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动物园的死亡率那么高,设计师能做些什么?

郑淑玲 景观设计学前沿
2024-08-30

曾经的悉尼动物园园长调侃道:“如何做动物园设计?一个动物+一个游客+一个画图员”。其实动物园规划设计是一项比普通公园设计更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动物园设计有两大难点,一是动物园需要符合动物习性的竖向设计,二是每种动物所需的福利面积都是不同的,很难用公式计算出来,需要长时间的野生动物行为研究。如果达不到每种野生动物的福利面积,则影响繁殖甚至生命。


国内的建筑学、规划、景观专业都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而学生毕业后却可以承接动物园的规划和设计项目,基本都是去拷贝错的设计。很多项目中途夭折或硬着头皮往下做,导致非常多的新建动物园面临100%的改建,不符合现代动物园的要求,一些建筑在动物入住前就直接推倒重建。


在参与了几个动物园规划设计之后,中国动物园协会创始人之一的郑淑玲老师意识到,纠正在校学生对动物园的认识,讲授合理的动物园规划设计方法与进行规划设计一样重要。2017年12月,郑老师来到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与学生分享了她几十年来对动物园的认识和爱护野生动物的情怀。



郑淑玲


简单来说,动物园是一个科普教育基地,是野生动物的移地保护基地。麋鹿、加州神鹰、阿拉伯羚羊都是在野外绝灭后,于动物园繁殖成功回归野外的。


我国动物园主要分三种。第一种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动物园,如北京动物园,由政府每年拨给资金供动物科研、饲养、繁殖,对大众进行宣传教育,但这一类动物园非常少;第二种动物园以营利为目的,同时也注重野生动物保护和公众教育;第三种是游乐园,靠野生动物来吸引游客,圈大量的土地,做商业开发、房地产开发等等。这类动物园不计较引进野生动物的高昂费用,也不计较用野生动物赚钱,他们靠商业开发赚钱来补贴动物园的亏空。


全世界的动物园几乎都不赚钱,但后两类动物园不注重科学研究,不注重建立动物园自我繁殖的种群,大量从野外补充野生动物,不是保护生态的做法,不是我们倡导的,也是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一直批判的模式。


动物园是一个城市野生动物保护的精神文明窗口,诉说着这个城市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及生物多样性实践的理解,但我国的动物园现状不容乐观。


《世界动物园保护策略》

© 郑淑玲


动物园沿革三阶段图

© 郑淑玲


我国特产动物兔狲,现只能在为数不多的动物园里见到


为谁建设动物园?

并非只为野生动物或只为游客而建,是为野生动物+游客+科技工作人员而建。


谁来建设动物园?

景观设计师、建筑师、兽医师、饲养技术人员、游客都应参与到动物园的设计中,而由于动物园的复杂性,市政、污水垃圾处理等合作团队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早期一个北方的动物园饲养的长颈鹿连续在夜里两点至四点死亡,是因为锅炉工在这个时间段熟睡,忘记向锅炉中加媒,没有保障长颈鹿所需的温度,而长颈鹿冬天也需要在15°以上的环境中生存;秦皇岛动物园改造时,曾试图把长颈鹿馆的暖气换成地暖,但以长颈鹿的高度,立暖一定比地暖更适合它们取暖。


此外,还有室内如何使用环保材料、如何分别处理鸟类和兽类的粪便、如何铺设管道防止老鼠进入……这些问题都需要专业的合作团队介入。


很多动物园的技术力量不足,很难饲养成活的雪豹。

 

如何规划动物园呢?

 

动物园总体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形地貌规划(坡度、地表分析、土壤);

气候(气候周期、光照和阴影);

饲养动物种群的规划;

植被规划;

文化设施规划(建筑风貌、动物丰容、公众舒适度);

游客数量的规划;

动物园道路规划: 

饲养技术力量的规划;

动物园后勤场地的规划;

服务设施的规划;

商业营销、运营的规划;

时间规划(近期、中期、远期)。


动物园规划模式图 / 展区规划模式图

图中显示动物展区之间是等距的,但实际设计中要根据不同动物的游客量做适当调整。


动物园分区规划

最久远的动物园,为了方便喂养,将食肉动物放在一起,食草动物放在一起,这样以人为中心的分区方式并不可取,而且给游客特别是儿童带来记忆上的困惑。现在的动物园设计中一般按照地域来分区,例如亚洲区、非洲区等,从而起到教育宣传的作用。但分区规划的原则并不绝对,动物过少时则不能按照地域划分。此外,一些具有亮点的动物可以放在显眼的位置吸引游客,比如在圣地亚哥动物园,火烈鸟便被安排在入口展示。


