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京报“2016年度好书”,请你来选|新知类

2016-12-03 李妍 新京报书评周刊

微信ID:ibookreview

『阅读需要主张』


今天,书评君继续送上2016年度好书的初选书单,并邀请爱书人一起参与投票。


我们关心所身处的社会,执着地思考人类本身,但同时也不会忘记,人永远生存在自然之中,永远在和自然发生联系。无论是用一张《星际唱片》尝试向宇宙发出自己的声音,还是像《给世界的答案》《什么是科学》那样回顾与反思自然科学的历史,抑或学习纳博科夫在文学之余钻研飞舞的蝴蝶,像100余年前的《飞鸟记》一样感受鸟儿们的美丽与灵动,或者耐下心来,认真地去“观察一棵树”。


我们也不会忘记人类对自然施加的影响,“污染”在19世纪的英国才刚被发明,而看似浩瀚丰富的海洋,即便跟并不久远的《海错图》时代相比,也已经变得越来越“空荡荡”,如果亲身行走于这一国度内的江河,就能体会到更多。


就是这样,有探索,有体贴,有反思,“新知”类的年度好书,提醒我们重新思考与自然的关系。来吧,请在文末的投票处告诉书评君你的选择。



不要忘记我们生存于自然之中 |

2016年度好书之新知


撰文 | 新京报记者 李妍


1

《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

作者:[美] 彼得·索尔谢姆

译者:启蒙编译所

版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6年1月


又到了雾霾频发的秋冬季节,“污染”一词早已进入当代人的日常语汇和基本认知,但其“发明”应追溯到19世纪的英国。《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这本书所完成的,就是这样一次追溯。


人们对“污染”的理解,是因工业革命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英国19世纪的工业革命中,随着煤炭消费量直线上升,英国城镇迎来前所未有的浓密烟雾。在此之前,没人意识到煤烟问题,到了19世纪晚期,人们才对“污染”有了全新的认识。这种认识上的转变催生了烟雾减排的治污运动,同时开启了人类、科技与环境之关系的新思路。这是一部详实的环境史著作,而在当下的中国,回顾“伦敦雾”时代的前因与后果,又当然有现实上的借鉴意义。



2

《纳博科夫的蝴蝶:文学天才的博物之旅》

作者:(美)库尔特·约翰逊  (美)史蒂夫·科茨

译者:丁亮、李颖超、王志良

版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6年5月


也许很难再有纳博科夫这样奇妙的人物,既能以《洛丽塔》这样的文学巨著享誉世界,又同时是一位曾长期在世界顶级学术殿堂里工作的、严谨而卓有建树的昆虫分类学家。


《纳博科夫的蝴蝶》通过讲述纳博科夫文学与昆虫分类学相交织的一生,出其不意地阐释了鳞翅目昆虫学的迷人之处。这本书借历史叙述和讲故事,全景般展示了博物类科学的运作过程。两位作者在书中生动地刻画了标本采集、室内鉴定、新种命名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探讨了科学与文学的双重人生如何在纳博科夫身上共存与交融。可以说,这是一部难得一遇的科学与人文交汇的迷人著作。



3

《假如海洋空荡荡:一部自我毁灭的人类文明史》

  作者:[英]卡鲁姆·罗伯茨

译者:吴佳其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6月


翻开《假如海洋空荡荡》,会被它海上探险小说一般的文字猛然“抓住”,忍不住要往下读。但这部由英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鲁姆·罗伯茨写就的著作,却实际上是相当沉重甚至残酷的。作者将一千年以来早已被人们忘记了的渔业记述史料一一找出,再娓娓道来。读者会沉迷于书中早年海洋生物的丰盛与壮丽,惊异于人类与海洋生物的初次相遇,再因探险家、海盗、殖民者们对海洋资源的疯狂掠夺和残酷杀戮而触目惊心。


卡鲁姆·罗伯茨说:“每一代人亲眼见到自己那一代的环境,都会以为这就是自然或正常的现象。”而这样一本书的意义,就在于呈现渔业的历史,使今日的人们获得纵向的关照和反思,并在无休止的杀戮中罢手。



4

《飞鸟记》

作者: [瑞士]欧仁·朗贝尔 著 / [瑞士]保罗·罗贝尔 绘 

译者:高璐、侯镌琳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6月


一旦读过这本书,几乎很难相信这部文字生动优美、画作栩栩如生的百年经典之作竟是第一次译成中文出版。《飞鸟记》初版于1880年,书中内容说起来似乎平淡无奇——他们描绘了那些值得人类保护的欧洲鸟类。


正因如此,让这本书流芳至今的原因就在于:作家、诗人兼博物学家欧仁·朗贝尔写下的那些简短的介绍文字,是如此简洁、灵动和优雅。细腻的观察和饱满的情感,让每一个鸟儿都成为与人平等的生灵。而画家保罗·罗贝尔的画作,致力于“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表现出鸟类身上的某些诗意的东西”,他让鸟儿们回到了森林、花园、岩石、河滩……每一个细节的呈现都像是鸟的生活片段,充满了爱与柔情。正是这些,让《飞鸟记》焕发出经典的永恒魅力。



5

《给世界的答案 : 发现现代科学》

作者:[美] 斯蒂芬·温伯格(Steven Weinberg)

译者:凌复华、彭婧珞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6年7月


斯蒂芬•温伯格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是最重要的当世物理学家之一。在《给世界的答案 : 发现现代科学》中,温伯格以一种新的视野,带我们回顾了从古希腊到科学革命的认知发展历程,研究了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解释世界的努力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我们对这个世界和我们自身的看法、感受,正源自我们如何认识和解释这个世界。温伯格富有启发性地探索了思考世界和分析世界的方法,说明了找到现代科学的目标和方法是何等的艰难,并论述了这一发现对人类认知和发展的影响。关于“如何解释世界”的苦苦求索的执着追求,正是 “人类历史中最有趣的故事之一”。



