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Robuchon那么火,我却在JG吃粢饭糕

2016-04-11 喜北肉豆蔻 觅食



先说明一点,我与Jean Georges的公关团队有过工作交集,饭是我自己掏钱吃的,所有观点均系个人立场,与餐厅不存在任何利益关系。


最近,外滩很热闹。Robuchon在中国开店,终归是件大事;Hakkasan两周年,也搞得满城皆知;至于Ginza,风头稍逊,但也不乏人捧场,譬如,我们都很熟悉的中午十三点老师。:-)


去年年底,适逢Jean Georges主餐厅闭门翻修,同厨师本人有过一面之缘。彼时刚回上海不久,对旧日一切有留恋,遇见纽约来客,自然相谈甚欢;从巨鹿路上的街头小吃,到人肉“偷运”食材,再及曼哈顿的点点滴滴,谈兴甚浓,连天色渐黑都浑然不知。


几周前再见,老爷子神采依旧,餐厅装修焕然一新。聊完馋到不行,遂与友人定下时间,日后来试。


一句话,刷新三观,REAL 好吃!

以及,在JG吃到粢饭糕,是值得载入史册的。

这是我的第75篇文章,希望你喜欢 💗


本文略长,按照 环境、菜色(经典、本地元素、创新菜式)、缺点(鸡蛋挑骨头)、甜品、餐后感 的顺序进行梳理,我这人废话多,请不要介意~


Every city was a gift

Every skyline was like a kiss upon the lips



 先给你们看个鱼


老爷子说,从日本进了批鲷鱼,搞了道 鲷鱼两吃(刺身 + 鱼骨汤)。天气转暖,正是吃鲷好时节,加上此前香港之行吃砸了一条鲷鱼,JG这道新菜,正好解馋。


咦,你确定这不是日本菜?到底是不是,底下细说。


选择先去JG而非新开的Robuchon,一方面是馋鲷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Robuchon的确一座难求,都要等翻第二台;而新JG的装修,美得足以让人一见钟情。洗练大气的白,极简的金色镜面与黄铜灯饰,活用磨砂玻璃加上历史建筑旧有细节,通透敞亮又不乏优雅,寥寥几笔,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就是活脱脱纽约遇见小巴黎。


对,很像纽约本店。




餐厅装修,最受不了动不动红木皮革、壁毯名画的噱头,这么个七老八十的历史厚重感,直叫人昏昏欲睡,若是灯光再昏暗,恐怕连菜都看不清楚吃了什么……牛排馆、老字号这么搞还情有可原,但新派餐厅,还是清爽一点好。


如果把Fine Dining的整套体验比作一幅画,那么环境就是画布,Less is more。



   经典之余,出其不意   


三个女生,胃口都不大,点的三道菜set menu,加鱼子酱与最后3份甜点凑成5道,还有一瓶香气优雅的Viognier,胡侃自high,竟从8点钟硬生生吃到午夜。


开了十几年,纽约那间三星的菜式与上海并无太大差别,只是多了些本土和加拿大可以捕到的鱼鲜(譬如缅因龙虾、北极红点鲑鱼),还有老外都很爱、但是在亚洲暂时没太大知名度的Sweetbread(小牛胸腺)。经典菜式,尤其是头盘的鱼子酱,当然是拳头产品,经过多年历练与刁钻食客检验,加上连年米其林3星与New York Times 4星的肯定,不好吃早就下架了。




最经典当推鱼子酱蛋。灵感来自欧美家庭是司空见惯的早餐Egg cup,不过这杯鸡蛋下面嫁接了一只鸭掌。蛋液打匀稍稍炒过,伏特加奶酱和鱼子酱浇头,一勺挖下去,太满足。




相较之下,我还是更中意这块蛋黄酥。两枚蛋黄烤成溏心,仔仔细细剥去外层“白衣”,甜软粘糯的蛋黄和油花花的酥皮本就登对,再以鱼子酱点睛提味,会吃的人,想想就知道有多好吃!




