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联艺‖林从龙:对联创作的一些思考

2018-01-04 河东楹联网

我是第一次来运城,昨天一下车便先参观了两个地方,给我的印象很深,收获很大。一是看了舜帝陵,古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我没来过运城,对舜帝陵一无所知。黄帝陵、炎帝陵我都去过多次,舜帝陵在运城还是第一次知道,而且有那么多碑文、史志、史料,充分证明舜帝陵就是在这里,这不是地方主义。我是湖南人,湖南的宁远,那里有个二妃墓,就是娥皇、女英。小时候听老师讲,尧帝看到舜很孝顺,把位让给他,并把他的两个闺女嫁给舜。后来,舜南巡,到九嶷山去世了。娥皇、女英听说舜病了,两人赶到湖南,听说舜已经死了,两人便投入湘江了。所以那里建了二妃墓,墓旁长满了斑竹,每个竹子上面有很多点,便传说斑竹痕是娥皇、女英哭的眼泪。现在过去六十年了,思想上已经定格了,再未想过舜帝陵的事。毛主席也曾写过一首诗,即《答友人》答周世钊先生等人:“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帝子就是娥皇、女英,“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毛主席也这么说了,所以过去一直没有怀疑过。我知道的是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但不知道舜帝陵在这里,到这个地方看了碑文、史志,我的看法变了。昨天立即电话告诉我们一个副会长,要他一定来运城看一看,要写本书,大力宣传一下,过去宣传的不够,对舜帝陵我真的不知道,这是一个很大的收获。另外,这里的盐湖,这里的风土人情,也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今天是讲对联,我没带资料,刚才樊川先生讲的很好,很全面,很严谨。我这里随便讲讲,也有好处,大家可以随意提问。对联方面我也写过几篇文章,编过几本书,如《河南楹联》、《故乡楹联选萃》,我自己也有一本楹联选。对联的理论方面也知道一些,但我主张,写对联,理论的东西,你先不要看的太多,先实践,你就搞创作,写的中间遇到什么问题了,再去求教。你们的《河东楹联》我是最喜欢看的。说实在的,我每天收到的报刊书籍不下十本,只能粗看一下,但《河东楹联》我是保证看,办的确实不错,还有一个湖南益阳的《楹联天地》。像你们办的这个样子的不多。所以对联还是先搞创作,后学理论,有些理论让那些专搞理论的人去研究。研究的太多了,你脑子里全是框框,还能写出对联来么?这是我自己的一些体会。我也好写对联,也写过不少对联。一般写对联,过去都讲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词性相对,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这不难;第二是平仄相反,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这个也没有问题;除这两个外,还要加一个词组相对,要认清是动宾结构,还是主谓结构,还是联合结构,还是偏正结构。这学过现代汉语,学过语法修辞的都会,这四种结构必须要对仗。如果词性相对,词组不相对,那绝对不行。除这三个,还要加上一个,上下联意义不重,但要藕断丝连。上联说的意思,下联不能再说,不能重复,就是不能合掌,合掌是绝对要不得的。我小学时,一位老师教对联,“天对地,雨对风”,学生让老师举个例子,正好那天发大水,老师就说了个简单的对联:“观大水”;学生们说这不很简单么,“观对听,大对小,水对山”,老师一看“听小山”,这山怎么听呢?根本不符合语言规律,这样死对绝对不行。因此说,上下联绝对不能合掌,可是还应藕断丝连,不能上下联没一点关系,那样不行。