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电影到剧集:《棒!少年》的创作风格与改编尝试

车怡萌 CDRC2011 2023-03-31

7月27日,《棒!少年》纪录剧集开播,该片正是去年年底颇为出圈的同名纪录电影的剧集版。


2020年底,由许慧晶执导、爱奇艺出品的纪录电影《棒!少年》在全国上映,这部讲述一群留守儿童通过棒球“叫板命运”的纪录片,获得了包括CCDF-9最佳提案奖、入选2018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十佳方案、第十四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长片、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纪录电影等多项获奖或提名,并在全国公映后获得了豆瓣8.6分的高分,引发了社会对这群棒球少年的广泛关注。


电影和纪录剧集两种内容展现形式,为喜欢这个IP和关注这帮棒球少年命运的观众朋友们,提供了更丰富、多视角的纪录片内容。从电影到剧集,《棒!少年》基本保留了原片的风格,不过,两种形式意味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手法,剧版也做出了相应的改编。


电影版和剧集版海报


01

创作风格:纪实基础上的尝试与突破


电影版《棒!少年》的主要内容就是基地少年们的训练和生活日常,这种本不讨巧的选题却在播出后改变了许多观众对纪录片的刻板印象,被誉为“比剧情片更精彩的纪录片”。剧情的成功离不开人物的塑造,在刻画人物时,导演选择用大特写来将人物的面部和情绪放大,拉近了观众和角色的心理距离。马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更是将该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初入球队的迷茫、被教练批评的委屈、赛场上的认真等各种情绪状态都毫无保留地呈现给观众。


主人公马虎


《棒!少年》整体节奏偏快,短镜头的衔接和快速的场景转换大大增强了纪录片的观赏性,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始终保持新鲜感。棒球队初到美国打比赛时用一段欢快的背景音乐配合环境和人物的快剪,视听语言的完美配合让观众沉浸式地体验到主人公在新环境参加大比赛时的雀跃与新奇。


美国海边的小队员们


纪录片的真实性自不必赘言,如何在真实的基础上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是纪录片的重要命题。《棒!少年》中的视听语言有着独特的符号意指,它们无不蕴含着创作者的意识。比如多次出现的打桩机、击打棒球的声音、飘在空中的塑料袋、垃圾堆旁的流浪猫等等,它们存在于故事发生的任何一个角落,创作者将其与故事和人物连接,赋予它们更加丰富深刻的意义。


棒球基地的训练场


在视听层面的大胆创新和突破让电影《棒!少年》有着强烈而独特的风格。根据目前已更新的3集内容来看,剧版在较大程度保留这种风格的同时,放缓了剪辑的节奏,形成更加清晰的叙事逻辑。具体来说,每集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内容,将电影中密集出现的小高潮(人物之间的对抗冲突)按照叙事节奏重新分配和拓展。


02

剧版改编:多线交叉中的人物群像


电影版《棒!少年》采用双线叙事,一条线索是以马虎和小双为代表的棒球少年的训练与成长,另一条则是球队老板孙岭峰面临的强棒天使爱心棒球基地的经营困境。由于篇幅的限制,电影版《棒!少年》明显削弱了第二条叙事线索的搭建,因此,电影中的两条叙事线有着明显的主副或者说明暗之分。相比起108分钟的电影版,剧集版《棒!少年》有了更加充裕的叙事空间,6×30分钟的体量让原本“埋”于暗处的第二条线索更加清晰丰满,与这条线索息息相关的球队老板、前中国国家棒球队队长孙岭峰也不再是寥寥几笔的“背后的男人”,成为剧版的主角之一。


马虎安慰小双


正如导演许慧晶所说,电影版的两位主人公马虎和小双有着极强的反差,同时又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这两个人物线让电影在有限的时长中张弛有度、引人入胜。不同于电影版的“双男主”设置,剧集版中增加了队长大宝和“小吃货”李海鑫的故事内容,尤其是李海鑫的加入,一改电影版中稍显沉重的基调,为剧集版增添了平和温馨的色彩。除此之外,李海鑫的加入也丰富了电影中由马虎和小双两人构成的人物塑造逻辑,更加注重人物关系的刻画。比如,第三集《远方的家》中采用交叉剪辑的方式将马虎、小双、李海鑫回到家乡的故事穿插呈现,三个不一样的家乡,三个不一样的家庭,以及三个性格迥异的少年,给观众在横向对比和纵向思考两个层面都留足了空间。


与家人在一起的三位主人公


去年12月底全国公映后,受到多项大奖青睐的《棒!少年》被一些观众誉为“2020年最好的电影”,但纪录片本身的小众化和该片的边缘化选题让它的排片量不到1%,票房成绩也并不理想。纪录片的市场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棒!少年》已在创作手法、人物塑造、IP打造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尝试,近期推出的剧集版又一次在呈现形式方面做出探索。无论成果如何,纪录片始终都会致力于记录真实、改变未来。正如《棒!少年》的创作初衷一样:希望影片能给孩子们带来真正的帮助,有更多的人可以关照他们的成长。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从伊文思到柯文思:中国故事为何需要他者讲述?
《我的时代和我2》:从人物纪录片看时代和个体的映照

《军事纪实》:故事里的子弟兵

奥运时刻:看后奥运时期体育纪录片的发展变化

《白山黑水铸英魂》:纪传体文献纪录片的突破之道

奥运时刻:看奥运官方纪录电影的历史演变

从《党的女儿》看百年巾帼力量

中国的基层故事和乡村形象在中外合拍纪录片中的呈现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杨博雅 陈朵儿 

编辑:车怡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