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周值得一看的摄影展(第104期)

乐呵娜拉 中摄协影像中文网 2019-07-12

唐代诗人刘言史在《立秋》中云: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秋天,就这么悄然来了。

这么好的季节,

何不结伴看展览。


“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

1978——2018,中国改革开放走过40年历程。放眼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的这40年,无疑是中华民族历史长卷中最雄伟壮丽的篇章之一。    这是一段辉煌传奇,也是一段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故事。

过去,历史主要靠史家用文字来撰写。得益于科技的进步,这40年的历史,第一次被千百万普通人,以他们自己的视角,用影像真诚记录。影像是时间的化石。好的影像,会在历史深处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它们不仅是时代最生动的记录,而且传导着史书上感受不到的温度和情感。也正因此,我们更能体会到这个时代的伟大。诚挚邀请您走进这部改革开放图像史,用心回顾我们刚刚走过的40年壮阔征程。


展期:2018年8月30日至9月12日

地点: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周一闭馆)

相关链接:

这些聚焦常人生活的照片,你看过吗?

这是一个用影像映射宏大叙事的展览

“影像见证40年”大展,带您见证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变化

历史由人民书写,所以我们将镜头对准人民

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今日在京开幕

今天所见的每一个瞬间,都涌动着历史的浪潮

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盛大亮相国博

720°VR带您网上观看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


塔可:福地

这是塔可在前波画廊北京的第三次个展。5年前在前波的首次个展《诗山河考》后,塔克走遍中国各地,探寻与重要宗教传统和哲学思想有着深厚渊源的偏远地区,通过它们来追溯中华历史文明。

2017年塔可开始了另一次远征,此次为探访自古被称为洞天福地的名山胜地,其中包括五岳等。洞天被学者傅飞岚描述为“庇护、修炼与得道升仙之所” ,在道教思想和文化中极其重要,最早出现在晋朝上清派的道书之中。本次展览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展现洞天福地所在的风景,另一部分则表达了洞穴的诗意。塔可使用当代的类比方式把洞天与虫洞相比较,后者是穿越时空的通道,理论上可以实现洞天福地中贯通不同世界的神秘之旅。


展期:2018年9月8日至10月20日

地点:北京·朝阳区草场地红第一号前波画廊


复星艺术中心影像季

复星艺术中心影像季即将呈现三个展览单元“收藏当代之道:来自复星基金会的影像(2010-2018)”、“安妮特·凯尔姆(Annette Kelm)”摄影展、复星基金会ANNEX 项目空间:“神思远:fifty, fifty”摄影展。

“收藏当代之道:来自复星基金会的影像(2010-2018)”汇聚了来自复星基金会管理的复星旗下企业收藏中的26位艺术家及其30件影像作品,并邀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策展人顾铮以当代艺术影像作为讨论对象,从“如何定义当代艺术”、“当代艺术为何当代”、“收藏当代艺术的意义”的三个层次,探讨影像艺术的当代性、多元性和公共性。此次展览将展出包括一系列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如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荒木经惟(Nobuyoshi Araki)、细江英公(Hosoe Eikoh)、贝尔纳·弗孔(Bernard Faucon)等艺术大师,亦囊括许多充满创造活力、且正在稳步成长的中青年艺术家,如沃尔夫冈·梯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杨福东、邱黯雄、JR、曹斐、黄炳、珍妮弗·施泰因坎普(Jennifer Steinkamp)、约翰·杰勒德(John Gerrard)和乔恩·拉夫曼(Jon Rafman)等。

“安妮特·凯尔姆(Annette Kelm)摄影展”,展出了她镜头下的普通日常用品,这些用品散发出的正式感,为观者营造出一种旁观视角。安妮特·凯尔姆借此在深入发掘摄影潜力的同时,对数字和后数字时代图像主流呈现的方式、重复的特征展开了深刻的批驳。

“神思远:fifty, fifty”的展览的命名,是缘于一个小故事。在印尼的时候,神思远和一个外国老太太一起坐升降电梯下楼,神思远按完楼层按关门键,按了几次门都关不了,空气很尴尬,仿佛过了好久。他们对看了一眼,她带上眼镜看了一眼,按了开门键,门关了。她对神思远一笑说‘fifty fifty’。”从商业摄影到独立影像创作者,神思远逐渐摒弃了商业化的精致唯美,愈发随性自由,洋溢着个人化情绪的影像形成特有的“个人纪实风格”。他不再执迷于传统摄影对构图光影的迷恋,转而用镜头捕捉和挖掘拍摄对象内在的自然释放。这种不以技法为前提的拍摄,即是基于对自我、摄影传统和如何表现世界的质疑和否定而形成的视觉语言,亦体现了其对影像媒介和影像叙事的反思。


