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版《红楼梦》让新世相引发众怒,它做错了什么?
微信ID:ibookreview
『阅读需要主张』
由新世相和果麦文化联合推出的“青春版《红楼梦》”火了。和新世相一手打造的“逃离北上广”和“丢书大作战”类似,它迅速霸占了朋友圈和话题榜,成功从千篇一律的图书营销中突围,成为谈资。不同的是,这一次,它引发了众怒。
豆瓣网友迅速发起了“一星运动”,尽管相当一部分人并未翻过这套书,却被新世相的广告文案激怒。
这篇文案写道:“这么多年来繁复的学术研究、解读,让《红楼梦》越来越像一本‘古籍’,凝重得让人看着就害怕,不敢轻易阅读。那么多人的青春都有红楼梦,红楼梦却不再陪伴人们的青春了。这太可惜。”随后,毫不讳言其目的:“我希望试试看,《红楼梦》能不能在现代城市里重新流行起来。”
整篇文案,将“青春版《红楼梦》”的“优势特色”罗列如下:
1. 准确。专业团队历时3年,重新精校,最接近作者原笔,225年出版史上最优质版本首次亮相;
2. 现代。首印版附赠订制皮书套,一本你会愿意带着拍照的《红楼梦》;
3. 便携。开本小,可以单手阅读,可以装进手包;
4. 专属导读。专门设计的阅读服务,每天两次接收定时信息,保证你读完;
5. 主题曲。邀请好妹妹乐队和歌手陈粒,制定主题曲和插曲;
6. 红楼App。下载后可以记录和分享自己的阅读,并找到城市里与自己气味相投的人。
在当下图书营销话语普遍失实的出版环境下,为什么这样一份营销文案会引发众怒?它是否触碰了我们对于图书和经典的认知底线?青春、流行、现代都市、阅读服务……这一系列看似正常的营销关键词,为什么在《红楼梦》这里,就行不通了?
撰文 | 哈曼尼
1
阅读不是一场秀,流行是它的反面
在这则图书文案中,“现代又不失雅致”、“可以像家具一样放在办公桌或卧室床上的精致书盒”,无一不显示出书作为装饰物的物欲快感。文化批评家保罗·福塞尔在其著作《格调》中写道:“消费选择、休闲方式和室内摆设也是社会地位的陷阱。你喜欢喝什么饮料,看什么电视节目,抑或根本没有电视,读什么杂志,去哪儿旅行,如何旅行以及家里的小摆设等等,都会确凿地暴露出人的社会层次。”
对质感和格调的追求,已经成为阶级生活的重要标志。而将图书刻意打造成“装饰物”或“摆设物”的根本动机,多半是为了迎合大众对“有钱又有闲”的消费和生活的心理欲求。
“青春版《红楼梦》”宣传效果图
从“逃离北上广”到“丢书大作战”,再到推广《青春版红楼梦》,新世相无疑是成功的,它的成功在于,能在广告和资本泛滥的时代引发关注,在一定范围内引发讨论。但其以文化新势力为导向的营销表演,虽足以撩拨人心,内核却是值得推敲的。
它所针对的人群,是大都市中无暇生活、无暇读书和旅游,满腹委屈却无力改变现状的年轻人,这本无可厚非。但它却偏偏提供了一剂催眠药,号召这群人,让他们“佯装”热爱生活、热爱读书、热爱旅行,为他们制造了一闪念就能逃离重压之下的生活的假象。这一剂催眠药并不能如其所愿“改变潮水的方向”,只会让人感到自己正置身于这荒谬的潮水之中,其营销的最终流行是对当下时代的绝妙反讽。
“新世相”专门为青春版《红楼梦》做了APP阅读社区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阅读/写作,一种是写给时代的,所谓“流行”,可以博人眼球、名利双收;一种是写给时间的,所谓“经典”,常读常新,成为文化记忆,世代流传。根据卡尔维诺对于“经典”的阐发:“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红楼梦》这类经典的博大之处,恰恰是在于它是写给时间的,在于它甘于等待并召唤那些选择保留读它的人。它并不苛求每个人都必须了解它,而是深藏于我们个人或集体的深层记忆之中,稳重而迟缓,非要一个契机才能唤醒。这个契机根植于每个人的生命体验,尤为可贵。而文案中一次次提及想要《红楼梦》流行起来,本身就是对经典的无知和亵渎。
宣传文案的标题为“我们花了3年时间,只是为了让它再流行一次”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从最基础、最纯粹的阅读之中,常常会生发出建立在书和文字世界之上的偏执,比如,任性的梦想、期望却又不抱希望的某种美好生活。而情怀营销所做的,正是坚定这些偏执,把从阅读本身丛生出来的冗余价值、流行的白日梦,幻化成可以在市场上交易的价值,并让我们心甘情愿为其买单。
我们那些曾经不靠谱的梦想,看似更值钱了,却变得更低贱了——这是我们之所以愤怒的原因。
2
青春不是一顿快餐,
谁都可以买来吃两口
文案中对“青春”二字的解释,一是“不同以往的设计和装帧,主题曲、便携皮套”;二是“那么多人的青春都有红楼梦,红楼梦却不再陪伴人们的青春”。后者在本质上和近年来对“青春”的消费别无二致。尽管对青春的追念,被看做是“在一个被分割成片的世界中对于延续性的向往”(斯维特兰娜·博伊姆《怀旧的未来》),文案中的“青春”却仅仅意味着一首流行歌、可以装在包里的皮套、粉红色少女心的封面,如此缺乏感情,如此突兀,如此让人尴尬。
不知将这套书命名为“青春版”,是否是受了白先勇先生改编昆曲《牡丹亭》的影响。但一带而过几句“225年出版史上的最优质版本”、“以著名的‘脂砚斋’批注本为基础,吸纳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多个版本逐字对比,更正了许多讹误”却难以让人信服。
众所周知,由白先勇先生主持制作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从原本的五十五折删减至二十九折,力求在不改变汤显祖原著精髓的基础上,在节奏上适应年轻观众。为了达到这一效果,白先勇尝试运用了西方歌剧的音乐创作技法,加入大量幕间音乐和舞蹈音乐。角色眉眼之间传递出来的丰沛情感,华丽精致的服装和舞美,让那些不专业的观众也被“美”震撼。为什么《青春版红楼梦》没有让我们感到美,而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却做到了?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