这道土豆鱼子西米露就有点好玩了。鱼子与西米,一黑一白,一咸一淡,鱼子咸香,西米Q弹,再把新土豆挖成小丸子,煮得软而不烂,整一碗大珠小珠落玉盘,都能在舌头上跳舞了。


反观这三道菜,就是应了那句老话,越是矜贵的食材,就要用看似普通的东西去搭,才能衬出它的美妙。



   法国菜?上海菜!  


在这个所有人都在强调本地食材、本地影响的时代,对上海葱油拌面、小笼包和咖喱粉丝汤都颇有研究的JG,又怎么能放过 把上海小吃写进菜单 的好机会?




开场的Amuse Bouche,有这样一枚“牛油果寿司”。借了日本牛油果刺身的意象,以酱油、青葱调味,下面的寿司米,则换成了我们上海人最爱的早饭粢饭糕。


恩,在法国餐厅里吃到粢饭糕,大约值得载入史册。


曾在喜喜小馆吃过一方粢饭糕Bruschetta ,JG的这块粢饭糕是更胜一筹的:小小一方,能做到外脆里嫩,温而不烫,其实极考验功力;用的米,则是做意大利烩饭Risotto和意大利饭团Arancini的意大利Arborio米。


话说,这原产自西西里的Arancini,在北美的时髦餐厅里也算是红了一把 ;不知我们的粢饭糕,是不是有朝一日,也能登上更宽广的国际舞台呢?




另一道吃得我目瞪口呆的“上海菜”,是蟹肉饺子


菜单上写的是Crab Dumplings。既然都说是Dumpling了,这总不能是Ravioli或者Tortellini了吧?!插播广告,如果你对饺子感兴趣,不如去 企鹅吃喝指南 翻翻我们曾经写过的一篇饺子家谱。


上桌一看……这明明是菜肉大馄饨好嘛!


美国人那么懒,皮一包带点汤汤水水的都叫Dumpling,饺子也叫Dumpling,汤圆叫Dumpling,小笼包叫Soup Dumpling,锅贴叫Fried Dumpling。但是,馄饨好像不是应该是Won-ton嘛?


感觉自己被骗了……😭


馄饨皮包了辣口的泰国青蟹肉,重口归重口,却并不影响你欣赏蟹肉的幼嫩与鲜美,并且腥气全无!蜜豆(Sugar Snap Peas)豆苗,神似苜蓿草或是沙拉中常见的豌豆苗(Pea Sprouts),只是口感更加水嫩,淋上风味浓郁的泰国甜酱油,怎一个妙字了得?



   城会玩,主要靠搞怪   




对Jean Georges抱有“经典法餐”幻想的朋友,最好不要学我点菜。因为,这家餐厅最好吃的菜,都是怪胎。


素闻Jean Georges爱“玩”,混搭功力极其深厚,就他本人那个吉普赛人一般的游历经历而言,其实见怪不怪。JG本就是个对香料、风味、食材风土差异都很敏感的厨师,名下非法、意等传统派系的餐厅,算上墨西哥菜,两只手都数不完。


其实有句话可以解释一切:他是法国人呀。


只可惜在纽约时,除了 墨西哥餐厅ABC Cocina ,并无缘看到太多他对外国食材的见解,好在这一次三人同行轮菜单,也算是偿清这心愿了。




好耶,终于轮到 鲷鱼两吃 了!鲷鱼吧,最好生吃(我在香港吃砸掉的那一条,是油煎),春天的鲷鱼,更应如此。带皮这件事情,放在日料里是异端,但是,顶个辣椒出来吓人,岂不是更反人类嘛~


肉感紧实,鲜味较普通刺身略有不足,总觉得还是应该搭个柚子盐或者芥末盐。




所以,我还是更喜欢这碗汤。鱼骨熬制(跟你说鱼肉是因为感觉好听一点,但高汤就是该用鱼骨好吗),承袭日式高汤做法,放了青葱和蘑菇。但喝一口才发现,里面居然还放了:芹菜!莳萝叶子!感觉没错的话应该还有柠檬草(香茅),把一碗日本请汤,活生生给逼出了冬阴功的味道。