6

《星际唱片 : 致外星生命的地球档案》

作者:[美]卡尔·萨根

译者:杨鹏

版本: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年10月


这是一本既“智慧”又“浪漫”的书。发射于1977年,“旅行者号” 行星探测器是NASA历史上最著名的项目之一;2013年9月,NASA正式宣布“旅行者1号”成为至今唯一一个飞出太阳系的人造物。两艘“旅行者”号都携带了一张 “Golden Record ”,一张堪称“地球档案”的唱片,这是人类向宇宙介绍自己的尝试,是人类对于浩瀚宇宙充满浪漫的一次问候。


本书的作者正是当时尝试从宇宙的尺度上筛选人类信息的各领域天才们,书中披露了人类寄给外星生命的首份地球档案的全部内容,深入浅出又发人深思。而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在形式上的设计,打破了版式常规,让“太空感”和“音乐性”呈现在字里行间。



7

《怎样观察一棵树 : 探寻常见树木的非凡秘密》

作者:[美]南茜·罗斯·胡格  罗伯特·卢埃林

译者:阿黛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16年9月


“思考比了解更有意思,但比不上观察。”歌德的这句话印在了《怎样观察一棵树》其中一章的首页上。“观察”是这部书的一切——两位作者分别用文字和影像,带着读者将细致敏锐的目光投向身边最常见的树木,关注那些微妙却常被忽略的细节构造与特征,但就在这些琐细而深入的描摹中,你会受到来自大自然美妙与力量的颤动。


你知道树长什么样子,对吗?但你真的观察过红花槭上精巧的花朵吗?或是鹅掌楸正在萌发的嫩叶?水青冈的枝条?当你仔细观察一棵树时,一个被形状和细节填充的新世界会向你敞开大门。这本书所传递的不止是常见树木的非凡秘密,更是一种新的与自然共处的生活方式。



8

《六江纪事:江河十年行》

作者:汪永晨

版本:花城出版社 2016年1月


这是一部人文考察记录。从2005年开始,一支由环保专家、环境记者、民间环保组织组成的“江河十年行”考察队伍,一路行走、探访我国西南六条大江——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他们关注江河的自然生态变化,采访六条大江边的十户人家,记录十户人家与江河的关系与命运。


 “江河十年行”团队细致地观察沿江地形地质,修筑水坝对河流、地貌的影响,动植物生长的情况,工业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受灾区域百姓的生活和需求等等,以强烈的责任感对江河环保问题提出诘问与思考,又充满了人文关怀。



9

《什么是科学》

作者:吴国盛

版本: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6年8月


在中国媒体和公众的话语系统中,经常有“××是科学的”、“××不科学”这样的表述,好像“科学”和“好的”、“正确的”是同义词。但这种用法其实存在着相当大的误解,它遮蔽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科学”到底指什么?它的意义有无边界?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有着颇为复杂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态背景。


《什么是科学》就是要解答这一问题。吴国盛回到西方的历史语境中,追溯希腊科学和近代科学的历史由来,同时又希望为重新评估中国古代的科学开辟新思路。在他看来,中国人最大的误解是没有意识到科学的独特性,而将其理解为一种全人类普遍具有的技术能力或智力。这种错误的科学观妨碍了我们反思我们自己的文化,因为以现代数理实验科学的框架去整理,往往得到的只是历史的碎片。



10

《海错图笔记》

作者:张辰亮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6年12月


作为《博物》杂志官方微博的幕后编辑,张辰亮凭借鲜活、有趣的科普方式受到了极为广泛的喜爱和认可。他的新书《海错图笔记》,对清代康熙年间的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的《海错图》中的生物进行分析和考证,将海洋生物、传统文化、生态保护乃至于海鲜吃法融于一书,让一本原本相当冷门的清代图谱在当下“复活”。


除了凭借大量资料查阅、实地考证工作保证了书中内容的详备和可靠,张辰亮在《海错图笔记》中更令人称道的是其生动活泼、口语化却简洁流畅的文风。这并不是“卖萌”“接地气”那么简单,而要归因于作者在选题、表达各方面都先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去考虑和探索,乃是作为科普工作者的张辰亮专业性的体现。当下中国原创科普作品稀缺,内容精当又能受到市场欢迎的作品就更为难得,而这正是《海错图笔记》的可贵之处。



书评君邀请您为我们的新知类年度好书投票。

点击即可投票(可多选)。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李妍(新京报记者);编辑:小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16年度好书”更多门类评选




扫一扫,赏给书评君一个可爱多?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中年人丑态 | 丢书大作战 | 《比利·林恩》| 川普 | 朴槿惠 | 哈利·波特 | 《黑镜》 | 独生小孩 | 秋季好书 |《西部世界》| 黄永玉 | 鲍勃·迪伦 | 高房价 | 追风筝的人 | 胡适 | 钱理群 | 竹久梦二 | 校园性骚扰 | 电影审查 | 抑郁症 | 荒木经惟 | 沈石溪 | 傅雷之死 | 少年读经 | 老舍之死 | 心灵鸡汤 | 帕慕克 | 龙榆生 | 奥兹奥威尔 | 阿列克谢耶维奇国学 | 民国试卷 | 弟子规 | 小王子 | 《红楼梦》



点击图片

购买文艺而有力量的《诗光年日历》

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