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啥中国的免疫力强?

典小韦 王育琨频道 2021-11-23

静默 调息 调气 调神 回归自己的原初能量

为啥中国免疫力强?


三个月前的1月23日武汉因新冠病毒宣布封城;三个月后的4月23日,全球260多万人确诊,超过18万人死亡。面对如此多宝贵的生命过世,我们无比悲痛。如果西方政客起初不是坐壁观火抱有侥幸心理,如果他们的领导人不是傲慢自大也能懂一点谦卑和敬畏,如果他们也有举国力量的迅速动员集结能力,如果西方也有源源不断的英勇逆行者,如果西方人也知道自律,如果他们也有我们中医药几千年打的免疫底子,如果他们也养成了吃熟食的习惯,如果他们在迷信科技万能的同时也知道听听古太极音乐打打太极,或许那些无辜的生命不至于夭折。


中国改革开放40年,被互联网改造20年,线上中国应有尽有,这是中国人可以封城封国的基础设施。


烦恼即菩提 灾难即助缘

意志力使我们转化一切障碍为助缘

灾难推动人类进入更有意识的未来


王育琨手记
2020.4.24

阅读精选:

王育琨:活下去的能力
王育琨:企业度疫智慧
任正非:断供把我们逼上梁山
任正非:我是个泥人偶像
如何激发个体创造活力?
未来路在何方?
周其仁:疫劫中怎样活下来
世界秩序灾难中系统重置
灰度哲学助他走出了抑郁



为什么又是阿里巴巴?

作 者:典小韦

封 面:IC photo

来 源:正和岛(zhenghedao)

 


这是一场,人类与瘟疫的战争

 

如果你只把疫情看做一场病毒流感式传染,那就太简单了。

 

这是一场人类与瘟疫的战争。

 

我们都知道,中国目前基本控制住疫情,而西方一些国家,仍未能有效控制疫情。在这个表象背后,还有另一组数据,体现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不同:

 

中国每千人所拥有的护士人员是欧盟的1/10,是美国的1/12。 

 

为什么中国的医疗基础并不强大,却仍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场战争的本质。

 

实际上,在这场战争里,比拼的是科技实力和社会治理能力。因为灾难,人类正在加速进入一个科技创新的新时代:

 

美国的雅培公司,研究出分子即时检测技术,5分钟出阳性结果,13分钟出阴性结果,特朗普还专门在白宫直播开箱了这款设备;

 

欧美很多企业,开始自己制造呼吸机,最快10天就能造出来;

 

以色列推出了,只用扫描皮肤就可检测症状的传感器;

 

韩国发明病毒检测电话间,快速且安全;

 

中国阿里巴巴的达摩院,研究出三款AI的产品,一个是CT影像分析,一个是全基因组的测序分析,还有一个是疫情预测。CT影像也叫CT看片,能够深度学习并监测新冠肺炎肺部的变化,准确率高达96%。全基因序列监测让处理速度提高了50倍,并且准确率高达99%。


瘟疫战争与现实战争是一样的,都能够加速技术进步。一战加速了电力和飞行器的发展,二战则开拓了火箭技术和核技术的未来。这是人类的本能。

 

当我们使用的工具得到飞速发展的时候,一定不是吃饱喝足,而是保护自己,对抗身边威胁的时候。

 

这更像一场“军备竞赛”。


世界格局深刻改变,

中国的“另一种免疫力”

 

既然是一场科技战争、一场治理能力大比拼,那最后率先取得胜利的,一定是科技和治理能力最强的国家。

 

对比中国和西方国家,可以看出:

  

西方国家最主要的问题是前期不够重视,再加上“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无法有效治理,只好采取“群体免疫”的共存模式。但是好在这种流行病毒,一般致死率都不太高。

 

很多中国人,一开始不认可这种共存模式,认为西方治理能力不足,甚至直呼“抄中国的作业”,实际上国情不同,这样简单类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欧美国家既然无法在社会管理层面做出强硬的要求,主要靠逆天的技术来支撑。比如,英国就研发出能够杀死病毒的面罩。

 

据说这个面罩用的是“病毒陷阱”的升级技术,“病毒陷阱”是一种能杀死病毒蛋白质涂料,英国的Virustatic公司和曼彻斯特大学,从2011年就开始研发了。

 

在这个技术基础上,英国人进行升级,一旦粘到了病毒,就会破坏它的外膜,所以“病毒陷阱”能捕获96%的病毒。

 

而且这个面罩还可以水洗,现在已经量产。

  

知彼知已,才能百战不殆。再来看一下中国率先遏制病毒,凭借的是什么?

