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阎崇年谈读书

阎崇年 中华读书报 2023-03-14

《中华读书报》2022年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或长按二维码在线订阅。

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
中华读书报:您多次在中国出版集团主办的读者大会上谈读书。作为著名的学者,您几十年治学不厌,博览群书,能否谈谈您的读书体会?

阎崇年:读书过程有三个步骤:读书、消化、出新。我以牛吃草做个比喻:第一步是大量读书,就如牛一清早进山吃草,太阳落山回栏前,一直在不断地吃草;第二步是消化所读的书,如牛回到栏里后,用其四个胃不停地反刍,消化白天吃到胃里的食物;第三步是出新,如牛吃下的是草,消化之后取其精华变化成了牛奶,这跟人读书消化后,变成了知识和智慧的过程相似。

中华读书报:您选书的渠道或标准是什么?

阎崇年:我图书的来源主要有三:自己买、朋友送、动笔写。我自己写的书约有两个书柜,朋友送的书也差不多,大部分是自己买的。买书时,一个是到书店看书、选书、买书,近年主要是在网上购买。前一段我看到《北京晚报·读书》栏目有文章介绍《我的贝多芬——与大师相伴的生活》(布赫宾德著,马莉娜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这是一本名人写名人的书——当代钢琴演奏大师布赫宾德撰写作曲大师、钢琴大师贝多芬的传记。作者演奏贝多芬钢琴曲六十多年并耗时十年之久完成了这本传记。我对音乐知之甚少,抱着对“大师写大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下单购买了一册。

中华读书报:能否以此书为例谈谈您具体是怎么读书的?在读的过程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阎崇年:大师写大师——作者在书中濡墨贝多芬生平和他三十二部钢琴奏鸣曲的故事,这是本传记的一大亮点。我从书中得到三点启发:

第一,寻找适宜天才种子生长的土壤。古人有“孟母三迁”的传说、“良鸟择树”的典故,说的是成才要巧借地利因素。天才的出现也需要选择适宜发展的地方。

贝多芬向往音乐大师莫扎特,向往“音乐之都”维也纳。贝多芬二十岁从德国科隆到维也纳,布赫宾德三岁从捷克随父母定居维也纳,在那里研修、拜师、演奏、创作、切磋、见识、碰撞、成长。他们都坐上了音乐殿堂最高荣誉的宝座,成为一代国际音乐大师。他们如果不到维也纳,或会是另外一种状况。

中华读书报:那第二点启发呢?

阎崇年:第二,笑迎当代各地才俊高手的挑战。天才在炼狱中苦难成长,大师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书中写了贝多芬多次迎接挑战的残酷情景,其中有一个迎接挑战的动人故事:

乐坛激烈竞赛。贝多芬初到维也纳,当地的著名钢琴演奏家不服这位外来的年轻人,纷纷要跟他同台演出,一试高低。后来,贝多芬在维也纳站住了脚,但并不等于在欧洲站稳了脚。英国钢琴作曲家、演奏家丹尼·施泰贝尔特已享誉欧洲,从大伦敦来到维也纳,要与贝多芬同台演奏。在双方各自登场弹奏之后,贝多芬再次上场,他随意接过一本施泰贝尔特作品的琴谱,并把它倒置(!)在谱架上,开始与此相关的即兴演奏。他激情喷薄,乐评家对接下来发生的事众口如一:当贝多芬还伴随着众人热烈的掌声演奏时,施泰贝尔特离开了大厅。维也纳成了施泰贝尔特的滑铁卢,他再也没有去维也纳。

由此,给人以启发:贝多芬也好,施泰贝尔特也好,外地人到了维也纳,不要害怕挑战,不要惧怕强手,应当勇于应战,勇于战胜强手。

贝多芬专注于音乐的创作和钢琴的演奏,不曾建立自己的家庭。音乐就是贝多芬的生活,也就是贝多芬的生命。正如传记作者所说,音乐就是贝多芬的神明!贝多芬的故事说明:要做一个优秀的杰出的青年,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就要迎接挑战,战胜一切对手,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中华读书报:第三点启发呢?