近年来被大谈特谈的“工匠精神”或许可以给出答案。当我们单纯为了将一件事做好、做得漂亮、做得有神韵,而忘记了这件事带给我们的物质补偿,专注于追求至善至美过程中的愉悦感,那么你的生命体验也会投射到你所做的物件或事上,它就会拥有自己的生命,足以让人尊敬。
同样是《红楼梦》,自上世纪50年代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排印本一直是读者心目中的权威版本,在学界和业界也享有很高的地位。人文社策划部主任宋强说:“《红楼梦》的出版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读者对它有强烈的需求,而我们也就拥有了不断重印再版的机会。虽然我们在每次出版时都追求精益求精,但很多学术上的问题随着时间推移也在日渐清晰,所以我们便可以借助重版重印的机会加以纠正,例如原来署名是‘高鹗续’,后来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近几年再版时改为‘无名氏 高鹗整理’。我们的初衷在于为读者提供一个可靠的版本,这也是为经典的传播和民族文化的延续在做贡献。”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作品各种版本
据悉,从1957年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名义出版的第二个校点、注释本《红楼梦》(周绍良、周汝昌、李易校点;启功注释),到1981年底修订到第四版,《红楼梦》共累计发行了111万5千套。宋强认为:“人文社《红楼梦》历经几代学者编辑参与其中,耗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来完善,客观地说应该是目前市场上最可靠的版本。果麦用三年时间整理,号称‘225年来最优质版本’,专业人士一看就发笑,果麦并非专业的古籍出版公司,之前也似乎并未出版过古籍,其专业能力确实让人怀疑。而且是明显罔顾事实之语,当然会引发读者反感。希望果麦公布一下专家团队,也公布一下修订之处,公布出来才能让读者信服,否则只能被看做虚假信息。”
3
图书营销不是自我催眠,
文化泡沫=文化繁荣?
米歇尔·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中写道:“书的单位即使被理解为关联的一束,它仍不能被认为是同一性的东西。书籍枉为人们手中的物品,白白地蜷缩在这小小的将它封闭的平行六面体之中,它的单位是可变和相对的。当有人问及它时,它便会失去意义,本身不能自我表白,它只能建立在话语复杂的范围基础上。”
既然书作为人类精神和文化的载体,无法言说自身,只能建立在人的话语之上,那么对书的解读应该是充满敬畏的。
然而如今相当一部分的图书营销,为了博人眼球,增加销量,完成任务,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用蛊惑人心的口吻,夸大其词、甚至简单粗暴的语言方式,讲述一件他们自己都不曾相信的事。为了凸显一本书的好,不惜动用所有的社会资源,媒体、明星、配乐、赠送周边,恨不能将书这个“封闭的平行六面体”演绎得花枝乱颤。而他们中的一些人,自己都不曾认真读过这本书,遑论认同。推荐这些书的人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情面或利益共同体,只读过几页就匆匆应付了事。
“新世相”请到了多位明星为青春版《红楼梦》“站台”
于是,书的内容不见了,纸张所承载的思想、精神和书之所以为书的内核不见了,只剩下花团锦簇的形式,剩下人们天真而充满渴望的欢呼声。到最后,我们被这些欢呼声掩埋,甚至连自己都信以为真。图书营销,真的成了自我催眠。喊着自家的瓜甜,就真的越吃越甜,甚至对甜的尺度都失去了判断。
好妹妹乐队为“青春版《红楼梦》”创作的主题曲《红豆词》
经济的泡沫,叫“泡沫”。而文化的泡沫,却叫“繁荣”。究竟如何定义文化的繁荣?文化本身就是一场泡沫?还是我们一步一步将它变成泡沫,却自得其乐,而不自知?亦或是,我们将其变成泡沫,却将其谎称为文化繁荣?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繁华,看似绚烂,其实都偏离了原来的轨迹。我们的存在,是不是应该让原有那些质朴的、打动人心的情感,让那些写满敬畏的思想精华,让那些让我们站立、成为人的知识、信念和理性,更扎实,更动人,更神采奕奕?
这个时代,并不缺少观点的搬运工,而是缺少生产观点的人。并不缺少摇旗呐喊、惹人注目的表演,而是缺少真正改变世界、让其美好的践行者。
本文为独家原创文章。作者:哈曼尼;编辑:小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秋季好书 |《西部世界》| 黄永玉 | 鲍勃·迪伦 | 高房价 | 追风筝的人 | 胡适 | 钱理群 | 竹久梦二 | 南锣鼓巷 | 校园性骚扰 | 电影审查 | 篡改历史 | 空巢青年 | 抑郁症 | 荒木经惟 | 沈石溪 | 傅雷之死 | 少年读经 | 老舍之死 | 表情包 | 洗稿 | 郝景芳 | 严耕望 | 加缪 | 阿城 | 心灵鸡汤 | 帕慕克 | 龙榆生 | 奥兹 | 奥威尔 | 阿列克谢耶维奇 | 国学 | 民国试卷 | 弟子规 | 小王子 | 《红楼梦》
点击图片
购买《大家文丛》
(汤一介、乐黛云、文洁若、叶廷芳、柳鸣九)
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