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新著先睹⑬|刘鸿武:中非合力,非洲从全球发展“负担”到全球发展“机遇”
栏口词
文汇讲堂至今已举办了113期,汇聚了230余名各界精英和学界各科领军人物。栏目“嘉宾新著新睹”,选取部分学者、嘉宾,刊发他们今年年内新著的序和精彩摘要,展示学者们在各自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凸显丰富多彩的学术成果和文化自信。栏目从2017年10月16日起至2018年春节。
今天是2018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文汇报也将在23天后迎来报庆80周年纪念日,在此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有新的收获,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文汇报社全家福
本栏目今天将从前几期的文史哲领域转向国际问题,分享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第99期文汇讲堂嘉宾)新书《从中国边疆到非洲大陆-跨文化区域研究行与思》,通过其数十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思万件事”的生活经历从中国边疆和内地的视角来看非洲大陆,观察非洲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社会。
《从中国边疆到非洲大陆》,作者刘鸿武,责编柏英,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定价89元
序言精选
我行故我在
数十年来,我行走于中国西南边疆与非洲的广袤大地,在跨越时空的反复穿梭中,观察体会人类文明文化之种种兴废起落的历史与现实,于起起落落的生命困惑感慨中留下了一些零散的文字记录,其中的一些内容大体辑成了这本小书。
用真实的生活实践理解中国和非洲
非洲和中国都是人类文明重要起源地,双方交往亦源远流长。今日中国重返世界,当重建有关域外的全球知识新体系,由跟随西方言说的旧格局反转为中国现代性与全球史言说的新方式,按照这个世界的本原与真实的生活实践,实事求是地重新去理解中国、理解非洲、理解世界,形成中国言说世界的新话语,从而推进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原创性成长。
文明以远,当化成天下,四海一家,本天下大同。中国和非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文明区域,无论过去还是未来,双方之发展于人类历史整体进程都关涉深远。所谓“温故知新”“鉴往知来”,如果说中国之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中国的内地与边疆、东部与西部、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是否能和谐并进共同发展,那么同样地,世界之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亦将取决于中国这样一个世界性的文明古国与崛起强国能否与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乃至西方发达国家共同建构起合作共赢、共生共存的命运共同体,并以此去化成天下、包容世界、开万世之太平。
以个体性文字纪念行走的岁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对于永恒的历史,个体只不过是匆匆过客,在中国西南边疆和非洲大陆行走一生是幸运的,也是不易的。人生如行远,千曲而百回,但镜湖春风,琴台明月,走过的路都融入了生命。这本关于非洲与中国边疆的小书,这些观察、思考、文字,这些对家乡对他乡的认识理解过程,或因突出的个人色彩、或因个体兴趣的局限而不过是一孔之见、管窥之识。但我想,在人文的世界里,天地之大,生活之丰富,不会有某一种所谓的广义理论可以解释一切,我们都只是观察大千世界的个体,只能在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物我相融的真诚中努力前行。
唯愿,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这些个体性的文字可以作为当代中国学者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一份学术档案,纪念这段行走、行动的岁月。
(刘鸿武)
(袁琭璐选编自引言)
2016年4月,刘鸿武(左)做客第99期文汇讲堂,与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贺萌(右)对话《2063年的非洲与现在的中国》
章节选读
中非发展合作建构中国现代性话语体系
孔子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国泰民安,富强稳定,是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普遍追求。今天,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民族治理主要还是得靠非洲人民自己的努力,非洲人民也在努力追求着自己的发展道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国际社会的建设性合作与积极支持也十分重要。总体上说,在中非发展合作快速推进,中非建构起日益紧密的发展共同体、机遇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今天,中国可以结合自己的复杂经历,观己观人,发挥特殊的建设性推进作用,为非洲发展与治理这一难题的解决作出应有的努力。
