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闽都大家|“听竹斋主”余险峰:心融儒道释,艺绝画诗书

2017-07-25 邱陵 福州新闻网+


人物名片Character card

余险峰

余险峰,1947年12月出生于福清东壁岛,福建省民宗厅原副厅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顾问,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福建省政协海云墨会副会长,福州大学、福建行政学院特邀教授,福建省政协第七、八、九届委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他将书房命名为“听竹斋”,取自郑板桥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2015年12月19日,他在家乡龙田镇成立个人艺术馆,这是福建省第一个完全由书画家自筹资金创立的私人艺术馆,长期免费开放,后辟为龙田镇综合文化站,助力当地文化建设。







退休前,余险峰公务繁忙,但他始终笔耕不辍,经年累月地追寻艺术真谛。在福建书画界,他可称为重量级人物。但这位拥有着多重身份的省内著名书画家,既未师从名家,也非科班出身,可以说是自学成才。多年执笔作画赋诗,他鲜明独特的个人风格自心尖流淌而出。


“疏篱堪度鸟,曲径好观霞。”出生于福清海岛的他,退休后回归一片临江而建、远离城市喧嚣的住宅区,院内竹林幽密,湖水荡漾,充盈着宁静与祥和的气息。他说,自己最喜欢的植物是竹子,虽不粗壮,但却正直,坚韧挺拔,彰显气节,在30多年前,就将书房雅称“听竹斋”。


余险峰的诗书画颇受赵朴初、梁披云等前辈赞许。梁披云有诗赞曰:“心融儒道释,艺绝画诗书;抗迹氛埃外,险峰气象舒。”二十个字,精妙地概况了余险峰的艺术风貌。


“每一个书画家都有一个梦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私人艺术展示馆,幸运的是,我做到了。”2015年12月19日,余险峰自筹资金,在家乡龙田镇创办了全省第一个私人艺术馆,长期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后辟为当地综合文化站,成为基层文化艺术交流平台示范点。他说,这是艺术生命的寻根和反哺。


《才有梅花便不同》


近日,福州新闻网《闽都大家》栏目记者专访了余险峰,亲切随和、乐观开朗、眉眼含笑,是他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清雅的茶香和馥郁的墨韵中,从他舒缓的讲述节奏中,可品读其深厚渊博的文学功底,和对书画艺术的满腔执着。


今年4月,他刚刚在福州大学文创园开办了作品展,观者甚多。回想这次办展,余险峰从书房拿出一本画册递给记者,“这次展示了不少近段时间创作的书画作品,艺术之旅需要不断回首来时路,才能找到未来方向。”他静静地说。


17年前,他称赵朴初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今天,记者与之畅聊三小时,顿觉他也是一本内涵丰富、古韵悠然的诗词典籍。


《非是花中偏爱菊》


1947年12月,余险峰出生在福清东壁岛,父母是目不识丁的农民。这是个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的海岛,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视其为海疆东面的壁垒屏障,故称“东壁”。


天风海涛,碧波万倾,美景天成……诗人海子说,“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似乎选择临海而居是无比浪漫的人生目标。但在70年前,东壁岛尚未开发,属于孤岛,四周都是海,海面上船只来往,偏僻与穷困就是它的代名词。


小岛资源匮乏,唯一不缺少的是青色的石板与金色的沙滩。从出生到小学六年级,他都没离开过东壁岛。他对书画的喜好,现在回过头来看,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说不出缘由。


《尽载梅花影》


沙滩是余险峰最开始写字作画的免费纸张,但随着潮水涨落,他的作品也随着潮水飘向一望无际的大海,这让他很是懊恼。于是,石板和碎瓦片就成为他创作的工具。


小学二年级,他就能以自书对联赚来学费,为清贫的父母分担烦忧。


20世纪50年代,东壁岛是个海防要地,余险峰在满山嶙峋的巨石上刷写海防标语,字径常超过一两米,比他的个头还大。多年后,当余险峰以雄强的书风见称于八闽书坛时,人们殊不知,其力透纸背的功底,来自于东壁岛上练就的一副腕力和臂力。


《秋江清远》


余险峰回忆道,“家里穷,八分钱一支的铅笔,四分钱一张的毛边纸都买不起,只好以瓦片当笔,席地写字作画。我也没有想到,这些年少经历竟成为我的一笔财富。”


彼时,余险峰很喜欢画解放军战士,因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可浓眉大眼、身材魁梧的人物呈现在眼前,需要给军装涂上绿色,这一道关卡难倒了他,“手上只有灰色和红色的瓦片,怎能画出绿军装呢?”