 

其实主要是得益于两点:

 

一、全能政府的超强治理能力。

 

这一点无须多言,全国隔离、齐心协力,已被媒体无数次报道。

 

二、云上的孪生中国,是另一种免疫力。

 

这一点,是最被媒体忽略的。

 

所谓的“云上的孪生中国”,就是指我们的新基建。我们知道,改革开放40年,前20-30年我们建设了交通、电力、卫生等物理措施,后半段我们建设了信息化基础设施,把我们的生意、社交、服务、城市管理交付到了云端,而这些,在疫情期间,构成了中国的另一种免疫力。

 

1. 城市大脑

 

这次疫情,浙江表现得最突出。

 

本来浙江感染人数是排全国第3,但却是0死亡率,并且2月23号,在全国还在严防紧控的时候,杭州市就敢开放西湖景区。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一个叫“城市大脑”的工具。

 

这是杭州市从2016年就开始搭建的城市系统指挥平台。疫情时候,杭州市政府联合阿里云和支付宝,率先推出健康码,”,实施“红黄绿”三色码来动态管理。市民每天进出小区,,经过门卫或路遇警察,亮出绿码即可通行。


除了杭州之外、海口、郑州等具备城市大脑和云管理能力的城市,都是全国最早控制住疫情的城市。

 

2. 医院,一种软力量

 

中国抗疫战争里,有两个最著名的大专家: 一个叫钟南山;一个叫李兰娟。

 

李兰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她第一时间就带团队去武汉研究病情,在70多天的时间里,形成了大量的治理能力和判断能力。

 

这种宝贵的经验,如果能够共享,是可以救人的。

 

于是,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阿里云打造的云医生平台,通过钉钉,在线交流,截止目前,全世界已经有400多家医院和浙一医院联通。

 

大家想想,这背后可能就是几十万、上百万个生命。

 

此外,在阿里云的平台上,还输出了AI诊断技术,可以在20秒内完成一次CT诊断,并且60秒内完成任意病毒基因对比工作。目前,在这个国际医生交流平台上,已经有100多个国家的1107名医生入驻。

 达摩院医疗AI的CT影像分析,可显示病灶位置和占比变化数值

 

这是中国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的“软力量”。

 

3. 学校,不惜代价

 

之所以说“云上的孪生中国”,就是因为“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基本都在云上解决掉了。

 

学校方面,人人都在家上网课,觉得很轻松,但网课背后的系统,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出来的。其背后主要有两个最重要的模块:网络基建和云系统。

 

网络基建方面,中国根本不需要谦虚,可以说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

 

前段时间,有个刷屏的新闻:

 

一个藏族女孩,叫斯朗巴珍。她读于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家住西藏昌都市波格村。

 

因为村子四周雪山环绕,地势较低,网络信号很不稳定,但是网课却每天都在进行,她心急如焚,为了上网课,斯朗巴珍每天要爬到雪山顶去找信号。

 

她每天要花半小时步行上山,用山石当成座椅,用自己的膝盖当课桌。山顶气温中午时也只有-3℃,她一坐就是4个小时。

 

虽然冷又辛苦,但她觉得,能和同学们一起听老师讲课,非常幸福。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泪目。

 

后来,中国移动的昌都分公司赶紧联系她,连夜组织人员和屋子,从昌都市区到波格村,80公里的路,因为连日降雪,他们整整用了6个小时才到。

 

斯朗巴珍家里,被四周的山挡着,信号很差。要想有信号,只好在山上新建一个基站。但这要20-30万,而且后期的维护成本,甚至都不够电费。

 

虽然不符合商业逻辑,但大家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决定——必须建设。当时道路不通,工人们徒手将200多斤的设备,用肩膀扛到山上,最后建成了移动4G基站。

 

斯朗巴珍在家上网课的愿望实现了。

 

所以说,在基础建设领域,中国政府和国家层面,付出了巨大投入。

 

但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像斯朗巴珍的例子,国家在为每一个人的梦想保驾护航。而且,基础设施就是这个时代的水和电,有了这些,才能撑得起十几亿人的一个云上中国的教育系统。

 

有了物理基建之后,还必须有新基建——云系统,才能让网课跑得起来。以浙江大学为例:

 

浙大是中国本科生最多的大学,全校7万多人,几十个系,要想在云上“新建一个浙大”,非常困难。

 

更何况,物理系、化学学、电子工程系,每个系都是一个“王国”。

 

如果没有基础工具的依托,这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浙江是阿里巴巴的大本营,阿里云给出的解决策略是,通过“浙大钉”,打通各个院系间的数据堡垒。然后建立一个“学在浙大”平台,把线下200多间教室,变成能够录播的地方,然后组建5000多个班级群,让3000多门课程的老师,能够在自己家里和书房里,给学生上课。

 

仅仅用了7天时间,7万多名师生,就得以在家继续自己的大学教育。

 

这件事情,如果没有阿里云这样的平台,很难想象该如何才能实现。

 

4. 购物,衣食住行

 

