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儿童性侵事件,我们知道得太少

2017-11-24 龙迪 新京报书评周刊

韩国电影《熔炉》(2011)。


我们总是借助媒体和影视作品中极端案例了解儿童性侵,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可能受到侵犯。是这样吗?


作者|龙迪


自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女性主义运动让“儿童性侵犯”现象浮出水面以来,全球 40 多年综合防治儿童性侵犯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 当有权势的一方以性的方式操控、利用儿童的身体来满足一己之需时,即使没有造成明显的身体损伤,儿童也将会在两人之间的秘密关系中受到极大的心理伤害。


然而,我们对儿童性侵犯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中国家长通常借助媒体或影视作品呈现的极端案例来了解儿童性侵犯现象,难免形成不准确的刻板印象。 而防范儿童性侵犯的第一步,恰是正确认识“儿童性侵犯”本身。


另外要说明的是,这里使用“性侵犯”一词,而不是“性虐待”“性侵害”或“性伤害”, 目的是避免使用“虐待”或“侵害”等字眼让人们误以为“只有造成看得见的身体损伤(包括处女膜破损)的性行为才算性侵犯”。研究表明,大多数受到性侵 犯的儿童并没有身体损伤,甚至没有身体表征。“性侵犯”一词强调:不要忽视性侵犯造成的伤害本质上是侵犯儿童权利而造成无形的心理伤害,从而使那些遭受性侵犯的男孩和处女膜没有破损的女孩能够及时得到法律保护和专业支援服务。



迷思与事实

关于“儿童性侵犯”的刻板印象


“儿童性侵犯只是少数极端事件” “好孩子不会受到性侵犯”“让孩子留在家里就可以避免受到性侵犯” “性侵犯一定会使处女膜破损”……这些刻板印象有可能形成责 备受害者的偏见,也容易使成人忽视儿童受到的伤害。


01 

“儿童性侵犯” 只是少数极端事件,错


很多人会从自己的经验推出,儿童性侵犯仅是少数极端事件,但事实并非如此。

 

全球40多年的研究表明,儿童性侵犯是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的重大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2014 年全球预防暴力状况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每5名女性中就有1名、每13名男性中就有1名在18岁之前受到过性侵犯。

 

中国目前尚缺乏权威统计数据,但有限的数字业已表明,儿童性侵犯现象并不像人们想象般是“少数极端事件”。一项对中国6省市6所普通高校2508名大学生的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24.8%女生和17.6%男生报告在16岁之前经历过性侵犯。广东省妇联和检察院调查2008~2011年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受理的案件发现,在18岁以下的女童案件中,涉及性侵犯的案件竟然高达 75.34%。

 

儿童性侵犯研究领域久负盛名的美国社会学家大卫 · 芬克霍尔早在三十多年前告诫人们:以为儿童性侵犯现象罕见于某种文化的看法,通常是错误的!即使采用最保守的统计估算,儿童性侵犯的普遍率仍远远超出根据官方接到的举报所推论出的数字。 时至今日,这个告诫依然有效。


02

好孩子、男孩子不会受到性侵犯,错


实际上,任何儿童都有可能受到性侵犯,绝对不能说,儿童受到性侵犯是因为她 / 他“学习差”“调皮捣乱”“性格缺陷”“品行问题”……也不能说,“男孩子不可能受到性侵犯”。任何男孩和女孩 都有机会受到性侵犯。 其中,残障儿童遭受性侵犯的风险更高。

 

不过,全球权威数据无一例外地显示,受到性侵犯的女童在人口中的比率远远高于受害男童在人口中的比率。女性受害者是男性受害者的2至3倍。


03

性侵犯一定会使处女膜破裂,错


有些性侵犯行为没有武力,甚至没有身体接触。国外研究显示,很多受到性侵犯的儿童并没有任何身体表征,大约三分之一以上受到性侵犯的儿童甚至没有任何症状。

 