还有一个必须加上去,叫做专利。比如今天说舜帝陵,你这副对联就只能写舜帝,绝不能搬到黄帝陵去,也不能搬炎帝陵去,如果是个万金油,或卖狗皮膏药似的,贴到那都行,结果那里都不灵。如有些对联,大家都知道:“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到那都可以贴,还有一副门联:“春中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花落迟。”说的大实话,那都可用,这绝不是好对联。从前还传说一个故事,有一副大家都熟悉的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谁都可用,这种对联没有个性。如果是好对联,写这里就是这里,移到其它地方就不行。要做到这点,你就必须熟悉所写的对象,了解与这个对象有关的事实等方面。有个笑话,说有个人生了个男孩,非常高兴,也十分溺爱,后来在私塾教孩子学“对课”,老师教孩子对“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孩子学会了,他高兴的不得了,到处吹他孩子会对对联啦,适逢他老婆过寿,便大摆宴席,请来亲朋好友,要让孩子给大家对对联,想显示孩子聪明。可孩子就记住了这一副,又一想,今天是我妈过寿,不是人增寿,就改了一字,“天增岁月妈增寿”;大家赞不绝口,说这孩子不简单嘛。可接着妈对什么,孩子想妈要对爹,便接着说:“春满乾坤爹满门”。说的大家目瞪口呆。这是说笑话,也说明了不能死对。以上是说的对联的几个基本条件。只要坚持达到这个水平,写出的对联就行啦。至于其它条条框框就少记一些。比如拗救,本身就说明有问题,不然为什么要救。一个人有了病才要救。没有病就不要救了。到你熟练了再来考虑这些问题,先不要专门找这些毛病。有人说,毛主席的《沁园春 雪》中,成吉思汗的汗字这里应是仄声,而作为可汗的汗是平声。因为成吉思汗就是成吉思汗,毛泽东不可能改成另外的名字。碰到人名地名那些无法搬动的专用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拿这么个小例子,就说毛主席不讲平仄,我也可以不讲平仄。有人说,你要求的格律那么严,我说什么严,不就是唐代的近体诗么,不就是三个要求吗,一个平仄,一个压韵,一个对仗。这三条如果都没有了,你怎么写诗。你可以放宽,文学界不承认你。你要说踢足球只有两个栏,太麻烦,我搞四个行不行,可以,但国际上不认可你。打蓝球也是两个栏,你搞四个,那叫做没规则。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你写个请假条,还得有个规矩,那为什么写格律诗,就不要规则啦。有人说,这是戴着镣铐跳舞,很麻烦。那不要也可以,你可以写新体诗,写顺口溜,编快板,但不要叫七律。你要写《满江红》,就必须照岳飞的“怒发冲冠”格律写,如不照那个字数、句法、平仄去写,你就不要叫《满江红》。要挂羊头卖羊肉,不要挂羊头卖狗肉,放宽了就不叫格律诗。我们知道毛主席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政治上改革,军事上改革,经济上改革,什么都改,唯独一条,他不改革诗。陈毅写信让他改诗,他说:“陈毅同志,你要我改诗,我不能改。我看对于格律诗,你跟我一样,还没有入门。”话说的多厉害。这不是毛主席谦虚,毛主席深知格律诗是一整套东西,包括平水韵、平仄、韵味、意境、形象等,不光是讲这个改诗问题,这一个说明毛主席要求很高,他还没入门,所以毛主席说:“陈毅同志,你写新诗可以,我善于写长短句”,就是词。我们说,毛主席填的词,就是比他的诗好,毛主席早年的词比晚年的好。到晚年地位变了,年龄大了,加上了政治色彩,这不奇怪。我们要求自己应该严一些,高标准要求,千万不要说格律麻烦,能不能解放一些。如还要搞这一门,就必须照这个标准来。