“找一片绿色的瓦片”,一度成为儿童时期的余险峰心中的梦想,久久萦绕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2014年夏,赵玉林先生参观余险峰作品展。


从厦门集美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舟山群岛,这一去,当了6年的海员,在福州与舟山之间浪迹漂泊。就是这六年,给了余险峰丰富的创作题材。


有一回,渔船即将收网,海面上开始出现一只两只的黄花鱼在跳跃,接着越来越多的黄花鱼在海面上翻滚,在夕阳的照耀下金光闪闪。鱼、大海、夕阳,夏日海天一色的景象让余险峰感到震撼。回到住处,他立刻提起画笔将这美丽的景象记录下来。


余险峰近照


他把自己的画作投给了一家省级党报,几天后,等来了一封三页长的回信。在这封用毛笔写的回信里,报社美术组的一位前辈,对画作认真评点,提出了殷切的期望,要他继续运用手头的笔更好地表达生活。这封信连同那一幕夕阳下的海天一色,一起收入他的脑海。


报务员、水手、轮机员……余险峰在海上身兼数职。“在海上无法写字,我就等船靠岸了,把自己关在小房子里写。那种状态并不是一种自我要求,而是心之所往,想写就写,想画就画,不问数量,也不管花多少时间。”随心而动,有感而发,这也成就了他此后书画风格上的质朴与恬淡。


佛印寄东坡书1


余险峰在大学学的是物理无线电专业,和书画艺术相去十万八千里。他常感慨,自己所学的并非自己所爱好的,所干的又并非自己所学的,而与自己终身相伴、被视为第二生命的书画艺术,却没有一天得到专业的培训。也许,大海博大精深的内蕴、波澜壮阔的气势早已不经意地潜入了他的书画艺术中。


佛印寄东坡书2


余险峰的书法以米芾为宗,上溯二王,并博采各家之长,融会贯通,成就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风格爽利、奔放、畅达,尤其注重骨法与神气的表现。绘画作品是典型的文人画,主要以梅、兰、竹、菊和写意山水为主,气静神凝,意随韵至,深得精髓。


佛印寄东坡书3


余险峰对草书情有独钟。他说,草书是一种激情奔放的艺术。一件好的草书作品,应该是一首雄浑豪迈的交响曲,画面上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点画,都像一个动人的音符,撞击着观赏者的心灵,让观赏者在它的面前无法冷静,无法矜持,乃至于欲歌欲舞,不能自己。


对古典诗词,他怀着深深的敬畏之情,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他所写的旧体诗均属于有感而发,颇多佳句。如《北戴河怀古》中的“连天一勺乾隆水,传世五言萧显情”;《过姜女庙》中的“姜女有知应不哭,长城万古壮中华”;《红螺山行》中的“半缕浮云随意住,满渠清响洗心空”;《客至》中的“清风翠竹送蝉鸣,梦觉客来茶正馨”;《答友人》中的“一任斜阳好,何妨绿雨寒”……诗句透着一股大气、雅气、清气和灵气,读之令人浮想连翩。


佛印寄东坡书4


由于工作关系,他与众多书画名家结缘,这给他提供了难得的观摩机会。赵朴初的低吟浅唱,儒雅从容;刘海粟的双手握管,纵横捭阖;朱屺赡的渴笔纷披,粗头乱服;郑乃珖的泼墨重彩,大气豪迈……“看过名家动一次笔,胜过我自己琢磨几十遍几百遍。”余险峰仔细观察名家如何下笔,着墨,用水,调色,领悟这些名家如何在纸上把心中的情感形成艺术效果。


1981年,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首次来闽,给余险峰留下“登山观海,积健为雄”的题词,勉励他勇攀艺术高峰。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同赵朴初之间建立了深深的忘年情谊。1994年,余险峰在福州举办首次书画作品个展,赵朴初欣然为他题写了展标。



还有郑乃珖,他是余险峰进入国画创作的重要经历。曾有一回,他带着一幅泼墨山水重彩画找到郑乃珖,老先生仔细看完,马上抄起一支画笔,画龙点睛般略作增补,边画边讲,让他大饱眼福,获益匪浅。


此外,书画前辈赵玉林、陈祥耀等一代大师的谦虚和真诚,深深地打动并影响着余险峰。比如,第一次办个展,他摒弃传统的开幕式,不邀请领导剪彩,让四位最先踏进展厅的普通人担纲这一项重要任务,“人家会提早赶到现场,就代表着喜欢我的书画,而艺术,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被尊重。”


