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其他

第六届博物达人训练营开始招募!

博物学博物学是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门古老学问,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学科均源于博物学。博物与科学的区别在于践行博物的主体是普通民众,其更强调在自然中的观察、体验和实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多识花鸟鱼虫让我们一起以平等的视角看待自然中的动植物,怀着虔诚的态度走进自然,聆听自然,关心自然,重建我们与自然的联系。版纳植物园将于2024年2月22日至29日举办第六届博物达人训练营。本次训练营邀请天文、地质、昆虫和植物领域权威学者和科普工作者授课,旨在为广大自然爱好者搭建起博物学习和交流的平台。01
1月4日 下午 5:36
其他

冬令营报名啦!2024年雨林博物科学营开始招募!

雨|林|博|物|科|学|营新年新启航2024年1月24日至29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雨林博物科学营开始招募啦!本次营期将邀请雨林植物、鸟类、节肢动物(昆虫)等领域的中外科学家和科普大咖授课,旨在聚焦雨林博物,从“生态关系”的视角深度探索热带雨林,在丰富的探究实践中,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进阶式培养科学思维。2023年雨林博物成长营视频回顾01营期特色聚焦雨林博物,关注“生态关系”聚焦雨林博物,围绕热带奇花、民族植物文化、昆虫、鸟类等主题,从“生态关系”的系统视角,开启热带雨林的深度探索之旅。>中外科学家、科普专家同行版纳植物园,科学的圣殿。本次营期特别邀请植物、鸟类、节肢动物(昆虫)等领域中外科学家和科普专家同行授课。雨林博物主题导师雨林保护主题导师雨林科学主题导师本期营期导师简介走近科学前沿,培养科学思维蜘蛛也会喂奶?长得跟朵花儿似的兰花螳螂,其花瓣腿是为了滑翔?雨林里的奇葩生物总是不按常理出牌,科学认知的颠覆,需打破传统思维的惯性!本次营期特别邀请版纳植物园陈占起研究员及其科研团队,将带你走近科学前沿——从喂奶蜘蛛到滑翔的兰花螳螂,展示他们团队是如何推翻传统认知,解密这些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及《当代生物学》上鲜为人知的科学故事。>寓教于乐,见证成长在热带雨林真实情境里和科学自主的氛围中,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各项探究实践任务,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见证你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提升,看见你成长的样子。>02营期课程1月24日/
1月3日 下午 6:34
其他

《瑞华芳草》——何瑞华热带雨林中国画作品展开展

12月3日,在即将迎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建园65周年园庆之际,版纳植物园退休职工何瑞华,精选出了他多年创作的热带雨林题材中国画作品57幅,以“瑞华芳草”为主题在环境教育中心展出。出席开幕式的画家代表
2023年12月4日
其他

报名啦 | 第十一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观鸟节

欧帝生光学团队多年来一直持续投入参与自然保育、教育领域的公益计画,支持环境与野生动物的保护与宣导。
2023年10月8日
其他

国际藤本植物研讨会第一轮通知

热带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植被群和土壤碳库,同时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庇护所。然而,随着人为活动的增加,它们时刻面临着退化和被破坏的威胁。诸多证据表明,森林干扰和气候变化都会导致热带森林藤本植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增加,而藤本植物的繁殖可能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关于有机物分解,过去的研究大多只注重非藤本植物(树木)的器官(主干、树叶、生殖部分),而藤本植物的增殖对当地的碳、养分循环和水分循环的影响也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植物生理学方面的比较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人们对这些知之甚少。为了解决知识上的差距,我们计划召开国际藤本植物研讨会,综合现有知识,讨论、定义和建立一个整合水和碳循环的工作概念框架,回顾目前的知识状况,并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以便进一步了解藤本植物的增殖如何干扰水和碳循环及其分解,以及对森林生物地球化学的贡献。一会议时间和地点时间:2023年10月12日至16日地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二会议主题及议题会议主题:由生至死:藤本植物的扩散及其对碳和水循环的影响。会议议题:1.水和碳对生物的重要性2.藤本植物的扩张/增殖及其后果3.树木和藤本植物在结构、生理和生态方面的差异4.森林水循环和碳循环5.活的植物如何干扰这两个周期(生活效应)6.死植物如何干扰两个周期(死后影响)7.树木与藤本植物在水和碳循环中作用的差距和下一个途径三研讨会内容特邀报告:
2023年9月26日
其他

The 15th AFEC-X is OPEN for Registration

bottomhttps://www.wjx.top/vm/Oj6bCWA.aspx长按识别二维码ContactXIA
2023年7月14日
其他

第十五届高级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招募通知

编委,国际知名热带森林昆虫生态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群落生态学、昆虫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研究方向为森林冠层生物多样性对不同生境和气候变化的响应及适应机制。目前已在Science,Trends
2023年7月4日
其他

第十五届高级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招募通知

编委,国际知名热带森林昆虫生态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群落生态学、昆虫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研究方向为森林冠层生物多样性对不同生境和气候变化的响应及适应机制。目前已在Science,Trends
2023年7月3日
其他

2023暑假招募|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雨林博物成长营

多种,建有38个植物专类区,保存有一片面积约250公顷的原始热带雨林,是我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
其他

活动预告│2023兰展:了不起的兰花

据科学家估计,兰科植物在全球范围内至少有800个属2.8万余种,是全世界最大的科之一。那么,兰花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它的自然生活是怎样的?它又是如何繁殖的?它现状如何?
其他

