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处 | 守到白露秋分 自见秀而且实——蕅益大师《圣学说》导读(中)

妙声 灵隐寺 2024-03-19


2020年9月22日,农历八月初六,正是秋分节气,阴平阳秘,昼夜均而寒暑平。历代祖师常借时节演说佛法,每以景物利济群生,有关秋分的开示也不在少数。今天我们谨从大藏经中选取灵峰蕅益大师的《圣学说》一文,略分篇章,粗解义趣,画蛇添足,以为导读。

前文回顾:
学处 | 守到白露秋分 自见秀而且实——蕅益大师《圣学说》导读(上)



操履之法:历缘忍性  藉境炼心

在详细说明了观照心与万法过程中存在的二种歧途之后,蕅益大师又借用儒家的君子之道为有真志于佛祖圣贤之学的修行人,标明了操履正道。这一段开示有两个层次,一是用功方法,二是成就境界


真志佛祖圣贤者,素位而行不愿乎外,凡富贵贫贱种种境缘,皆大炉鞴,一切时中,动心忍性,增益不能。

就具体用功方法来说,关键在于藉境炼心。如前文所说两种歧途,或执内心而废外境,或取外境而舍自心,都有偏差。既然万法唯心,心外无法,显然不应将内心与外境分为二端,横生隔异。


但对于初学来说,很难通过观照的力量达到心境一如,这就需要在时时观照自心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用外在种种境界的不停变化来磨炼、检验自己的心,这就是藉境炼心。


补注

素位而行不愿乎外,援引《中庸》,原文为“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指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动心忍性,增益不能,援引《孟子·告子下》,原文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指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乃至每一行动都不如意,以此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总而言之,就是不被贫富、贵贱种种顺逆境缘所动,而是将这些境缘当做大炉鞴(炉鞴指火炉鼓风的皮囊,也多借指熔炉),于中陶冶熔铸,锻炼自己。


然后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如松柏亭亭独秀于霜雪间,而天地之心赖此见矣。

补注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援引《孟子·滕文公下》,原文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指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天地之心,援引《周易》中的复卦彖辞,原文为“复,其见天地之心乎”。一般来说,天地之心是一种比喻,指天地的核心、本原、规律,亦即天道。如北宋五子之一的张载张横渠就有“横渠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经过种种境缘的长时间磨砺,便能真正的不为境转,犹如松柏亭亭独秀于霜雪间,这就是成就境界了。不仅如此,藉境炼心的功夫能到如此地步,则真谛可悟、圣果可期,所以蕅益大师引用《周易》的话说天地之心赖此见矣



虚妄之由:襟期元无  真风扫地

吾悲儒释真风今日尽皆扫地,良由学儒者急富贵,学佛者在利名,元无佛祖圣贤襟期,故学问操履行门,皆适助其虚妄。

蕅益大师在明确提出藉境炼心的操履之法后,反观当世佛教与儒家的修行之人,发出了儒释真风今日尽皆扫地的悲叹。所谓真风,就是佛、儒二家的宗旨和风尚,为何说二家真风尽皆扫地呢?


因为学儒之人所迫关切的在富贵荣华,学佛之人所意牵怀的在望,恰恰缺失了学佛和学儒最为根本的发心——佛祖圣贤襟期。也就是说,无论学儒学佛,若无欣向佛祖圣贤的发心,关切在意的仅仅是富贵利名,那二家真风扫地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仅如此,因为最初发心不正、襟期元无,一切操履行门种种修持不过是在长其虚妄驰求,与道相背,距离佛祖圣贤之学也就愈趋愈远。



耕耘之譬:护苗锄草  水旱渠潦

操履之法是从正面切指修持关键,虚妄之由是从反面痛陈歧误根源,在通过正反两个方面对观照自心、融通万法加以说明后,蕅益大师又提出了一个耕耘的譬喻,以期更加形象地说明。


如良田然,种未植,莠未耘,而灌以粪腻,益增芜秽而已。

就好像是一片良田,如果子尚栽,草尚未耘除,便骤然浇灌以粪腻肥料,其结果自然是乱草丛生的芜秽景象。那种田及修行的正途应是怎样呢?


学者但向心田中保护菩提嘉苗,芟刈名利莠草,随时溉灌,勿助勿忘,守到白露秋分,自见秀而且实。

首先要能拣择之与,并分别采取措施:


  • 以智慧、慈悲为代表的菩提之心犹如种在土中的嘉苗,需要勤加保护


  • 以名望、利养为代表的烦恼之念犹如长在田里的莠草,需要留心芟刈(芟刈:指对杂草进行割除清理)。


其次,一切时、一切处均要注意长养菩提善根,清理烦恼杂草,也就是所谓随时溉灌。既不能揠苗长,操之急切;也不能片刻怀,失于疏忽。


世间农夫种植庄稼,如果可以勤于培育,精于耕耘,久久为功,待到白露秋分时节,自然丰收,不仅外,更兼内。修行也是如此,倘能以此随时溉灌,勿助勿忘的功夫,持之以恒,久久自见进益。


