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隐踪巡觅 | 灵峰桂枝新发 真香

细流 灵隐寺 2024-03-19

△灵隐寺念佛堂前的桂花



编者按:

秋风拂冷小蕊藏,清露枝头凝沉香。时值桂月,云林的桂花这几天开始绽放,暗香浮动,沁人心脾。一株株缀满细蕊的桂花树,让诸多游客驻足闻赏。闻千年古刹之桂香,寻武林天竺之文脉,别有一番意趣。微信今刊发一位游客的投稿,更期盼您也亲临灵隐,游之记之。本公众号为增强与广大善信、游客互动,新开“隐踪巡觅”栏目,主要内容为游客参访灵隐寺的游记。图文、视频等均可。欢迎各位游客踊跃投稿。来稿者请备注姓名、手机号码、邮寄地址等信息,若为公众号选用刊发,灵隐寺将于年底寄送贺年年历。邮箱:sdf05710571@qq.com


△灵隐寺药师殿前的的桂花


作为一个北方人,每次读到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时候,总是对诗里空山之中凉风吹过,桂花纷纷离枝飘落的意境心向往之,无奈周围没有桂花,不能亲身体会古人所见的风景。


这次有机会到杭州,刚好又是农历七月底八月初的时间,想着正是满城桂花飘香的时节,可以好好的看一看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了。在西湖边四处走了几日,看到盛夏已过、金秋才至时候满池的荷叶,看到杨公堤西侧湖光山色两相映,看到路边已经落了的法国梧桐大大的叶子,但就是没遇到心中记挂的桂花香。



周末休息,和朋友一起去灵隐寺敬香,在大雄宝殿礼佛之后,拾级而上。秋雨微凉,两个人撑一把伞,就在互相照顾着往上走的时候,突然闻到一阵清香,两个人都觉得惊喜异常,同时发出一声感叹:“好香啊”。


再努力用鼻子去闻,却又没有了,四下寻找,好像也没有桂花树。正在犹豫中,准备继续往上,又是一阵清香飘来,这次在心底确认了,这一定就是桂花香,循着香气,往下走了一段果然有一棵桂花树,细细小小一丛丛的淡黄色小花开得正盛。



原来桂花是这样,四处寻找的时候总是不见身影,等走过了,一阵淡香飘来,才发现刚刚擦肩而过的就是一直寻觅的,正是众里寻他。


终于寻到桂花,满足多年小小心愿。同来的朋友还开玩笑说,“我早就跟你说过了,灵隐寺桂花很多,这下总算是不虚此行。”



从朋友那里了解到,天竺一带原本就多桂树,每年仲秋时节,桂花灿灿,馥郁芬芳。唐诗人宋之问《灵隐寺》一诗,将天竺灵隐寺桂花浓郁远溢之香,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据《灵隐寺志》记载,千百年来,天竺灵隐曾多次天降桂子。


一次是发生在唐代,《灵隐寺志》记:“唐天宝中,尝雨桂子,有一子成树。”桂子降落之处,被称为“月桂峰”(月桂峰在飞来峰西南侧)。



还有两次是在北宋仁宗天圣年间,明代文人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中记:“北宋仁宗天圣中,秋月甚朗,降灵实于兹山,状若珠玑,璀璨夺目,有异人识之,因曰:此月中桂子也。”


《灵隐寺志》也有记载这件事,北宋仁宗天圣年间丁卯之仲秋,有两次天降桂子。时值农历七月和八月的十五月圆之夜,殿堂前后左右都有天降桂子,像下雨一般,其大若豆,其圆若珠,分黄白黑三种颜色。桂子带壳,味辛,具香气。


当时,有僧人取桂子播种林下,桂子经一旬雨露的滋润,嫩芽破壳而出,不到一个月,绿叶茁壮,竟然长至一寸余,惹人喜爱。第二年春,将桂苗移植至飞来峰下白猿洞附近的回轩亭旁,大概有二十五株。


宋代高僧遵式(963—1032年)在月桂峰居住了十二年,所撰《月桂诗序》对“月落桂子”描述更加详细:“天竺桂子之说,起自唐时。天圣丁卯秋,八月十五夜,月有浓华,云无纤迹,灵隐寺殿堂左右,天降灵实,其繁如雨,其大如豆,其圆如珠,其色白者黄者黑者,壳如芡实,味辛,识者曰:‘此月中桂子也。’拾以封呈。好事者余播种林下,越数月,移植白猿峰,凡二十五株,遂改回轩亭为月桂亭。”


