国的科举制度、禅宗、理学和“毛笔文化”等,并就为什么穆斯林世界和中国没能发展出现代科学这一问题发表了看法。
《罗曼诺夫皇朝:1613-1918》,[英]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著,陆大鹏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168.00元
罗曼诺夫家族统治俄国期间,一共有二十位沙皇与女皇,其中有的是天才,有的是疯子,但他们全都受到神圣独裁统治和帝国野心的激励。通俗历史作家、《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蒙蒂菲奥里的这部作品细致梳理了罗曼诺夫家族三百余年的历史,深入探究了这个家族如何将一个处境堪称恶劣的公国变成庞大的帝国,他们又如何丧失了这个帝国。作者着力把握沙皇统治的本质,努力探究罗曼诺夫皇朝政治运作的特点,尤其对皇室是与贵族的关系有深刻揭示。同时,正如作者所说,本书也是“对人性和绝对权力扭曲人性的研究”,呈现了一个“充满了家庭内部的争斗、帝国野心、绚烂的魅力、淫荡放纵和堕落的施虐狂”的皇家世界。故事本身戏剧性很强,加之作者极善讲述,使我们读来备受吸引、颇为愉悦。
《希尼三十年文选》,[爱尔兰]谢默斯·希尼著,黄灿然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12月第一版,89.00元
这是爱尔兰大诗人、评论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尼专门阐述诗歌之道的文论。原名《发现者,保管者》,如作者在“序”中所言——这些文章“大多是对诗歌的美好本身的欣赏和报道,是试图‘保管’它,并说明为什么它值得保管”。书中内容由希尼从自己的《专心思考》《舌头的管辖》《诗歌的纠正》《写作的地点》几本文论集中精选,加上几篇未曾出版过的演讲、约稿和带有自传色彩的文章。希尼论及叶芝、彭斯、菲利普·拉金、伊丽莎白·毕晓普、米沃什等欧美文坛的杰出诗人诗作,有评论者对技巧的洞悉,也有写作者对情感的认同,这本书不失为走近和解读希尼文学世界、了解英语诗歌和世界诗歌的路径。诗人、翻译家黄灿然担纲翻译,为尽可能准确、诗意地呈现希尼原作风貌提供了保障。
《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罗新著,新星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45.00元
北京,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这两个地名看似没有太多关联,在元代,前者称大都,后者谓上都,是由皇帝专属辇路连接的、皇帝每年往复的两端。北京大学历史学者罗新早在十几年前已萌发从大都走到上都之念,终在年过半百的时候,从北京健德门出发,沿辇路线路向北穿越北京、河北进入内蒙古,徒步四百五十公里到达目的地。此书记录了他的这段行程,有生动、详尽的行走细节、沿途见闻,也有不时由古及今引发的思考。作为专事中国中古史和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史研究的学者,罗新的行走不止是单纯的旅行,体现在书中,行走记录之外,还有由此延伸的不少相关典籍、文章的引述和历史信息的普及、尚存遗迹的解读。从书斋到田野,罗新的行走和写作,为读者奉献了一份回溯历史、观照现实的难得文本。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唐晓峰著,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1月第一版,49.80元
与坊间颇多面向儿童读者的古诗词解读、书画赏析类图书相比,针对同样受众的历史地理普及读物有限,北京大学历史地理学者唐晓峰的这本书尤其难得。这是活字文化“给孩子系列”图书最新的一种,这里所说的“历史地理”是指“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问题”,而非历史和地理的合称。作者从中华文明形成的地理学视角到地域与社会演变,再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环境基础与人文孕育的关系,也涉及艺术发展、朝代更迭等话题。作者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前提下,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有所取舍的知识点使得青少年读者能够阅读和接受。书中有些章节提及的历史、地理或者人物、物种等名词需进一步说清楚,以近乎名词解释姿态设置的“阅读窗”部分亦很必要。