每个展区要根据动物园的土地规模建设。面积小的动物园不宜设置多个展区,不宜安置大量的野生动物。国外的动物园受土地制约,一般只有1~2个特色展区。


动物园专业人员会考虑混养不同的动物,增加游客的观赏度、节约土地并缓解野生动物的寂寞感。多数动物能否混养取决于展区面积的大小——是否能给动物足够的领地以躲避互相的攻击行为或占穴行为。温顺的长颈鹿和斑马很适合在一起生活,但也需要有满足他们福利的场地。非洲动物都生活在一片草原上,如果把有攻击性的非洲鸵鸟与长颈鹿和斑马一起混养,需要的土地面积就更大了。


有些动物园会用到特殊的隔断材料来形成视觉上的混养,从而把食草食肉动物混养在一起,这也是国际上的一种做法,但有人认为食草动物的心理处于不安的状态中,所以存在一定争议。


兰州动物园非洲区生境分区图


动物展区专项规划

动物展区的主要设计原则是测算每种动物(可能带来)的游客量,再画出环行线。


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考虑:

1. 动物福利:要充分考虑到动物的繁殖区域。天津动物园曾在小熊猫繁殖方面全国知名,于是请建筑师为小熊猫馆进行改造。改建后的小熊猫馆,方便了游客观赏,但所有的小熊猫都不再繁殖,这是因为小熊猫繁殖需要足够大的幽暗的地方,而新的场馆设置了巨大的玻璃,破坏了原有的私密环境。


每一种动物都需要不同的场地面积和场地条件,要以相关的行为研究作为依据,不能简单照搬过去不科学的动物园里的场地来设计,更不能简单的靠公式计算。


Red panda:“妈妈,我暴露了T^T。”


2. 游客参观:沉浸式展区是1993年《世界动物园保护策略》中提出的21世纪建设动物园的发展方向,是目前国际倡导的为野生动物创建家园的理念,但必须考虑中国游客多的国情。北京动物园有时一天的游客量能达到8万,如何满足蜂拥而至的中国游客在沉浸式的场馆参观,这对我们设计师是个考验。


3. 满足饲养管理: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兽舍时,需要考虑工作人员休息、喂食、清扫粪便的需要。也要考虑野生动物的习性。此外,科学研究、保护宣传教育、兽医院、检疫场、声音隔离、安全也是专项规划中需要看重的几项。


动物园设计

 

游线设计:在设计动物园游线时,需要测算高峰时刻每种动物可能招来的不同游客量,留出充裕的停留和观赏空间。对于人流量大的动物园,最好在一进门就迅速分流游客。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在动物园停留2~3个小时的游人最多,所以重点的动物场馆要放在游客在2~3小时内可以到的地方。


动物园游线与公园道路规划存在一定的不同。动物园游线一般是大环线套小环线,用传统的中国山水园林、曲径通幽的手法设计动物园区是很适宜的,减少对动物的干扰和对游客之间视线的隔离。每一个大分区外要形成封闭的环线,让儿童青少年容易记忆所参观的区域,便于安排日后的参观路线。每个兽舍内也会形成环线,让游客从同一个方向进出,但需要分开进出门,游线不能交叉,是半弧形,不是360度的圆。公园的游线设计中出现较多的直线、几何型设计并不适合动物园。



展区设计:根据动物上下活动的生活习性设计竖向,满足游客的观看角度。例如水獭这类动物喜欢仰泳,躺在在水面上,把食物、幼崽放在肚皮上。观看的最佳角度是俯视,而不是仰视,因此没必要做下沉式设计,水也相对要浅一些,该节约水的时候一定要节约,2.5米深就可以了。


海狮、海豹跳水姿势和水下活动非常优美,很吸引游客,因此,水下、水上都要有游客观赏的场地。水要相对深,满足他们的福利要求。



安全防护与隔离设计:长颈鹿的习性是胆子小,腿长,怕直角度的壕沟,圣地亚哥的设计是壕沟加一米宽的绿篱。国内很多动物园的设计都是高高的围栏。隔离效果不好,游客和动物的亲密度也不够,还浪费材料费用。圣地亚哥的设计是壕沟加一米宽的绿篱。如果在中国设计长颈鹿场地,除了壕沟外,需要设置两米的绿篱,增加的一米是为了防止游客投喂、保护游客和动物安全。


过去很多令人心痛的故事现在还在重演:很多动物园猴山是下沉式设计,游客们经常将自己带来的食物扔给猴子,猴子因此染上了投喂者患有的肺炎。由于肺炎很容易传染,动物园担心猴子将肺炎再传染给游客,不得不对猴子进行定期体检、打针,未通过体检的猴子就会被淘汰。