△灵隐寺联灯阁前的两株桂树


遵式大师还写过一首咏月桂峰的诗,诗中把天降桂子,联想成嫦娥在广寒宫里闲来无事,戏将月中桂子洒落人间,好浪漫啊。


五峰合涧诗·月桂峰

宋 释遵式


嫦娥戏仙桂,掷子落人寰。

秀颖发矫林,芳馨胜远山。

兔边甘百上,鸟外谁一攀。

月里催人老,云根伴余闲。

余霞照海甸,高翠暖湖关。

康乐不在哉,猿来空庭间。


《灵隐寺志》又载:“康熙五年,灵隐大殿落成。八月十三早起,载堂禅师闻屋上历落有声,出而视之。其状圆而长,大踰蓖麻子,壳有文亦相类。大殿法堂方丈前后,都有拈取。呈具德和尚,曰:此月中桂子,吾已见过二次。”


月中落桂子应该还有其它未被记载的时候,山中花自开落,桂子也自结落。据朋友说,因灵隐天竺“月中落桂子”的传说,“月中桂子”多被僧人移种他乡。说不定以后去其它地方再遇桂花,就有从灵隐寺移栽而来。


《扬州画舫录》就有记载:清时扬州扫垢精舍因成功繁育浙僧送的灵隐寺的“月中桂”,改名金粟庵。康熙五年,“灵隐大殿落成后,八月十三日早落月中桂子。浙僧戴公过扬州,遗四五粒于庵中种之,因又改名金粟庵……庵左为桂园,园中桂树是月中种子,花开皆红黄色。”



宋邓志宏《咏桂》有诗句“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真切地描绘了仲秋桂花沁人心脾的清香。这次到杭州寻访桂花,最后在灵隐寺偶然遇之,清芬袭人,浓香远逸。


一阵秋雨一阵凉。雨天,天气微冷,出行不便,大家会比较想待在温暖舒适的家中。但是,带一件薄外套,一把小伞,在细细的秋雨中,漫步在寺中,寻访一点桂花的清香,暂时放下尘世诸多烦恼,偷得半日之闲,实在是一幸事。


投稿回顾

隐踪巡觅|白露已过 初识云林



线上随喜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随喜供佛斋僧,广种福田!


往期回顾

☀云林藏识天王殿  楹柱联——泉水生暖意  放笑脸相迎天王殿  楹柱联——愿下心低首 普度众生天王殿  楹柱联——眼前佛面即如来天王殿  楹柱联——金刚一杵 扫荡群魔天王殿  楹柱联——峰从天外飞来天王殿  楹柱联——鹫峰从天竺飞来天王殿  楹柱联——毗卢楼阁在南中天王殿  楹柱联——法门不二 大腹能容天王殿  楹柱联——悟道一念自开怀佛菩萨微笑的魅力和功德
☀云林学处学处 | 读《地藏十轮经》(上)学处 | 读《地藏十轮经》(下)学处 | 蕅益大师誓皈地藏菩萨 发愿回向偈

学处 | 诵读地藏经 发地藏大愿

学处 | 盂兰盆会比一般世间孝行殊胜在哪里学处 | 盂兰盆节的由来和意义学处 | 世出世间 以孝为先学处 | 学佛三要诀——怖生死、奋刚勇、开正见学处 | 弘一大师总结《地藏经》的三个要点学处 | 诵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合集)学处 | 阅读体会佛教尊师传统学处 | 《地藏赞》(梵呗唱诵)

☀常识系列常识 | 为什么汉传佛教寺院大都被称为“丛林”
常识 | 你听说过出家人的“身份证”吗——僧籍 度牒与戒牒常识 | 僧人袈裟为何那么殊胜常识 | 出家师父们还有哪些日常服饰常识  |  寺院的中轴线上都有哪些殿堂?

常识 | 人为什么会走霉运

常识 | 佛教中什么样的典籍 可称为“经”
常识 | 《华严经》妙觉法门的三大菩萨
常识 | 吃素与吃斋的区别
常识 | 出家与在家的区别
常识 | 观世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常识 | 佛教的家庭观

常识 | 地藏菩萨的通灵神兽——谛听

常识 | 为什么要做佛事?

常识 | 佛门礼仪——如何在寺院过堂?

撰稿 | 细流配图 | 妙等
责编 | 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