花展预告|版纳植物园2023年“自然之兰”展

一年一度的西双版纳泼水节,相约版纳植物园看兰花~~兰科是被子植物中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兰花的种类丰富多样,全世界约有800属27000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兰科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有兰科植物481种,约占国产种类的1/3和云南省的1/2。每当泼水节来临,便是兰花大量盛开的时节,金灿灿的石斛花开,最能传递傣家人的节日气息。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从2014年起已连续举办9届兰花展,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展览特色和活动效应,并带动周边村寨加入赏兰、爱兰和保护兰花的行动当中。在2023年泼水节(傣历新年1385年)即将来临之际,版纳植物园园林园艺中心将继续发挥优良传统,举办以“自然之兰”为主题的兰花展,届时由100余种,1万余株(丛)热带兰花组成的自然之兰花展在荫生植物园内开展。本次展览集兰科植物生态特征、科学研究、保护状况、科学知识和文化内涵为一体,在展示兰花卓绝风姿的同时,旨在唤起更多人们的保护意识,并参与到兰科植物的保护行动中来。让我们一同走近兰花、认识兰花,共同挑起保护兰花植物的责任!一场与兰花的邂逅,一场改变您对兰花理解的旅行,等您赴约!
其他

培训通知|第八届生态旅游环境解说培训班

第八届生态旅游环境解说培训班报名通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将于2023年5月24日至29日举办第八届生态旅游环境解说培训班,现面向全国招募学员。生态旅游环境解说培训班是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系列精品培训项目之一,每年举办一次,面向全国招生。该培训班特色是:充分利用版纳植物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资源以及丰富的环境教育理论实践经验,通过理论传授与现场实战技巧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博物学为导向的环境解说培训,为学员搭建起博物学习交流平台。截至目前,该培训班已连续举办7届,学员遍布全国近30个省市,来自包括植物园、国家公园、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博物馆、保育NGO、企业等不同类型组织机构。往期培训班剪影<
2023年3月3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培训通知|热带亚洲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培训班

8716600邮箱:xiaxue@xtbg.org.cn金薇国际竹藤组织(INBAR)能力建设经理电话:+86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博物达人集合啦!第四届博物达人训练营开始招募!

博物学是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门古老学问,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等学科均源于博物学。博物与科学的区别在于践行博物的主体是普通民众,其更强调在自然中的观察、体验和实践。让我们一起以平等的视角看待自然中的动植物,怀着虔诚的态度走进自然,聆听自然,关心自然,重建我们与自然的联系。博|物|达|人|训|练|营本次训练营将邀请植物、鸟类、两爬、昆虫和多足类等多个领域的权威学者和科普大咖授课,旨在为广大自然爱好者搭建起博物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博物收获~其乐无穷第四届博物达人训练营招收学员啦!/培训时间/2023年4月19日至27日/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课程内容/公众博物的内涵、意义及其与科学和自然教育的关系;植物分类、植物区系、植物标本制作;鸟类分类、鸟类生态、鸟类观察;昆虫分类、昆虫生态、昆虫夜间观察;两栖爬行动物分类、两栖爬行动物观察;多足类分类与观察;陆生贝类分类与观察等/接收学员/28名(成人)/培训费用/3900元/人含专家费、场地费、园内交通及培训期间午餐和晚餐。所有学员往返植物园的交通和培训期间的住宿费需自理。/联系方式/版纳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0691-8716600(周一至周五08:30-12:00及14:30-18:00)/报名方式/长按上方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报名截止日期:2023年3月26日坛花兰妖面蛛蓝喉拟啄木鸟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导师团队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教授,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理事。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近些年致力于复兴博物学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品有《浑沌语义与哲学》《分形艺术》《中国类科学》《看得见的风景》《博物人生》《天涯芳草》《檀岛花事》《博物学文化与编史》《中央之帝为浑沌》《青山草木》《勐海植物记》《崇礼博物散记》等,主编《中国博物学评论》《西方博物学文化》。曾获得霍英东奖、文津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台湾吴大猷科普佳作银签奖、大鹏自然好书奖、中国科普作协图书金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中国好书奖等。《中华读书报》2019年度学者,湛庐2021年度思想引领者。刘
2023年3月2日
其他

春节活动预告|癸卯迎新春∙雨林博物闯关行

春节假期科普活动预告春节假期,版纳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围绕近期推出的雨林之美:勐仑生物多样性记录展艺术邂逅科学:第四届热带雨林中国画写生作品展罗梭江本土鱼类展以及蔡希陶花园开展“癸卯迎新春∙雨林博物闯关行”科普活动参加活动,你将收获>>学习雨林知识的快乐在闯关的同时能学习到关于雨林之最、雨林会“飞”、雨林奇美、雨林装“屎”、雨林奇鱼、蔡希陶花园植物等系列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并了解到人与野生动植物生态相关、和谐共处的重要方式。>>雨林博物闯关的惊喜让你动手又动脑,通过图文线索破译不同密码,现场感受解密雨林博物的层层惊喜。>>博物通关的成就感每通过一关,就能获得相应等级的雨林博物文创产品。完成四个关卡、将收获通关后“雨林博物达人”的成就感!活动地点:勐仑生物多样性记录展(名人名树园)参与方式活动时间:1月23-27日
其他

“雨林之美:勐仑生物多样性记录展”开幕

版纳植物园园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以及管理部门、业务部门、支撑部门(单元)负责人,党支部书记、群团负责人及部分职工,共50多人参加了开幕仪式。环境教育中心刘光裕为出席开幕式活动的嘉宾讲解
其他

第14届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成功举办

Panthi助理研究员、王林高级工程师、赵金丽高级工程师以及范欢博士共7人担任了本届独立课题报告的评委,并评选出最佳课题《干旱是否会改变草的性状,从而影响食草哺乳动物的头骨形态?》(Does
2022年12月1日
其他

民族文化博物馆推出“雨林之味:舌尖上的生物多样性”图片展

豆蔻属多年生草本,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西藏南部、云南南部,生于海拔250-800米的山坡林下。花期5-6月份。食用部位:花瓣。食用方法:炒食或烤食。多花山壳骨学名:Pseuderanthemum
2022年11月25日
其他