当代非洲国家治理与发展的四大关键难题
过去数十年间非洲国家在政治发展领域所经历的曲折过程,各国之政体模式与政治形态所呈现的种种混杂与矛盾的现象,迄今为止许多国家依然并不稳定也不明朗的政治发展前景,使得当代非洲国家的政治发展问题一直是一个具有巨大学术挑战性与现实关切性的研究命题。从全球比较与中国经历的多维视角看,今日非洲国家治理的根本难题、实现发展的主要障碍总体上集中在如下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上。
第一个大问题是国家主权日趋弱化甚至消解,一些国家的政府管辖与统一能力严重不足,国家体系与政府功能日益陷入瓦解与退化的状态。如何克服部族部落社会的分裂性与离散性,推进现代主权国家的统一建构与民族一体化融合,是20世纪中期独立后的非洲绝大多数国家面临的最大政治发展挑战,也是实现国家稳定、经济增长、社会安全的基本前提。
第二个大问题是许多国家在过去数十年中始终不能从经济的角度理解政治的本质,始终没能将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长期忽略经济发展这一根本目标而深陷无谓的空头政治纷争之中。
第三个大问题是如何确立长期而稳定的发展战略与目标,教育全体人民长期树立自力更生与艰苦奋斗的决心与意志,而不能指望通过外部援助迅速解决自己国家的所有问题。
第四个大问题是如何更有效地培植国家认同感与归属感,培养政党领袖与普通民众的爱国情感及为国家利益而奋斗的精神。国家观念与国家认同是支撑一个国家生存、发展和稳定的基础,也是一种持久发挥作用的国家文化体系。
外部干预是当代非洲国家主权建构的严重阻碍
非洲国家当代政治发展进程的艰巨性,是由非洲国家建构的特殊历史背景与基础条件决定的。总体上说,现代国家的政治演进有其内在规定性与制约性,必须通过一个漫长的自然历史进程才能逐渐解决其发展进程中的各项复杂命题,而这一进程之推进顺利与否取决于政治进程与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否得当与适中。
过去数十年,非洲国家也试图探索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寻求建立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政治模式,但因国少民弱,这个过程往往受外部力量干预而一次次中断。90年代后,许多非洲国家虽然拥有了一个多党制的民主国家外壳,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一党独大或强人政治。持续不断的选举与政治竞争,不仅消耗着国家十分有限的人力物力,而且在部族政治影响下畸形发展的竞争性政党政治、政治选举往往都带上了部族政治冲突的色彩。在这种情势下,非洲国家成长的空间日益狭小,政治自主能力的建设更无从谈起。在西方民主援助下维持着生存的“民主政府”,很难摆脱对西方的政治与经济依附。对援助的依赖瓦解了非洲国家自力更生发展的意愿与可能,形成了援助与依赖两者间的恶性循环的怪圈。最终,西方主导的国际援助也走上了绝路。
各种形式的外部干预严重影响了当代非洲弱小国家的发展进程。总体上看,过去数十年中,内外因素作用下的非洲国家政治发展进程一波三折,经历种种磨难。缺乏内在自主能力的非洲国家,往往难以保持国家的稳定局面,也难以追求国家的长久发展战略。迄今,非洲在政治上依然是一块有待探寻自己发展道路的大陆。
构建内部凝聚力是非洲国家发展的核心目标
当代非洲大陆各新生国家创建、形成、产生的动因和模式,是先宣布组成国家、建立政府,然后依靠政府的力量,借助国家机构的有组织的政治权力来推进民族和国家的一体化,来为这个新国家的生存发展寻求必要的文化纽带、国民意识和社会经济基础。当代非洲多数国家更多的是缺乏作为统一国家而存在的历史经历、国民意识、国家观念,缺乏使国家持久团结稳固的国内各民族共享的文化联系、精神纽带和历史遗产。脆弱的国家结构和松散的国民纽带使这些国家也很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而引发国内动荡。因此,如何由传统部族社会发展成现代民族国家,是非洲各国建立后面临的一个严峻的历史性挑战。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创建的非洲博物馆,将进一步促进中非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在当代第三世界或发展中国家群体中,非洲国家面临的发展任务更艰巨,发展命题更复杂。非洲国家不仅面临艰巨的经济发展任务,更面临着复杂的政治发展、民族发展和文化发展的任务。直到今日,如何进一步消除化解国内各地区各部族间的隔膜,如何加快塑造出一种富有认同感与向心力且有助于国家稳定发展的新型国民文化体系,依然是绝大多数非洲国家面临的发展核心命题,一个尚待解决的发展前提问题,也是国际学术界在研究当代非洲国家成长问题时必须面对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构建有内部凝聚力的现代民族国家文化,培养有统一情感与共同观念的国民意识,并创造年轻国家的政治观念与意识形态,培养年轻一代对于国家的归属认同情感,自然应该成为当代非洲国家成长与文化发展所追求的核心目标。
从五个方面克服非洲国家发展障碍,提升治理能力
今日非洲国家要克服国家发展的障碍、提升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国富民强,需要在如下方面作出新的努力。
第一,今日的非洲国家在某种意义上需要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结合非洲实际情况,认真思考属于非洲自己的发展道路,探寻非洲问题的非洲化解决。非洲需要形成自主思想与独立精神,独立思考和观察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寻求非洲问题的非洲化解决方案,提升本土知识分子独立观察与思考自己国家发展道路的意愿与能力,振兴本国本民族的思想文化,形成独立自主的知识精英阶层。