黄鳍金枪鱼,非常经典的一道JG菜式,鱼肉条拗成一朵玫瑰花的形状,铺垫牛油果泥,淋点姜味油醋汁……得了加州菜真传,吃一口,梦回旧金山。


好了,不要跟我说这是法国菜,我不会信的。




不过当晚最喜欢的,还是这道杏仁糖鸭胸。绕来绕去,还是要回到法国。上面盖的这层焦黑的壳就是杏仁糖。差不多就是把我们平时吃的那种杏仁果糖融化掉再结起来的口感!把糖和糖浆放在平底锅里,然后撒进杏仁碎,一边煎一边晃,直到糖衣变得香脆为止。


好的,我理解这个黑不溜秋的颜色,也许会令你望而却步……但是,不吃真的要后悔!鸭胸么,就应该和甜甜们在一起!什么蜂蜜啦,焦糖啦,只要鸭子够肥,往死里刷个十遍都不打紧!纽约的小伙伴,请去东村的Narcissa拔草超级美的蜂蜜烤鸭胸 。


在侍者的建议下,鸭胸的熟度让了个步,要了5分,再嫩一点恐怕更好。看英文,这个鸭子是一种叫做Muscovy Duck的丑小鸭,我是没吃过,肉的吃口是比普通鸭子要紧……其实,我还是更喜欢普通小鸭子胸口那一层肥美的油呀。




配菜也有意思,一块香煎鹅肝,狠下血本,再来一碟清口的蘑菇小菜、几只水煮白萝卜,在食肉之余,给你一点喘息的机会。


反正我扫了个精光,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在甜点之前,还是来说说缺点吧~  




新菜不够多……菜单还是基本以经典菜品为主,完全革新的菜式,只有鲷鱼两吃和青蟹馄饨。不过,听说上海这边新换了主厨,执行上还是有差别。多数老菜,风格中规中矩,但几乎所有食材的新鲜程度都超乎想象,尤其是上面这个无敌弹牙的大明虾~



▲ Tuna Poke,其实调味不错


另外,面包有点干;Amuse Bouche的一道鲣鱼汤咸出境界,三人都喝了一口就放弃了;同在开胃小菜里的单粒Tuna Poke,鱼肉不够冰。


好呗,我吹毛求疵咯。



  意外惊喜:甜点!  




是晚高潮,甜点当仁不让。


譬如,上面这道主菜过后清口的西柚Sorbet,吃法是一口吞。初入口有点凉,待到口腔习惯温度,咀嚼时才见分晓:奶糖的甜润与西柚的酸爽,不论温度还是口感都反差鲜明,牙齿研碎橙皮,又绽出一丝清新的苦;每嚼一口都不尽相同,层次感之丰富鲜明,实叫人叹服。


听说,来自台湾的美女Pastry Chef在JG做了11年,曾在纽约JG本店修业,中间“叛逃”过一阵去Robuchon,最后却又重回JG。


最后三道甜点,一道经典巧克力,一道夏日热带水果,另一道则是应季的草莓主题……每一道都是Grand Dessert一般的大胃王组合。


但是有一句真理叫,所有女人都长了另一个甜点胃




先说这道蛋一样的热带水果。初上桌时,傻傻地问侍者,是不是要往上面浇巧克力会裂开?结果,食用方法异常简单粗暴,拿个调羹起来,砸个蛋玩呗!蛋壳并非冰淇淋,而是椰子味道的冻糕,里面包着一堆热带水果,菠萝、百香果、火龙果,最里面的“蛋黄”,则是菠萝冰霜。




这道巧克力主题……就更残暴了。软牛奶巧克力Ganache(中间那一坨软软),熔岩巧克力蛋糕,芙蓉花霜淇淋,百香果啫喱,梨子,焦糖花生……看似是杂乱无章的巧克力大杂烩,但重点是,不论怎么吃,再随意的拼配,味道都很对!