云南喀斯特发现了半叶趾虎属2新种

东亚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喀斯特生境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喀斯特生境往往呈片段化分布,为许多喀斯特特化物种提供了独特生态位。由于喀斯特生境仍有许多狭域分布的特有物种尚未被发现和描述,这对喀斯特生境有效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尤其是一些体形小巧的岩生动物(例如半叶趾虎属Hemiphyllodactylus),其活动能力有限更容易局限于片段化的喀斯特生境中,从而形成了高度的特有性。
2022年11月18日
其他

合欢属植物化石指示了季风气候在中南半岛的建立

Hung),在对越南北部晚中新世安沛植物群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大量豆荚化石。在黄健副研究员与苏涛研究员的指导下,经过整理、对比,鉴定出一植物新种:安沛合欢(Albizia
2022年11月18日
其他

古生态研究组发表青藏高原近十年来的古植物进展评述

古近纪青藏高原是全球植物区系交流的十字路口,是植物区系交汇的一个港湾。目前的古植物地理学研究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成分的传播和交流,有进入青藏、走出青藏、走出印度和进出非洲4种模式。(3)
2022年11月3日
其他

中科院东南亚中心亚洲象保护研究成果被Nature报道

Ecology上。中科院东南亚中心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综合保护中心作为该论文的第一单位,大型兽类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组长Ahimsa
2022年11月2日
其他

艰辛的历程,愉悦的收获 ——记景东亚热带植物引种收集及迁地植物保护

科技创新担使命,扎根边疆建家园。版纳植物园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文章,回顾版纳植物园这十年的建设成绩。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些景东亚热带植物园的植物引种和保育背后的故事。
2022年11月1日
其他

版纳植物园园区建设十年回顾

科技创新担使命,扎根边疆建家园。版纳植物园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文章,回顾版纳植物园这十年的建设成绩。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版纳植物园这十年来的园区建设情况。1“3H”流动公寓通过与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在取得版纳学院勐仑新校区约50亩的划拨地块上,建设曼安“3H”流动公寓。项目总投资6347万元,建成总建筑面积21684平方米,包括人才周转公寓7幢,研究生公寓3幢。项目的建成与投入使用,改善了科技人才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为科研人员“安心致研”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有力支持和促进版纳植物园科研事业的发展。2王莲酒店在原科学家活动中心和植物园宾馆旧址上,通过改扩建建成集住宿、餐饮和会议服务为一体的王莲酒店。项目总投资3505万元,改扩后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提高了版纳植物园的会务接待能力,也成为景区创收的一大来源。3环境教育中心通过保护生物学研究实验楼及辅助用房维修改造项目的实施,对原科研办公楼进行了整体修缮改造,改造后定名为环境教育中心,增加了园史、绘画艺术等科普展馆,进一步丰富了环境教育内涵。同时对周边标本馆、种质库和园林园艺中心楼进行了修缮提升。项目总投资1069万元,修缮改造总建筑面积7640平方米。4作物保护与分子育种基地通过版纳作物分子育种加代实验基地和农业资源保存与分子育种-西双版纳基地前后两个项目的投资建设,版纳植物园作物保护与分子育种基地趋于完善,建成了集作物保育温室、检验检疫隔离温室、种子保藏库、组织培养间和数码农场为一体的设施及功能完备、高通量的作物分子育种基地,有效提高版纳植物园的分子育种研究能力和水平。5引种植物扩繁保育温室在财政部改善科研条件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版纳植物园改建了一批设施老旧的植物保育温室、引种扩繁温室和科研温室等,进一步提升了园区引种植物的保育条件和研究条件,为进一步开展保护生物学研究、野外回归、植物育种、引种隔离检验、转基因植物研究等搭建良好的基础保障平台。项目总投资1036万元,共改建各类型温室7座。6园区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在财政部改善科研条件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版纳植物园对园区灌溉系统进行了改造。通过罗梭江取水、过滤净化处理,结合喷灌和浇灌两种形式,保障园区植物养护用水。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园区长期供水紧张的问题,改善了植物养护用水水质,并通过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物联网级的智能化运行监控以及老旧供水管网的维修更换,减少了园区无效耗水和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降低了园区运行维护成本。项目总投资1371万元。7昆明茨坝园区流动人才公寓通过中国科学院“3H”工程支持,版纳植物园在昆明分部茨坝园区建成流动人才公寓一幢,共十一层,建筑面积4462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708万元。项目为版纳植物园入驻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的多个创新研究团队,提供了基本的生活条件保障,为版纳植物园昆明分部的科技人才引进解决后顾之忧,保障和支撑现有昆明生物多样性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运行。“版纳植物园的十年”专题活动●
2022年10月31日
其他

葫芦岛:一半科学家,一半艺术家

版纳植物园自建园至今,由于丰富的热带植物花卉以及独特的热带风光,不仅吸引了科学家,而且吸引了一大批花鸟画家前来写生创作。画家们利用自己独特的画笔和眼光,创作了大量热带题材的作品,逐渐让版纳植物园成为艺术家钟爱之地。《版纳罗梭江畔》(韩子富,局部)我是1975年第一次踏进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回想从最初见到版纳植物园起至今,已经快五十年,这期间所见所闻的艺术故事,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2022年10月31日
其他

江山代有人才出——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十年琐记

Biology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均有论文发表。荣获吴征镒植物学奖的青年创新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短短数年,已成为科研人员中的佼佼者,并于2021年接任森林生态室主任的职务。星耀武
2022年10月28日
其他

