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卢超:深化教师评价改革 推动地方师范大学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为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精神和我省“两清单一安排”要求,营造抓改革、促发展的浓厚氛围,推动我省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地,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织开展了“教育评价改革大家谈”,邀请各地各校领导和专家学者就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谈认识、谈进展、谈打算。


今天小编带来赣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卢超的见解,一起来看↓↓↓

深化教师评价改革

推动地方师范大学高质量发展

赣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卢超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2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赣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深厚办学底蕴的地方师范院校,始终坚持“立足红土地办学、用苏区精神育人、为苏区振兴服务、做苏区精神传人”的办学传统,坚守师范教育特色,以培养优秀师资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责,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主业。学校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成立了教育评价改革领导小组,根据《江西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两清单一安排”》(以下简称“两清单一安排”)要求,结合学校办学传统和特色,聚焦立师德、强主责、促发展,重点推进了教师评价改革工作。现简要谈谈我们谋划推进这项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做法。


一、以红色文化教育立师德,践行立德树人初心使命


《总体方案》强调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并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等作为评价学校的核心内容,提出了“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的教师评价根本要求。一直以来,学校坚持以红色文化教育强政治、铸师魂、正师风,推动立德树人取得明显成效。


弘扬伟大苏区精神强政治。政治立场,涉及根本、关乎大局,教师担当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任,必须提高政治站位,锻造过硬的政治素质,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60多年来,学校立足赣南老区,大力弘扬“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形成了“多谋思变、同心创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追求卓越”为基本内涵的赣师人特有的“精气神”文化。广大教师大力弘扬“精气神”文化,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大跨越。迈上新征程,学校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强化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用“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引领教师成长发展。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弘扬伟大的苏区精神,持续丰富和发展特有的“精气神”文化,强化价值引领,增强使命自觉,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


围绕红色文化育人铸师魂。学校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组织力量开展中央苏区文化研究,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建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创办了高校首个专门研究红色文化的学术刊物《红色文化学刊》,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一般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学校将这些成果转化应用于师德师风建设和教书育人全过程和各环节,构建了红色资源进校园“十个一”工作体系,进行了党建引领红色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建设了红色文化学院、红色班级等育人实体,建立了10余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一批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引导教师积极担当红色文化育人的组织者、实施者、推进者,实现铸师魂、育新人的工作目标。


落实第一标准要求正师风。“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划,完善各级党组织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推动师德师风建设、考评常态化、长效化,积极选树和宣传师德典型,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并在各项评价、评审、评选中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


近年来,学校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并蝉联这一荣誉称号,红色文化育人工作得到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建要报》整版推介。


二、以教书育人实绩强主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总体方案》针对当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问题,提出要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按照《总体方案》要求,我们重点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聚焦教育教学实绩。修订《赣南师范大学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突出教师在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专业评价与认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堂教学革命、教材建设与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绩效考评。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承担教学研究项目,编写教材、案例等纳入教学工作量核算。制定《赣南师范大学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主体多元、综合评价”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绩效分配改革中突出教育教学实绩。


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出台《赣南师范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引导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出台《“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意见》,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明确规定教师在职称晋升中须有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党政管理干部人员提拔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职称评审通过比例不低于专任教师评审通过比例等要求。校领导带头走上思政讲台,推动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注重运用红色文化打造“课程思政”品牌,积极构建“大思政”格局。


突出创新创业引领。学校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制定《教师创新创业工作评价办法》,引导教师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工作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修订《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奖励办法》等,提高奖励标准,将重大获奖等同于相对应的教学成果奖和科研论文成果,获得重大突破的可直接聘为校内高一级高级职称。制定《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工作量核算办法》,将教师指导就业、社会实践等计入工作量。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比赛中,学校选送的“寻找遂川红——人民政权从这里走来”项目从全国11184个项目团队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一等奖,并入选全国“百优最具感染力奖”作品。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中,学校荣获省级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6项,其中“嗒嗒苗木——全球首创脐橙苗木开拓者”项目荣获全国金奖。