录海岳题《兰亭集序》


2000年5月,赵朴初逝世,余险峰先后写了《墨香千古怀朴老》和《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寄托他的深深怀念之情。现在,客厅还悬挂着赵朴初写给他的书法小品,见字如面。


在采访中,余险峰夫人向记者透露,多年来余险峰还养成一个“习惯”——每年翻看自己过去的作品,有时候还会邀请一些书画界的好友过来,不时举起一件作品问对方:“你看看这幅该不该留下来?”如果对哪副书画不满意,余险峰就毅然决然地撕掉这些画作。


有回搬家,余险峰正在撕画,甚至包括一些参展、裱褙的作品,家里的保姆看见后心疼不已,“先生别撕啊,你不要可以送给我啊。”余险峰笑道:“要是可以留给你,我又何必撕呢?”


赵朴初1981年2月给余险峰写下八个字:登山观海,积健为雄


对此,余险峰自己的解释是:如果作品连自己这一关都过不了,流传到后世,岂不是污染了人家的眼睛?“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是余险峰非常喜欢的一位诗人,这位连生卒都无法考证的诗人以《雪梅》千古留名,“这说明艺术家应以创作精品为己任,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需要被后人铭记。可是,有多少人看透这一点?”


他崇尚苏东坡对王维的评论:“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他的书画创作一直以此为目标,身体力行。他说一件好的书画作品,不仅要有线条笔墨,更要有诗情画意。


余险峰退休赋闲之后,干脆把家搬离闹市,种菜、喂鱼、听竹、赏月、品茗、与外孙嬉戏……他的一首五律《荆溪闲居》,是他超然物外的写照:“久慕桃源地,移家近水涯。疏篱堪度鸟,曲径好观霞。研洗三春绿,笔开万树花。含饴时听竹,天籁正牙牙。”


余险峰艺术馆外观


余险峰是一个非常“顾家”的人,虽长期在外工作、学习、生活,却十分关心、关注家乡福清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余险峰作品的落款处,有心人会发现在他名字前常有“东壁”二字。曾有位老先生打趣道:风流才子苏轼不过以“东坡”,而这“东壁”岂不是比东坡更陡峭?然而这位老先生却不知,“东壁”二字不是余险峰朝古人叫板的狂傲,而是他的故土情怀。


自上世纪70年代始,余险峰与国画大师郑乃珖老先生有着20多年的往来,这段交往,是其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


2015年12月19日,坐落在龙田镇上的余险峰书画艺术馆正式开馆。大门上,赵朴初题写的“余险峰书画”几个大字熠熠生辉;中央文史研究馆的贺信被制作成一堵背景墙,显得更加引人注目。


有人好奇地问,为什么要把艺术馆开在偏僻的龙田镇,而不选择北京或者福州?


松竹梅菊四条屏(朱竹)


面对人们的疑惑,余险峰深情地说,家乡是一个人生命的原点,是父母把他带到世界上来的第一个地方,把艺术馆办在这里,感到很踏实。“在这片土地上,我随时都能感受到父母在这里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身影。”他希望自己的艺术馆能为推动家乡的文化建设略尽绵薄之力。


记者日前探访看到,馆内分为两层,面积达200多平方米,上百件作品错落有致地布置其间,踏入门口,一种古雅的气息弥漫开来。


松竹梅菊四条屏(朱菊)


余险峰说,艺术馆建立起来之后,他与家人商议,把艺术馆上面的三层空房腾出来,给镇上作文化站使用。2016年冬,文化站添置完善了多功能活动厅、图书阅览室、公共电子阅览室和文化体育活动室,集展示、交流、教育等于一体,成为基层文化艺术交流平台示范点。


值得一说的是,开馆当天的揭牌也令人耳目一新:不是领导或嘉宾,而是八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共同揭牌,留给人们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深刻寓意。


余险峰用自己的方式反哺着家乡,家乡人民也用朴素的行动来报答余险峰。


松竹梅菊四条屏(朱梅)


艺术馆成立的前一夜,余险峰吃完晚饭走向艺术馆,想再对第二天的开馆做最后的检查。当他迈进大门的时候,被眼前的场景所感动:四五十个龙田镇的乡亲聚集在馆内,商讨明天开馆各项具体事宜。东壁岛的村民说:“这不仅是你自己的艺术馆开放,更是整个龙田镇的节日啊!”


