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百万年薪,发股权分红!佛企到全世界去找人才
“70年代用顺德人,80年代用广东人,90年代用中国人,21世纪用全世界的人才。”十多年前,美的创始人何享健这句豪气干云的话语,如今不仅在美的成为现实,也成为佛山一批中小企业的现实。
在佛山另一上市企业伊之密,世界注塑机巨头ENGEL公司的退休高管Wobbe被聘为企业的首席战略官;在佛山市科之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一位美国工程院院士刚刚同意加入,让该公司创始人张科之兴奋不已。
海内外人才和技术的集聚,推动佛山的创新浪潮走向新的高度。截至2015年底,佛山已拥有省级工程中心288家,居全省第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9家,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近日召开的全国“科技三会”提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而在佛山,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孔雀东南飞”,到如今的“全球引才”;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星期六工程师”,到如今引入世界顶尖教授走进工厂,将实验室搬进车间,一场“聚天下英才”的创新盛景已经拉开大幕。
“向全球前50到100名的顶尖高校招募人才。”半个多月来,美的集团面向全球的猎才计划,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关注目光。无独有偶,另一家佛山千亿级企业碧桂园的“未来领袖计划”美国站招聘行动,也于近期在纽约启幕,招聘对象是世界各地名校的博士。
2013年来,佛山持续推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财政每年安排创新资金不少于20亿元,激活了企业的创新活力。面向世界,佛山企业正在发出对人才更强有力的呼唤。
在佛山,“全球引才”的主角不仅是上市企业、龙头企业,还有一批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
作为第二批佛山市科技创新创业团队,2014年落户佛山的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短短2年就完成融资金额数千万元。安齿董事长陈贤帅说,该公司始终保持与香港牙医学院、瑞士联邦苏黎世理工学院的专家学者远程会面。这家“借脑”全球人才的企业,明年初争取跻身新三板。
高端人才和全球技术的集聚,迅速提升了佛山的创新环境。目前,佛山建有新型研发机构35家,其中省级25家,全省排名第二,参与研发机构建设的科研院校达30多家。同时,佛山共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9家,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而这些平台又带来了更多海内外人才走进佛山制造内部。在位于佛山南海的广工大数控装备研究院,佛山安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加紧研发防爆型机器人自动喷涂产品。该企业由库卡机器人(中国)有限公司前总裁、马来西亚籍的文志贤创办,产品已走进佛山多家陶瓷、家电企业。目前,整个研究院已引进60多个高端创业团队。
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南方日报记者丁铨摄
世界名校也向佛山伸出橄榄枝。去年,密歇根大学国际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落户佛山。“中心将从海外引入技术和团队,聚焦智能机器人、先进制造工艺等领域。”美国密歇根大学终身教授吴贤明说。
一边是世界各地的科技创新人才翻越院校的“围墙”走向中国制造业第一线,一边是佛山制造向全球创新人才张开怀抱。佛山,这座历史上因开放包容而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城市”,如今正演绎着全新的内涵。
在这座制造业重镇的新图景之中,企业研究院是别具特色的一块拼图。
“我们刚拿下了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佛山市日丰企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白千刚刚收到由科技部批准的证书。他的另一身份,是日丰研究院的副院长。
在佛山,像李白千这样兼有企业研究院身份的企业高管不在少数。志高空调董事长郑祖义就是其中一位,他兼任着志高研究院院长一职。在佛山很多企业里,研发已成为与生产、销售并重的“一把手工程”。
“双重身份”的背后,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正在佛山加速形成,成为汇聚高端人才的新平台。
佛山2014年起开始认定市级企业研究院,来自陶瓷、铝型材、化工、家电、装备制造等传统支柱产业的众多龙头企业纷纷申报成功。
这些企业研究院普遍设立了独立架构。在志高研究院,副院长由志高空调技术中心总监刘阳担任,研究人员有近100名,并建立了以主任工程师为主的产品负责制、评审制度。
打通企业的应用研发与国内外高校的基础研究,是企业研究院的重要职责。今年2月,李白千在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接过了省二等奖。该项目由日丰联合广州大学等机构完成,日丰研究院在其中扮演了将技术产业化的重要角色。