刚才说的五点都是形式,词性相对,词组相对,平仄相反,上下联意义不重,藕断丝连,要有专利权,从根本上讲,还有个立意问题,就是写这个对联的意思,这跟写诗一样,杜甫讲过一句话:“诗以意为主,以气为辅”。说明他是强调“意”。写联和写诗一样,你写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如没有意思,就不要写,要首先明确写这副对联的目的,是庆贺,还是哀挽,还是名胜。当然,有了意之后,还要有感情,感情是诗歌的生命,也是对联的生命。白居易讲过,“感人心者,如诉如泣”。没有感情,你怎么去影响别人。达不到影响别人的目的,你这个对联就不要写。


大家提到对联的历史,对联的起源,对联是由诗词分化出来的。唐代写格律诗,律诗的七言、五言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好的律诗中间两联搬出来就是好对联。所以对联的起源孟昶不是最早的,我没有专门研究过,但对仗这种格式那是跟诗一道产生的,最少有三千年。中国人很讲究对仗,跟西方的意识不一样。对称是一种美,你看故宫、天坛、地坛,东西长安街,除对称美之外,还有层次美。所以对仗我认为最起码从有记载的诗开始。中国最早的诗集是《诗经》305首,那时没有人叫格律,但今天看起来,它有对仗。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一个大丈夫去参军,离别家里好几年,回到家乡之时写的。上句说过去我参军走的时候,是春天,杨柳是绿的,家人妻儿送行,依依不舍。下句说今我服役完了,回来是冬天。表面上看是写外景,而这外景跟内心感情是结合的。走时,父母妻儿送行,很难受,以杨柳依依来形容,以景写爱。如今回来啦,快到家了,应该很高兴,却用雨雪霏霏这么一个阴暗天气来形容,而不是兴奋。因为离家好几年了,不知道家里的情况如何。唐代有一首诗,前两句写离家多年今归来了,后两句写:“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他被贬到边关好几年了,后偷偷跑回来,后两句看似很奇怪,“近乡情更怯”,心里很害怕。要我们一般不这么写,“近乡情更喜”。而他这是真实感情,“不敢问来人”。碰到老家一个人,问都不敢问,为啥?因为不知道离家这几年,家里有什么变化,我的父母还在不在,妻子是不是改嫁等等,怕听到坏消息。所以前边一首也是,“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外景是一片雨雪霏霏,内心是一片迷茫,也是不知道这几年的变化,很怕听到坏消息。所以这个诗写的非常好。那时不讲对仗,可这是对仗。昔对今,时间对时间,往对来,动词对动词,矣对思,杨柳是名词,对雨雪,依依对霏霏,形容词对形容词,对的很好。只一个“我”字重复。说明对仗三千年前就有了。后来一直发展到诗经楚辞,到魏晋南北朝、隋唐,到唐朝就规范起来了。这个规范当然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因而我主张,不要追究对联究竟是那一年产生的。诗读的多了,会形成一种自然的对仗,过去搞过不少无情对,毫无联系的东西,但对的很好,很巧妙。湖北有人创造了一道菜叫“东坡肉”,以此出了个上联,而社会上就有现成的话,有人对了个“西班牙”,东对西,肉对牙,还有一个“孙行者”又对了个名字“祖冲之”,生活中很多这类情况。因而对仗并不难。


刚才樊老师谈到宽对、窄对,宽对是差不多就行了。窄对,一个字一个字对,对的很巧妙。我主张一首诗的两联,如果都是窄对,对的很死板,很难看。大家都知道,初唐四杰,和了一首诗,前边一联是宽对,“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要分手了,难分难舍,因为都是宦游人,都是做官在外面来回跑,第三联就是窄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最好一联用流水对,或叫宽对,另一联对窄对,都是窄对不行。韩愈和柳宗元都是盛唐人,柳宗元诗写的非常好,人称柳河东,后被贬到柳州去,但如果要讲对仗,柳的诗中两联都是窄对,看起来有点不灵活。刘禹锡也是搞革新的,也被保守派打下去了,由京官被贬到常德,为朗州司马。柳宗元和刘禹锡在衡阳分手时,柳说刘,“你以后少写些诗,你这个人才华太好,容易引起大家注意,且你又不饶人,得罪人不少。”而刘禹锡不害怕,根本不在乎,第一次贬湖南常德十一年,后来朝廷有些变化,被召回京,回来啦,老老实实干呗,不行,他还要报复一下,当时写了首《游玄都观》,写的是在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长安道上到处是灰尘。“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都是我刘禹锡等人被贬走以后,这些保守派干的,是一批新权贵。人家当然不满意了,再贬,这次贬的更远,贬到四川去了,又是十二年。到七十岁时又把他召回,一些权贵们已死了,皇帝也换了,这次他还是要斗,又去看桃花,写了首《再游玄都观》:“百么庭中尽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桃花没有了,都成菜花了,你们这些权贵都到那里去了,我刘禹锡又回来了。李白叫诗仙,杜甫叫诗圣,刘禹锡叫诗豪,他非常豪放,情绪非常好,至晚年还写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晚霞也很好看。白居易比不上他,晚年很消沉,刘禹锡回来后,白在扬州设晚宴招待刘,席间赋诗一首:“举眼风光常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不像他那样,马上站起来又回赠一首:“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柳宗元的诗也写的很好,他被贬到柳州后,写了一首诗《登柳州城楼》:“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浸薜荔墙。”这个联对的很好,比喻也很好,这个二二三句式,按现代汉语分析,主谓宾结构。问题是第三联又是这么写了,“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这两联没有变化。当然这不怪柳宗元,那时的诗风就是这样。到了晚唐,李商隐就全变了,上下两联绝对找不到雷同的,如第二联是二二三句式,第三联就变成三一三句式。今后对联也得注意这,二二三句式好做,三一三句式不好做,你得注意找。我一个朋友教了一辈子书,也做诗。后来他儿子做生意发了财,说:“爸爸,你那么大岁数了,别再骑自行车了,再出去打个的吧。”他教了一辈子诗,没有房子住,老婆在银行工作,住的是老婆买的房子。他开玩笑写了副联:“常打的沾儿子福;不花钱住老婆房。”这类句子很有意思,很新鲜。要注意五言诗,搞一个字开头的,二个字开头的,三个字起头的,都要做,搞成一样就不好看。你看李商隐写的诗,绝对不搞一样的。