恩,集齐了各种味道、质地的巧克力,就可以召唤巧克力大魔王了。




我最喜欢的,是这盘应季的“草莓蒙德里安”。上桌时就觉得,咦这个摆盘略眼熟啊,于是特地问了Chef是不是有从蒙德里安的画里面汲取灵感……结果,还真的被我蒙对了!


菜单上对口味的介绍稍显潦草。草莓杏仁蛋糕无功无过,中间的草莓霜淇淋也是意料之中,左侧的蛋白糖却是耳目一新:加了柚子(Yuzu)和九层塔(Basil)的草莓酱,甜度恰恰好;九层塔搭配草莓并不少见,但加入柚子倒是头一遭,味道清甜但并不喧宾夺主。


反正蛋白糖我是不喜欢吃百香果或者菠萝的口味的……




餐后问Chef,为何选择柚子而非草莓的好朋友大黄(Rhubarb,不是你知道的那个泻药),答曰“最近没有看得上的Rhubarb”……也是有点无奈;于是,恍然大悟,怪不得最后的一点钟方向,要放上柚子霜淇淋收尾呢!


三道下来,虽未能全部消灭略感遗憾,但在上海能吃到如此有想法的应季甜点,实为幸事。本觉得上海西餐离香港、新加坡还差很多条马路,这顿甜点吃完,倒要另眼相看了。



   轻松的Fine Dinning, 不是做梦   


最后让我坦白一下。


这可能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吃过最轻松无压力的一顿Fine Dining


我对白台布、银餐具、压低音量的高级餐厅氛围,素来持保留意见。一则,我一直都觉得吃饭应该是一件充满享受、轻松愉悦的事,因而比较反感繁文缛节及着正装;二来,我这个人吃饭,通常随性而至、临时起意,以至实在是没时间想穿什么……因此,每当我吃砸了一顿饭,在上海的go-to洗胃店,一直以来都是对穿着和table manner没有任何要求的Commune Social。


当然我也认同,些食物是需要仪式感的……但是,吃成上面这样,你如果还要我穿一条紧身连衣裙,实在要亲命了。


怎么说呢,裙子可能会被我撑开线吧。




早几个礼拜遇见老爷子的时候,我问他,把餐厅的设计改成这样,是不是为了让大家吃饭的时候不那么有压力?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而我的体验也证明了,Fine Dining本身所蕴含的严谨规制与高墙,也正随着年轻一代食客的需求做出适当的“让步”。具有亲和力的服务,略微宽松的着装要求(在国外某些餐厅,男生不穿外套、女生露肩膀是会被打出去的),以及,略带活力的适中音量。


吃顿饭,何必那么严肃?


但这并不意味着,餐厅可以降低自己对食物、服务的要求。譬如,侍酒师见我用手捂住酒杯,迅速把冰桶里的酒移到桌上,随后又不厌其烦地移回冰桶以保持合适的温度……见微知著,说的就是对细节的专注。




对了,下次再去,我想坐一次窗边的位置。


图、文:喜北肉豆蔻

拍摄器材:iPhone 6


我还写过下面这些文章,点击可读



买醉香港,一个人浪


春天来了,我只想静静喝杯樱花马天尼


五原路喜喜小馆:意大利上海菜,好吃伐啦?


没有人喜欢写差评,也不是所有人都想哗众取宠


O-o-oyster! 一起涨点有用的吃蚝(冷)知识


👇 我好玩,快来和我做朋友!👏


我是喜北,可能是上海吃饭最作的吃姑娘

目前供职于企鹅吃喝指南

吃到好吃的,眼睛会放光


我心思活络,有撒事体,后台勾搭

Instagram: mightyminiboom

微博 & 豆瓣: @喜北肉豆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