展期:2018年9月8日至10月18日

地点:上海·黄浦区中山东二路600号复星艺术中心


欢迎再来鸟头世界,2018 北京

这是鸟头在香格纳北京的第二次个展,此次展览将呈现艺术家多个系列、形式各异的摄影装置作品,展示鸟头如何重新定义有形、无形材质和影像的关系,并为抒情和浪漫赋形。

鸟头从2011年起经常创作的矩阵作品将在此次展览中再次现形,例如由上百张来自世界各地人造景观的照片整齐排列而成的《鸟头世界2018-1》。相较于矩阵作品由照片与照片营造节奏,作品《永恒的永恒》则通过材质和照片生成意象。艺术家谨慎地用一层环氧树脂牢牢地封住“废弃”后被损坏的照片,以留存影像里化为永生状态的当下。

《有风》是一件由数座影像风车组成的装置作品。装置受阵阵风力转动,在温暖光线照射下,风车透明叶片上的影像和风车本身的倒影,幻灯片式地轮番投射在墙面上,随着风力转动加快变得模糊或慢下来直至静止清晰,抒情地将影像纪录过往瞬间对比现今的不确定,也通过带着纯真童趣的风车,将风的潇洒和力度具象化。

在同一空间的静物剧场《我梦》中,张牙舞爪的缤纷食材或衣着不羁的人偶,以及每张情节生动的摆设组合,都参合艺术家本身的真实形象或形象隐喻。每张静物影像中色彩变换、舞台效果等戏剧性的光线运用,直接呼应了作品外框隐晦的LED灯微光,通过外筐光效如同浮在光內部,照片边缘的反光丝绸更为光线增添柔和的气氛。

无论是集合影像的矩阵作品,还是荒诞的剧场式静物,鸟头世界用直率的本能反应于原始素材,回应现实世界规则的荒诞或旁观人类文明的兴衰,驱动他们原始能量的,正是对于人的质朴和浪漫情感的追溯。



展期:2018年9月9日至10月16日

地点:北京·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261号 (周一闭馆)


超时空影像展

时空影像是指艺术家的作品打破了惯常的时空意识和逻辑而制造的新影像,通过这些新影像的呈现,提供给我们观照现实的新渠道。本次展览选取的五位艺术家,切入影像创作的角度各不相同,但都是在某种程度上的超时空影像。他们中有将个体生命、空间和永恒时空并置的童文敏,有对隐形系统与现实世界关系追踪和揭示的胡伟,有将物理空间和记忆空间重叠的朱鹰文,有用戏拟的手法使历史空间与当下空间重逢的曾翰,也有对终将消失的城市功能空间做社会学调查的傅强。他们所制造的“超时空影像”,冲击着我们习以为常所接受的许多空间和时间观念,以及附着在这些观念之上的价值观。


展期:2018年9月8日至10月21日

地点:上海·多伦路27号多伦现代美术馆1-3层展厅

 

超时空影像展

“研究型展览”是具有特殊性格和功能的一种艺术展览。它将艺术品、艺术家或艺术现象作为资料收集和研究阐述的对象,随之将分析和阐述的成果转化为视觉和空间的呈现。

OCAT研究中心于今年年初发起了关于展览策划及研究的持续性项目——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旨在发掘与推进艺术研究项目的实施以及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展示,为当代艺术及艺术史领域的优秀学者和策展人提供实践机会与交流平台。历时三个月的征集,共收到18份完整的策划方案,经初评五份方案入围本次展览。五组策展人从自身实践经验,或是对当下某种社会关系、行为,历史档案、叙事,乃至对某种艺术实施方式的检视和重新思考出发,展现了虽内容和方法迥异,但艺术性与学术性相互交织沉淀的研究性策展方案。

本次展览将五份方案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在批评家、艺术家和公众面前,也是“研究性展览策展计划”项目成果的初步展示,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最终评选出的一份方案将于2019年春季在OCAT研究中心正式展出。

入围方案(排名不分先后):

何伊宁:《描绘历史:中国当代摄影中的历史叙事》

胡昊、刘张铂泷、聂小依:《重组/演绎:激活档案与公共记忆的当代艺术实践》

环形网管团队:《环形网吧》

莫万莉、邓圆也、林琳:《止物》

徐然:《凝视与被凝视的介入——来自社区摄影大赛的图像》



展期:2018年9月7日至11月30日

地点:北京·朝阳区金蝉西路OCAT研究中心

(地铁7号线欢乐谷景区站B出口向北100米)


