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界 | 韩国前教育部长:以成绩为中心,让学生不幸福怎么办?

2016-12-01 中国网教育频道

编者按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韩国是文盲率最低的国家。这是韩国“发展教育体系”的巨大成果。


但是这种教育体系的副作用也不可忽视:以成绩为中心忽视全面发展,竞争文化导致互相排斥和厌恶,学业竞争所需的私教费用加剧家庭负担等等。


各种民意调查里,国民对教育的不满最严重。在韩国,学生成绩虽然很好,但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满足感却很低。为此韩国提出了发展教育的替代方案:幸福教育。


效果教育与发展教育的体系


韩国教育自1948年开始引入六小学、三初中、三高中、四大学的西欧式学制,很多国家以这个学制作为框架,但因管理不同,各国教育模式以不同方式开展。发展教育是很具代表性的价值观,即以教学为中心,培养能为国家做贡献的杰出人才。我们采用“6334”制度筛选出优秀学生,为培养这些优秀学生的学校评优,以有贡献和学历优秀为最高价值。


在发展教育体系中,政府表彰贡献于经济发展的教育实践,学校关注优秀的学生,父母寄望子女成为这样的学生。国家和社会都会向这样的优秀生分配资源,优秀生们也将精力投入到学习英语、国语、数学、科学当中,提高分数竞争力。学生、父母、老师和地方团体沉浸到学历竞争和成绩竞争中。韩国七十年来积极开展发展教育,成果巨大,负作用也不可小觑。



韩国发展教育的成果及副作用


由于国民对学历竞争的投入,韩国学历水平提高了很多,教育的各领域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由35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中都是一到三名,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也名列前茅。奥巴马公开提出以韩国教育为榜样,一名美国学生的教育费用是韩国学生的二到三倍,美国教育仍然排在十名开外。


由于关心学历,韩国人就学率大大提高,初中、高中的就学率几乎100%,80%的高中生进入大学,三到六岁进入幼儿园超过70%,50岁以下的文盲出现几率几乎为零。根据联合国的统计,韩国是文盲率最低的国家。


韩国四年学制的大学是世界最高水平,在西方发达国家留学的比例也很高。西方留学生中,中国和印度学生最多,接下来是韩国,韩国总人口还不到5000人,大多数都是自己掏钱留学。韩国博士、硕士的比例相当高,这是发展的潜在资源。


韩国成为以教育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优秀案例。IBR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现在主要向中等收入国家提供贷款和其他援助)等将韩国作为榜样介绍给发展中国家,核心是通过教育培养高学历人才,推进国家发展,鼓励这些国家效仿韩国教育的成功案例。


但以学历竞争为中心的负作用也不容忽视。学生以成绩为中心,竞争文化成为主流,与合作、爱护、尊重相比,排斥、厌恶变得更常见,加剧了优秀生和“差生”之间的不平等。学生还会形成团体,彼此关系紧张,甚至相互斗争,学生暴力和团体孤立现象变得普遍,导致了年轻人的压抑。



这样的教育以知识性科目为中心,英语、科学等得到重视,而非知识性项目如道德、体育、音乐、秘书被忽视,导致学生难以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特别是大学考试题目以教科书为主,对于课外的学习,父母和教师都不会关心。学校越来越像国语、英语、数学等科目的教育机构,不再是素质教育的场所。


此外,学业竞争导致校外私人教师的出现。在学校里学习五六个小时,放学后再补习五六小时。这种私人教育费用规模每年达到20兆韩币。家庭月收入的1/5到1/6花在家教上,负担很重,从而对政府不满。各种民意调查里,国民对教育的不满最严重。在过去70年间,韩国减少私人教育费用的努力几乎没有成效。发展教育体系,成绩竞争文化,私教的需求很难减弱。


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成绩竞争文化,阻碍了学生培育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多才多艺的人追求自己的梦想往往被排斥,很难获得发展机会。针对成绩的反复训练,也使有创意的学生被排斥。在这样的学校里,大多数学生难以感受到幸福。OECD显示,韩国学生成绩很好,但学生的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满足感很低。学校不是幸福的地方,多方面的发展得不到重视,这样的教育将会被看成失败的教育。


针对这些问题,韩国提出了发展教育的代替方案,幸福教育。


在幸福教育的视角下,发展教育的理念和政策的局限性凸显,以学习优异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符合创意人才时代的特点,很难使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共存,这不符合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精神。


进入2000年时,一种被称作脱出发展教育的论点开始浮出水面,以创新和人性的创意人性教育政策成为主流观点。从2012年开始,首尔教育厅对幸福教育这一教育政策目标做了详细规划。努力使学校文化和惯例向幸福教育转变。起步虽然不容易,但可以看出韩国在摆脱发展教育及种种惯例,向幸福教育行进的努力。