《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俞国林点校,中华书局2018年1月第一版,156.00元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郑天挺西南联大时期日记的整理本。日记起1938年1月1日,讫1946年7月14日(中间有少量缺失)。在此期间,郑天挺除了任北京大学教授外,还先后担任北京大学秘书长、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副主任、西南联大总务长等行政职务,所历所见所闻,繁多具体,并较为详细地记在了日记中,因此,本书不只是一部“个人史”,更是一部西南联大史,还为研究抗战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很多第一手材料,具有多方面重要价值。
《文化中的政治:戏曲表演与清都社会》,[美]郭安瑞著,郭安瑞、朱星威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69.00元
郭安瑞这部2014年获“列文森图书奖”的著作是对清代戏曲的研究,但其内容并不限于戏曲史的狭小范围。正如书名所显示的,作者的关怀要大得多,她“意在将戏曲史置于更为广泛的社会历史进程与文化政治网络中,以便窥视清代都市文化中显现出来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书中对“花谱”、朝廷的戏曲政策,以及诉苦剧、“嫂子我”戏等做了深入考察,对戏曲世界背后的性别文化、对国家权力如何把戏曲表演纳入自身管控范围等问题都有深刻揭示。
《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郑嘉励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48.00元
这本书以考古工作手记为主,分寻墓、行路、品物、怀人四部分。除了发掘项目的背景、过程、结果,以及对一些涉及考古工作的行走、器物品鉴的记录,还多有包含情感和温度的“闲笔”。这些“闲笔”不止体现在怀人部分,几乎弥漫全书。这样一本颇具学术气质和信息量的考古准专业书由此有了更多趣味和可读性。
《蒙古国纪行:从乌兰巴托到阿尔泰山》,罗丰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1月第一版,69.00元
历史渊源之外,我们对蒙古国知之甚少。考古学者罗丰在2006年曾有历时半月、地域跨度广大的蒙古国考察之旅,本书即源自他当时勤奋记下的笔记、手绘图片、拍摄的照片。有沿途所见的风土人情、自己的衣食住行,也有对自然、历史人文等方面的记录、解读,对蒙古国的历史与现实,特别是今日蒙古的某些侧面,均有生动、忠实的呈现。本书图文并茂,开本得体,带给我们很好的阅读体验。
《大国宪制:历史中国的制度构成》,苏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86.00元
中国古代宪制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持久存在的制度经验,有其自己的逻辑和合理之处。但近年来社科领域特别是法学领域,对于中国自己的制度研究较少。学者苏力从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视角出发,对历史中国的宪制经验进行了总体把握和深度总结,揭示了历史中国千年传承、具有强大活力的原因,并力图阐释中国在制度文明上独有的贡献。
《枢纽:3000年的中国》,施展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99.00元
作者找到了一个核心线索,就是中国的超大规模性,将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串联了起来,给出了统一的解释框架。本书解释了中国能够维持一个大一统帝国的原因,中国在近代陷入落后的原因,20世纪伟大的中国革命史也在这个背景下获得了全新的意义,更解释了当今中国在世界上的独特位置。在古代史的阐述中,作者突破了常见的中原本位视角,也突破了新清史学派的草原本位视角,在中原、草原、西域、高原、海洋等多个亚区域彼此互动、相互依赖、相互塑造的过程中,发现了超越于各个亚区域之上的一个统一的历史进程,从而将中国史定位为一个体系史。
《直到我们建起了耶路撒冷:一座新城的缔造者们》,[美]阿迪娜·霍夫曼著,唐克扬等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12月第一版,68.00元
这是一部出自美国传记作家阿迪娜•霍夫曼之手的“一战”之后耶路撒冷城市建设史。书中讲述了这样一座在东西方历史、文化中影响巨大的世界名城,如何历经战火,又在建筑师们的努力之下重获新生。作者建立在大量背景资料、图片积累基础上的文学作品般的叙事引人入胜。耶路撒冷重生之路无法克隆,但其中蕴含的某些思想理念,还是值得体会。
《国王的两个身体:中世纪政治神学研究》,[德]恩斯特·康托洛维茨著,徐震宇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168.00元
