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一条街走过杭州 | 房叔说No.326
共 8 盘预售公示、登记,列表见文末↓
市场平稳期,只好持续积累二手与城市的素材,笔者探索老板快的进程悄然来到了西湖旁——定安路,西湖大道北向是湖滨,南向则是清波。
西湖篇的开端,先不打算写房子,一反常态,今天笔者会专写一条街,聊聊杭州城的一段往事,城市化中,关于“生活品质之城”的另一条路。
| PART 1 |
先做个背景铺垫。众所周知,世所瞩目的中国城市化已经推进了30多年,如今的中国已经占据了世界摩天楼总量的1/3,拥有了足够35亿人居住的住宅总量,建造了几倍于现代建筑发源国家的奇观建筑;
但直到今天,我们的城市依然对建造这类“global city(全球城市)”乐此不疲,效仿一个200多年历史的移民国家,拆光所有的传统乡村和城镇,去盖“1932年诞生的国际式风格(大量应用于二战后重建)”的房子;
土地财政走到今天这个阶段,无论是质或量都到了一个转型期,反映在如今的地产市场,苦的不仅仅是开发商,也是城市治理者,当城市分化越加加剧的新时代来临,都要面对同一个问题:
价值聚集的板块灯红酒绿,老城市拆不动、卖不动、学区贬值,却在城市中心,何去何从?这能不能算好的中国城市?好的城市化?
▲杭州社区典范-馒头山
蓦然回首,各位读者,您是否在今天的房子里找不到院子、里弄、邻里了?街道变成了车行的尺度,吃完晚饭没有街适合溜达,只能跑到地铁广场跳广场舞;
每天,我们都在舍弃自己对一个好的中国城市的知觉。于是,不奇怪的,中式合院成了这个时代每个城市价值最高的产品,一个粉墙黛瓦却用混凝土浇的院子动辄价值千万甚至上亿;
为什么不是大平层?不是欧美别墅?不是花园洋房?很少有人想过为什么,因为院子和自然才是中国基因对于城市生活的最高想象;
经济和产业上获得的巨大成就掩盖不了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快速崩塌,中国的城市化,单就城市层面而言,是中国的“西方”城市化;
然而,在杭州这座曾经立志“生活品质之城”的中国古典城市,曾有人在进行着中国本土的城市化探索,透过一条街,看一段往事,一座中国城市如何留存它的记忆。
| PART 2 |
在2000-2010的这十年里,杭州还是座江南小城,常驻人口不过400万,那时的老百姓有三大工程颇为关注,西湖拆了围墙免了门票,西溪湿地被重新列入国家湿地,再有就是中山路的6公里,桩桩利杭;
▲三大工程之二-西湖与西溪
这些都在同一位王姓市委书记任上完成,忆起当年笔者清晨上学公车里阿姨大妈对这位书记拆违的非议,如今去看,她们的境界也就配老年卡免费乘车去买个菜了;
南宋御街,也就是中山南路步行街,是中山路全长6公里南侧的1/6,是07-09年为期三年的工程,他的意义不像西湖西溪那么直观,但也绝不是一条古街被保护那么简单;
▲忠实在地文化-忠实城市历史
杭州城市复兴于斯,告诉市民一座好的中国城市是怎样保留历史的剖面,并在此基础上延续自己的前进,而不是割裂开来去建造一个异域文化的新城;
只可惜,10年之后,时代的洪流浩浩汤汤,效率至上的逻辑下,杭州也再难往这个方向前进。
▲杭州市金银制品厂
从定安路地铁出来到开元路,迎面就能看到杭州市金银制品厂,一个明显的旧厂房的改造,保留了原有的柱子和顶以及拱形的轻钢棚,加入灰砖的新材料,使新旧区分;
▲杭城里的真巴洛克
对街的工商银行羊坝头支行是杭城里少有的巴洛克建筑,断裂山花,涡卷的线脚,突出的细柱,酒瓶栏杆,几何变形的装饰件都是典型的特征,与之相同的万源酒店、217号美利邸都是如此的风格,快递小哥骑过也是一张风景,许多网红在此取景;