幸福教育的意义及幸福力量


好的教育是指不但过程重要,出现的结果也很重要,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收获最后的幸福,教育要明确的使人出现幸福的感觉。但是,在韩国从1948年实行现代教育以来,所有的教育政策都以不中断经济发展这一国家政策为先。


不是经济增长就一定幸福,分配即便公平也不一定可以幸福。最近关于幸福问题的科学研究显示,物质条件是幸福感的最低需求,不是主要需求。幸福不是指物质条件分配是否公平这一狭窄概念。


美国积极心理学的代表学者Ed Diener做过这样的阐述,自身生活中获得满足,经常感到快乐,并且有疼痛、愤怒等负面情绪,这样人的幸福指数很高。反之,几乎感受不到高兴,或者对生活不满足,经常感受到不愉快,幸福指数就很低。他不是从外部的条件定义幸福的指标,而是从主观的安乐来定义。


因此,把经济增长、人民收入增加、分配均衡作为幸福来思考是不恰当的。


韩国人的幸福感很低,是过度看重物质条件、社会关系及人身安全等一系列因素导致的。我们因为追求成功放弃了很多价值,忽略了通过人际关系、个人爱好所获得的幸福。最近有针对小学生的调查显示,孩子们最想做的职业是挣很多钱的职业。这个结果给人们带来很多冲击,孩子们关注的焦点是物质,这也是成就教育导致的结果。




培养幸福力量的教育


为了人民的幸福,需要以下两个国家政策。


第一个是经济性。为了提高国民的福利,使幸福制度得以持续,公平计划和分配、保险等福利的扩大,都是稳定居民生活的努力。


第二,在第一条的基础上需要更加深入的努力,培养国民从现实的角度,在各自所处的条件下主动提高自身对幸福的感受,培养幸福的力量。幸福制度和幸福力量两者是国民幸福时代不可缺少的政策性伙伴。幸福力量的成熟和增进是幼小初高大学的幸福教育不可懈怠的课题。


近期心理学家通过科学的方式研究感到更幸福的人,探究使人感到幸福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发现同样的条件下每个人的幸福感不一样。有些人觉得很幸福,有些人觉得不幸福。积极心理学家列举了幸福的五大要素:积极的情绪、专注度、人际关系、自我实现和自我存在感,要素水准根据人的不同而不同,这就是幸福力量的差异导致的。幸福的人和不幸的人区别在于幸福力量的差异。


我们认为要培养国民对幸福力量的认知,也希望目前的教育者通过教育课程努力培养幸福力量。幸福的人民才能建立幸福的国家,国家的发展才可以带给国民幸福。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国民的幸福才是一个国家的时代使命。 


(本文为韩国教育部前部长、首尔教育厅厅长,现任首尔大学名誉教授文龙麟在第三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上的讲话。)


来源:南都观察

编辑排版:祝颖丽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小编推荐


独家 | 顾明远:我不反对考试,但不赞成应试教育

关注 | 网传三成北大新生厌恶学习、患“空心病”,这数据你信吗?

观点 | 特级教师访美归来: 我为什么说学校“教材”应该淘汰了

独家 | 肖远骑:拥有坚毅品格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深度 | 名校情结是一种游戏规则,而且美国人比中国人更严重

独家 | 芬兰是否将废除分科教学? 10万+误读背后的真相!

专题 | 朱永新:不管世界怎么变,教育就做这一件事!

大家 | 钱理群:中国教育病症已不是观念问题,而是利益问题

专题 | 柳斌:校长若培养世界公民,中国将自动消亡!

霞客 | 对话熊丙奇:没有任何人否认营利性的民办教育,退步从何而来?

专题 | 清华大学谢维和:核心素养和提高学生成绩有关联性

独家 | 米卡·蒂若伦:芬兰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反馈,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给予

独家 | 朱永新:教育的最大失败,是把成长视为仅仅在学校才能完成的任务

独家 | 卢勤:什么样的家庭关系最受孩子欢迎?记住这十条就够了!

独家 | 国家督学张绪培:教育问题出在对两个词的“误读”

观点 | 中关村二小校长杨刚:课堂,学生核心素养生根的地方

独家 | 窦桂梅:向着朝阳那方,合力打造一所有行动力的理想主义小学

独家 | 罗崇敏:共生教育论

独家 | 陶西平:中小学教师应该像大学教授一样受到社会尊重


微信:educenter

微博:侃教育    

传递中国教育最强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