版纳植物园榕树—榕小蜂协同进化研究的23年发展进程

科技创新担使命,扎根边疆建家园。版纳植物园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文章,回顾版纳植物园这十年的建设成绩。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些版纳植物园科技工作者背后的故事。1零起步,搭上中科院一期创新的快车榕属植物不但包含人类最早驯化的水果之一——无花果,同时还是热带雨林的关键类群,支撑了上千种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以及更为丰富的无脊椎动物。其与传粉榕小蜂之间的高度专性传粉关系也是研究动植物协同进化的经典模式系统。早在1994年,时任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主任的许再富研究员在《生物多样性》上发表文章指出“榕树是滇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类关键植物,建议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给予更多关注,并加强基础研究”。前辈们高瞻远瞩,让榕树园在万种植物园建设中拥有“一席之地”(图1)。之后经过许再富、杨大荣、朱华等多位科研人员通力合作,相继发表关于榕树及其动物群落多样性的文章,展示了榕树在热带雨林中的多样性及重要性。当时国外同行追述种类研究已有100多年,相关生态学研究也超过30年,我国关于榕属的《中国植物志》第23卷于1998年出版,但对榕小蜂仍知之甚少。1999年杨大荣研究员对我国榕小蜂和榕树协同进化研究的进展作了全面综述,并研究了热带雨林片断化对榕小蜂和榕树物种的影响,发表于《动物学研究》,拉开了我国榕树及榕小蜂多样性及协同进化机制研究的序幕。图1
2022年10月26日
其他

花开十年:植物引种保育背后的故事(3)

化学防治+环境调控:20%戊唑醇·10%肟菌酯悬浮剂稀释800-1600倍液+增加植物生长环境湿度。01羊蹄甲白粉病02黄瓢虫幼虫取食白粉病菌03黄瓢虫成虫取食白粉病菌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22年10月25日
其他

夯实技术平台,协力科研创新——公共技术中心的十年

CT)、高精度冷冻断裂系统和真空冷冻传输系统等。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该平台的显微成像技术已由二维离体成像拓展到三维无损成像,为我园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相关科研成果的产出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青藏高原中部
2022年10月25日
其他

带着好奇心去探索未知的植物世界

Manchester教授(美国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其毕业后留任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现任副研究员和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研究热带亚洲的新生代植物化石。带着好奇心去探索未知的植物世界文/图:黄
2022年10月25日
其他

科普旅游|如何玩转版纳植物园?

(西门)02游览车票景区游览车是一人一座,凭票可以在景区停靠站点乘车。西游览区:50元/人东游览区:50元/人全园:100元/人预约电话:0691-8716678
2022年10月24日
其他

花开十年:植物引种保育背后的故事(2)

建设边疆树海行,喜迎党的二十大。版纳植物园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文章,回顾版纳植物园这十年的建设成绩。今天,我们接着来分享一些版纳植物园的植物引种和保育背后的故事。1藤本植物的保存与扩繁在自然界中,植物延续生命的方式有两种,即有性繁殖(种子或孢子)和无性繁殖,通常情况下,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是通过有性繁殖的方式来繁衍后代,而蕨类植物则是通过孢子来繁衍。对于一些难于获得种子的物种,通常可以人工采取无性繁殖的手段,如通过高压、嫁接、靠接或组织培养的方式来进行扩繁,延续后代。工作人员通过高空压条获得小苗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资源收集的大本营里,有13000多个物种,它们来自不同国度,不同地区,漂洋过海聚集到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繁衍生息,为我们造福,并演绎它们精彩的生命。在收集的藤本植物中,有的物种栽培多年,但还是没有生活史,一直处于“独宝宝”的困境,无法获得更多的后代,发挥它们的功能特性,这些物种有的是国家保护植物,有的是地方特有种,也有的是高观赏价值的植物。通过压条的方式顺利生根的枝条为了让这些难于正常结果的植物在版纳园繁衍生息,专类园管理人员对这些藤本本植物,利用高压繁殖的手段,来辅助它们进行扩繁。藤本园管理人员在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年限的枝条,采取多个基质配比,来进行反复尝试,2018年至今,藤本园共扩繁了60余个物种,其中有36种植物获得了成功,包括2001年和2009年引来的国家保护植物大果五味子和斜翼等,2007年2008年引来的地方特有种广西马兜铃和海南马兜铃等;还有明星植物金叶火索藤,尖叶风筝果、绿玉藤、重瓣使君子等物种,通过高压繁殖的手段,为物种保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1.绿玉藤;2.斜翼;3.大果五味子;4.金叶火索藤;5.海南马兜铃
2022年10月23日
其他

花开十年:植物引种保育背后的故事(1)

建设边疆树海行,喜迎党的二十大。版纳植物园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文章,回顾版纳植物园这十年的建设成绩。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些版纳植物园的植物引种和保育背后的故事。1龙脑香科植物的迁地保护龙脑香科是热带雨林的旗舰物种,在维护群落及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龙脑香科植物有5属12种,其中9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自建园以来就非常注重龙脑香科植物的引种保育工作,至今已引种保存了除西藏坡垒和西藏青梅外的所有国产种。此外,近年来还从印度、泰国、老挝、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引种了53种,成为国内收集保存龙脑香科植物种类最多、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植物园。龙脑香园航拍(刘光裕拍摄)迁地保护要注重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尽可能收集不同区域、不同地理种群的物种,使收集的物种涵盖该物种80%以上的遗传信息。经过科研人员研究分析,版纳植物园迁地保护的望天树及广西青梅涵盖了该物种80%以上的遗传信息,说明这两种植物的迁地保存是成功的。同时,版纳植物园对望天树开展了不同生态类型的引种,收集保存了滇南勐腊、滇东南河口、桂西南那坡等3种不同生态类型的望天树,建立了望天树的迁地保护区,收集保存的望天树达2000余株。目前,所有引种而来的国产龙脑香科种类在园内生长良好,部分植株已开花结果,实现“种子到种子”的过程,成为迁地保护成功的经典案例。迁地保护区人工繁育的望天树林,不仅成功保护了望天树,而且评估报告显示保存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为提升龙脑香科植物的迁地保护水平,近年来,对迁地保育的龙脑香科植物的引种信息、园区分布等进行了系统梳理,绘制了龙脑香科植物的园区分布图;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园区保存的龙脑香科植物的保育成效进行评估;开展了龙脑香科植物种子繁育技术探索,获得望天树、东京龙脑香、版纳青梅等15种龙脑香科植物的实生苗2000多株;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望天树、版纳青梅等乡土物种用于社区、佛寺的美化绿化,拓展保护植物的保存范围。基于上述的工作与科研人员合作,联合申请并获得中科院院战略植物资源项目“珍稀物种龙脑香科植物的收集保藏与评价利用”,并于2020成为BGCI全球龙脑香科植物保护联盟牵头单位,提升了版纳园龙脑香科植物保护的影响力。相关报道:●
2022年10月22日
其他