19日,三更天刚过,龙田镇的二十多位妇女便自发地组织起来,制作最能代表福清特色的小吃——海蛎饼。在开馆仪式结束后,余险峰宴请到场观众的时候,她们将制作好的海蛎饼送到观众们的面前,让外地来的观众品尝到了最地道的“福清滋味”。


松竹梅菊四条屏(朱松)


开馆以来,当地的学校会经常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学习。对自己艺术馆产生的影响和带动,余险峰没有轻易下结论,但他认为,“如果我小时候,有这么一个能够感受艺术的地方,会少走很多弯路。”


“藉由艺术的力量,让我们的内心温暖、宁静、快乐、幸福。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大众走进艺术馆,浸润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丰美世界中。”他说。


泼墨重彩山水横幅《溪翁居处静》


各方评说

(可上下滑动查看)

梁披云(诗人、国学大师、书法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心融儒道释,艺绝画诗书,抗迹氛埃外,险峰气象舒。


赵玉林(书法家):每读险峰书作,则常有如聆听一曲雄浑壮美的乐章,为其强烈的节奏、无穷的变化和充溢于字里行间的阳刚之美所陶醉、所感染。


朱以撒(美学评论家、书法家):险峰嗜米芾一家,在表现手法上也受明代豪放书家的启发……说明了他在米书基础上的延伸,除了书法又涉猎绘画,研习画理;又喜爱诗文,其中的题画诗文有富于哲理的,亦有浅酌低唱的,这些都构成了这位书法家的审美境界和表现情怀……险峰的成功,除了他几十年的实践性人格的孜孜不倦外,他的知识结构的良好组合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林锴(书画家、篆刻家、诗人):行云流水,得大自在。——险峰书画展读后。


梅墨生(书画家、诗人、学者):大作书法圆浑健劲,有书卷气,不似今人满纸纵横,一片狂野,佩甚,功底在米襄阳、颜平原之间;而画作则烟云迷离,有苍茫境界;花卉则清雅。


欧孟秋(原福建省诗词学会会长):由于他富有个性的审美体验,了无痕迹地将对祖国山川一切美好的见闻化作自由心灵流程的轨迹在这里袒露,于是让我们获得了超越特定形象之外的艺术感受……其梅兰竹菊,寥寥数笔都气静神凝,意随韵至,简括高远,绕书卷气……我深切地体会到,在颇富实力的书画家中,险峰兄的智力背景,精神境界都是令人钦羡的。我尤其觉得他空灵虚静的心境与胸次是促发他审美敏感,超越自我而跃上艺术新高度的精神优势。


徐锦斌(评论家):余险峰的山水、花鸟具有诗书画浑然融合的文化格局。精致、沉静、淡泊、内敛,有他的孤高冷峭,更有他的仁慈恻隐。这是士人的山水花鸟,也是仁者的山水花鸟……无疑寄寓了他的审美理想,是他追求自由、慰藉心灵、关怀自身、安顿生命的重要生存形式。


长卷行草(部分)

代表作品

余险峰诗、书、画俱佳,三者浑然交融,风格独特。有专集《余险峰书法》《险峰翰墨》《余险峰书画》等出版,作品先后在加拿大、日本、新加坡、菲律宾和香港、台湾等地展出。其传略被收入《当代中国书画家大辞典》《中国历代书法家人名大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世界名人录》等数十部辞书。


作品先后被收入《海云墨会精品集》《世界华人美术家书画集》《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水墨中国》《中国书画作品收藏宝典》《中国画水墨精品》《中国画名家小品集珍》《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精品——余险峰》及香港出版的《百家书画荟萃》,台湾出版的《四海同心书画大展专辑》,日本出版的《中日友好书法集》等书画作品集。


往期阅读

聚焦闽都文化,探访闽文化的精神力量



► “老蔌”陈叔侗:毕生文事尽丹忱,戮力史志留闽声

► “文艺界常青树”许怀中:似水流年山海情深,文学创作与研究同行

► “福州女儿”冰心:爱燃橘灯 闽都文脉滋润最初的“文心”

► “问耕斋主”王立根:戮力“闽语”潮头立,踏遍“文山”不老根

► “书生报国”郑振铎:生如夏花的一代才华 以文化传人为己任

► “闽都文化守望者”黄启权:白首志千里 编修传薪火

► “同光诗老”陈衍:谁知五柳孤松客 却住三坊七巷间

► “架桥人”杨际岚:三十载《台港文学选刊》春华秋实,牢记窗口和纽带使命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邱陵 实习生 郑旭

编辑:林少斌


福州日报社微信矩阵

昵称
微信号昵称微信号
福州日报fuzhouribao福州晚报fuzhouwb
福州日报教育新时空fzrbjiaoyu福州晚报东街口dongjiekou-FZWB
福州日报HAPPY团fzrbhappy影像福州image_fz 
福州新闻网fzxww83762780homeland家园
homeland_ma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