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央视的第四件国家宝藏:整个西安!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
而文物还原其真貌,传承其文明,留住其根脉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实物见证
从自信而豪气的国家宝藏中
我们足以窥见满眼的盛世图景
当我们提起国家宝藏的时候,陕西人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脚下的土地正像是一个神秘的跪射俑,陪伴和守卫着秦始皇与近四千万秦人,而一座国家级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以170万件(套)展品与18件(套)国宝级文物忠实呈现着过往千年的风起云涌,每一件都是中华文明的灿烂剖面。在波澜不惊的外表之下,隐藏着一片令全世界心驰神往的浩瀚星空。
属于西安城的辉煌历史早已无需多言,只是我们一直认为诸如兵马俑、铜车马这类的瑰宝才能够代表西安的底蕴、大气与豪爽,而当陕博带着三件看似不起眼的珍宝登上《国家宝藏》,从质疑到大赞其智慧,在它们足以震撼世界的光芒之下,我们早已习惯的西安城从新的角度再登大雅之堂。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香气四溢绕悬梁,梦回千年见盛唐
明月白露夜已寒,香衣锦带空珊珊。当杨贵妃自缢于马嵬坡下,这个精致的香囊便成为传奇的延续,“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
衣襟带花,岁月留香。葡萄缠枝,花鸟相依。区别于常见的丝质香囊,其外壁为银制,整体呈圆球形,更神奇的是,无论如何晃动,盛放在金盂中的香料始终不会洒落。这件唐代的金银器中所蕴含的智慧直到16世纪,才出现在欧洲航海罗盘上,并成为现代陀螺仪的基础;同时,香囊所代表的丝绸之路的风情与开放包容的精神,与在历史中所探索到的古人的智慧一起,正是真正值得思考的“国家宝藏”。
此次陕博携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登台更可以看出其良苦用心。看似仅携香囊登台,却不露声色的介绍了整组何家村大唐遗宝展,既让这些珍品重新引起关注,又不掩盖其余展品的光芒,无论是历史还是文物,我们始终讲究和之道。
《杜虎符》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在杜虎符中,我们得以感受到秦时的忠诚与权威。这是四两拨千斤的举足轻重,更是”秦王扫六合“的力量之源。以一只小小的虎符调动千军万马,军令如山,沙场点兵。
杜虎符上有错金小篆铭文9行共40字,是出土虎符中铭文最长的一件,保存完好,由极细的金丝嵌入文字槽而制作而成的错金字精致而优美,在两千多年后,依然熠熠生辉。
当画面的基调停留在关于君权与忠诚的沉重色彩上的时候,节目中关于它的今生故事却转入到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的领域,从左右合符到安全密码,守护历史便是守护安国之信。
《阙楼仪仗图》
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
同样是盛世图景,只是我们将视角从皇亲国戚的贵族享乐转入寻常百姓。在这幅此前并不是那么有名的懿德太子墓壁画里,我们以更直接的方式看到了一个王朝鼎盛的样子。文字所载的“万邦来朝”呈现在眼前,扑面而来的都是我的大唐。
或许这幅壁画所想表现的,既是一个民族真正的繁荣与辉煌,也是这座十三朝古都如今的生活图景,安居乐业,幸福西安,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我们的内心都难以抑制属于大西安的兴奋和骄傲。
壁画中的三出阙在西安的城市建筑中被广泛运用,而这一切都与张锦秋先生密不可分。由《阙楼仪仗图》自然引出壁画修复团队与张锦秋先生,再借先生之口介绍整座西安城。陕西历史博物馆、世园会长安塔、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北广场、西安钟楼等等场景一一呈现,由一幅画到讲述一座城,展现着张锦秋造就长安城的心血,也再一次不动声色得向世人展示着这座华夏故都的古韵今风。
陕博走上《国家宝藏》的舞台,不仅是向世人展示华夏瑰宝,更以一种智慧的方式推介西安。正如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强跃先生所说,西安城本来就是一座博物馆。
摄影 / 李文博
小到能工巧匠的发明创造,大到波澜壮阔的城市风采;从秦风的慷慨悲壮,到唐韵的博大深邃,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一种过往千年触手可及的幸福,而我们更期待如今的大西安不辜负历史的馈赠,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将“盛世长安”的图景更加完美的呈现在世人面前。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悦西安 保留所有权利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法律顾问 / 张晓哲
北京大成(西安)律师事务所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