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据说,长期跑步能防老年痴呆

2017-11-13 苏敦复 新京报书评周刊

在过去的这个周末,2017年上海马拉松刚刚落下了帷幕。每年看着这些跑步爱好者们热情洋溢地脸庞和脚步,运动的魅力就会再次向我们发出呼唤。身边跑步的朋友越来越多,让不少人都蠢蠢欲动,想完成属于自己的马拉松挑战。今天,我们就跟大家聊聊跑步的那些事儿。


跑步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一种自发的身体需求,所以,是最基本的一种体育运动。从幼儿园的很多游戏开始,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捉人,就基于跑步运动展开。学生时代无人能逃脱的各种短跑、长跑、接力赛,对跑步的速度、长度、时间有了清晰的竞技要求。工作之后,很多人基于自我意愿跑圈、路跑,近些年,更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路跑之王——马拉松活动中。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育运动爱好,经过观察可以发现,喜爱体育运动的人,虽然项目偏好不尽相同,但是在时间、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大多也会跑跑步。即便是不喜欢参加运动的人,偶尔相邀至青草地、小湖边慢跑半小时,也能获得不错的体验。换言之,跑步,是大家的一个共性选择。



撰文  |  苏敦复

 

缘起

从身体到心灵的按摩师


跑步有益健康,这不是一句空话。除了增强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强度、增进体育活动灵活度等显而易见的益处,还有很多经过医学实验证明的高大上的益处。


“长期的跑步训练对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简单讲,就是可以改善路痴症状,并帮助我们学好几何和地理。“长期跑步训练能够有效地减少髓鞘的退行性改变,显著降低大脑白质体积、白质内有髓神经纤维总长度和总体积以及少突胶质细胞数量”,换人话讲,就是可以使人保持年轻并预防阿兹海默症。“长期跑步训练对老年大脑白质内毛细血管总长度、总体积和总表面积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扩大一点理解,就是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跑步锻炼对抑郁症实验对象海马体内少突胶质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说白了就是跑步抗抑郁,而且是基于生理形态的改善手段。


如果以上这些跑步对身体的益处都不能打动你抽空参加这项运动,那只能说是在下输了。


《天生就会跑》

作者:  克里斯托弗·麦克杜格尔 

译者: 严冬冬 

版本: 南海出版公司  2012年8月


当然,我们应该理解一些不喜欢跑步的人面对这项运动的为难之处。偶尔跑次步,往往由于口干舌燥、呼吸困难、心慌气短的痛苦,跑完后像个肿胀红气球的模样,还有第二天、第三天甚至更久的腰酸腿疼,组成令人恐惧的跑步记忆。我曾在大学二年级退掉已经上了三周的田径课,就是因为每周二上课,只有周一感觉自己的身体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数年后才明白,要克服这一点,只需在周三再跑一次而已。


跑步中的痛苦,来自于运动的极点现象,即运动开始一段时间后,因为生物节律被打乱,身体会出现一个非常难受的阶段。只要度过这个阶段,身体难受感觉就会逐渐消退,呼吸系统和运动系统会逐渐协调起来,运动的舒适感便会随之而来。如何,是否觉得这句话就是“当你度过人生最艰难的时段,就会得到生活带给你的幸福”的运动版本。跑步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和技巧,需要的就是坚持,也没有对抗性,所谓的进步,就是自己能够跑得更快、跑得更久。这与“人生贵在坚持,战胜自己就是胜利”并无不同。跑步从起跑到克服极点,到体力极度消耗后的继续坚持,到终点前突破身体极限的加速,都和人生需要迎难而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什么我们会对一个常年坚持跑步的人怀有基本好感?为什么大学生求职中会将跑步习惯、参加马拉松活动写进简历?就是因为我们知道,一个能够克服自身极限,在最普通的双足交替中坚持下来的人,是能够做好自我管理,坚忍不拔的人。


 流行

极简主义的大用


从技术上讲,跑步是一项极其单调的运动,就是两腿不停地向前跑动的过程。但跑步能给予运动者的东西是很实际的,征服了多少路程,总有明数。其实,人世间很多事都是反复同一个动作来完成的,跑步看似简单的交替动作,却能同时锻炼人的身体和心灵。


跑步的简单易行,极大地扩展了参与跑步的人群。它不像篮球,需强健的体格,不像乒乓球,需要细腻的技巧,不像足球,需要大块的场地,不像高尔夫,需要昂贵的费用。作为一项几乎人人可行、处处可行的运动,跑步获得了最强大的生命力。谁都不喜欢踽踽独行,一项运动,群众基础越广泛,参与者就越有陪伴感、成就感、满足感。随着手机运动APP的发展,我们常会惊讶地发现,朋友圈里竟有那么多人在跑步,他们分享着自己的时间、距离、路线,与好友们比赛、共勉,求鼓励、求点赞。跑步就此又成为了一种交流方式,“嘿,今天你跑了吗?”