其次,即使儿童受到体腔插入或强迫性交,在进行身体检查时看不到处女膜曾受到损害或破损,也是很常见的。这可能是因为儿童身体组织的复原力比较强;或者性侵犯事件已过比较长的时间,儿童处女膜受伤处已复原。另一个可能是,儿童处于发育时期,其处女膜组织比较柔软,再加上性侵犯者没有动用武力。

 

另外,儿童处女膜损坏,也不能说明一定发生过性侵犯事件。有时,剧烈的运动也有可能弄伤处女膜,例如参加自行车比赛等。因此,处女膜受损只能是儿童性侵犯的一个佐证,并不能作为判断性侵犯是否发生的主要依据。


04

让孩子留在家里就可以避免受到性侵犯,错


儿童性侵犯并不是只发生在夜晚或僻静的地方,而是有可能发生在一天当中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包括家里、学校、工地、电梯间、商场等。侵犯者有机会单独接触孩子的时间和地点, 就有可能发生儿童性侵犯。


认识性侵者

性侵犯者也可能是“大好人”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侵犯者主要是陌生人——有着“坏人”模样的成年男性。这实在是很大的误解!其实,性侵犯者可能是任何人。实际上,我们无法根据身份和外表识别出性侵犯儿童的人。性侵犯者可能很有魅力,甚至是人们印象中的“大好人”。


01

大多数性侵者是儿童熟悉的人

甚至是家人


国内外相关研究显示,大多数性侵犯者是儿童认识、熟悉或信任的人,甚至就是儿童的家人。

 

美国社区人口调查结果显示,70%~90%以上的性侵犯者是儿童认识并信任的人,30%~40%的儿童被家人性侵犯。儿童遭受家人性侵犯通常不容易被发现,儿童也很难主动说出来,性侵犯因而得以长期存在。综合防治儿童性侵犯的预防措施不能只防范陌生人。


02

相当多性侵犯者是未成年人


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现象是,相当多比率的性侵犯者是未成年人,有的年龄甚至比受害儿童年龄还小。


成年人性侵犯很多时候与互联网性侵犯和同辈欺凌有关。有可能这个少年性侵犯者自己正在受到别人的性侵犯。他在模仿别人侵犯他的行为去侵犯别的孩子。

 

英国儿童及青年人全国代表性样本调查显示,34%的侵犯者是成人,29%~50%的侵犯者是17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美国社区人口调查的结果显示:40%性侵犯6岁以下儿童的侵犯者是18岁以下的少年犯。

 

我国广东省妇联和检察院女童性侵犯情况调查也发现,20周岁以下和 50周岁以上的侵犯者居多。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综合防治儿童性侵犯的措施还应该包括如何预防、识别和制止由未成年人施加的性侵犯。


03

儿童性侵犯者的部分类型



|  恋童癖患者  |


他们对儿童,尤其未发育的女童,有强烈的性反应。他们在儿童家长面前表现很好,目标就是多接触几个孩子,寻找单独相处的机会。


他们也会找一些小孩到他那里拍裸体照片,甚至还会拍下性侵犯的过程,然后把这些照片上传网络。


他愿意被抓起来,以便得到治疗,因为他自己停不了。他认为,警察抓住自己,是帮自己停下来。


|  猥亵男童者  |


恋童癖患者中的一种,专门猥亵男童,偶尔也会猥亵女童,较多使用暴力。


他不止侵犯一个或几个孩子,持续时间通常是数年。他性侵犯男童一点儿也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习惯或蓄谋已久。到了老年,他还会找男童性侵犯。


他不是同性恋者,甚至很抗拒同性恋。有研究发现,这种人在童年可能受到性侵犯,长大后就用同样方式侵犯其他儿童。


这种人治愈的概率比较小。无论是否接受治疗,再犯机会都比一般侵犯女童者高很多倍。


|  非恋童癖侵犯者  |


他们不是性变态,与异性有正常的性关系。


性侵犯儿童多数是在自己不开心的时候,就想找个人欺负一下。他发现小孩子很容易被摆布,很愿意给他守密。他的负面情绪触动了自私或侵略的欲望,他开始用性侵犯的方式欺负儿童。


