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GA气候适应工作坊成功举办!
导言
我国于6月发布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下称《战略2035》),继续推动气候适应与减缓并重。为了响应国家推动气候适应议题,CEGA于7月26日召开了气候适应工作坊,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郑艳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教授许吟隆做客工作坊,向CEGA成员和环境NGO机构做气候适应不同主题演讲,共同交流气候适应进展及差距,探讨弥合差距的可行路径,促发环境公益领域对气候适应的思考和行动。
开场
开场发言中,CEGA执行主任张瑞英强调,气候变化将全球锁定在紧急状态。CEGA从定位和宗旨上出发关注气候适应,得到了决策委和全体成员的支持和香港社区伙伴PCD的资助。CEGA在前期搭建了适应专家网络,开展了气候变化适应资助策略研究,形成了《CEGA气候变化适应资助策略研究》报告(下称《报告》)。工作坊前期,CEGA通过问卷调研成员对《报告》阅读反馈和实施差距。本次工作坊目标是进一步深度识别差距,将专家学者、环境基金会、NGO、国际机构联接起来,合作开展气候适应工作。
专家发言
郑艳
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研究员
郑艳研究员指出,我国确立了碳中和目标,同时更需重视适应和发展的协同。《气候变化2022: 影响、适应与脆弱性》的适应章节更进一步揭示了全球适应行动的差距以及四种适应路径和不同主体适应的特点。针对私人部门参与的维度,郑艳表示,CEGA平台把国内较大的环境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引进来,聚集资金一起在适应领域行动,发挥聚沙成塔的影响力。《战略2035》表明我国将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作为目标,推动适应落实到城市层面。四川广元、浙江丽水案例展现了不同城市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亮点。
许吟隆
中国农科院农发所
教授
许吟隆教授是《报告》的主要撰写人。他表示,目前适应领域的资金和行动远比减缓少,国内外的适应差距也很明显。针对《报告》的国内外案例对比,许教授指出,国内对转型适应的认识还不够。针对CEGA网络成员和CEGA建议的优先事项来看,能力建设是开展适应行动的重要抓手。而适应行动应当撇弃从影响直奔适应对策的做法,转而以两步走思考为什么适应、怎样适应再到怎样实施。许教授指出,《战略2035》更强调了区域格局的气候风险。而《报告》表明,在气候风险加剧的情形下,适应措施带来的韧性或适应性的加强可以有效缓解气候风险的影响。
问卷调研结果分享
CEGA执行主任助理林陈贞介绍了本次调研的目标是通过机构的反馈进一步描绘环境公益机构(含NGO)在气候适应领域的行动版图。并从成员对《报告》的应用情况和一般适应的差距两部分分享问卷调研结果。在《报告》案例的启发性调查中显出成员对案例的偏好带有明显的机构的业务/领域特征。从适应认知/政策驱动/项目设计等方面发现,CEGA机构/NGO机构以及专家普遍认知了气候适应,受政策驱动性较强。近70%的机构在主动关注气候适应,但机构资助或开展的适应项目占气候行动的比例低于30%,存在滞后性。
差距深度识别
本节主持人乔峰博士首先分享了智渔在可持续发展和适应相结合的工作内容,但适应仍未成为智渔显著及长期的战略目标,随后他邀请成员和NGO机构分享在气候适应领域的进展和困惑。
CEGA主席及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一梅表示,大众对气候变化议题仍旧陌生。而社会组织在气候适应行动上缺乏具体的工具、路径、人才、能力建设等等。万科公益基金会已将机构的一项工作重心——可持续社区与气候适应相结合,目前资助了千禾社区基金会落实一线的社区适应行动。
千禾社区基金会环境总监何昕分享了城市和农村社区气候适应进展,同时指出城市社区适应的难处是协同不同部门以及社区因差异性而无法广泛推广某一特定模式。农村社区行动中“气象指数保险”是个很好的适应性措施,很多适应性措施来自本地智慧,帮助村民搭建知识分享渠道也是社会组织的工作空间。
SEE基金会秘书长杨彪从“碳汇”开发、绿色供应链、自然教育关联气候变化以及针对中小企业提供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分享了机构的适应进展。
上海青悦主任春蕾提到,上市公司业绩报告显出他们的气候风险识别不足。而上海的低碳社区建设,在调动社区参与积极性方面还需要加强。
云南思力生态替代技术中心执行主任左智说到,机构在2012年逐渐关注气候变化,已经着手做了昆虫保护、土壤固碳节肥保水等项目。目前云南农业需要适应“工程性缺水”这一气候变化影响,思力通过气候友好的栽培模式以及适应性品种筛选帮助农民适应气候变化。
绿色光年理事长倪欢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在推广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而我国正式教育系统中气候变化仍未主流化。面对国内气候变化教育的gap,绿色光年自下而上通过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的模式开展议题行动,解决问题同时培养有行动力的学习者。
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李响博士同样提到了机构在“零碳”方面的进展。机构将数字化碳公益基金获益的资金反哺零碳项目。
适应的障碍与挑战?我们一起做点什么?
