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常识|十二处与十八界

灵隐寺 2024-03-19

前文回顾:

常识|五蕴:色、受、想、行、识(上)

常识|五蕴:色、受、想、行、识(下)


十二处


内六根,外六尘。把色法开开,开成十种,心法合起来合成二种,这叫十二处。


内六根,外六尘,怎么叫做处呢?它是生六识之处,六识从哪里生出来呢?就从内六根,外六尘,这十二处所生出来的,叫十二处。


内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内,就是我们身体以内,把色法开成五个。眼,是眼睛;耳,是耳朵;鼻,是鼻子;舌,是舌头;身,是身体,这叫五根,属于色法。再加个心,就是意,古时候叫意,现在叫心。


眼、耳、鼻、舌、身、意,五个色法,一个心法,这是内六根对着外六尘,外面有六个尘境,佛经上把它翻译成尘,尘者染污之义,它能染污真心,我们的真心怎么会染污呢?被色、声、香、味、触、法,这六个尘境给染污了,所以叫六尘。


外面这六个尘境,六尘,叫六境。这六个尘境,眼睛所对的,叫色尘;耳朵所对的,叫声尘;鼻子所对的,叫香尘;舌头所对的,叫味尘;身体所对的,叫触尘,冷暖涩滑,都是身体觉触出来的。这个东西很冷、很热,不是眼睛看见,不是耳朵听见,你怎么知道它很冷、很热呢?这个东西很涩、很滑,都是身体觉触出来的,这叫触尘。意根所对的,叫法尘,就是一切诸法,都是我们的妄想心所对的境界,叫做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十八界


界,各有个界限,十八个法,叫做内六根,外六尘,中间有六个识。这六个识,就是把五蕴的识蕴开开,开成六个识,眼睛,有眼识;耳朵,有耳识;鼻子,有鼻识;舌头,有舌识;身体,有身识;意,有意识。把一个识蕴,开成六个识,这六个识怎么生出来的呢?


根尘相接生出来的。内六根,接触到外面的六尘,中间生出来这六个识,就是六个妄想心。还有第七识、第八识,暂时不讲,为什么不讲呢?讲的凡夫法,不但凡夫不了解第七识、第八识,连二乘圣人也不了解。阿罗汉、辟支佛修行用功,只知道六个识,不知道第七识、第八识。第七识、第八识,是菩萨才知道的,所以在凡夫法,只讲六个识。


识属于心法,无形无相,怎么知道有心法呢?它有作用,一定有个本体,从体才起用,没有个体怎么起用?比方像电,你看见电了吗?我们看见电灯亮了,电光是电的作用,电的本体,我们看不见,但是一定有个电,没有电怎么放光?所以心有作用,就知道一定有个心法。比如我们眼睛,一定不是眼珠,是眼识看见的,怎么知道的呢?在佛经上讲,我们的眼珠,属于眼根,浮而不实,是染污之性,所以叫浮尘根,浮尘根眼珠不能看见,里面还有一个净色根,还是色法,它是清净色法。


按现在的医学进步,那就是视神经,眼珠不能看见,它有视神经看见,医学家就研究到这里。在佛经上讲,它是个眼根,还是色法,叫净色根,净色根不能看见,里面还有识的作用,比方一个人睡着了,他的浮尘根、净色根都在,怎么不能够看见?识不起作用。这个人晕倒了,晕倒的时候,他的浮尘根、淨色根,他的视神经怎么不能够看见?识不起作用。所以一定有个看的东西,看的东西属于心法,就属于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都是这样讲。



十八界,内六根,外六尘,根尘相接,中间才生出来六个识。根尘不相接时,六识不起作用,合到十二处。十二处把色法合成一个色蕴,把心法合成四个蕴:受、想、行、识,就是五蕴法。五蕴法再合起来,内里面一个心法,外面一个色法,就是色心二法。色心二法,心,是明了分别之义,只是它这个妄想心不明了分别,根本没有个色法。所以色心二法,再合起来,就是一个妄想心。


妄想心,就是一切凡夫法的本体。释迦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对治妄想心的。我们念阿弥陀佛,也是对治妄想心,念到一心不乱,妄想心不起分别,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您认识灵隐寺中的这几位“小朋友”吗
藏识|五月十六 道济禅师(济公)圆寂日——如今收拾归来 依旧水连天碧
藏识|灵隐寺大雄宝殿的国运禄位
藏识|还源去,无须更远寻——傅大士在杭州的遗迹寻访

☀巡觅
巡觅|1996年10月摄于灵隐寺药师殿前
巡觅|灵隐归来勤诵经
巡觅|佛已了然我心事
巡觅|20 30 40,三到灵隐,心之所向

☀学处学处|修福修慧修净土:如法进修,增长智慧,破除烦恼
学处|为什么要去朝山?
学处|修福修慧修净土:具足无量功德,清净庄严,谓之净土
学处|修福修慧修净土:一心念佛,朝向极乐之邦迈进

☀观照观照|即便是躺平,也要去极乐世界躺啊
观照|改善自己的命运
观照|佛法的立脚点在于人生的多苦观
观照|学佛的人,正信正见

开示开示|圆瑛法师:佛教以一心为宗,觉悟为要,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开示|印光大师: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凡夫不可学彼喝酒吃肉
开示|太虚大师:学佛之简明标准
开示|虚云老和尚:感果之时安然顺受,毫无畏缩,就叫明因识果

一偈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无常无我觉③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无常无我觉④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常修少欲觉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知足守道觉①

物语物语|玉兰——春日无限 玉兰花开山寺中物语|茶花——不见茶花 怎知春深如海
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物语|七叶树——只为昔时受记莂 今来此地荫人天

☀常识常识|入世的精神:禅定
常识|入世的精神:般若
常识|五蕴:色、受、想、行、识(上)
常识|五蕴:色、受、想、行、识(下)

☀素食素食|是夏天的味道啊
素食|安心素食好食在
素食|初伏天,炎炎夏日清凉素
素食|天气这么热,一起吃素吧

☀分享分享|阳光洒进了我的心里
分享|供花四悟
分享|夏长万物 皆念三宝
分享|立坚固愿

☀赏析赏析|镰仓时代佛画:华严五十五所画卷断简
赏析|南宋佛画:华严三圣图
赏析|(传)明代唐寅:维摩说法图
赏析|《华严经》与卢舍那佛法界人中像

☀历史历史|南北朝时南朝佛教的兴盛
历史|南朝历代相承的佛典翻译事业
历史|形成于南朝的佛教义学宗派雏形
历史|摄论师与十诵律师

☀阅读阅读|丰子恺:作父亲
阅读|丰子恺:送考
阅读|丰子恺: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阅读|丰子恺:午夜高楼

☀故事

故事|为什么以关公的生日作为伽蓝菩萨圣诞

故事|佛陀的无能为力——琉离大王灭释种

故事|佛陀的身体也会受伤吗

故事|长者子呻号的“病因”


☀视频视频|历史珍影 九十多年前西方摄像师眼中灵隐
视频|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视频|灵隐七叶树花盛开——华开便见祖师面 叶布还惊帝网张
视频|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上)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随喜华严法会、供佛斋僧、每月放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