通常,他的学生和家中小孩会首先成为受害者。他借助老师、长辈的权威,容易使学生和小孩就范。


|  乱伦者  |


乱伦者对亲人的性欲通常不是偶发的,而是用较长时间养成的。疏离的亲子关系,例如父亲极少参与照顾年幼的儿女,有可能造成情感隔膜,削弱保护儿女的意识。


也有不少乱伦侵犯者长期生活在苦闷或孤独当中,正常性活动受阻。性欲不能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就逐渐把关注点转移到自己的亲人身上。


|  女性侵犯者  |


女性侵犯者可能侵犯男童,也可能侵犯女童,甚至侵犯自己的子女。国外的研究结论是,10%~20%性侵犯儿童者是女性。


04

侵犯者实施性侵犯的特点



同一侵犯者通常是长期多次侵犯多名儿童。儿童性侵犯不止发生一次,而是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侵犯者在实施性侵犯之前,会用相当长的时间接近并引诱受害儿童。相当数量的侵犯者会有意识地选择那些有机会接近及性侵犯儿童的职业或工作,比如,进入学校、幼儿园、文体活动机构……

 

侵犯者会利用职务之便,制造与受害儿童单独在一起的机会,获得儿童及家长的信任。会选择显得脆弱的孩子作为性侵犯的目标,而活泼外向的儿童较难守秘,容易透露性侵犯行为。

 

进行明显的性活动后,侵犯者会威胁孩子不能说出去。如果说出去,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例如要将该儿童的性活动照片发布,或警告儿童会失去从性侵犯关系中到的好处,或会伤害儿童的亲人和朋友等。


在过去 25 年中,美国对于性侵犯儿童者的研究表明,儿童性侵犯不是一下子发生的,而是一个长期形成的动态关系过程。侵犯者对儿童实施性侵犯,通常要经历以下四个步骤:循序渐进亲近儿童、淡化儿童对性接触的警觉、随心所欲实施性侵犯、阻止儿童说出去。


家内性侵犯者和家外性侵犯者相差无几,只不过家内性侵犯者更容易、更方便完成整个过程。四个步骤组成错综复杂的关系过程,把儿童置于不可避免地遭受心理绑架的位置,既无法阻止性侵犯的发生,也无力说出性侵犯的秘密。更重要的是,这四个步骤逐渐把儿童从身边人中隔离出来,很难得到周围人的信任和支持。


正确认识性侵

家长预防儿童性侵害指南


预防儿童性侵害是整个社会的责任,这其中,家长在预防侵害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在的家长普遍缺乏预防教育,在儿童收到侵犯后还没有意识到伤害已经发生。


01

家长普遍低估儿童性侵犯的普遍程度


家长普遍缺乏有关儿童性侵犯的准确信息,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会受到性侵犯,没有必要让孩子参加预防教育课程。


大多数中国家长不知道男孩也会受到性侵犯;不知道女性也可能是性侵犯者。很少有家长知道孩子最容易被熟悉的人侵犯。他们认为,如果孩子说出受到这类性侵犯,没有人会相信。大多数家长也不知道受到性侵犯的儿童很少表现出明显的身体表征。

 

大多数家长不了解儿童性侵犯最特有的表征,例如,孩子懂得不寻常的性知识,表现出不寻常的性行为。很少有家长知道,青少年有如下表现时,有可能是受到性侵犯,例如,过早或经常性交、有年长的性伴侣、有多个性伴侣等。


02

孩子获得的性侵犯信息常常是不准确的


由于家长对儿童性侵犯有错误的理解,因此,很少有家长与孩子讨论预防性侵犯的话题。即使有家长想要与孩子讨论这个话题,他们告诉孩子的相关信息也常常是不准确的。

 

例如,家长经常告诉孩子,侵犯者通常是陌生人或脏兮兮的老男人,而准确信息则是,侵犯者常常是家人、照顾者、亲戚、老师、青少年、信任的熟人、有权威有地位的体面人。

 

