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早恋啊,可惜太晚了
这几天,很多人被几段名为“日本屋顶告白大会”的短视频“甜到”和感动了,视频的主角是几位正在读中学的男孩女孩,环境则是全校学生都在场的校园操场。他们一个个走上屋顶,向自己喜欢的人大声告白:“我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你!”“我的邻座坐着一个天使!”
很多人评论说:青春就是应该这样不留遗憾。也有人说:比99%的国产青春片都好看。
小孩子说情话,为什么能让不同国家、讲不同语言的众多成年人感动到如此?
当然是因为,他们所呈现出的,是我们多少年来心存渴望,却不曾有过的东西。比如表达感情的勇气,比如环境对所谓“早恋”的包容和温暖。
撰文 | 李妍
“我和天使的距离只有30厘米”
这段“屋顶告白大会”的视频里一共有四段告白,主角都是日本八街南中的初中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545i6rpg7&width=500&height=375&auto=0
网传的日本“屋顶告白大会”视频。
最先上场的是校长。校长宣布大会开始,还说,这里开始的是爱,“害怕受伤,是不行的”。
第一位上场表白的是初二男生久保田圣斗,他的表白堪称是高段位的情话——
“新学期开始,看了下邻桌,那里坐着个天使……我和天使的距离只有30厘米,之后的每天都好似梦一般”。
然而之后“受到了学校方面的妨碍”,在人群的惊讶疑惑声中,他揭晓了答案——“换座位了”。与天使的距离从30厘米变成了5.5米。
“这种远距离恋爱,我已经受不了了!兰央小姐,请你和我交往吧!”
小男生一直满脸笑意,不无喜感却热烈且绝对不乏真诚。而被表白的女孩女,看起来确实很可爱,有些羞涩却又落落大方,在表白结束后,她的回应是开心但拒绝——“虽然很开心,但是我有男朋友了,对不起。”
而男孩虽然说“这和我想象的结局不一样”,但还是笑着离开了屋顶。
天,这是初中啊。也难怪我们看了会同时感动和惊讶。
第二段表白就更加感人。这次的主角是一位初二的女孩滨本初花,她走上屋顶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表白,因为她知道,自己喜欢的人已经有女朋友了。她说对这份感情自己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今天只是想借这个机会,“给这份感情画上一个句号”。
“二年级三班的酒井一喜,虽然我在想,如果能交往该有多好,但我要干脆地放弃喜欢你这件事。如果我什么时候有了新喜欢的人,那时请你为我的恋爱加油。”
而被表白的这位男孩,看起来很认真,有些小小的沉稳。他的表情似乎也被女孩的勇敢打动,回应说:
“如果你有了喜欢的人,我会为你加油的!”
也就怪不得有网友在下面感动评论“她没喜欢错人”。
另外两段,一个是一位学生会长说,自己已经有正在交往的女孩,但是从来没有面对面地向她表示过女孩,所以借这个机会大声说出自己的喜欢,而台下的女孩也大方回应:“我喜欢你”。
最后一段,是一位刚读初一的小男孩,为了表达自己对心仪女孩的喜欢,他一连说了七遍“喜欢你”,之后觉得这还不够,又连说了九遍“喜欢你”。
但这个故事没有上一段那么甜蜜,台下被表白的女孩显然有些不知所措,最后也是以“对不起”作为回应。
而表白的男生虽然明显失落,还是说了“谢谢”才离开。
这些,就是这段走红视频的全部了。
“早恋”:不被允许,却永难禁绝
很多人可能看过视频之后还并不清楚,这场“屋顶表白大会”并非八街南中自己主办的特殊开学仪式,而来自日本一档热播超过十年的综艺节目《校园疯神榜》,“屋顶告白”则是其中颇受欢迎的招牌环节“未成年的主张”。“主张”所包含的也不只有恋爱告白,而可以是孩子们想要表达的任何内容,无所顾忌。比如曾有姐弟俩在节目里互相吐槽,弟弟说姐姐打呼噜声太大,姐姐则说弟弟讲梦话也很吵。也有弟弟吐槽家人总是放错自己和哥哥的内裤,并举着哥哥的内裤说样子很土。还曾有小学生上台表示自己喜欢体操运动,立志要参加奥运会,而几年之后,他——山室光史,真的代表日本体操代表团参加了奥运会,并在2012和2016年分别获得了团体银牌和金牌。
这些内容也都很精彩,但不影响我们讨论为什么这段被单独剪辑出来的“屋顶表白大会”会在中国网络上分外走红。
是的,我们为什么会独独被这段视频感动?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无数人都曾梦想过自己也能这样,在青春时代勇敢地向心中喜欢的人表白,表达在自己心中暗藏已久的心意,并或许收获一段美好的感情。但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做过,给青春留下了永远无法重写的遗憾。
而更重要的是,在这场“表白大会”上,初中生的表白竟然是一件被公然展现,被包括校长在内的人鼓励的事情。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这恐怕是连梦都不曾敢梦想过的。视频下的评论就纷纷表示“这要是在中国,早就被找家长了”,“在我们学校,早恋是会被辞退的!”
评论中的描述才是我们更熟悉的“早恋”。在中国,无论学校还是家长,向来视发生在中学的“早恋”为洪水猛兽。很多学校设置了严密的校规,不仅有笼统的“禁止早恋”,更严格规定了男女生互相接触的场合和距离,并配合以严厉的处罚措施,一旦被发现违反,轻则通报批评,重则勒令退学。
不仅中学严加管控,前不久,山东某职业学院还曾因在校园内公开曝光包含拥抱、亲吻等“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台而被媒体报道。
少男少女们的心动被严密提防,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我读高中时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有班级排练课本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计划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中演出,却在彩排阶段被校领导叫停,原因是涉及恋爱情节,担心影响不好。
但无法改变的事实是,无论如何严防死守,发生在豆蔻年华的“早恋”,实在是最自然不过、也最普遍不过的情感。我们不提上古时代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只谈我们的亲身经验,无论有如何严厉的校规,又有哪个中学能真正地禁绝“早恋”?