元图像

这是W.J.T.米切尔教授首次以策展的方式进行理论思考。展览展现了视觉图像自我反思的方式,以及图像如何反思观看这一行为本身,同时也以视觉化的方式勾勒出米切尔“元图像”研究的轨迹和轮廓。

展览分多组图像和文本,其内容对于理解哲学、艺术史、媒介理论领域的图像再现这一问题至关重要。从柏拉图到德勒兹对图像地位的思考,从亚里士多德到麦克卢汉定义的媒介,从瓦尔堡到马尔罗式的展览实践,“元图像”展览都逐一反思,并引导观众进入一个由诸多领域的概念搭建而成的游戏迷宫,而这些概念都试图理解图像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元图像”展览采用了四种不同的展陈方式:

1)图像和文本阵列并置的“图集墙”:由著名艺术史家阿比·瓦尔堡在《记忆女神图集》中开创,也可见于犯罪学中的“证据墙”;

2)悬置、悬挂的图像展示方式:安德烈·马尔罗在“想象的美术馆”开创的一种方法,以表现作为经验数据云的图像持续变化、脱离实体的特点;

3)图像随机散落在地板上:展现图像的物质性,同时通过观众重新排列图片的尝试体现其能动性;

4)交互式的屏幕展示:观众可以浏览图像云,放大或聚焦于特定图例,或横向移动以追踪图像之间的连接。

展览为公众提供了主要源自西方艺术与科学研究的一套开放的图像与文本,并特别设置了供观众重新排列、组合图像序列的空间,希望能进一步扩展和丰富“元图像”这一概念。


展期:2018年9月9日至12月31日

 地点:北京·朝阳区金蝉西路OCAT研究中心


元图像

“边界共振”主要聚焦以下问题:人类如何跨越“虚设”了数千年的“人类/人体”之边界,为耦合之“物”赛博格赋予身份,并由此探寻人类自身的定位。

展览展示了韩涵、叶轩、虞菁三位艺术家各自创制的赛博格模型。这些由声音、文字和图像牵引的互动装置提供感觉和概念的双重线索,带领我们对游走于生物体与机器之间的赛博格耦合过程进行实验性的反思。


展期:2018年9月1日至10月14日

(12:00–18:00,周一闭馆)

地点:北京·798艺术区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灰盒子”空间


影像成诗

影像是无边界的图示语言系统,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普通人,都会通过“影、像、诗”这三者与世界发生浪漫的联结,交融于充满诗意的生活中。9月5日,“影像成诗”展览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展出。届时,HUAWEIP20系列携手上海当代艺术馆,推出15位艺术家和300名手机摄影爱好者的作品,希望通过艺术的真、善、美,体现天与地的美好,也通过素人与艺术家展开的影像对话,去印证博伊斯所说的“人人都是艺术家”。


展期:2018年9月1日至9月15日

地点:上海·上海当代艺术馆



题图为《放风》童文敏  行为  中国青海  2016


更多阅读 

生命中的最后一刻:你不会忘记你爱的人的样子

丰收+美味+摄影: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渔业摄影周

本周值得一看的摄影展(第103期)

阅兵之后,看看阅兵村里的故事

Christy Lee Rogers:我不认为那些循规蹈矩的照片很好

周末看展|走进中国美术馆,回忆石少华的韶影华章

以“上帝视角”探寻武陵源山水间最绮丽的风光


更多荐书 

荐书|一瓣思量,一瓣柔肠,一瓣念旧,一瓣新愁

荐书|摄影教育并未处于危机之中

荐书|怎样区分“摄影师的艺术”和“艺术家的摄影”?

荐书|当代摄影这一创意领域多元多派,精彩纷呈

荐书|这本书教你专题摄影怎么拍

荐书|《摄影师》: 交织光影与漫绘的阿富汗战时人道之旅

荐书|他被迫为党卫队摄影,冒生命危险保留下大量底片

荐书|《走进一座大教堂》不仅有教堂

荐书|《不锈时光》:任曙林回忆自己的青春与摄影之路

荐书 | 从开国大典到尼克松访华,他用摄影见证了历史

荐书 | 还在观望房地产吗?不如来了解一下影像收藏与投资吧

荐书 | 光影创作课:21位电影摄影大师的现场教学

荐书 | 你有好多不理解的摄影问题?来看看摄影美学史吧

荐书 | 键盘摄影师们,来看看真正的评论家是如何“写摄影”的

荐书 | 摄影与电影间,有着怎样联系和差异?



点击“阅读原文”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