在原作出版60年后,中文学界终于迎来这本名著的首个中译本。康托洛维茨积十年之功,深入探索了“国王的两个身体”(“自然之体”和“政治之体”,也即国王的人身和他所代表的作为人民的政治体)的中世纪渊源,从浩瀚的史料中清理出各种与“二体”有关联的思想谱系,从身体史、纹章学、神学、艺术史、莎士比亚戏剧、皇室葬礼、法学等各个角度,全面展示和探讨了国王权力运作的神秘机制。
《早上九点叫醒我》,阿乙著,译林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48.00元
以一系列中短篇佳作赢得不少文学奖项和评论口碑后,作家阿乙耗费五年时间写出这部长篇,也是他的首个长篇。故事从“横行乡里”、意外过世的男主人公的葬礼写起,陆续登场的各色人物、五味杂陈的世态人情、江西农村的市井民俗……这些交织在这本书中,用以贯穿、承载主人公的人生和一部长篇的内涵,也是作者用文字留住逐渐消逝的乡村记忆的努力。
《建水记》,于坚著,中信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88.00元
在近年越来越快的城市化进程中,云南小城建水是个特别的存在。从具体的建筑到城市格局,从民俗到居民风貌,建水都保留着幽幽古意。作家于坚走在建城六百年的建水街头和巷弄,依然有时光驻留之感,这也是他这些年来不断到建水进而写出这本书的原因。于坚以观察者的眼光,详述建水的历史、现实、建筑、生活日常等等,以诗意的语言呈现了一个诗意的地方。
《太阳深处的火焰》,红柯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45.00元
自《西去的骑手》之后,红柯把新疆、陕西这两个地方在精神上联系到了一起。凭着他诗人般的浪漫和血性,仗着多年来对西部历史的爱好,在新疆太阳墓地和陕西民间皮影之间,找到了隐秘的文化脉络。而书中描绘的知识分子群像也令人印象深刻。太阳深处的火焰,那位于新疆的太阳墓地,是红柯心中原力的象征,一种神性的复明和重启。
《成为小说家》,谢有顺著,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39.80元
谢有顺是为数不多的能够真正获得作家认可的评论家之一。《成为小说家》是谢有顺近年来关于小说创作的演讲结集,是谢有顺渊博学识的结晶。书中的五篇演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了小说创作的奥秘。《成为小说家》不仅有助于普通读者文学鉴赏力的提升,对作家来说亦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泥淖之子》,[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著,陈东飚译,广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2月第一版,48.80元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墨西哥大诗人帕斯不仅在诗歌、散文写作上颇负盛名,他对这些文学体裁的理解也相当独到。本书凝聚着帕斯对现代诗歌、现代主义的深刻见解,书中文章来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帕斯应哈佛大学之邀所作诺顿讲座讲稿,他从现代诗歌的起源、背景谈到诗歌运动中的流派变迁,显示出对诗歌发展历程乃至诗歌艺术本身的熟悉程度、不凡的鉴赏审美能力和可贵的洞见。
《美国佬》,[尼日利亚]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著,张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62.00元
本书讲述了一对年少相恋的尼日利亚男女追寻各自“西方梦”过程中在美国、欧洲所经历的学业、情感、职场上的遭遇,肤色、种族、阶层乃至更多深层因素,令他们在逐步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后内心倍觉失落、困惑。在英美文学圈走势良好的尼日利亚作家阿迪契在这部位列2013《纽约时报》十大好书、获得全美书评人协会小说奖的长篇小说中将自己细腻、犀利的写作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令人唏嘘的故事背后,她想要表达的,是小说几乎不能承受之重。
《尼克代表我》,常新港著,天天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26.00元
《尼克代表我》用隐喻的手法,犀利、精准的笔触,刻画和讨论了当代少年儿童的成长难题。成长的种种情形被浓缩凝练,比如“不懂事”的孩子和望子成龙的父母,比如“听话”的孩子和渴望与众不同的大人,比如家长和老师的联合阵线对孩子的围追堵截,等等。这些问题大家都不陌生,而作家的书写不但是艺术的,而且把我们的思考带到了更深处。
本文为中华读书报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留言。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