泰国电影《初恋这件小事》(2010)剧照,这部电影因为对初恋情结的细腻刻画,感动了众多中国观众。
因为不管“早恋”的危害是有是无,是大是小,这一概念本身无疑是人为的。就中国历史而言,虽然现在中国法定结婚年龄偏晚,但十几岁即可订婚结婚的年代距离我们只有几十年,并不遥远,“早恋”的历史不会比它更长。而现在在人们的普遍认知里,决定一段恋爱是“早”还是“不早”的,不是年龄,不是身心发展情况,而是孩子是否已经完成了高考。——所以,所谓“早恋”,其实是在高考定终身的教育环境中,家长和学校为了督促年轻一代专心向学,人为订立的标准。
正因如此,在国外很难找到同样的“早恋”概念。“屋顶表白大会”所发生的日本,虽然也有不小的高考压力,也有不少私立学校有相当严格的行为管理规定,但就整个社会而言,人们对中学生恋爱约会的态度毕竟比中国包容太多。
也许,我们应该从小学习如何去爱
如果“早恋”无法禁绝,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以及,青春期的爱恋是否确实会“影响学习”?如果是,又是否可以有禁绝之外的处理方式?
在“屋顶表白大会”的视频中,最让人感动的除了“甜蜜”和“勇敢”,还有几位小小年纪的主角面对无法得到或难以接受的感情,所表现出来的镇定和善良。当那位女孩大声说出“如果我什么时候有了新喜欢的人,那时请你为我的恋爱加油”,当初一男生被拒绝后抹着眼泪说“谢谢”,都让我们忍不住想为他们叫好。恋爱是双刃剑,两情相悦当然美好,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却总是苦涩和失落更多。能够妥当地处理这些负面情绪,最能证明一个人在恋爱这件事上,是否有了初步的成熟,而真正会打击式地“影响学习”的,也往往来自心理上的不成熟。
《爱的艺术》
作者: [美] 弗洛姆
译者: 李健鸣
版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年7月
所以真正可怕的未必是“早恋”本身,而是情感能力的极度欠缺。这种欠缺,恰恰是成长过程中对于感情总是打压多于引导的教育方式所造成的。当学校和家长都视这种自然的情感为洪水猛兽,孩子自己也就往往难以正视它的萌生,从而缺乏处理和应对的自信,又或者转为彻底的抗拒和叛逆。
这种影响还不只在“早恋”阶段,而可能是一生。正如很多被催婚的80后、90后常常感慨的:在中国家长的想象中,你在大学之前决不能谈恋爱,甚至不能因人心动;但等大学毕业,又应该迅速遇到门当户对、性格学历俱佳的结婚对象,立马成家生子。
最近热播的剧集《春风十里,不如你》剧照。在前几年饱受批评的“堕胎”“车祸”式中国青春片之后,此剧因颇多让人心动的细节受到好评。
在这种逻辑中,人的情感能力似乎是随着“需要”自然获得的,但事实上当然并非如此,情感能力需要在经历中练习,也需要得到适当的引导。也许当高考在前,恋爱显得并不紧迫,甚至有些碍事;但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哪件事对人生幸福的权重更大,答案恐怕就不那么明确了。能从童年少年时代就获得了良好的情感能力的人,在长大之后,也一定会更懂得如何去爱和被爱。
我曾因工作原因去不少中学校园做过交流活动,如果有匿名递纸条提问的环节,“感情对读书的影响”一定是被提问最多的问题之一。但我发现,这些十几岁的少年虽然常因情感感到苦闷,但他们也从不曾缺少理性。他们无法在内心真挚的感情面前欺骗自己,同时也真心地不希望被感情影响学习,而是期待好的解决和平衡。——不管什么年纪,人总是有在事业(学业)和情感上的双重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一句“不准早恋”显然起不到任何作用,他们所需要的是不遮掩不躲藏的引导,是不无鼓励的包容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合适的年纪里学会处理感情或失落的情绪,也才能让他们掌握更好的爱的能力。
当然,对于节目所在的日本,我们也不能就此判断说,他们就是生活在一个更“有爱”的社会。日本的青春片里不仅有纯爱,也有残酷青春;而我们近来也时常在讨论,日本的不婚不育现象越来越突出,正在经历“低欲望社会”。——这是一档拥有高收视率的节目,也许说明的是,即便在日本,它所代表的也是一种诉求,一个出口。
这种期望是相通的。反正对于我们来说,被这场“表白大会”里的男孩女孩感动,正是因为那是我们不曾拥有、难以拥有的青春,是难以实现的梦。
当看到有人在经历自己梦想中无憾的青春,感觉真好。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李妍;编辑:小盐。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保温杯与中年危机 | 郭敬明 | 《权力的游戏》| 教师工资 | 《二十二》| 人性恶 | 低欲望社会 |《我的前半生》| 蔡澜 | 2017年中好书 | 六神磊磊 | 寒门难出贵子 | 恐婚 | 冷暴力 | 林奕含 | 钱理群 | 衡水中学 | 读书日 | 平庸之恶 | 假课文 | 自闭症 | 法律与舆论 | 原生家庭 | 性教育 | 古典诗词 | 刷热点 | 胡适 | 国学低俗化 | 弟子规 | 2016年度好书 | 高房价 | 抑郁症
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