疫情期间,大家在家的网上买菜、网上购物、网上办公,已经习惯了,无须多言。

 

可以说,疫情战争比拼的是科技实力、社会治理能力。中国之所以没有输掉,并不是医疗设施比欧美完善,也不是因为科研能力在短期内就有了大幅提高,所有的关键都指向一个核心——新基建。

 

这是中国在此次疫情中,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大家都知道,疫情导致了世界政治格局变化,G2大国之间的博弈只会越来越大,未来逆全球化等思潮,更会让世界充满不确定性。

 

抓住长处,才是取胜的关键。可以说,新基建,关系到中美未来竞争20年。

 

改革开放40年,

被互联网改造20年

 

之所以这么说,并非夸张。

 

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

 

中国之所以能够仅仅用40年时间,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成为世界经济第二,成为G20国家中的核心G2,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是被互联网改变得最为彻底的国家。

 

改革开放40年,我们享受了2波红利。第一波是承接西方国家制造产能,中国成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生产了全球60%的消费品。第二波就是搭上了互联网的头班车。

 

1946年,世界上诞生第一台电脑。50年后,直到1990年中期,才有了互联网。而90年代,中国就诞生了新浪、搜狐、网易、阿里等。这些公司用了短短20年,就深刻改变了中国。

 

今天,我们出国旅游,无论你是去欧洲还是东南亚,你会发现他们的地铁没信号,商场支付速度不行,整个都比中国落后。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激荡2020——疫情特别演讲》中提到,中国总共受到互联网6次大的冲击:

 

1. 它改变了人和信息的关系

 

如果是20多年前,我们怎样获得新闻呢?我们看报纸、看电视。

 

我们怎样表达对另一个人的感情呢?我们写信,我们将它写在纸上,贴上8毛钱的邮票,写上地址,塞进邮箱里。然后时间仿佛过得很慢,我们等待那个爱我的人,把信还给我们。

 

有了互联网以后,不需要再买报纸了,打开电脑能看到无数新闻。

 

如果我们喜欢一个女生(男生),可以给她写Email,后来我们用MSN,再用QQ,在一秒之内就可以告诉她:“我想你了”、“我愿意见到你”、“我有什么事跟你商量”。

 

所以互联网的第一个冲击波是改变了人和信息的关系。

 

2. 改变了人和商品的关系

 

2002年有了淘宝,2003年有了支付宝,从此电子商务降临到这个国家,改变人和商品的关系。

 

3. 改变了人与服务的关系

 

到了2008、2009年出现了一个词叫“O2O”,我们原来要去候车站买票,要去线下订酒店,去线下订餐馆,现在这一切,都能在线上完成。改变了人和服务的关系。

 

4. 改变了人和钱的关系

 

2013年又有了一个词,叫“互联网金融”。开始改变人和金钱,人和银行之间的关系。

 

5. 改变了人和空间的关系

 

到2016年底,有人提出了“新零售”,新零售让人在线上和线下空间的购物和服务,形成闭环。当你走进一家一肯德基,系统扫描后显示“你来过8次了”,它可以把你识别出来,改变了人和空间的关系。

 

6. 改变了人和城市之间的关系

 

过去20年,当信息、购物、服务、金融、空间被改变以后,互联网就开始改变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了。

 

比如说,现在的智慧城市系统。原来的时候,杭州十分拥堵,是全中国最堵的3个城市之一。但是用了“城市大脑”之后,拥堵率排到了全国第57。这其中是怎么变化的呢?

 

阿里巴巴有个很知名的人物,叫王坚。他是阿里云创始总裁,人称“王博士”,前不久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的院士,网上十分火。

 

他曾经有一个观点就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从南极到北极,而是从红绿灯到交通摄像头。”

 

过去时候,如果你经常出国,就会发现国外过马路时候,红路灯那里有个按钮,你按一下,红绿灯就可以转换,你就可以过马路。

 

但这是人工手动的。过去几年,杭州的“城市大脑”干的事就是,通过无数摄像头,把十字路口和红绿灯联系起来,通过人工智能来充当“交通警察”,指挥整个城市的运转。

 

到了这一步,其实就是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5G技术了。而这些,都要依托云平台。

 

中美未来20年,竞争的关键

  

所以说,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中国,也赋能了中国。

 

从这次疫情中,我们能够清楚看出中国与美国之间的优势和差异。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云上的孪生中国”,而这个平台,是未来国际竞争的“核武器”。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15年的时候,贵阳举办第一届大数据博览会,当时马云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在当时很多人并未理解,甚至觉得有点“危言耸听”,今天听起来,却十分震撼——

 

“未来最大的能源不是石油而是大数据”。

 

大数据为什么这么重要?承载大数据的“云平台”,为什么可以说是未来竞争的“核武器”呢?