阎崇年:第三,追求展现天才苟新日新的境界。贝多芬处于世界大变动的时代。法国大革命的风暴,刮遍欧洲,传播世界。贝多芬两次亲历拿破仑攻陷维也纳的恐慌时刻。贝多芬受其激奋,以澎湃的钢琴奏鸣曲,激荡在维也纳、伦敦、巴黎、波恩的上空。不停地跟着当时的法国大革命之后欧洲高涨的时代,激情高扬,合拍前进。

贝多芬一生创作三十二部钢琴奏鸣曲,所有乐曲,各展风采,没有重复,没有雷同,完全都是创新的。贝多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创新,都上一个台阶,直到生命最后,未及花甲之年,就离开他心爱的音乐。

中华读书报:贝多芬将生命付诸音乐创作,的确令人感慨!他在事业和生活中,是否也遇到严重困难呢?

阎崇年:贝多芬创作生命中有两大困扰:穷困和病痛。贝多芬的经济来源,既有捐助,也有稿酬,还有借钱。贝多芬的生活很苦,一直很苦。他自称是“穷困的贝多芬”。贝多芬长期耳鸣、腹痛、支气管炎、风湿、肾病,特别是长期双耳的失聪和日益恶化的肝病,日夜烦恼,无尽痛苦,最后因长期过量饮酒引起肝硬化积水而逝世。

但是贝多芬作为一位正直的艺术大师,在疾病与拮据中创新,而拒绝那些肤浅的、媚俗的作品,并对其嗤之以鼻。他对向上的、优雅的、明朗的创作更加珍惜。贝多芬不断地“打破了所有形式和时间的镣铐”,使作品一个高峰又一个高峰的攀登。

中华读书报:听您的介绍,似乎自己也读了一遍传记,备受振奋和鼓舞。名人传记常常带给我们很多励志。

阎崇年:我不仅读了这本传记,而且用心读了这本传记。在传记中记述,贝多芬一生创作钢琴奏鸣曲三十二部,每一部都创新,不雷同;他不断地捕捉新灵感,创作新曲,都是生命的一个节点。布赫宾德说:“翻开贝多芬的每一部奏鸣曲,都仿佛行走于他人生旅途的每一站。”“他拥有如赞美诗般的奋进感,如战斗般的音乐表达力。”

贝多芬和布赫宾德都以钢琴为生活,为生命,为神明。贝多芬寿龄五十七岁,布赫宾德七十多岁。他们一生都只做一件事,并将这一件事做到事业的极致,做到世界的高峰。贝多芬的“壮丽的作品一如那神圣的自然”。

贝多芬一生献身于音乐事业,布赫宾德大师用一生演奏贝多芬作品并撰写贝多芬传记——《我的贝多芬》。广大读者,特别是要立志、成才、创新的青年读者,将本书放置案边,抽空阅读,砥砺自己,会受启发,必获教益。

中华读书报:我曾参观过您的书房,感觉您的学术研究、阅读和生命也已经融为一体了。

阎崇年:读书和生命几乎融为一体了。书几乎是我的全部价值,也是我的生命价值,人生第一生命存在,读书就是人的生命第二需要。农民种地很辛苦,但是秋天收获的时候粮满仓,喜洋洋,所以沉浸书的海洋,是苦在其中,乐在其后。

中华读书报:您读书的习惯是什么时候养成的?

阎崇年:学龄前养成读书习惯尤其重要。我的外祖父是私塾先生。外祖父家的书香环境影响了我的母亲。我的外祖母娘家曾经是举人。我的祖母从小就教我们念书。我五岁的时候就要学拿毛笔写字,学写《三字经》,再大点就要学《论语》。我的学习习惯可能就是在学龄前和上小学的时候就养成了。所以根据我的经验,小孩在学龄前和小学的时候就应该慢慢培养读书兴趣和爱好,让他知道书籍是人生的组成部分。

中华读书报:听说您在中学的时候读了《史记》?能否谈谈您小时候的阅读情况?

