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刚、荆学民 | 将 “厚理论” 和 “轻传播” 结合起来
摘要
两会报道的本质是会议新闻,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做好两会报道,不仅可以提升媒体公信力,也将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向纵深发展。两会报道的守正创新至为重要:“守正”要守住政治方向、守住舆论阵地、守住内容为王,“创新”要创新传播理念、创新传播形态、创新媒介产品。只有坚持将“厚理论”和“轻传播”结合起来,才能做好新时代的两会报道工作。
全国两会是中国人民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是参与人数最多、关注度最高的政治传播平台,是发布重要政务信息、传达社情民意和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渠道。由于其重要地位,中国各级媒体都将两会报道作为重大“新闻战役”。随着民主政治的持续推进、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媒介技术的不断迭代和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两会报道呈现出不断革新和进步的趋势,在汇聚民智民情、回应公众关切、推进国家治理和增强社会共识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1]
当前,中国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流行文化的渗透、媒介技术的革新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严峻挑战。在社会发展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平衡、多元价值观念涌现的复杂背景下,不同的社会阶层往往从自身利益来解读社会。在众多的自媒体平台上,各种社会思潮众声喧哗,各类舆情不断涌现。作为“国家队”的主流媒体,在两会报道中如何守正创新,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值得研究。
守正是两会报道创新的根本前提
守正就是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保持战略定力,努力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国民性。新闻舆论工作是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及时发声、澄清事实、回应关切是主流媒体的责任和使命。全媒体时代,传播业态和媒体形态不断变化,但媒体的政治属性和责任担当永远不变。当前,各新闻单位都在进行融合转型,不管传播环境如何改变,新闻舆论工作都要坚持立场、引领方向。
守住政治方向
伟大的时代必须有伟大的思想来领航。守住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政治统摄传播,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网,坚持两会报道的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这些坚持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无论媒介生态和舆论格局如何改变,都要将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贯穿始终。
2018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2]在这五大任务中,“举旗帜”排在了第一位。“举旗帜”就是要讲政治。在新闻舆论工作中,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
对于两会报道而言,“举旗帜”就是在两会报道中坚持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在策采编发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体现在每篇稿件、每张图片、每段视频和每个新媒体作品上。2019年,中国人民关注的教育、对外关系、金融改革、法治建设、改善民生等议题需要在正确政治方向的引领下,努力打造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力度的新闻作品。
守住舆论阵地
1972年,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在《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文中提出了“议程设置”的理论。该理论揭示了大众传媒和社会认知的关系,认为大众传媒不能决定人们“怎么想”,但是会影响人们“想什么”。这一理论为两会报道的舆论引导提供了理论基础。
当前,舆论格局、媒介生态、受众对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视察解放军报时提出: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只有守住舆论阵地,才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
2019年全国两会新闻中心首次提供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服务。5G技术具有高速度、低功耗、低时延、万物互联的特点。5G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移动互联时代迈向智能互联时代,由人与人的沟通转向人与物的沟通,甚至是物与物的沟通。5G技术在两会新闻报道中的应用,扩大了舆论阵地,丰富了两会报道的形式。各媒体可以通过5G信号传输电视节目,还可以通过VR眼镜来观看两会报道实况。高新技术的出现,提高了两会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当然,守住舆论阵地,还得清除各种“杂音”。当前,由于监管乏力,各种自媒体野蛮生长。侵犯版权、不讲政治、传播不良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还造成不良舆情。对此,有关部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守住内容为王
媒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渠道的极大丰富。现在的受众对于传播渠道的依赖度越来越小。优质的内容在媒介竞争中居于核心地位。雷石东曾说:“传媒企业的基石必须而且绝对必须是内容,内容就是一切!”在全媒体时代,“内容决定品质,高度决定影响力”已得到大多数媒体人的认同。在舆论生态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越是众声喧哗,越需要专业、理性、客观的内容生产。