 

我举一个例子。

 

二战时期,日本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舰,叫大和舰。从名字上就知道,这是代表了当时所谓“大日本帝国荣誉”的舰艇。

 

它拥有十分厚重坚硬的装甲,装备9门460毫米大口径主炮,以及12门副炮和156门高射炮。由总功率15万马力的4台蒸汽轮机驱动,并且配备了最先进的光点和雷达系统。

 

这个配置,即使拿到今天,也是海军史上最大一级战列舰。

 

当时日本想凭借2艘舰艇,击沉美国的航母。可最后,不可一世的大和舰,连航母都没找到,就被航母的舰载机击沉了。

 

其实,航母只是一个平台,本身没有进攻能力,但是它是一个生态,上面搭载了各种强大的预警机、舰载机,还有核潜艇等武器,让整个系统组合的力量,强大到无敌、所向披靡。

 

这就是平台的意义和价值。

 

同样,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都有一个基础设施,叫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它就是一个平台,它无处不在,并且像水、空气一样离不开。

 

就像科技预言帝凯文·凯利说的,“它影响的是人类活动的组织方式,它不是设备,而是一个环境。”

 

新基建的本身,就是这个环境,搭建出一个生态,就会生长出狮子、大象和羚羊。最后,他们成长为中国竞争力的关键。

 

这其中有很多你不知道的知识:

 

比如说,从2015年,铁路售票上云,阿里云承接了75%的春运高峰网络查询、购票任务,让系统不再拥堵,创造了中国春运的奇迹。

 

农业领域,阿里云的ET农业大脑,能根据农作物情况,实时调整水肥用量。

 

阿里云"飞天"系统奠定了中国云计算的基础,企业将业务流放在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公共云服务器上成为主流。目前,超40%的中国500强企业、近一半的上市公司和80%的科技类公司汇集在阿里云上。

 

《人民日报》曾发表了一篇《用云计算敲开数字经济大门》的社论,文中有一句很关键: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使全球经济重新洗牌,而云计算作为数据化和智能化的基础,是抓住这轮机遇的重要内容。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阿里云将全力投入数字经济新基建,将阿里巴巴20年建设的技术能力带给全社会,帮助政府和企业建设面向未来的新型基础设施。”

 

所以说,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基建,是中国未来国力竞争的核心关键。

 

而且,云计算和传统行业结合,还可以创造新的游戏规则,这就是所谓“换道超车”的意义。

 

未来20年,这一问题,我们应该认真思考。

 

参考资料:


[1]. 吴晓波:《激荡2020——疫情特别演讲》全文整理

[2]. 智谷趋势《千万别小看了,欧美国家的底牌!》

[3]. 人民日报《超硬核!雪山顶找信号的女孩,可以在家上网课了!这台基站专为她而建》


  

排版 | 张溪冉

 审校 | 叶开甫  轮值主编 | 叶正新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953@qq.com


 延伸阅读 


2020 打磨深度思考力

2020:向正在发生的未来学习

王育琨:活下去的能力

王育琨:企业度疫智慧

任正非:断供把我们逼上梁山

任正非:我是个泥人偶像

如何激发个体创造活力?

胡耀邦:历史是混不过去的!

未来路在何方?

华为的精神力之秘

开启一个更有意识的未来

新冠肆虐|别让巨大的无穷性哭泣!

周其仁:疫劫中怎样活下来

世界秩序灾难中系统重置

灰度哲学助他走出了抑郁

任正非:我心中的英雄

任正非:活下去的倔强

任正非在至暗时刻微笑

新视野|人类文明正在系统重置
这是历史的重要时刻
特斯拉:我为什么牛?
特斯拉:我是未来
田涛:华为需要一个特斯拉

任正非:我心中的英雄

田涛:华为需要一个特斯拉

特斯拉:我是未来

陶斯亮:依靠还是依赖?

张文宏能走多远?

疯头会:疫劫开启更有意识的未来

比尔·盖茨:开启更有意识的未来

王健:改变从认知开始

贝佐斯的“徘徊”哲学

任正非:力出一孔

任正非:造物—改命—无我

桑塔格:文字的良心

李斌的三次悬崖勒马

施一公:灰度呀,灰度!

郭台铭:未来世界会有中美两套系统

孙宏斌的至暗时刻

国礼百雀羚给战疫中最可爱的人

储德群战疫记

不抱怨,生命需自救

方方:病毒在抢救中医

德国人为什么爱中医

波克特:中国人该觉醒了

李宁先|战疫 学中医自救

甲哥,你不该当逃兵!

中国商业史上永远的痛

任正非:活下去的倔强

任正非在至暗时刻微笑

王育琨:母亲的精神力

比尔·盖茨:还没有任何系统应对病毒爆发

邓小平:向真实低头的勇气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 专注(死磕)× 做好(绝活)

喜马拉雅有声《地头力》

潜能量表:自性爆发,拿出绝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