由于我国民众在保护野生动物意识还很薄弱,尽管动物园的告示写了不许投喂,但还是屡禁不止。因此,所以在中国尽量把游客和动物分开。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隔离办法:


1. 玻璃幕墙+栏杆


2. 隐蔽电网+伪装栏杆


3. 隐蔽电网+水壕沟+栏杆


4. 地形沟谷+简单栏杆+牌示+现场看护


结语


今天,很多动物园设计都没有考虑动物的生存习性。比如设计师设计了满足游客眼球的色彩缤纷且无法冲洗的塑料树,让鸟类窒息的塑料气味,造成鸟类伤害的大玻璃窗,饲养员无法清理的坑洼地面等,导致建成后的场地闲置。


设计的鸟类馆


还有设计师抄袭50年代建国初期的设计,游客只能看到污水中河马的后背。



在所有动物福利都没有达到的情况下,以售卖商品来获取收益、或者为人建设大建筑,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游乐场喧闹的声音,和旅游的二次消费,只能赚取一些小钱。繁殖一只长颈鹿约25万~30万元,提供一个幽静的野生动物家园供野生动物繁殖,利润远远高于游乐场。目前,很多中国动物园每年的动物死亡率都在30%以上。很难想象在这种动物频繁死亡、一味从野外补充动物的现状下,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乃至非洲的野生动物资源还能为我国以野生动物牟利的动物园支撑多少年!



问答环节


Q:从保护动物的角度来说,是否应该存在动物园?


A:作为成年人,反对建设动物园,也许是因为你们已经看过野生动物了,不再考虑你们下一代的感受,但往往你们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正是来自儿童时期动物园的科普教育。


在儿童的成长阶段,需要动物园的科学教育普及,他们才会认识到世界上有这些物种需要保护。很多野生动物是在动物园里繁殖下来回归野外的。动物园的意义是唤起大家保护野生动物和栖息地的意识。动物园是生物多样性、野外栖息环境保护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建立能自我繁殖的动物种群,减少或者不从野外补充动物。违背这种建园的理念,靠野生动物牟利者,我认为应该加以引导,进行改变,但现在是追求利润的年代,改变的路还是很漫长的。我们需要一起努力。


Q:设计动物园的时候缺少规范。只能以游客视角去设计。笼舍内的功能分区、整个动物园的服务配套,无法找到相应标准。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A:建设部出台了动物园的设计规范,可以参考。但规范确实还不够完善。动物园中每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每个展区的具体设计方法需要长时间观察动物习性去积累。动物园的道路规划图和公园道路图也存在区别。国内设计师具备较少的生态知识,连哪种鸟喜欢落什么树种都不清楚,要为动物园规划设计家园确实很难。


我认为,我们的设计师应该从什么是动物园开始学习,知道正确的动物园是什么样的,才能设计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动物园。



李迪华老师结语

“这个事情我不做。这个事情我做不了。”这是郑淑玲老师在讲座中说到自己面对价值观不同的甲方时的回应。当我们没有足够的把握去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最好先不做。等我们搞清楚,研究清楚,再去做。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各种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但却未曾想过糟糕的动物园设计会带来野生动物的消失。让我们一起来推动改变。不要在动物园里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怀而去做伤害动物的设计。


以上内容整理自郑淑玲讲座,如有异议请联系编辑部。



关联阅读


《动物园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为野生动物创建未来——世界动物园与水族馆保护策略》

WAZA


《图解动物园设计》

中国动物园协会 组织编写

张恩权 李晓阳 著


讲者:郑淑玲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东北林业大学客座教授。1982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在建设部工作32年。曾分管动物园、公园、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和同事共同创建了中国动物园协会、中国公园协会。是《世界动物园保护策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之一。曾任国际与康乐协会(IFPRA)亚太地区主席。1992年参与起草我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记者:司雨田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研一学生



《景观设计学》书架


▽ 国际研学交流营——传统村落的生态与文化

▽ 望山生活,诗意栖居

▽ 以专业视角看世界——景观之路游学考察中心

《景观设计学》期刊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简称LAF)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支持,俞孔坚教授担任主编。LAF为双月刊,刊号为CN10-1467/TU,ISSN号2096-336X,邮发代号80-985。全彩页印刷,每期主题集中阐述,中英双语呈现。


2014年,LAF成为中国国家广电总局首批认定学术期刊;2015年,成为CSCD核心库期刊来源刊;同年,荣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度交流类荣誉奖。2016年,入选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中国“最美期刊”与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景观设计学前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