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联话︱重视对联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2018-01-02 河东楹联网


早在杭州举行全国楹联集成工作会议的时候,我们同孟繁锦会长谈起,春联始于五代蜀后主孟昶,已是普遍认同,但是松江的同志说,对联的起源应该早于春联,是晋代松江人陆云和洛阳人荀隐首先创作的。对联的源流,应该是先有“云间陆士龙”,后有“新年纳余庆”。我对孟会长说,我们做对联做得那么热闹,连对联始于何时还没有搞清楚呢。我们想开个学术研讨会,大家议论议论。孟会长一听,十分高兴,立即说“好啊,要开就开成全国的”。并且给我们出了题目:“中国对联探源——暨陆云在对联发展史上的地位学术研讨会”。


对联探源,正是全国楹联界的共同愿望。事实上,寻访对联源流的“探源队”、“考古队”早已有之,只是没有集中起来交流成果罢了。这次研讨会,是全国各路对联“考古队”的一次大会师,是全国对联理论界学术研究成果的一次大检阅。


关于对联的起源,众说纷纭,未有定论。取其要者,有下述几种:


一是五代说。这是清代文学家梁章钜提出来的。他认为五代蜀后主孟昶春节所题门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最早的对联。梁章钜是楹联理论权威,他的说法被广泛认同。但是在这次征集“对联探源”的论文中,赞成五代说的为数不多。


二是唐代说。赞成唐代说的联家较多。他们认为唐诗的对偶句已很成熟,这是产生对联的时代基础。即使诗中的对偶句不算对联,唐代也已有标准的对联存在。唐代说比五代说提前了一个朝代。


三是梁代说。清代学者谭嗣同认为南朝梁代刘孝绰罢官后在自己门上题的“闭门罢吊庆,高卧谢公卿”早于唐代。这次征文中,持此说的不多。


四是晋代说。此说的论家最多,以当代联坛大师马萧萧为代表。他们认为松江人陆云和洛阳人荀隐在文学家张华家的通名联“日下荀鸣鹤,云间陆士龙”是最早的对联,这副通名联比孟昶的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早615年。不同意晋代说者认为,对联必须是独立创作的,不能把古诗中的对偶句、律诗中的律句和诗歌中的联句作为对联。主张晋代说的联家则认为,产生对联有两个条件,一是对偶,二是平仄声韵,而晋代已经具备了这两个条件。 “日下荀鸣鹤,云间陆士龙”完全符合当代公认的对联标准,并且完全是独立创作、单独存在的对联,并非偶然的“孤证”。


虽然五代说、唐代说、梁代说、晋代说,众说纷纭,但是比较集中的意见,还是属意晋代的陆云与荀隐。因为是陆云先出对,有人就提出松江人陆云是对联的鼻祖。在我看来,马萧萧老先生和中国楹联学会几位领导的论据比较有说服力,晋代说还是站得住的。


当然,学术问题不能以票 40 36498 40 14802 0 0 4966 0 0:00:07 0:00:02 0:00:05 4965的多少作为定论,也不能由某个权威拍板敲定,必须通过反复论证,趋向认同。我们不期望一次松江会议就定出对联起源的年代,但是对联探源研讨会必定会推动关于楹联历史的学术研究,促进楹联创作的繁荣。


无论始于晋、唐还是五代,对联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到了明代,由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提倡,对联十分流行。到了清代,对联文化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即使到了民国时代,凡风景名胜、祠堂庙宇、楼堂馆所、迎春接福、婚丧寿庆、店铺民居,凡有建筑,必有对联;凡有活动,必有对联。对联无处不在。过去,孩童启蒙也从对课开始。对联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联成了最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大众艺术。对联为大众所应用,与大众的接近,绝对超过诗歌。诗歌只高坐于文学殿堂,没有走向大众,没有走向门户,没有走向公共建筑,没有走向商铺店家。没有哪一种文化能像对联那样普及。


但对联不仅是大众的、草根的,它是高雅艺术。对联是文学百花园中一支独特的奇花异草。对联有严格的格律,文字最为精炼,含意又极深远。“擎天柱地两行字,汲古涵今一副联。”虽然字数不多,但能包涵今古,包容天地,又讲究平仄韵律,词对意联,耐咀耐嚼,意味无穷。创作对联的作者多是文人雅士。像解缙、纪昀这些大学问家都是对联大家。