对联,我主张不要对的太死,要有感情,要以意为主,要有真情,要凝炼。大家都知道湖南的蔡锷将军,袁世凯做皇帝,把蔡锷骗到北京,送了一个美女小凤仙给他,想把他迷住,软禁起来,给了个宾馆,待遇非常高,希望他不再造反,没想到小凤仙是个好女人,他认为蔡锷讨袁是对的,不仅没照袁的意思办,而且使蔡结识了一个红颜知己,后来想法把蔡送到天津,转道日本返回云南,打起了讨袁旗帜,袁世凯只坐了八十三天皇帝,气死了。后来蔡锷得了喉癌,在日本住院死去,棺材运回上海开追悼会,人山人海,挽联几千副,只有小凤仙的一副挽联,很有感情,当然也不是小凤仙写的,是湖南湘潭一个姓易的收了人家二百大洋,替小凤仙写的,黑布白字,又有真情实感。上联:“万里南天鹏翼,君正扶摇,那堪犹患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下联是:“千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嬴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悼念了一代英雄,不是有个电影《知音》,小凤仙也跟着有名了。小时候祖母给我讲了一个林氏女人病逝前写的一副自挽联,很有感情,风格很高,上联写丈夫:“我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他年再订婚姻,莫向生妻谈死妇;”下联是给儿子的:“儿依严父艰哉,小孩子终当有母,异日承欢膝下,须知继母即亲娘。”名胜联好的也不少。


我不主张写长联,不是不能写,是长联不好写,那不是比字数多少,大观楼长联180个字,我写190个,不是比字数,是你写不出人家那个水平,我看有些长联,就是一堆语言垃圾,乱七八糟,毫无条理。大观楼长联,那真是有水平,它是对联,不是散文,上联90字,下联90字,分六段。写景物史实也好,讲平仄也好,都有规律,不是凑数。版本不一样,是后来有人给改的不一样了。孙髯翁很穷,是个穷秀才,死的时候连棺材都没有,就搞个席子给埋了。现在好了,有这副对联,大观楼的名位提高了,孙髯翁的名声在云南提高了,在整个楹联界也提高了,塑了个铜像。在世时吃不开,现在成名人了。这个对联上下联有联系,但分的非常清楚。上联写景,有个领字“看”,是写空间的。下联写历史,“想”,不交叉,不乱,一个空间,一个时间。一个地理,一个历史。“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下边一个领字“看”,看什么呢,“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蛇蜒,南翔缟素”,四个山,“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景太多,只能选最好的看,“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跟女人的头发一样,“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下边又一个领词“莫辜负”,接着四个短语“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稻仄声,沙平声,蓉平声,柳仄声,仄平平仄,加上四个数字,很妙。上联全是看,可分成六段,大家慢慢体会。下联写历史,都是“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一个“想”字,“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四个朝代,“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后边又一个领词“空赢得”又是四个数字,四个短语,“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平仄仄平,非常合韵,非常好。你把这副对联读熟,弄清之后,会告诉你好多问题。平仄很严,你一段一段去体会,去品味;数字更换非常规律;上写景,下写史,不交叉,不重复;正是由于这里的“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江山如此娇美,才引来“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历史跟景有关联,上下联有联系。如毛主席写的《沁园春 雪》上阙写景,都是雪,后边转换一下,想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转是有目的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感叹了历史人物后,又转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再如李商隐的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写荷的诗不少,多是写荷花盛开的时候,他不写这个,而是写荷花已枯时,这里的声音实际是很难听到的,而就那么个声音,他光听雨声,这是李商隐的智慧,观察问题很细致,能注意到别人不注意的地方。对别人看是一地残花败叶,没意思了,他却能“留得枯荷听雨声”能意外地发现这萧瑟的秋雨敲打残荷的声韵,竟别俱一种美的情趣。杜甫观察事物也很细,如他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驱,喷吐着水泡儿,欢欣地游到水面上来了,若是大雨则潜入水底了,燕子呢,在微风吹拂下,倾斜着掠过水蒙蒙的天空,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实践出真知,要多观察事物,多写,遇到问题再研究,写出好的句子,再认真领悟,写的多了,就能领悟出好些道理。