▲上文艺复兴风格-下古典主义
来到257号的西北人家,立面是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细长柱拱廊的元素重复,一旁的黔浙汇则是古典主义的立面(卢浮宫式样);
▲坊街-同一平面
穿过牌坊,走到正街的地面,立砖、条石板、方砖三形式在一个平面铺设,并非像现在的人行道错开高差,是古坊街的原型,在交会的时候给人行和牛、马车一定的灵活度;
▲江南匠意
沿着街徐徐走着,看到屋檐的卷曲来源于苏州园林的游墙,酒店前的门来源于太湖石的剪影和江南民间的瓦爿墙的做法;
叠石讲究“瘦、漏、皱、透”,西湖边的林徽因像便是深谙其道,以这种方式纪念身为建筑家的杭州姑娘,大概是独属于江南太湖片匠人的温柔;
▲轩窗
目之所及,随处可见的洞洞墙来源于园林中的轩窗的改造,通过传统的砖构做法画出工字钢的形状,是一种传统构造的现代表达;
▲御街断面
路途过半,驻足给大家介绍这个小博物馆,御街断面博物馆,大方石是元代的,小青砖是宋代的,从这也能看到宋元之交国力的差别,“精耕细作”变成了“粗犷奔放”;
▲编木拱桥-清明上河图
博物馆的顶是编木拱桥,是榫卯的一种变形构造,可以不用一根钉子做出大跨度没有柱子的空间,同时抗压能力极好,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河上的那一条虹桥就是这种构造,也是南宋对故国繁盛的一种缅怀;
▲土墙-石库门墙
最后来到鼓楼下,杭城九墙的组合雕塑,再现了良渚的陶土墙,汉的土砖墙,民国石库门等等中国城市演进的营造历程;
一条街能保存古典、巴洛克、中国传统、西洋传统、园林、宋元、民国种种的年代和元素,并忠实于这座城市发生的存在与时间,本就难能可贵;
再找回原住民回迁,让原真的生活在这里发生,伴随时间继续钱塘的故事;
这种基于本土文化和时间历程的城市化,便是另一条少数人的道路,真实可感。
这一段一公里的主持设计师是国美建筑系主任王澍,联合了中国美院、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等建筑系共同设计完成,他也是唯一获得普利兹克奖(建筑界的诺奖)的华人;
▲富春山馆
笔者很庆幸在杭州这座城市还能包容本土文化的思考和普通人生活的关照,在钱江新城和未来科技城拔地而起的同时,杭州还有富春山馆、中国美院、馒头山社区翻新改造、小河直街改造这样的存在,它们渺小,但无比珍贵;
希望大家有空走走,是一种陌生而又熟悉的体会。
| PART 4 |
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一代国人已经习惯了中国速度,在自己的土地上建造标新立异的新城,杭州3年有20多个新城规划,仅浙江4万个自然村已经消失了1万多,列入保护名录的不过几百,遑论城市,上代人目之所及的传统元素及工艺正以想象不到的速度被剥离、被放进博物馆;
▲业内“鸟蛋”-国家大剧院
中国人可以在故宫一旁摆一个鸟蛋,在古运河码头旁盖满罗马式的房子,拆掉房前屋后搬进带电梯的盒子里而觉得满足;
仔细想想,有一丝荒诞。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庆幸笔者生活在杭州,尽管不多,但这里依然能瞥见中国人对于一座美好城镇理想的剪影,这才是对生活品质之城最好的注脚;
长大后,你生活在同一座城,一想起童年,却满是乡愁。
欢迎老杭州和杭州过客在评论区分享各类杭州记忆,或者你和杭州的故事,留言。
2021杭州地铁楼盘图(11月版)
房叔选房 |
点个在看,让房叔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