《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施小炜 
版本: 南海出版公司  2010年6月


跑步的简单,还在于它不需要精确思考。基于以往“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粗暴论断,我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长期存在误解。其实,大多数的体育运动,是需要精确思考的。譬如乒乓球,运动者要观察球的路线、落点,要掌握自己的击球点、击球力度,要考虑对手的跑位、发力方向,还要根据得分情况调整技战术。而跑步,在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后,所要做的就是看着路,迈开腿。


于是,跑步的同时,大脑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自由,却不是那种可以做精细计算的自由。我们可以听音乐,听有声书籍,可以追忆似水年华,可以计划接下来的旅行,也可以想关于世界宇宙最浩瀚的部分,或者,什么都不想,完全放空。在紧张的都市生活中,这样一段自由,尤其难能可贵。我们一边跑,一边体悟,这体悟的源泉,是正在奔跑的身体,但体悟的内容,又超越了奔跑这一行为。


跑步带给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砥砺,和跑步中身体和思想的并轨进步,赋予了这项体育运动一种哲学向往。在电影《阿甘正传》中,甘为了躲避孩子们的欺负,不断奔跑,于是因为奔跑,获得成功。成功后的甘失去所爱,又开始奔跑,最后误会澄清,了无遗憾。甘前半生的奔跑,是坚持和努力,后半生的奔跑,是放空与思考。甘所爱的珍妮的那句“快跑”,正是世上最温暖的鼓励。


马拉松

对跑步的再超越


无论是出于锻炼身体还是磨炼意志的需要,跑个3、5公里足矣。但长跑届有一个传奇的数字,42公里。波希战争中,一位善于奔跑的战士用生命传送捷报,给42公里的长跑距离赋予了使命感、荣誉感、英雄感,给这段距离赋予一个名字“马拉松”。当下,马拉松从体育赛场转向城市,又获得了新的文化内涵。


在全民健身热潮之下,城市马拉松把全民健身放在城市公开的道路平台上,既是对这项运动的宣传,又是城市风貌的展示。一个城市中的数万人,在同一时间参加运动,竞争,也陪伴。加之一些城市马拉松的公益主题、城市环境主题,更让这项古老的运动散发出现代文明的魅力。


上海马拉松外滩起跑


虽然马拉松热有很多社会、经济、媒体背景,但对参跑者来说,其实都不重要。马拉松是一项跑步运动,但它对参与者的意义,又不限于跑步。


超长距离一边考验我们的身体和意志,一边用赛道的变化,路旁的风景,同行的伙伴给我们鼓励。跑步磨砺人的身体和意志,我们跑出每一步的意义,是战胜前一步的自己。马拉松的意义,却是每一步的积累,最后在越过终点的那一刻迸发。


人类对辛劳之后获得的美好果实有天然向往,即便只是精神上的收获。无论是波希战争中牺牲的报捷人,还是城市马拉松普通的参与者,到达终点时虚脱的极度愉悦,让身体在最脆弱的状态下承受最大的精神幸福,这种割裂式的身体、心灵的碰撞,是对普通长跑的再超越。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苏敦复;编辑:走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保温杯与中年危机 郭敬明 《权力的游戏》教师工资 《二十二》人性恶 低欲望社会 |《我的前半生》| 蔡澜 | 2017年中好书 | 六神磊磊 | 寒门难出贵子 | 恐婚 | 冷暴力 | 林奕含 | 钱理群 | 衡水中学 | 读书日 | 平庸之恶 | 假课文 | 自闭症 |  法律与舆论 |  原生家庭 | 性教育 | 古典诗词 | 刷热点 | 胡适 | 国学低俗化 | 弟子规 | 2016年度好书 | 高房价 | 抑郁症


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