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漫长的寒假,学子们陆续重回久违的学校,从在家中相对闲适的状态回到紧张有规律的校园生活,对不少学子来说,需要有一个过渡,也是一个挑战。
返校后,有学生出现茫然、焦躁、不适应;有同学在疫情防控期间不知道如何与同学相处;也有同学感觉跟不上学习节奏,甚至不想上学……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师生、家长该怎样做,才能让复课后的学习更有效率,让大家的心态更加平稳?一起来看心理老师开出的返校复课心理指南。
返校复课后,面对生活和学习节奏的突然改变,总会出现不安、焦躁、茫然等情绪问题,怎么办?
江门市技师学院心理教师莫小茹:返校后,面对生活和学习节奏的突然改变,同学们难免会出现不安、焦躁、茫然等情绪。这是正常的现象,我们首先要学会放下评价,接纳情绪。其次,接触当下,关注此刻,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增加“心理弹性”。如果你对疫情期间的低效学习而感到懊恼,抑或是对返校后的学习生活充满担忧,没关系,你可以继续带着这些懊恼或担忧,看看自己“现在”可以做些什么,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些事情中。善用方法,调整情绪。如果遭遇“情绪危机”,请不要害怕,可以先尝试一些普适性的方法,例如通过情绪日记来表达情绪,允许自己哭一哭,或听音乐、唱歌、运动,尝试一些能够令自己愉悦的事情;也可采用减压支持的方法自我调整,如正念呼吸、蝴蝶拍、想象放松等技术;当然,必要时,最好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终于迎来复课,不用再跟老师和同学做“网友”了!但是现在还在疫情期间,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处在同一间教室里,怎样与同学相处才安全?
范罗冈小学心理教师陈美欢:目前,虽然疫情还没走远,但只要我们严格按照防疫规定和要求做好日常防护,是可以放心正常返校复课的。返校后,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可以帮助我们与同学更好地“有度”相处:理解接纳,从容应对。平等、科学对待身边的同学、朋友。如班里有从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回来的同学或者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我们应该做到理解和接纳。与同学保持“适度”距离,坚持“三不”政策:不排斥、不取笑、不孤立。换种方式,主动交流。复课后,即使不能像以前那样与同学亲密无间地相处,但可以保持安全距离与同伴多交流、沟通,重拾朋辈互助的乐趣。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复课后,同学们结束“单打独斗”的网课学习,回归正常学习轨道,同伴竞争和合作交流将逐步呈现。适度的竞争、合作可以促进彼此更好地成长,因此,我们可以与同学相约,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在竞争、合作中共同成长。江门市技师学院心理教师莫小茹:疫情让我们深刻而丰富地理解家的含义。返校复课,孩子需要家人的支持。家长要鼓励孩子和老师、同学互动,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班主任、老师及时沟通了解返校复课的相关要求,给孩子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孩子在“抗疫”中成长,在自我觉察中发展。当复课初期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要指导孩子控制和调节情绪,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而不要一味指责,有时候,静观其变也是一种教育的智慧。处在升学毕业或就业期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中、高考与就业压力或过度焦虑,此时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和孩子沟通,提供相应的生涯指导和情感支持,鼓励他们面对问题,学会处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他们有压力时也需要有疏解的途径,陪伴是爱孩子最好的“告白”。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心理困惑与问题,要共同面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有需要可以及时联系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必要时向社区,以及专业医疗机构和心理中心求助。
一部分学生不能及时适应复课后的校园生活,甚至出现了不想上学的情况,作为老师该如何处理?
新会实验小学心理教师黄健娜:首先,老师要做好正常化的心理预期。经历了超长假期和三个多月的居家学习后,学习方式和作息规律都发生了改变,部分学生会对返校复课的改变有些抗拒。重新回归学校,学生出现不适应的现象是正常的,这样一般化的认知,可以让老师们在遇到适应不良的学生时更淡定从容,更积极地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学生不想上学,可能有很多原因,包括“假期综合征”的表现;对疫情的焦虑、恐惧情绪的泛化;试图避免同伴竞争压力;假期作业或网课作业未及时完成;自信心下降,产生了畏难情绪,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等。 在和适应不良的学生沟通时,老师可以多采用以下方法:用鼓励性话语沟通,多认真倾听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切忌简单粗暴地指责孩子不爱学习、不愿上学。关注学生过去的积极经验。老师们可以多关注适应不良学生过去的积极经验,例如引导这些孩子回想以前开学时自己是怎么做的,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缓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