在佛山,一批企业研究院承担着省、市乃至国家级项目。在这座加快建设“高水平理工大学”的城市里,企业研究院实际上承担了类似高校的研发功能。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崛起,为产学研按下加速键。在佛山市南海区,仅与中科院合作的企业就超过150家,涉及30个研究所,研发团队近200人,带动企业科研投入逾5亿元。
“光靠低人力成本的竞争格局已一去不复返,佛山制造业正进入更加注重人才驱动的新时代。”美的首席工程师游斌说。
越来越多全球人才涌向佛山制造第一线,正催促着佛山民企重新思考自己的管理模式。
6月1日,全球陶瓷机械龙头科达洁能公布了“2016年员工持股计划管理规则”,希望吸引和保留优秀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
而在5月底,美的也公布了第三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名单。就在去年,美的还推出过针对核心管理团队的合伙人持股计划。
人力资源变革引发了管理变革。在佛山,越来越多创新人才不再是普通白领,而成为与企业老板共同创业、共享红利的“新型合伙人”。
“我们的价值观是‘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科达洁能人力资源总监苏顺兵说,当前佛山大企业对人才舍得投入,同时随着新三板、创业板企业不断增加,股权激励、分红等做法正成为趋势。
最近,佛山中南机械有限公司正在筹建智能装备业主题的孵化中心,并计划与3家佛山企业合资成立天使基金。“对接受投资的入孵项目,项目方可直接技术入股。”中南机械董事长许冠说。
当前,一批佛山民企正通过管理创新来重点培育年轻的创新力量。
“要引人留人,除了优厚的薪酬,还需要提供发展机会。”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甄荣辉说。今年7月,该公司将委派3到4位技术骨干,前往德国一研究机构做为期两周的研发工作。
而在德冠薄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投资新产业,会开放部分股权让年轻员工共享,培养他们成为德冠的事业合伙人。该公司董事长罗维满说:“资本向知识开放,将是佛山企业的一个趋势。”
为留住人才
他把效益提升后的70%利润都分给了员工
在德冠薄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佛山市顺德区工商联主席罗维满看来,在知识化改造过程中,佛山企业面临着两个方向,一方面,企业把原有的规模性成长转变为创新性成长;另一方面,企业要有更大胸怀去开放股权,通过“合伙人”的思维,跟年轻员工一起共同创业、共同管理,把资本跟知识结合在一起,共同分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带来的资本红利。
从投向设备到投向人才
“新型合伙人”重在培养董事长
南方日报:从引资到引智,你认为佛山企业要做到引才留才,关键在哪里?
罗维满:在经济调整的过程中,除了政府要有开放的胸怀外,企业家也应有开放的思维。具体来说,要通过不断的探索,推动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年轻化和知识化,大力提拔人才来进行引智。以德冠为例,今年公司所有一级部门都必须有一个80后年轻人做二把手,以此改变团队结构,推动企业的知识化。
南方日报:“新型合伙人”模式正在佛山企业中流行,这种人力资源模式背后引发了什么变革?
罗维满:“新型合伙人”模式的一个关键是资本从投向设备到投向人才,引发了管理手段的创新。德冠采用知识型员工合伙制,进行公司内创业,管理成本大大下降。例如,德冠每投资一个新产业,都会开放30%至40%的股权让年轻员工共享,培养他们成为德冠的事业合伙人。
在德冠,“新型合伙人”带来的一个趋势是企业直接培养的是董事长、总裁。同时,在劳动生产分配上,资本向知识让路,效率提升后,德冠70%的效益都是直接分给合伙人。有这样的内部体制和机制激励,个人和公司的成长空间才得以打开。未来,资本向知识开放,将是佛山企业的一个趋势。
引才需同步引进新管理工具
两者结合可提升人均产出
南方日报:知识化改造使企业向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效率是怎样得到提升的?
罗维满:知识化的改造会改变企业原有的生产习惯。“佛山制造”要从要素驱动过渡到效率驱动、创新驱动,企业就要根据自身发展状况,不断引进新的管理工具,以解决效率和标准化问题。人才的引进加上先进管理工具的使用,推动企业的投资从追求规模增长转向补齐短板,就能更好地提升企业竞争力。
目前在整个产业规模不变情况下,德冠每年员工数都在下降,但人均产出却逐年上升。人才的引进,带来了技术的创新和管理的变革。土地资产、净资产价值占比下降,反之工人工资价值大幅提升。去年,德冠员工工资平均就提高了33%。
南方日报:企业进行大力的知识化改造,政府则负责搭建环境。你认为,佛山各级政府的“有形之手”这几年重点发挥了什么作用?
罗维满:可以看出佛山市、区、镇政府一直在努力。近年来,佛山推进的城市升级行动计划除了美化城市外,还同步提升了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行政服务等,加之地铁贯通,使佛山与省会城市连接在一起,这些都为佛山带来了高端人才。此外,位于顺德的中德工业服务区也逐步成长为一个很好的载体,有助打通佛山与欧洲的连接。
●南方日报记者 赵越 姚瑶 蓝志凌 郑佳欣
“制造强国 佛山探路”跨国大调研:
特别关注:
独家评论:
产经聚焦:
生于佛山,缘何迁往广州?“一呼百应”5年做成国内工业B2B领头羊
评论功能已开通,等待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