繁殖生态学与种群遗传学相结合揭示泛性桑寄生空间遗传结构

桑寄生植物(Mistletoes)作为关键种和关键性食物资源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是一类半寄生性、茎寄生灌木,全世界约有1,600种。桑寄生植物依靠特定的鸟类(主要是啄花鸟和绣眼鸟)传粉和散布种子,桑寄生植物通过种间、种内物候异步性,为鸟类提供近周年供应的花蜜、果实等食物资源,桑寄生植物和鸟类建立互惠关系。为了探讨“寄主植物-桑寄生植物-拜访鸟类”系统中的两者关系或三者关系,揭示寄主、传粉鸟如何影响桑寄生植物的空间遗传结构,版纳植物园动植物关系组研究人员选取了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分布的一种最为泛性的桑寄生植物,五蕊寄生(Dendrophthoe
2022年10月22日
其他

报名啦 | 第十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观鸟节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系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领导下于1959年创建,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国内外知名的风景名胜区。全园占地面积约1125公顷,收集活植物13000多种,分布在棕榈园、榕树园、龙血树园、苏铁园、民族文化植物区等
2022年10月22日
其他

兰科植物保存的苦与甜——记景东亚热带植物园兰园的建设与兰科植物的保护

建设边疆树海行,喜迎党的二十大。版纳植物园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文章,回顾版纳植物园这十年的建设成绩。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由景东县政府和版纳植物园共建的景东亚热带植物园的兰花保育工作。01石斛
2022年10月20日
其他

展热带雨林之神奇,汇民族文化之精华——博物馆的十年

建设边疆树海行,喜迎党的二十大。版纳植物园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文章,回顾版纳植物园这十年的建设成绩。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版纳植物园的博物馆建设工作。西双版纳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北回归线附近迄今尚保存有大面积热带雨林的地区,也是以傣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的日常生活、医药卫生、生产活动、文学艺术和宗教信仰等无不与热带雨林以及其中的生物资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多样而独特的民族森林文化,也正是这种传统优秀文化的存在,维持了这个地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为了弘扬这一传统优秀文化,1996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投资1500多万元兴建了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简称“博物馆”)。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占地2000平方米,于2003年10月1日开馆,共有展板118块;展出图片614张,实物展品662种687件,是我国第一个系统介绍热带雨林及其民族森林文化的博物馆,外形与色彩综合了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与佛寺的风格。馆名是时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院士亲书,馆标的内容包括了人、森林、植物、动物等,馆标下方处于聚焦位置的是孔雀,代表了孔雀之乡的西双版纳,整个馆标表达了西双版纳各族人民与热带雨林及林中的动、植物关系密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理念。博物馆入口博物馆的建设是版纳植物园把科研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开展科普旅游所取得成果的一个重要展示,为开展民族森林文化科学研究和“人与森林”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支撑平台。坐落在民族植物园内的博物馆博物馆建成开放至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下面我将从博物馆的展品收集与整理、展示与传播、创建“流动博物馆”、博物馆体系建设四个方面介绍博物馆从十八大以来所开展的工作。1展品收集与整理展品收集是博物馆重要工作。10年来,博物馆工作人员持续走进西双版纳州境内的傣族、哈尼族、瑶族、基诺族、拉祜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村寨,收集民族文化和热带雨林资料和实物展品,不断丰富博物馆馆藏展品和资料库。现博物馆收藏了《中国贝叶经全集》的100卷114册巨著;
2022年10月20日
其他

我在西双版纳的野外兰花考察十年

建设边疆树海行,喜迎党的二十大。版纳植物园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文章,回顾版纳植物园这十年的建设成绩。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我们版纳植物园标本馆的野生兰花考察工作。西双版纳,在这片只有全国1/500的土地上,生长着将近全国1/4的兰科植物,兰科植物的多样性非常丰富,当然这是在2022年我才敢说这样的话,换做十年前,那基本是不敢想像。我从小喜欢在家栽点兰花(当然是像建兰这种花比较香的种类),这个爱好也促使我的大学毕业论文写的是兰科石斛属植物。大花万代兰记得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那会儿,跟随我的老师做植物引种工作,那个时候,出去到野外最怕是就是老师问这个是什么植物?那个是什么植物?因为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几乎95%的植物不认识,有种本科期间植物“白学了,都还给老师了”的感觉。当然也有幸我的老师不会看不起你,反而耐心的教你这是什么,区别特征在哪,如何鉴别,才得以最终坚持了下来。为缓解尴尬,平时周末骑个单车在周边看植物,这也发现版纳园周边路边上附生的兰科植物非常多,从镇上到植物园东大门这2公里的路上竟然看了一天还没有看完(PS.
2022年10月19日
其他