中国文学史是诗的历史。中国文学的长河,流淌的都是诗歌。从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到明代杂剧的唱词,诗歌一脉相传,成为每个朝代的文学主流。清代的文学主流就是对联,对联的血统从诗而来。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从周至清,中国文学史就是诗的历史。对联源于诗、文的对偶,从诗、文中走了出来,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从晋至今,对联一直是中国文学大家庭的姐妹,诗、词、曲、联,这文学四姐妹在中国文学史上应当有同样的地位。我们这次对联探源研讨会,既是探寻对联的源流,也是向社会表明,必须重视对联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第十七届中国楹联论坛 论文 回顾

联·论文‖杨振生:河东流派的文化自觉与时代使命——从“初现端倪”到发展壮大

联·论文‖王庆新:刍议河东流派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向

联·论文‖ 汪星群:新艺术流派  大文化担当--从河东流派看楹联文化发展

联·论文‖欧阳飞跃:清襟凝远 妙笔纵横——“湖湘楹联七子”流派浅析

联·论文‖王家安:由岳民立先生新型楹联理论兼谈楹联学科体系建设

联·论文‖文振西:发展大楹联 功夫在联外——兼论河东流派的创作风格及发展路径

联·论文‖吕可夫:左撇右捺撑起上仄下平——“河东联派”产生的重要启示

联·论文‖ 曾小云:传承清联写作技艺 攀登楹联艺术高峰

联·论文‖ 周永红:试论对联流派之构成要素以及当今准“流派”现象之实质与意义

联·论文‖巩行远:运作楹联能做大——— 山西运城市楹联文化及其“河东流派”现象的文化感悟

联·论文‖王永江:对以“中楹流派”为代表的网络对联风格变迁的探析

联·论文‖杨旭:试论“河东流派”的三种境界

联·论文|严海燕:王天性、徐熙彦对联创作合说

联·论文|朱天运:河东联派的语言特色

第十七届中国(运城)楹联论坛暨楹联流派与楹联文化传承发展——兼论河东流派研讨会纪要

第十七届中国楹联论坛论文集前言


乔应甲楹联艺术全国论坛  论文选

联·艺‖叶子彤——乔应甲对联作品之艺术技巧

联·艺‖王庆新——直面社会人生的谠论诤言——乔应甲联语内涵理义特征浅识

联·艺‖马长泰——乔应甲楹联的文学价值初探

联·艺‖龚联寿——乔应甲《半九亭集》初探

联·艺‖杨振生——《半九亭集》的联史地位及联语风格

联·艺‖余德泉——一部具有历史和学术双重价值的楹联典籍——《半九亭集》楹联初步探讨

联·艺‖陈树德——《半九亭集》的重大意义

联·艺‖明乔应甲《半九亭集》中所反映的民本思想

联·艺‖曹克定——读乔阁老“偶感”联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作品展播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及金奖获得者作品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提名者作品展播(上)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提名者作品展播(下)

河东楹联网视频 精 选

【视频】配乐诗朗诵——如果,他仍健在  作者:杨振生  朗诵者:安育中

【视频+解说词】联海弄潮——记当代楹联“河东流派”领军人杨振生

【视频】运城市启动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

联·视频‖中国楹联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吟诵会实况(上)

小年巨献——【视频】杨振生诗联作品朗诵会实况视频

视频:运城市楹联学会为景海鹏父母送楹联


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主要文章汇编


【定稿】岳民立:把运城建成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

岳民立:关于楹联文化融入主流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是“家”是“帅”是“旗手”--记全国优秀楹联活动家岳民立

岳民立同志创新楹联文化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点新探索(上)

岳民立同志创新楹联文化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点新探索(下)

序言 · 蒋有泉:岳民立与“河东楹联”

中国联人精神的优秀代表——记全国优秀楹联活动家岳民立

希望指尖上的两行文学,能用优美语言、铿锵的韵律为您丰富生活色彩、启迪人生智慧,也希望您对我们发布的作品评头品足、发表高见,转发优秀作品,更希望您能将自己的楹联、诗歌、散文等佳作、照片发送给公众平台管理员邮箱sxhdylw@126.com(发送请注明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微信号),让大家在微信上共同分享您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嗨!这里是运城市楹联学会暨河东楹联网微信公众平台,我们的微信号: hedongyl  随时随地恭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