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打造“万亿产业基地”,迈向机器人制造中心
万亿梦想:“佛山装备”引领高端制造
30多年前,佛山以“三来一补”切入全球产业链条,一跃成为中国制造业大市,并以家电、家具、纺织等轻工业产品闻名于世。
如今,这座中国制造业重镇的重心正悄然由“轻”到“重”:一批佛山“重器”走向世界,成为佛山制造乃至中国制造的新“代言人”。从造沙发、造电视,到生产各类工业母机和工业装备,走向高端化的佛山,正为广东制造的转型升级担当起全新的使命。
2014年8月,省委书记胡春华在佛山调研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时,要求佛山市进一步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在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随即,佛山市明确提出打造“万亿规模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
怀揣“万亿梦想”,短短两年内,佛山就已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15年,佛山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5933.34亿元,占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半壁江山,在产值和规模上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珠西“龙头”。
顺德本土机器人利迅达建立了全国首个水槽智能化生产基地,通过机器人手臂进行智能化喷涂。南方日报记者丁铨摄。
向高端挺进
穿越深海高原的佛山重器
南海中海油作业平台上,在轰隆的巨响中,原油泵中的叶片飞速旋转。这些原油泵由佛山企业肯富来泵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为打破国外产品垄断,肯富来用了4年攻克技术难关,并在2014年终获中海油的订单。“我们和西门子合作,学习德国技术,并开始走向自主生产制造。”该公司进出口部部长助理任雪芸说。
越来越多佛山民企自主研发的高端产品正加速走向世界:中南机械自主研发和生产的“燃油共轨”柴油发动机关键零部件,运用在中国第三代极地考察船“雪龙号”上,让“佛山制造”登上了南极;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设备,正广泛被应用在渤海装备、宝石机械、中海油服、大船海工等公司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上,成为当中的核心部件。“我们在国内处于领先的地位。”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平平说。
来自佛山市经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佛山市装备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33亿元,同比增长15.9%;工业母机类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10亿元,同比增长15.1%。
南方日报记者丁铨摄。
数据背后,是一批佛山民企借生产“工业母机”加快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上游挺进,并重构了国内多个行业的生产能力。
佛山市恒力泰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内乃至亚洲陶瓷压机制造的龙头企业,其拥有的万吨级陶瓷压机目前在亚洲独一无二。“大吨位压砖机是行业趋势,但企业要有技术沉淀,才有底气立项。”公司总经理杨学先说,企业先后花了两年时间,先后投入上百人参与研发。
广东仕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生产高端宽幅流延膜生产线的厂家,“超市中80%的食品包装,都是用我们生产的设备来生产的。”该公司副总经理秦志红说。
为珠西扛旗
“龙头城市”如何带头?
随着制造业的产品形态由“轻”变“重”,佛山距离实现打造“万亿规模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的愿景越来越近,并引来了一批创新平台在佛山聚集。
广工大数控装备协调创新研究院院长杨海东经常要深入珠三角各城市的工厂车间,寻找与企业技术合作的机会。这家位于佛山高新区的研究院,正在打通产学研合作的快车道。杨海东告诉记者,在3年时间里,研究院已成功孵化企业超过60家,孵化团队已申请发明专利超300件,研发创新产品超过60项。
2015年,佛山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5933.34亿元,占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半壁江山。但在产业规模之上,引领珠西装备制造业创新,是“龙头”佛山更为看重的。
杨海东向记者亮出研究院及孵化企业第一季度服务地方企业列表,除了佛山本地企业,一批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等地的制造企业也被列为他们的服务对象。
目前,佛山已经拥有14个像广工大数控装备协调创新研究院这样的重大创新平台。在中国工程院和佛山市的共同支持和推动下,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在2015年成立;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也于2015年在顺德区揭牌,着眼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突破及行业应用推广。
探索面向装备制造业的金融创新,佛山同样迈开坚实步伐。去年底,佛山出台《佛山市扶持企业推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实施方案》,把优质技改创新项目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规模扩充到3500万元,以放大10倍以上的融资规模,重点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优质技改创新项目提供金融资金支持。
企业的力量,也在搅动着装备制造的资本江湖。2015年,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南海农村商业银行、佛山市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共同发起设立南海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拟投资总额20亿元。其中,伊之密以1.8亿元投资入股。“这将推进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伊之密董事、总经理甄荣辉说,探索金融租赁模式,有利于为本土装备企业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平台。
与时间赛跑
迈向“机器人制造中心”
在佛山“万亿产业基地”的布局之中,机器人产业是全新的“兴奋点”。
在美的集团中央空调事业部顺德工厂的车间,多台AGV小车、冷凝器搬运机器人和冷压缩机搬运机器人在有序工作。2015年,美的家用空调机器人的使用,从2011年的几十台增加到800多台,总体效率提高15%以上;另一家家电巨头格兰仕集团,一场斥资30亿元的自动化升级工程也在进行。因为引入机器人,新工厂的单线人均效率比传统生产线提升了62%。
美的集团顺德工厂的车间内,机器人在有序工作。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
机器人走进家电、塑料、服装、五金、汽配、家具等传统行业的生产一线,正在佛山的工厂车间和生产线上产生“化学反应”。佛山提出,到2017年要带动3000家以上企业实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伴随着机器变革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以嘉腾、利迅达、新鹏、泰格威、意戈力为代表的机器人生产企业在佛山快速崛起,期盼与时间赛跑,抢滩高端制造业的制高点。
在佛山顺德的利迅达车间里,机器人灵活地抓起金属铸件,平稳地送上工作台打磨抛光。2015年,该公司与全球4大机器人企业之一的ABB集团携手建立全国首个水槽智能化生产基地。“未来一两年,将是机器人行业的爆发期。”公司董事长霍锦添说。而另一家顺德本土机器人企业,嘉腾生产的机器人不仅走进德国汉诺威工业展的核心展区,还斩获德国工业设计大奖红点奖;6月1日,要约收购世界机器人制造巨头德国库卡集团的美的集团复牌开盘大涨7%。而早在去年,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与美的集团成立两家机器人合资公司,通过优势互补大举进军国内机器人产业。“服务机器人是一个大方向,我们要提前布局,做好技术积累。”美的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甄少强说。
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样吸引了国际巨头加快向佛山集聚。目前,包括库卡、ABB等在内的世界机器人排名前五的行业巨头,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纷纷进入佛山。从国际巨头到民营强企,创新力量的碰撞与结合,正在推动着佛山从一座传统制造业大市向一个机器人制造基地进发。
“佛山是先进制造装备产业带的龙头,需要把这条龙舞起来。”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说,期待佛山成为国内机器人制造的中心。
南方日报记者:李慧君 孙景锋 郑佳欣
“制造强国 佛山探路”跨国大调研:
特别关注:
独家评论:
产经聚焦:
生于佛山,缘何迁往广州?“一呼百应”5年做成国内工业B2B领头羊
“大城工匠”系列:
评论功能已开通,等待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