走向东南亚——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建设边疆树海行,喜迎党的二十大。版纳植物园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文章,回顾版纳植物园这十年的建设成绩。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版纳植物园东南亚中心的研究工作。东南亚是全球热带雨林三大核心分布区之一,被认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不仅生物多样性丰富,保存有许多珍稀和特有的生物物种,同时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云南与东南亚国家毗邻,动物在边界地区自由穿梭,许多旗舰物种如羚牛、怒江金丝猴、白眉长臂猿和稀有杜鹃花种类等都跨境分布,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等河流源起中国而流入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球共同挑战,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在东南亚地区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意义重大。热带雨林植被外貌(蔡石
2022年10月19日
其他

版纳植物园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建设

建设边疆树海行,喜迎党的二十大。版纳植物园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文章,回顾版纳植物园这十年的建设成绩。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版纳植物园的迁地植物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建设中国迁地保护植物大数据平台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先导A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从零开始建设中国迁地保护植物大数据平台,希望通过项目实施,掌握我国战略植物资源的储备概况,服务科研,随时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目前已建成包含植物园机构数据、资源植物数据、引种档案数据等7个子数据库的大数据平台,总数据量超过1500万条。平台首页
2022年10月18日
其他

树立行业标准,推动物种保护——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的十年

建设边疆树海行,喜迎党的二十大。版纳植物园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文章,回顾版纳植物园这十年的建设成绩。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版纳植物园的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原植物园联盟)建设工作。为促进植物园科学发展和规范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ICCBG,原中国植物园联盟)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共同支持启动下成立。生态环境部作为协调小组成员于2017年加入。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现有植物园成员单位(cubg.cn/member/)十年以来,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已有植物园成员单位112家,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含香港特区)。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的本土植物全覆盖保护(试点)计划、植物园建设的规范与标准、公众科普与环境教育及能力建设等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
2022年10月18日
其他

从无到有,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的十年

生态站建设边疆树海行,喜迎党的二十大。版纳植物园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文章,回顾版纳植物园这十年的建设成绩。今天,我们先来谈一谈我们的干热河谷研究平台:元江生态站。元江站现在的站貌(2021年)站区普漂村旧址(2011年前)2011至2021年,是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从无到有,快速发展的十年。十年间,元江生态站在平台建设、科学研究、示范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平台建设方面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以下简称“元江生态站”)隶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11年9月挂牌成立,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干热河谷生态系统研究站。元江生态站位于云南省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地点为玉溪市元江县澧江街道南昏村委会普漂村(旧址),102°10′40〞E,23°27′56〞N,海拔481
2022年10月17日
其他

坚持中发展,发展中创新:哀牢山生态站的十年

生态站建设边疆树海行,喜迎党的二十大。版纳植物园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文章,回顾版纳植物园这十年的建设成绩。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我们的亚热带森林研究平台:哀牢山生态站。哀牢山生态站站区云南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哀牢山生态站”)始建于1981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于2002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5年成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CNERN)。在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下,围绕生态系统长期研究的科学总目标,以站为单元,实行“监测、研究、试验示范”并重的运行模式,在统一规范下对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环境因子和生态系统过程进行长期监测,定期提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动态信息,并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野外实验和研究平台。
2022年10月17日
其他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保护生物多样性:综合保护中心十年发展成就

实验室建设边疆树海行,喜迎党的二十大。版纳植物园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文章,回顾版纳植物园这十年的建设成绩。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版纳植物园综合保护中心取得的成绩。热带地区森林的丧失和破碎化一西双版纳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成立于1959年,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邻近老挝、缅甸、越南,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地处热带北缘的西双版纳具有非常高的植物多样性和亚洲最多样的脊椎动物类群,被称为“动植物王国”。然而,过去几十年,西双版纳的天然林覆盖率大幅下降,橡胶种植面积扩大,并延伸到高海拔地区和陡坡。尽管橡胶种植园周围仍然有大片的山地雨林,但是原生的低地森林已经严重片段化和碎片化。与老挝和缅甸接壤的周边地区,有更多的原始林,但是这些森林同样面临下降和被破坏的威胁。中国的“十三五”规划(2016–2020)明确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求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保证了生态系统功能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通过强化生态监管、生态功能逐步改善,从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西双版纳的生态红线划定范围包括:现有的自然保护区、国有自然林、生态公益林和其它一些林区。西双版纳是野生亚洲象在中国主要的生活区,亚洲象国家公园的建立范围将包含现有的自然保护区,会对西双版纳的自然保护带来积极影响。受1993年发布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影响,中国越来越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版纳植物园也逐步将研究重心从经济作物引种驯化、开发利用转移到植物保护上来。从2006年开始,版纳植物园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密切的伙伴关系,参与现有保护区体系的建设,有效保护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类型。版纳植物园还主持了亚洲开发银行资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项目”中西双版纳的相关工作。此外,版纳植物园相关专家一直担任云南珍稀濒危植物科学委员会代表。综合保护中心二综合保护中心到2009年,支撑版纳植物园三大研究方向之一的“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心”仍未正式建成。该中心的部分研究组已经划归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有的已经撤销。为了进一步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版纳植物园于2012年7月正式成立综合保护中心,最初目的是集中和协调生态学、生物地理学、气候变化生物学、系统学、基因组学、遥感和空间建模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形成有效的保护工具和手段。综合保护中心成立10年来,研究主题不断丰富,
2022年10月16日
其他