本节主持人TNC企业部副主任霍莉梳理了机构在内外部的挑战,并就此向专家和参会机构提问。郑艳研究员指出,机构从低碳重视适应需要兴趣和推动,同时也需要和机构现有工作协同。而人才培养问题可以借助研究机构等合作伙伴来解决。
PCD项目官员姚玲玲提到,CEGA成员大多进行了气候适应相关行动,但还需要对接好话语体系做好议题间的融合与结合;CEGA作为网络平台把大家协同在一起,形成资助和行动的互补互助,是非常重要的作用。
针对未来CEGA成员和NGO机构可以做什么,许吟隆老师强调了两个要点——从实干入手到补足科学认识,以能力建设为抓手,大家一起合作协作深入下去。
乐施会胡炜指出,乐施会的扶贫项目成果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机构较早开始关注气候变化。社会组织可以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融入气候适应视角来开展气候适应行动。
最后,张瑞英主任总结到,感谢所有参会嘉宾,今天的会议内容丰富,收获巨大。总的来说,气候适应需要边做边汇集力量。CEGA愿意和大家一起协同合作,做气候适应的行动派。
环境资助者网络CEGA举办月度沙龙活动,面向公众和环境公益行动相关各方,主题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兼具宏观视野和专业深度,内容包括网络成员及伙伴成果展示、重要议题专家讨论、国内外案例经验分享等。
往期活动
特别沙龙:CEGA“低碳办公零废弃”特别沙龙
“她论坛”:首届CEGA环境公益“她”论坛圆满结束!“她”项目正式启动!
第二十期:新法新模式共推湿地保护第十九期: 湿地与气候变化
CEGA2022新年特别沙龙:环境公益女性领导力建设
第十七期:应对气候变化 青年在行动
2021CEGA论坛:关注气候变化适应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十三期:社会组织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机遇与挑战
第十二期:互联网大数据助力环境公益“破圈”
第十一期:让大象回家,CEGA第十一期沙龙圆满举办
第八期:“用财有道”和“战略筹资“
第七期:融合共建共享 共创环境美好未来
第六期:多方携手共护湿地
第五期:影响力投资助力气候适应模式创新
第四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
第三期:零废弃学校建设,你也可以!
第二期: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行动与探索
如有任何建议和问题,请联系我们
邮件:
linchenzhen@foundationcenter.org.cn
电话:
010-65691826
13358523678
网址:
http://cega.foundationcenter.org.cn/CEGA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B座205室
CEGA(China Environmental Grantmakers Alliance)环境资助者网络于2018年1月29日启动,是中国环境资助者交流合作的平台。宗旨是运用战略慈善理念,促进环境领域资助者的合作与发展,引领未来环境领域的资助方向,实现环境领域慈善资金社会效益最大化;文化理念为:融合,共建,共享,共创环境美好未来。
CEGA 不是独立的法人注册机构,依托基金会中心网运行并在决策委员会指导下工作。目前决策委员会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红树林基金会、老牛基金会、千禾社区基金会、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自然之友基金会、基金会中心网组成。 决策委员会每届三年。决策委员会主席由决策委员会选举产生。老牛基金会理事长雷永胜、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秘书长张立为CEGA首任主席。现任主席为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一梅和老牛基金会秘书长安亚强。其他成员伙伴包括北京绿化基金会,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及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