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东南亚——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建设边疆树海行,喜迎党的二十大。
版纳植物园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文章,回顾版纳植物园这十年的建设成绩。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版纳植物园东南亚中心的研究工作。
东南亚是全球热带雨林三大核心分布区之一,被认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不仅生物多样性丰富,保存有许多珍稀和特有的生物物种,同时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云南与东南亚国家毗邻,动物在边界地区自由穿梭,许多旗舰物种如羚牛、怒江金丝猴、白眉长臂猿和稀有杜鹃花种类等都跨境分布,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等河流源起中国而流入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球共同挑战,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在东南亚地区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意义重大。
热带雨林植被外貌(蔡石 摄)
1
开展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国家队
作为中国基础研究的中坚力量,中国科学院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积极部署海外相关生物多样性科教基地,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Southeast Asia Biod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以下简称“东南亚中心”)作为院属的境外科教机构,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组织、建设、运行和管理,于2015年正式成立,并在2016年和2018年分别揭牌成立了缅甸中心和老挝项目办公室。
东南亚中心通过联合缅甸自然资源与环保部、缅甸林业司、泰国国家科学基金委、老挝生物技术与生态研究所、柬埔寨环保部等东南亚国家国立研究机构,整合中国科学院在东南亚的优势科研力量。已组建5个核心研究团队和48个国际合作项目, 项目范围覆盖缅甸、老挝、越南、泰国等多个东南亚国家。搭建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完成了涵盖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水生生物多样性、民族传统医药和大型兽类多样性五个主要研究领域的实验室,吸引了国内外300多名学者在东南亚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2
跨越国界的国际联合科考队
科考剪影(缅北科考队员的风餐露宿)不仅记录到孟加拉虎、金猫、云豹、云猫、白腹鹭等珍稀濒危物种,同时也发现和发表了大量两栖爬行类、鱼类、节肢动物、真菌类、兰科等新生物类群,包括动植物新科5个,新属51个,新种795个。据统计,2017-2020年中心发表的缅甸植物新种数量的在全球范围内的贡献率近50%,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中心成为在缅甸发现新物种的主要力量之一。
01
科考途中渡河
02安装红外相机
03水生生物标本采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04
整理标本
05入户调查
06老挝科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07
缅北葡萄,科考队趟过河流
08缅北葡萄,科考队员在野外采集植物标本时被蚂蝗叮上额头
09缅北科考中拍摄到的白腹鹭(Ardea insignis)。该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级为极度濒危物种(CR),全球数量仅在500只左右。(曾祥乐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3
向全世界展示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之美
东南亚中心研究团队和国内外合作者在Science、Systematic Biology、Global Change Biology、Biological Review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00多篇,在Phytokeys、Zoological Research、Plant Diversity上编写东南亚地区动植物新类群及相关研究成果专刊4本,出版首部关于缅甸野生蔬菜资源介绍的专著《缅甸特色蔬菜》,共出版了《缅甸豆科物种多样性编目》、《缅甸兰花野外鉴别手册》等专著6部。
专著
中缅和中老野外生物多样性联合科考的事迹和成果,被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以及缅甸官方媒体“镜报”、缅甸Skynet电视台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旗舰科普杂志《人与生物圈》以“缅甸科考”、“缅甸保护与发展”、“老挝科考”、“中南半岛”为主题连续出版专辑4期。
东南亚中心相关成果入选2021年我国发布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中缅联合科考”入选“中国机构海外传播杰出案例优秀案例”。中心团队不但向世界揭开了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神秘的面纱,并且传递了中国科技界积极正面的声音,为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营造了良好的国际合作氛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4
传播生物多样性保护星星之火
在北京集中教学阶段培养的东南亚留学生
缅甸培训班学员展示自己制作的植物标本
另外,东南亚中心还通过“缅甸热带植物鉴定与森林管理培训班”、“老挝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培训班”、“东南亚主要农作物育种与生产技术培训班”、“热带生态学高级野外培训班”、“中老跨境联合保护野生动植物监测技术培训班”等,为东南亚国家培训科技人才近400人次。为“一带一路”国家实现生物多样性研究、科研人才培养与教育和自然保护做出积极的努力。
教师指导学员开展野外植物分类与鉴定
5
推广中国先进技术和生态文明理念
东南亚中心为“中缅友谊林”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缅甸当地DR. SAW MRA AUNG基金会、东南亚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启动了秒乌古城居民安全饮用水项目,集大国之力帮忙当地古城居民解决饮水问题。2017年至今,东南亚中心研究团队与缅甸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开展中国杂交水稻试验示范,并与当地品种进行大规模对照试验。中国杂交水稻品种在缅甸生育期比国内普遍缩短30-40天,两个试验点分别增产23.87%和47.65%,在产量、抗病和抗倒等方面表现突出,受到当地农民高度评价。
秒乌古城居民安全饮用水项目剪影
南亚东南亚陆稻协作网代表参观孟连育种示范基地(徐鹏 供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东南亚中心在“一带一路”上只是极小的一个点,却亦将成为重要支点。东南亚中心将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携手各方力量,共同为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东南亚“一带一路”参与国社会经济绿色发展服务,书写中国模式的伟大华章。
喜迎二十大专题
●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保护生物多样性:综合保护中心十年发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