版纳植物园这十年: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边疆树海行,喜迎党的二十大。版纳植物园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文章,回顾版纳植物园这十年的建设成绩。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版纳植物园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20世纪50年代末,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带领一帮年轻人,与毒虫猛兽为邻,披荆斩棘,“双手劈开葫芦岛”,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由此诞生。60余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版纳植物园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组织保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切实发挥好园党委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把青年人才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党对青年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坚持引人育人并举,引才引智并重的模式,兼顾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基础性学科协调发展,聚焦“高精尖缺”人才。人才工作成效十年间,版纳植物园充分利用国家、中科院和地方的人才政策,结合本单位学科定位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在人才引进和培养、研究团组建设、职工激励机制等方面不懈努力。2012年至今,版纳植物园陆续引进人才235人,其中高级及以上职称37人,中级职称84人,初级职称114人;博士学位125人,硕士学位99人。期间共有7人获得国家级人才项目,64人次获得省级人才项目,120人次获得院级人才项目;1人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5人获得云南省外国专家“彩云奖”,3人获得中国植物园终生成就奖,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人获得“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创新性举措版纳植物园克服地处边疆研究所的人才瓶颈,为吸引和培养青年科研人员,创新性地实施“青年科学家小组”、副研究员代理研究组长等制度,扶持青年人员尽快成长为独挡一面的科研中坚力量,这些制度的实施完善了版纳植物园人才机制,改善了人才队伍结构,保障了园各项事业的发展需求。未来版纳植物园还将通过实施
2022年10月16日
其他

实现三个顶刊“大满贯” 这个实验室的十年不一般

建设边疆树海行,喜迎党的二十大。版纳植物园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文章,回顾版纳植物园这十年的建设成绩。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版纳植物园的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十年发展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学院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简称“生态室”)取得了长足进步,重要成果频出。2012—2022年是生态室在生态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十年,是承上启下、快速发展的十年。截至2020年,已实现Nature、Science
2022年10月15日
其他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保护生物多样性:综合保护中心十年发展成就

实验室建设边疆树海行,喜迎党的二十大。版纳植物园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文章,回顾版纳植物园这十年的建设成绩。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版纳植物园综合保护中心取得的成绩。热带地区森林的丧失和破碎化一西双版纳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成立于1959年,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邻近老挝、缅甸、越南,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地处热带北缘的西双版纳具有非常高的植物多样性和亚洲最多样的脊椎动物类群,被称为“动植物王国”。然而,过去几十年,西双版纳的天然林覆盖率大幅下降,橡胶种植面积扩大,并延伸到高海拔地区和陡坡。尽管橡胶种植园周围仍然有大片的山地雨林,但是原生的低地森林已经严重片段化和碎片化。与老挝和缅甸接壤的周边地区,有更多的原始林,但是这些森林同样面临下降和被破坏的威胁。中国的“十三五”规划(2016–2020)明确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求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保证了生态系统功能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通过强化生态监管、生态功能逐步改善,从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西双版纳的生态红线划定范围包括:现有的自然保护区、国有自然林、生态公益林和其它一些林区。西双版纳是野生亚洲象在中国主要的生活区,亚洲象国家公园的建立范围将包含现有的自然保护区,会对西双版纳的自然保护带来积极影响。受1993年发布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影响,中国越来越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版纳植物园也逐步将研究重心从经济作物引种驯化、开发利用转移到植物保护上来。从2006年开始,版纳植物园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密切的伙伴关系,参与现有保护区体系的建设,有效保护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类型。版纳植物园还主持了亚洲开发银行资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项目”中西双版纳的相关工作。此外,版纳植物园相关专家一直担任云南珍稀濒危植物科学委员会代表。综合保护中心二综合保护中心到2009年,支撑版纳植物园三大研究方向之一的“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心”仍未正式建成。该中心的部分研究组已经划归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有的已经撤销。为了进一步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版纳植物园于2012年7月正式成立综合保护中心,最初目的是集中和协调生态学、生物地理学、气候变化生物学、系统学、基因组学、遥感和空间建模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形成有效的保护工具和手段。综合保护中心成立10年来,研究主题不断丰富,
2022年10月15日
其他