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所长 林从龙

(本文系2004年4月13日在运城市楹联学会所作的学术报告)


第十七届中国楹联论坛 论文 回顾

联·论文‖杨振生:河东流派的文化自觉与时代使命——从“初现端倪”到发展壮大

联·论文‖王庆新:刍议河东流派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向

联·论文‖ 汪星群:新艺术流派  大文化担当--从河东流派看楹联文化发展

联·论文‖欧阳飞跃:清襟凝远 妙笔纵横——“湖湘楹联七子”流派浅析

联·论文‖王家安:由岳民立先生新型楹联理论兼谈楹联学科体系建设

联·论文‖文振西:发展大楹联 功夫在联外——兼论河东流派的创作风格及发展路径

联·论文‖吕可夫:左撇右捺撑起上仄下平——“河东联派”产生的重要启示

联·论文‖ 曾小云:传承清联写作技艺 攀登楹联艺术高峰

联·论文‖ 周永红:试论对联流派之构成要素以及当今准“流派”现象之实质与意义

联·论文‖巩行远:运作楹联能做大——— 山西运城市楹联文化及其“河东流派”现象的文化感悟

联·论文‖王永江:对以“中楹流派”为代表的网络对联风格变迁的探析

联·论文‖杨旭:试论“河东流派”的三种境界

第十七届中国(运城)楹联论坛暨楹联流派与楹联文化传承发展——兼论河东流派研讨会纪要

第十七届中国楹联论坛论文集前言


乔应甲楹联艺术全国论坛  论文选

联·艺‖叶子彤——乔应甲对联作品之艺术技巧

联·艺‖王庆新——直面社会人生的谠论诤言——乔应甲联语内涵理义特征浅识

联·艺‖马长泰——乔应甲楹联的文学价值初探

联·艺‖龚联寿——乔应甲《半九亭集》初探

联·艺‖杨振生——《半九亭集》的联史地位及联语风格

联·艺‖余德泉——一部具有历史和学术双重价值的楹联典籍——《半九亭集》楹联初步探讨

联·艺‖陈树德——《半九亭集》的重大意义

联·艺‖明乔应甲《半九亭集》中所反映的民本思想

联·艺‖曹克定——读乔阁老“偶感”联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作品展播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及金奖获得者作品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提名者作品展播(上)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提名者作品展播(下)

河东楹联网视频 精 选

【视频】配乐诗朗诵——如果,他仍健在 作者:杨振生 朗诵者:安育中

【视频+解说词】联海弄潮——记当代楹联“河东流派”领军人杨振生

【视频】运城市启动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

联·视频‖中国楹联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吟诵会实况(上)

小年巨献——【视频】杨振生诗联作品朗诵会实况视频

视频:运城市楹联学会为景海鹏父母送楹联


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主要文章汇编


【定稿】岳民立:把运城建成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

岳民立:关于楹联文化融入主流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是“家”是“帅”是“旗手”--记全国优秀楹联活动家岳民立

岳民立同志创新楹联文化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点新探索(上)

岳民立同志创新楹联文化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点新探索(下)

序言 · 蒋有泉:岳民立与“河东楹联”

中国联人精神的优秀代表——记全国优秀楹联活动家岳民立

希望指尖上的两行文学,能用优美语言、铿锵的韵律为您丰富生活色彩、启迪人生智慧,也希望您对我们发布的作品评头品足、发表高见,转发优秀作品,更希望您能将自己的楹联、诗歌、散文等佳作、照片发送给公众平台管理员邮箱sxhdylw@126.com(发送请注明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微信号),让大家在微信上共同分享您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嗨!这里是运城市楹联学会暨河东楹联网微信公众平台,我们的微信号: hedongyl  随时随地恭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