家长常常告诉孩子要避开凶狠、丑陋的陌生人,却很少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想要对他 / 她性侵犯时会做什么。

 

来自美国的两项研究显示,三分之二的家长告诉孩子要与性侵犯者搏斗。 然而,预防专家并不建议孩子与侵犯者搏斗,因为那样做会使孩子面临生命危险境地。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的正确做法是,对那个人说“不行”、尽快离开、告诉信任的成人。如果第一次说出受到性侵犯没人理解或没人相信,就要不停地告诉其他成人,直到不再受到性侵犯为止。 


03

预防儿童性侵犯的六大核心知识模块


由于家长在儿童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因此,面向家长的预防教育几乎涵盖了面向成人预防教育的全部内容。必要时,还应该增加性教育、 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和亲职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我们参照研究者的相关建议,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列出面向家长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的六个核心知识模块。


模块1   认识儿童性侵犯


正确认识儿童性侵犯,重点强调以下 8 个知识点:

 

 1. 儿童性侵犯是全球普遍存在的、侵犯儿童权利、危害公共健康的人际暴力,在法律上和道德上都是错误的。


 2. 儿童性侵犯包括身体接触、非身体接触和网络性侵犯三种行为形式。


3. 受害者:任何年龄、种族、地域和社会阶层的女孩或男孩都有可能受害。 女孩受害比率远高于男孩。


 4. 侵犯者:任何年龄、种族、地域和社会阶层的男人或女人都有可能是侵 犯者,甚至未成年人也有可能是侵犯者。男性侵犯者比率远高于女性侵犯者。 70%~90% 的性侵犯者是儿童或其家人认识或信任的人,甚至就是儿童的家人。


5. 儿童性侵犯将会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6. 侵犯者采取种种威逼利诱的手段对儿童进行心理操控,单靠儿童个人的自我保护无法抵制儿童性侵犯的发生。


 7. 性侵犯不一定造成儿童身体损伤,也不一定留下身体证据。没有物证、没有医学检查出来的身体证据,不等于性侵犯事件没有发生。


8. 发生性侵犯不是儿童的错,而是侵犯者的错。不应该让受害儿童为性侵犯的发生承担任何责任。


模块2  保护孩子远离危险情境


家长要学会识别危险情境和潜在侵犯者发出的危险信号。在这里,“潜在的侵犯者”也包括家里的成人和未成年人。也就是说,预防加害的教育还要协助家长学习监管和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做出性侵犯其他儿童的行为。


1. 要留意孩子所处环境是否安全,例如,照看孩子的人、寄宿学校、公园、 公交车、孩子接触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上的信息等。


2. 不要让孩子独自在外过夜。


3. 留意与孩子有密切接触的人,无论他 / 她是谁,都要相信你的直觉(例如,不对劲、不舒服、怪怪的等)。


4. 不要让你不了解、不放心的人与你的孩子单独在一起。


5. 不要让这样的人单独接触你的孩子(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人或家人):

(1)有性侵犯儿童的前科;

(2)有不寻常的性观念和性行为;

(3)热衷于与孩子谈性话题;

(4)经常有意或“无意”地观察或触碰孩子的身体;

(5)对孩子过分亲热、特别关注;

(6)常看色情书刊 / 音像制品,收集儿童色情图片或视频;

(7)经常找借口单独和孩子在一起。


模块3  营造安全的家居环境


研究显示,很多促使儿童性侵犯发生的风险因素 / 机制与家庭环境有关,因此,鼓励家长尽最大努力减少来自家庭的风险因素至关重要。


1. 终止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营造和建设性别平等、尊重儿童权利、家人 相亲相爱的家庭生活氛围和家庭文化。