探秘植物语言 挖掘植物资源:资源室的十年

实验室建设边疆树海行,喜迎党的二十大。版纳植物园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文章,回顾版纳植物园这十年的建设成绩。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版纳植物园的热带植物资源研究工作。资源室热带资源植物实验室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植物资源孕育着勃勃生机,更滋养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温暖的气候、充沛的雨水和复杂的地形,让热带成为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如何更好地发掘利用植物资源,不仅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抓手,更是当今解决粮食安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的最主要途径。我国正在实施的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计划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也迫切需要加强热带植物资源研发的力度。研究植物、利用植物离不开滋养植物的沃土,而西双版纳正是植物的家园。作为我国主要的两个热带地区之一的西双版纳,只占全国土地面积0.2%,但植物种类占比就达到16%,药用植物更是高达40%,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赋予了植物资源研究最佳的条件。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从1959年建园起,就一直把收集保存热带植物种质资源与开发利用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版纳植物园就承担了国家有关部门发展南药的课题。版纳植物园创始人蔡希陶教授在我国境内发现了被李时珍称为“活血圣药”的“龙血竭”原料植物龙血树后,随即开始主持研制、开发“雨林牌”龙血竭系列产品,并建厂批量生产龙血竭,这是我国最先生产龙血竭的厂家,也就是现在的“西双版纳雨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前身。在此后的岁月里,从小桐子种质资源的收集研究,到新兴油料植物星油藤的开发利用,版纳植物园对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一直从未停歇。到目前为止,已保存国内外热带植物种质资源13000余种,并于2012年初,建成了一个占地80多亩的热带资源植物专类园,为进一步的热带植物研究与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发挥热带植物资源的作用,挖掘更多研究价值,版纳植物园依靠50多年来在热带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基础,于2013年筹备建设了“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简称“资源室”)。实验室以国家战略资源植物橡胶、热带特色粮食作物陆稻、木本油料能源植物、木本食用油料植物和药用植物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热带资源植物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可持续利用研究,针对我国西南及东南亚地区热带资源植物开发利用和产业化方面存在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重点围绕热带植物资源收集与保育、能源植物育种与生物质能利用、药用植物与功能食品开发利用和经济植物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与示范推广等4个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这些技术研究和开发创新有助于充分挖掘我国西南及东南亚地区在热带植物资源方面的优势,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有力地促进我国热带资源植物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有效地改变目前我国资源植物,特别是橡胶、热带作物和药用植物研发方面存在的“产业超前,科研滞后”的局面,为我国的战略资源、粮食、生物质能源、功能食品和植物药等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归属于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的创新研究组已达到14个,为热带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提供有力的科研力量。植物研究研究论文封面胡彦如研究组在探索植物抗性建成及环境适应的研究中发现了植物种子萌发的时间调控机理,陈江华研究组长期聚焦豆科植物的功能基因研究以及紫花苜蓿基因组解析与基因编辑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梁岗研究组在植物适应营养逆境中探索出植物如何避免铁毒害。陆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轻木产业化种植推广,抗糖尿病新药研发……一项项来之不易的科研成果为绿色能源、临床医疗、产业附加值提升等领域贡献着植物学者的力量。陆稻文彬研究员说,60多年前,蔡希陶等老一辈科学家来到远离城市的边陲小镇勐仑创建版纳植物园,就是希望以葫芦岛为基地,研究、开发和利用热带植物。他们急国家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解决了一些重大的国计民生问题,因而成为了我国热带资源植物学的先驱!版纳植物园成立资源室,就是要继承蔡希陶等老一辈科学家“资源植物济民生”的精神,发挥版纳植物园在热带资源植物研究方面的资源和区位两方面的优势,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解决国家当前面临的诸多”卡脖子“问题,真正实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资源室的成立,为版纳植物园指引了前进方向,拓展了发展领域,凝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同时也是版纳植物园在新的发展时期对自身定位认知的一次重大飞跃,体现了版纳植物园“国家人、国家事”的使命和担当。星油藤及产品成果从成立至今,资源室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共承担科研课题249项,合同经费2.39亿元。发表的论文共计562余篇,其中有340篇论文被SCI-E收录;有102篇被EI收录;有120篇被CSCD收录。参编出版专著2本。获得42项发明专利授权、1项PCT国际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2项软件证书。已育成中科西陆2号、中科西陆4号等“中科西陆”系列陆稻新品种及系列新品系,在旱直播陆生适应性、产量及米质上取得重要突破,并有多人担任理事会成员、大学客座教授、以及国际期刊的编委等职务。获奖证书一项项科研成果的背后,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资源室有固定人员53名,包括研究人员49名。其中正高级职称14名,副高级职称18名。固定研究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的比例为44.6%,年龄在45岁以下的青年学者占73%。研究人员的学科方向涵盖植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植物遗传育种、林木培育、分析化学、化学工程工艺、繁殖生物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主要学术带头人中包括“云岭学者”获得者1人,“国家优青”1人。不求所有,但有所用,近年来,版纳植物园为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筑巢引凤、以才引才、以才聚才。3500平方米的专业实验室、已扩建的热带植物资源能源植物专类园区、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完善的硬件措施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同时,版纳植物园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利用中科院“西部之光”等优惠政策,招聘热带资源植物研发相关的领军级优秀人才。资源室人员与学术委员会合影除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版纳植物园提出科研成果奖励机制,通过资源室科研人员的研究和试验,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新品种。为了鼓励和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开展研究工作,植物园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吸引博士毕业生到实验室工作或做博士后研究,尽一切可能改善和提高研究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此外,通过发展与国内外有关实验室的合作,交换和共同培养研究生,利用国际合作将青年人推向国际竞争前沿。陈利钢研究员对版纳植物园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感受颇深,特别是“青年科学家小组”让他受益匪浅。“青年科学家小组”由3-4名在本领域同类人员中出类拔萃、在科技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组成,植物园给予“青年科学家小组”120万元资助经费,用于科学研究、合作与交流、人才培养以及人员经费等,为团队成长及发展提供充足经费支持。“在新时期,版纳园青年科技人员作为‘国家队’‘国家人’,必将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从国家需求出发,进一步明确使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做出自己的贡献。”陈利钢说。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目前,实验室已建成具有较好的科研设备条件、扎实的研究基础和技术力量、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科研团队,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在热带资源植物研究中不断成长。科学研究没有终点,西双版纳的植物用自己的语言诉说着生命的真谛,绿色的奥秘,资源室的每一位研究人员将在探秘的过程中戮力前行,持续开展国家战略性热带植物资源收集与保育,立足我国及东南亚国家丰富的热带植物资源,挖掘版纳植物园收集保存的植物基因资源,在橡胶、陆稻、傣药、轻木等产业化开发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热带战略性植物资源开发、天然创新药物创制、高蛋白油脂作物育种等热带植物可持续利用目标,开展系统解析,创建新种质,培育优良新品种,研究绿色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研制植物新产品,形成全产业链学科布局,加速成果转移转化。力争“十四五”末全部科研项目达到国际并行,部分国际领跑。喜迎二十大专题●
2022年10月15日
其他

版纳植物园之美:园区景观建设十年回顾

建设边疆树海行,喜迎党的二十大。版纳植物园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文章,回顾版纳植物园这十年的建设成绩。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版纳植物园的园区景观建设工作。1藤本园建设与景观提升藤本植物在热带雨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其家族庞大,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与雨林中的乔木、灌木、附生植物休戚与共,形成自然优美的热带雨林景观。10年来,藤本园通过2期建设及后期扩建,园区面积增加至100亩,植物引种900多种次,出圃定植了
2022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