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环境戴小东:打通“产学研”落地通道 用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升级
12月20日,在E20环境平台和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9第十三届固废战略论坛”上,首创环境控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首创环境科技公司总经理戴小东,以“科技创新助推环保企业升级,打造首创环境产学研模式”为题作了主题发言。
来源:中国固废网 整理:陈伟浩
首创环境:十年磨一剑,以领先的有机垃圾处理能力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12月20日,在E20环境平台和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9第十三届固废战略论坛”上,首创环境控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首创环境科技公司总经理戴小东,以“科技创新助推环保企业升级,打造首创环境产学研模式”为题作了主题发言。戴小东从科技创新发展环境、首创环境产学研模式、产学研融合落地案例三个方面作了深度分享,并获得了行业同仁的广泛支持与认可。
戴小东
以下内容根据戴小东现场发言整理:
在科技创新战略的引领下,近几年首创环境保持了高速高质量发展。垃圾焚烧、厌氧处理、危废处理等核心技术享誉国际国内。首创环境连续八年获评“中国固废行业十大影响力企业”,并致力成为中国固废领域领先投资运营商和环境综合服务商。
戴小东指出,从当前环保行业的宏观环境、产业形势来看,科技和创新引领是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才能助推产业升级。他强调要搭建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协同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从“紧密结合”向“深度融合”转变,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戴小东重点谈到了首创环境的产学研模式,从产学研的大环境上,提出了当前企业做产学研的几个特点,以及产学研的一些优缺点。
特点:
1、体制需求。高校研究与实践脱节,多用于学术指标考核,缺乏产业结合点,找不到需求和痛点,无法落地;
2、科研本身。高校教授更喜欢申请国家经费,对于学术研究市场化、商业化、落地需求考虑较少;
3、成功案例少。缺乏跨学科应用人才,资金成本较高,缺乏市场对接渠道,企业和高校不能深入互动;
4、缺少沟通机制。缺少牵头人,缺少企业资金,双发缺乏沟通,致使技术无法有效转化。
优势:
从实验室或者研究机构出来的前沿技术,本身就非常具备前瞻性和引领性;应用之后,可以解决技术上的瓶颈问题;在产学研过程中,不仅可以为科研机构和企业双向培养人才,还可以填补技术空白,为企业开创一个新领域。
缺点:
知易行难,一般企业怕失败;配套政策、体制不健全;风险大;落地难。
戴小东谈到,一个企业要想真正实现产学研的落地,首先做好产学研不能成功转化和承受失败的心理准备;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该要配套好政策、体制等方面的措施。为解决产学研的落地难题,首创环境建立了一套自己的产学研保障体系。
1、容错机制。建立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的容错纠错机制。对于科研人员按制度规定,勤勉尽责、没有谋取非法利益,但未达到预期发展效果的科研项目,免予追究执行责任。
2、研发投入。以高于收入增速的增长率逐年加大科技投入,高于企业收入的2%。
3、加强科技人才激励。对科技人员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并实行宽带薪酬体系。
4、加大科研政策扶持。鼓励产学研、技术并购等掌握核心技术,鼓励科研人员设立创新实体,孵化失败可返岗。
三大模式助推产学研完美落地
模式一:成果转让
第一种模式,成果转让。就是以购买的方式,直接获得科研成果。在高校或者科研院有了学术成果之后,企业又认可了它的价值,可以直接把它买过来进行产业化落地。在这个过程中,资金以及产业化所承担的风险都是由企业来进行承担,但这种模式成功的几率相对不大。
模式二:筑巢引凤
第二种模式,筑巢引凤。由企业在投资的项目上面成立研发平台或实验室,将项目上所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直接邀请高校和研究机构到项目实验室来进行开发合作。研发的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这个项目,来验证和检验成果的效用。
模式三:共同开发
第三种模式,共同开发。由企业和高校联合立项,一起成立研发平台,由企业输入资金、市场、管理等资源,由高校输入实验室、科研人才等,然后对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再由企业主导进行产业化落地,最后由企业和科研机构来共享研发的收益。
最后戴小东以首创环境和北理工合作的产学研(共同开发模式)项目为例,分享了从情报收集、开启产学研、组建团队、商务拓展到中试、成果转化、产业化落地、技术成果应用等一系列的具体落地措施,受到了业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并倡议汇聚行业力量,携手并进,真诚合作,开启 “产学研”合作新篇章。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刘女士:17610899796(微信同号)
编辑 |郭香莲、李艳茹
统筹 | 谷林
2019年,E20研究院重磅发布——年度报告、细分领域及总裁专属报告,明确政策趋势和产业形式,为把握市场机会提供有力支撑,具体报告名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