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收入”,西安又输给郑州成都了?
短暂的五一小长假过去了,西安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再次创出新高,除了入选最受游客欢迎的国内旅游城市,在“十大人气目的地”中位列全国第5,且景区门票成交量位居全国第一,旅游业总收入达到了66.34亿元。
不过,每逢国庆、春节、五一长假后,对西安的旅游业收入和相关指标大加口诛笔伐,仿佛成了极少数网友的“舆论正确”。果不其然,这个五一,社交媒体上说什么的都有,可谓信誓旦旦。
“西安差郑州、成都好几档,努力吧西安人”
“西安酒店便宜,游客都住如家汉庭”
“西安旅游人数多,但是门票贵,大家就不进景区,门口逛逛”
“西安,你该深思了,等等你的市民”
“西安可消费点太少,有钱都没处花”
更有甚至抛出“来西安的游客都吃肉夹馍凉皮,当然收入低”的谬论,合着来西安的游客都是低消费?仿佛不把西安推上风口浪尖,无法彰显世人皆醉我独醒,且一定要拿西安-成都,西安-郑州来做对比,把彼此放在零和博弈的位置上。
一个敢比,一个敢信
我们先来看几组2019年五一黄金周各方给出的官方数据。
©市侩影像
据文化与旅游部综合测算,今年“五一”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76.7亿元。五一假期国内游消费力前5强城市依次为北京、杭州、上海、福州、深圳。
长期居于旅游目的地榜首城市的北京接待旅游总人数为685.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8.5亿元;
旅游大省云南共接待省内外游客共计119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1.58亿元;
西南名城成都共接待游客133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212亿元;
网红城市重庆共接待游客255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0.16亿元;
也就是说,成都+重庆两市的旅游总收入,占据了全国的35%,而另外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600多个城市,占据了全国的65%。
武汉、杭州等重点城市的旅游收入仅为成都重庆十分之一,甚至有网友发出疑问:西南地区是不是一瓶矿泉水都卖20啊?
我们再往前推半年,看看春节的数据,根据各地官方发布,2019年春节长假:
上海市共接待游客509.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6.2亿元;
杭州市共接待游客471.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1.02亿元;
北京市共接待游客811.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1.85亿元;
成都市共接待游客189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06.9亿元;
然而,以成都数据为例,根据新闻发布,武侯祠景区接待游客只有78.28万人次,大熊猫基地只有34.68万人次,杜甫草堂景区只有17.10万人次。以上3个全部是成都最具标志性景区,人数差距实在太大,且旅游收入竟然超过上海、北京、杭州的总和。
悦君还观察到一个关于成渝双城更有趣的细节。2019年清明节小长假,重庆接待游客136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1亿元,成都接待游客754万人,旅游总收入60亿。仅仅在20多天后,两座城市接待游客数量依旧相差一倍,但是旅游总收入已经相当。
以上所述,并不是要强调某些城市的数据统计有误差,而是要表达关于旅游指标、旅游数据统计有自己的门道——统计口径。
统计口径完全不同
原本小长假旅游收入可反映各地旅游发展状况和热度,但每年成绩单却因为存在较大“误差”而经常引发争论。
©市侩影像
随着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国内各大城市旅游业发展提速。在此背景下,只有真实的旅游统计数据才能帮助主管部门以及游客了解国内旅游发展状况、旅游目的地热度等,由此旅游数据统计也变得格外重要。
但是,目前国内各省份、各城市,关于旅游收入的统计口径、选取样本均不同,所以不同主体发布的数据会出现一定出入,实际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无法精确统计的。
©市侩影像
实质上,现在学术研究也找不到很好的统一口径规范“旅游总收入”“旅游收入”“旅游创汇”等数据的搜集和分析,旅游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一些著名的5a级风景名胜区都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譬如西南一些城市,每年的旅游收入统计会将该市在节庆期间,所发生的全部消费行为消费额计入到总体数据中。
甚至有城市每年春节黄金周将全辖区内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也计入在旅游人次中,难免贻笑大方。
而反观包括西安在内的中东部部分城市,城市旅游收入(主要是门票和旅游相关的消费)通常由旅游委统计,其他收入(比如商业消费、购物消费、餐饮娱乐等等)由商贸单独局统计。甚至有的城市仅仅统计门票、景区内项目收入等。
当然,按照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的理论,越是“精准”的数据,越不靠谱,如何快速的在4天小长假内统计出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或许本身就是一道无解的算术题。
树立“西安信心”
©雪狐
西安在追赶超越所需要的不仅是巩固与继续努力,更重要的还有被正视的目光。
这种目光既要来自于城市内部每一个西安人,也来自城墙之外的世界各地。正如每年母亲节里,我们都在大声讨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似乎鼓励教育更有助于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自信的人。而对于城市来说何尝不是这样,它为了改善自己的口碑而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
从客观来讲,西安作为旅游资源禀赋优异的老牌旅游城市,的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旅游业屡遭诟病,没有将自己的实力和能量释放出来,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
但现在,我们已经在网络经济的战场上为旅游业寻找到了新的出路,并且在这一竞赛中有了遥遥领先的优势,此时,西安需要的不再是“秦人自贬”的谦逊,而是一种“西安自信”。
©雪狐
每个假期的旅游数据出炉之后,纵向对比或许能得出一些结论,让我们知道一直强调的城市品质可以具有如此大的能量,也让我们知道有这么多人来欣赏和体会我们的城市;而在横向对比时,我们找到了“品质联盟”里的战友,却也对一些数据和统计口径充满大大的疑问。
更重要的是,某些城市用不公允的数据宣传自己无可厚非,但同时拉上西安垫背和抹黑,确实也是满脸的“问号”。
©市侩影像
有很多人正向往着这座城市,也有很多人正带着偏见误解西安,于是,每一个西安人就变成了城市的代言人。
当然,我们知道西安的旅游业整体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包括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与服务质量;进行深入而高水准的旅游开发;提高高附加值业务比例、出让和销售具有知识产权特征的商品等等。理顺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兼顾旅游资源的公益属性,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大背景下将第三产业发展得从容、踏实、稳健。
© 悦西安 保留所有权利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法律顾问 / 宋亚锋 赵文娟
陕西大秦律师事务所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