2. 选择放心的家人、亲戚、朋友、保姆等人照看孩子,并时时留意这些照 看孩子的人是否有异常表现。


3. 单亲家长避免让孩子与自己的男 / 女朋友单独在一起。


4. 尊重每位家人的身体界限和个人隐私,包括儿童。


5. 允许并鼓励孩子拒绝自己不喜欢的身体接触和情感表达。


6. 不强求孩子用身体接触向所爱的人表达感情。


7. 不取笑孩子的身体。


8. 鼓励孩子不要盲从权威人物。


9. 家人之间可以自然、开放地谈论性话题或与防治儿童性侵犯有关的话题,但不用性器官开玩笑或骂人。


10. 抵制色情暴力文化:指导孩子有选择地接触互联网、电视、电影等;遇到与性有关的内容,要与孩子讨论;拒绝让孩子参加有涉性内容的广告和媒体娱乐节目等;纠正儿童接触到的扭曲的性观念。

 

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包括以下内容:


1. 相信孩子说的话。


2. 经常向孩子保证:无论别人对他 / 她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他 / 她不喜欢、 不舒服、不理解的事,都要及时告诉家长;家长不会因此怪罪或惩罚孩子,而是 会保护孩子。


3. 每天安排时间单独和孩子说说话,喝点儿茶,玩一会儿,增进感情。


4. 利用各种机会和活动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感。


模块4  教导孩子自我保护 


1. 教导孩子认识隐私部位。


2. 教导学前儿童正确说出生殖器官的名称。


3. 教导孩子识别身体接触:安全的(恰当的)、不安全的(不恰当的)、模 棱两可的身体接触。


4. 教导孩子有关身体安全的规则:保护自己的身体,也要尊重别人的身体 界限。


5. 教导孩子抵制不安全(不恰当)或模棱两可的身体接触(自我保护三步曲 NOT)。

(1)No:你有权说“不行”,无论是谁

(2)Off:你要立即离开

(3)Talk:告诉你信任的成人或报警(拨打 110)


6. 教导孩子拒绝互联网上的性邀请和色情信息。


模块5  识别与应对 


1. 初步询问:怀疑孩子遭受性侵犯或听到孩子说出性侵犯时如何处理。

 

2. 保护行动:举报 / 报警、把孩子安置在安全的地方、保护其他孩子的安全。

 

3. 帮助孩子回到正常生活。

 

4. 家长怎样照顾自己?

 

5. 自己的孩子性侵犯其他孩子怎么办? 


模块6  配合学校的情境预防制度 


为了有效地预防儿童性侵犯,学校应该鼓励并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预防儿童性侵犯的行动中,例如,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受到保护;监督学校落实预防措施的情况;监督本校教职员工是否遵守学校保护儿童免受性侵犯的规章制度等。因此,学校在面向家长的预防教育中,要让家长知晓本校预防儿童性侵犯 的规章制度和流程。 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1. 本校的行为规定:什么是越界行为、不当行为、有害行为、危险情境?


2. 看见或听到有人做出针对儿童的越界行为、不当行为或有害行为时怎么 办?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例如劝阻、举报等)?


3. 澄清家长和学校各自对于保护儿童安全的责任界限。例如,学校承担保 护儿童安全的责任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在学校活动之前和之后,谁为儿童的 安全负责等。最后,要书面告知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及儿童本人上述内容,并让 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签字,表示他们已经阅读并理解相关规定。


《综合防治儿童性侵犯专业指南》

作者:龙迪

版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年11月




本文经化学工业出版社授权选编自《综合防治儿童性侵犯专业指南》(作者:龙迪),标题为编者所取,参考文献等内容有删节。整合与编辑:吕婉婷 阿东。未经新京报书评周刊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点击图片,给你听点好听的~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保温杯与中年危机 郭敬明 《权力的游戏》教师工资 《二十二》人性恶 低欲望社会 |《我的前半生》| 蔡澜 | 2017年中好书 | 六神磊磊 | 寒门难出贵子 | 恐婚 | 冷暴力 | 林奕含 | 钱理群 | 衡水中学 | 读书日 | 平庸之恶 | 假课文 | 自闭症 |  法律与舆论 |  原生家庭 | 性教育 | 古典诗词 | 刷热点 | 胡适 | 国学低俗化 | 弟子规 | 2016年度好书 | 高房价 | 抑郁症

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