第二,国家能力建设是非洲发展的根本前提,非洲国家必须高度重视国家能力建设,提升政府的行动与管理能力。
第三,从根本上说,非洲的安全、和平建设只能通过经济发展、社会团结才能最终实现。
第四,非洲国家需要一个长期的国家发展策略,一个稳定而持续追求的国家发展目标,并且坚持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精神。非洲的问题不可能一天解决,任何政治家和政治方案都需要通过实践来推进,实实在在的奋斗比任何华丽的口号与演讲都更加重要。
第五,非洲国家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但政治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应该是如何促进非洲的经济发展与民生改进,应该是围绕着经济建设能力的提升来进行政治变革。今日的非洲国家,无论何种政治信仰,无论什么政治派别,都应该推动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为中心来建设国家的能力,来判断政治理念与政策主张的合法性和正义性。
新型中非发展合作关系给中非变革带来战略性变化
总体上看,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逐渐建立起来的中国与非洲国家间的新型战略合作关系,是一种以追求各自经济与社会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新型南南合作关系。这一新型南南合作关系在实践过程中所遵循的国家民族间平等交往、互利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及其中逐渐呈现出的以实现发展为最高目标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建设,通过经济合作而不是军事征服来解决人类面临的矛盾冲突,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首要目标来推进国家政治改革和治理能力建设等新的理念与精神,正日益在当今国际关系及全球治理领域彰显出特殊的功能有效性和道德建构性意义。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在南南合作范畴内的集体对话机制,成立于2000年
自2000年以来开启的全方位的新型中非发展合作关系,给中国与非洲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与身份的变革都带来某种战略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归纳为如下五个突出的方面。
第一,中非务实合作关系的深入发展,正在推进非洲大陆由“全球发展的负担”转变为“全球发展的机遇”。
第二,中非务实合作关系的深入发展,正在推进中国的国家身份由“追求自身发展”转变为“引领亚非发展”。
第三,以实现发展为最高目标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建设,通过经济合作而不是军事征服来治理人类面临的矛盾冲突,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首要目标来推进国家政治改革和治理能力建设,也日益在当今国际交往领域彰显出特殊的道德建构意义。
第四,只有和平建设而不是战争征服,只有发展合作而不是武力冲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今日非洲国家面临的复杂问题。
第五,中非发展合作实践正在赋予国际交往关系以新的内容与形态,并给人类现代性品质带来新的时代内容。
总之,人类现代文明的演进历史并没有终结,正在开辟新的道路,拓展新的现代性品质。面对变革着的新的世界历史进程,理解和解释历史的现代性理论与知识工具也必须跟上时代步伐而图谋创新。中非发展合作的丰富实践正成为一个特殊的理论创新温床,一个建构中国现代性话语体系的理论活水源头。站在正在展开的21世纪更为长远的全球发展进程上来看,对中非合作关系和中国对非政策进行战略性的、前瞻性的把握与论述,从中提炼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合作与国际交往理论,已显得十分有意义和有必要。
(袁琭璐整编自第二十章《当代非洲发展与治理难题破解的中国视角》并标题)
栏目嘉宾阵容(刊发不分先后、继续扩容中,颜色标注者已刊发):
文化社科:赵启正、江晓原、谢宇、彭凯平、季卫东、杨燕迪、文军…
国际:苏格、杨洁勉、刘鸿武、杨剑、潘光、王义桅、冯绍雷…
历史:熊月之、苏智良、郭小凌…
哲学:冯俊、杨国荣、倪培民、吴新文、童世骏、顾红亮…
经济:权衡、陈宪、高帆 …
文学:孙甘露、汪涌豪、戴从容、罗岗 …
(感谢新著责编及所在各大出版社支持!)
相关链接:
嘉宾新著先睹②|冯俊:让外国人知道怎样的人是“中国共产党员”?
嘉宾新著先睹③|吴新文:中国吸纳马克思主义100年后,中国和世界怎样了?
嘉宾新著先睹④|孙甘露:思南馆中,和唐朝杜甫一起吟诗过腊八节、冬至小长假
嘉宾新著先睹⑥|苏智良:饶家驹是谁?30万上海难民80年前因他而幸存
嘉宾新著先睹⑧|权衡:如何迎接和促动世界经济周期第六长波到来?
嘉宾新著先睹⑩|戴从容:诺奖会垂青爱尔兰作家班维尔,“人类想主宰世界,世界却转过脸去”
嘉宾新著先睹⑪|顾红亮:“平庸的恶”源于当代人责任漂移和责任替代
嘉宾新著先睹⑫|汪涌豪:为何传统文论求直觉神妙,弃理性逻辑?
栏目策划、编审|李念
微信编辑|袁琭璐
wenhuijiang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