至于旱则车水,潦则开渠,虽神农复兴,亦不能使岁时无旱潦也。

虽然如此用心种田,仍然难保会有种种天灾随时降临,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干和洪涝(,古同涝,指雨水过多,导致被淹)灾害。这是即便神农复兴于世,也难避免的。


不过农夫仍旧可以运用自己的力量减少损失:则用水车排灌的方式以补降雨不足,则用开凿沟渠的方式以泄洪水淤积。只要尽力救灾,妥善解决,依然能够旱涝保收。


对修行来说也是一样,种种顺逆境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即便成佛之后,如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还示现有金枪马麦之事。作为修行者,虽然无法让顺逆境缘不复出现,但遇境逢缘仍可善调自心,犹如旱则车水,潦则开渠一样。这样无论境缘顺逆,都能藉以磨砺自心,待到白露秋分时节,必见秀而且实的丰收景象。(未完待续)



原文

圣学说


佛祖圣贤之学无他,求尽其心而已。尽其心者,不于心外别立一法,不于心内欠缺一法。是故为子臣弟友,止孝忠顺信,充恻隐辞让羞恶是非之心,而仁义礼智不可胜用,造次颠沛必于是,可以久处约、长处乐,皆由了达心外无法故也。


六祖云:法法皆通,法法皆备,而无一法可得,名最上乘。今人甫欲通备一切法,必舍自心而求诸外;甫说法皆无实,必固守痴顽,而不知藉境炼心,无怪乎不堕枝离之学,便落暗证之坑也。夫不知万法唯心,泛求诸事事物物,安得不罔?不知心具万法,独取一昭昭灵灵,安得不殆?嗟嗟!昭昭灵灵,尚不可取,况昏昏墨墨哉?


真志佛祖圣贤者,素位而行不愿乎外,凡富贵贫贱种种境缘,皆大炉韛,一切时中,动心忍性,增益不能,然后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如松柏亭亭独秀于霜雪间,而天地之心赖此见矣。


吾悲儒释真风今日尽皆扫地,良由学儒者急富贵,学佛者在利名,元无佛祖圣贤襟期,故学问操履行门,皆适助其虚妄。


如良田然,种未植,莠未芸,而灌以粪腻,益增芜秽而已。学者但向心田中保护菩提嘉苗,芟刈名利莠草,随时溉灌,勿助勿忘,守到白露秋分,自见秀而且实。至于旱则车水,潦则开渠,虽神农复兴,亦不能使岁时无旱潦也。


以此方便自养善根,令成熟度脱,便堪以四悉檀益物,令其番番种熟脱,尽未来际,无所不度。而吃紧关要,只在今日最初一步。盖南其辕则步步近楚,北其辕则愈趋愈远,纵能久后觉悟改辙,不唯所伤既多,亦枉却多少功夫,岂不可惜?


此苦口良药,勿但作文字看过,道理解过,直滴滴入口,从咽喉灌入脏腑,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窍,皆为药味所透,庶几也已。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随喜供佛斋僧,广种福田!


往期回顾

☀云林藏识

天王殿  楹柱联——泉水生暖意  放笑脸相迎

天王殿  楹柱联——愿下心低首 普度众生

天王殿  楹柱联——眼前佛面即如来

天王殿  楹柱联——金刚一杵 扫荡群魔

天王殿  楹柱联——峰从天外飞来

天王殿  楹柱联——鹫峰从天竺飞来

天王殿  楹柱联——毗卢楼阁在南中

天王殿  楹柱联——法门不二 大腹能容

天王殿  楹柱联——悟道一念自开怀

药师殿  楹柱联——琉璃世界放光明

药师殿  楹柱联——慈云法雨济群生


☀云林学处学处 | 世出世间 以孝为先学处 | 学佛三要诀——怖生死、奋刚勇、开正见学处 | 弘一大师总结《地藏经》的三个要点学处 | 诵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合集)学处 | 阅读体会佛教尊师传统学处 | 《地藏赞》(梵呗唱诵)
学处 | 守到白露秋分 自见秀而且实

☀常识系列常识 | 为什么汉传佛教寺院大都被称为“丛林”
常识 | 你听说过出家人的“身份证”吗——僧籍 度牒与戒牒常识 | 僧人袈裟为何那么殊胜常识 | 出家师父们还有哪些日常服饰常识 | 寺院的中轴线上都有哪些殿堂?(上篇:山门、天王殿)

常识 | 寺院的中轴线上都有哪些殿堂?(下篇:大雄宝殿、法堂和藏经楼)

常识 | 人为什么会走霉运

常识 | 佛教中什么样的典籍 可称为“经”
常识 | 《华严经》妙觉法门的三大菩萨
常识 | 吃素与吃斋的区别
常识 | 出家与在家的区别
常识 | 观世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常识 | 佛教的家庭观

常识 | 地藏菩萨的通灵神兽——谛听

常识 | 为什么要做佛事?

常识 | 佛门礼仪——如何在寺院过堂?
常识 | 佛教器物——盖


编辑 | 妙声

责编 | 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