三、以教师分类评价促发展,激发立德树人内在动力


《总体方案》树立了科研评价的质量和贡献导向。为加快破除“唯论文”“唯帽子”等突出问题,提出推进教师分类评价,促进人岗相适,激发教师创造力等改革要求。学校对标对表,进行了积极探索,不断激发教师立德树人的内在动力。


实施科研分类评价。一是根据基础研究型、应用研究型、社会服务型等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的特点,分类制定科研评价标准,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二是分层分类加强团队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平台为依托,通过自主培养、柔性引进、内外联合等方式建设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力争在脐橙工程技术、苏区研究、王阳明与地域文化、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研究等领域形成有较大影响的科研创新团队。推动学科协同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攻关,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要素,探索建立多部门合作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协同制度。完善教师团队管理体制机制,在团队组织保障上,下放人事管理权限,发挥学科学术带头人的主导和凝聚作用,探索团队薪酬整体核拨、自主考核和自主分配的制度,推进长周期评价、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机制。


强化社会服务贡献。为改变参与社会服务教师人数不多,服务地方潜力挖掘不足等现状,学校着力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赣州纵深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大战略”要求,在智库资政、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基础教育、经贸法律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科技创新等领域主动担当作为。加大科技成果推广服务和奖励,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政策,强化社会服务业绩在职称评聘、工作量认定、贡献评价方面的运用。近年来,学校紧扣地方产业需求,积极布局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家具)设计中心、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省级科研平台,加快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稀土材料及应用研究中心、药物筛选与转化中心、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竹基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国学研究院等新一批科研平台建设,为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最近,由学校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规划设计的赣州市全南县城厢镇黄埠村、定南县老城镇黄砂口村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出目前全球最早成熟的脐橙新品种的“赣南早”,积极助力我国脐橙产业发展,入选教育部第四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实施分类评聘考核。构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教师评价体系,制定《教师职称评价基本条件》《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职称评审办法》《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代表性成果送审同行评价办法》,实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设立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等岗位类型,建立特殊人才的绿色通道。健全以岗位聘期动态管理为核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期考核机制,修订《专业技术岗位聘期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退出机制。学校在2010年率先实施高校岗位动态管理机制改革,作为全省首家单位接受全省岗位动态管理工作考核并获得优秀等次,所推行的岗位动态管理制度改革的经验做法被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组织编撰的《中国事业单位发展报告(2019)》收录。为了更好的激发教师活力,学校将在2022年的新一轮岗位聘任和绩效分配中,进一步推动教师分类评聘考核改革。


下一步,全校上下将坚决扛起评价改革主体责任,全面对标对表《总体方案》精神和“两清单一安排”要求,以教师评价改革为牵引,凝心聚力打好教育评价改革“龙头之战”“最硬的一仗”,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破除制约学校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思想升级、行动升级、效果升级,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赣南师范大学


邱向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推动上饶教育高质量发展

周创兵:聚焦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探索建立特色教育评价体系

黄路生:构建科学教育评价体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龙和南:解放思想 凝心聚力 推动构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大格局

邓辉:坚持破立并举  扎实推进高校教育评价改革

刘朝阳:做好教育评价改革文章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孙占学: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务求实效

聂晓葵: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回归立德树人本位 全力构建教育发展新生态

温和瑞:以教师评价改革为抓手 在回归育人初心中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

李瑞峰:认真学习贯彻《总体方案》精神 深入推进新余教育高质量发展

罗嗣海: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助推学校事业发展

黄金龙: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提升教育发展质量

左和平:回归教育初心使命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潘熙宁:牢牢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梅仕灿:回归育人本位 推进特色高校教育评价改革

徐长节:高校教育评价改革中的三个辩证关系——兼谈华东交通大学的改革实践

张小康: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詹世友:聚焦师范主业,切实培养师范生师德师识师能师艺

幸珍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教育评价改革

赵伟: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引领  打造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

胡春晓: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推进学校在更高层次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

李高兴: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开创抚州教育事业发展新篇章

曾晓春: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细  加快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步伐

方艳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  系统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黄恩华:推进三大评价改革  引领学校事业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