阎崇年:小时候在农村没有什么书,家里有一本书还藏着掖着不让小孩看,《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等等都不能看,就让看教科书。所以那个时候知识面很窄,后来上了中学,图书馆开放,就可以把书借到宿舍里,白天读晚上读。当时我文理科功课都还不错,历史老师课讲得特别好。他上课总提问,有一次很侥幸我的回答很完整,他很高兴,从此之后他每次上课总点我,结果我对历史特别用心。老师说你一定要读好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司马迁的《史记》。他说你要熟读一百遍、两百遍,终身读,不断地体会。我读了很多书,体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司马迁的《史记》。

中华读书报:研究清史对您个人有什么样的影响?

阎崇年:就是“多读书会做人”。我把历史上读书人简单地分了四类。第一类是会读书,不会做人。明朝的严嵩就是进士,精通诗词,最后做了宰相,但是不会做人,没有把读书和做人结合起来,专门陷害忠良,晚年没能善终。第二类是不读书会做人。孔子的母亲不会读书,但是会做人,教育了孔子成人、成才、成圣。孟子的母亲没有读过太多书,但是很会做人,教育了孟子成为“亚圣”。一个伟大人物的背后往往有一位伟大的母亲。第三类是既不会读书又不会做人。最主要是第四类,会读书,会做人。今天时代就需要既会读书又会做人,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型文化人。

中华读书报:如果您可以带三本书到无人岛,您会选哪三本?

阎崇年:如果真有这种场景的话,我申请四本书,即经、史、子、集各一本,经为《论语》、史为《史记》、子为《老子》、集为《苏东坡集》。

中华读书报:如果有机会组织一场宴会,您希望邀请哪些人到场?

阎崇年:如果有这种机会,我想“宴会”改成“茶叙”更好,因为我喜欢茶叙,而不喜欢宴会。我请古代四贤,就是孔子、司马迁、李耳和苏轼,一起品茶、谈古论今。

(栏目主持人:宋庄)

点击阅读枕边书系列文章:

李佩甫 邵燕祥 阿来 李洱 莫砺锋 李敬泽 张抗抗 严歌苓 徐小斌 谢冕 宗璞 周大新 丁帆 毕飞宇 许子东 牟钟鉴 陈彦 格非 林希 冯骥才 马瑞芳 聂震宁 阎晶明 刘勇强 杨雨 张炜 宁宗一 刘亮程 王充闾 唐博 张庆善 叶永烈 韩少功 蒋子龙 汪涌豪 范小青 杨武能 余中先 詹福瑞 吴承学 叶兆言 鲍鹏山 王彬彬 黄霖 王立群 郦波 吴国盛 刘兵 易中天 康保成 苗怀明 江晓原 杜桂萍 赵本夫 张树铮 孔庆东 曹文轩 梁晓声 赵园 严家炎 王蒙 杨义 东西 袁隆平 朱永新 洪子诚 刘跃进 黄发有 周国平 陈鼓应 肖鹰 黄子平 孙绍振 黄源深 顾之川 邱华栋 柳鸣九 赵玫 朱向前 戴锦华 铁扬 刘文飞 赵丽宏刘醒龙 安乐哲 梁衡 钟芳玲 陈晋 温儒敏 池莉 徐贵祥 唐浩明 许钧 苏童 余华 李岩 陈众议 陆建德 王中忱 朱秀海 傅道彬 于丹 柳建伟

本文为中华读书报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留言。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

欢迎订阅《中华读书报》

书业的风向标

学者作家的交流平台  

教师学生的课外园地  

编辑的案头参考

书店图书馆的采购向导  

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中华读书报》由光明日报社和中国出版协会主办,彩色对开大报,每周三出版。每期20版,15万字,单价4.5元;全年50期,总价225元。新出好书、学术前沿、文坛风云尽在其中!您可以随时通过当地邮局订阅,也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订阅页面: 

邮发代号:1-201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60

咨询电话☎️:010-67078085,67078076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邮编:10006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