在媒介融合过程中,守住内容为王,既是传媒人恪守的黄金法则,也是提高媒体公信力的第一要素。在新闻传播中,内容为王是指除平台和渠道之外,主要体现在优质内容的特性。从受众角度出发,内容为王更应该是受众需要的有思想、有价值、有启迪的信息。重现场、重互动、重体验已成为全媒体时代受众的新期待。就两会报道而言,做好优质内容,需要多从受众角度考量,既要吸引受众、引起共鸣,还要考虑传播的社会效果。
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平台,两会能为普通百姓带来哪些政策红利,是群众最为关心的大事。群众关心的事情就是需要记者报道的重要内容。数据显示:2019年,舆论最为关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答记者问、校园安全和减负问题。[3]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精彩呈现两会中的内容,是做好两好报道的关键。
创新是两会报道守正的发展动力
《礼记·大学》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赵翼在《论诗》中说:“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新事物向前发展的开始。任何一个行业,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不创新就意味着死亡。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新问题、新事物、新情况不断涌现,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
借助两会报道的契机,中国媒体在报道模式、报道内容和报道手段方面都在不断创新和突破。可以说,中国的两会报道是伴随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而不断创新突破的。与此同时,两会报道对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创新传播理念
传播理念是传播者进行新闻信息生产、发布的风向标。它深刻影响着新闻作品的最终呈现。在多元舆论场的博弈下,传统的传播理念无法满足当前的传播环境,急需依据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受众诉求,寻找新的传播方式和手段来实现最优化的传播效果。
纵观近几年的全国两会报道,呈现出三个新特点:一是从官方视角向平民视角转变。这体现出“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在两会报道中进一步强化;二是从规范报道向策划报道转变;三是从单一传播向多样传播转变。除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和节目外,不少媒体运用微信、微博、客户端、视频直播、虚拟现实(VR)、可视化新闻、互动产品等全景式、全媒体、多终端的样态进行传播。这些高科技传播工具的存在,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提高了传播的触达率。这些报道的背后,不只是操作水平的提高,更是政治传播理念的进步、融合意识的增强和各级新闻单位体制机制的创新。
两会报道的本质是会议新闻,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创新两会报道的传播理念,不仅可以提升媒体公信力,也将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向纵深发展。以前,两会报道的视角忽视群众,报道语言概念化、公式化,这些缺少亲和力的新闻传播效果不佳。坚持以人为本的视角和多样化的报道形式是打造两会报道亲和力的关键。
创新传播形态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两会报道中脱颖而出?过去的报道方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只有顺应科技革命的趋势,借助高科技为两会传播赋能,才能吸引更多粉丝和受众。
随着机器学习、语音处理、视觉信息等技术的发展,两会报道中智能技术的运用成为探索传播形态创新的重要路径。2016年,湖北广电首次运用智能新闻终端“云朵”报道两会。2017年,中央及地方已有10多家媒体运用智能新闻端进行线上线下报道。
2019年,两会报道传播形态更加丰富,出现了“VR+AR”沉浸式报道的形式。人民网、新华社、光明日报社等主流媒体均有AI主播参与两会报道。在阅读体验方面,央视网首次在主题报道中运用“VR+AR”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新闻网推出融媒体VR专题报道《全景看两会》,将文字、图片和视频充分组合,让新闻报道立体呈现,使受众沉浸到现场体验阅读的状态。可以预见,传播形态的创新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创新媒介产品
媒介产品是一个大于媒介内容的概念。媒介产品的三要素是:载体、资讯和规则。[4]在传播载体层面,传媒技术的革新增添了传播渠道,受众对媒介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传统单一介质的经营模式被打破;在传播资讯层面,微内容、碎片化的信息更吸引受众的关注;在传播规则层面,受众开始参与到规则、奖励机制的创新和构建中。一个有竞争力的新闻媒体,一定是这三个要素整合的必然结果。
2019年,多家媒体运用小游戏和小程序的形式增强两会互动。两会前夕,腾讯新闻策划了互动小游戏“跑步去两会”,将时政话题嵌入到生动有趣的小游戏中与受众进行互动。在“两高”工作报告发布当天,腾讯新闻联合全国230多家法院推出“一键查询你身边老赖”小程序。新华全媒体报道平台推出2019全国两会《幸福生活图鉴》,以H5长图+解谜互动的形式将两会利民的好措施“融”入到日常生活场景。“青蜂侠”、中新视频等10秒竖版小视频捕捉两会精彩动态,在朋友圈、微视、微博等多个渠道进行传播。至于H5、可视化交互模型在两会报道中更是多如牛毛。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创造出满足受众需求的媒介产品,才能赢得粉丝和受众。
守正创新是两会报道的时代要求
近几年,全媒体不断发展,信息无所不及、无处不在、无人不用,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各新闻单位顺势而为,砥砺奋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正由“相加”向“相融”转型。时代在变,创新永无止境。在未来的两会报道中,需要追求卓越,不断完善。
做好两会报道,关键在于有一大批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俱佳的新闻采编人员。对记者来说,需要认真学习语言、政治、经济、法律、时政等知识。对于重大事件,要有自己的敏锐洞察和价值判断,并以最适当的方式传播。全媒体时代的两会报道,约代表、采访、写作,每个环节都要争分夺秒。采写文字、拍摄图片、制作视频,需要记者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要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成最大增量,就得在体制机制上发力,优先支持人财物向移动端倾斜。一是要加大技术投入,运用好5G、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科技,占领信息传播渠道制高点。在新闻报道中,体现移动优先,在全媒体矩阵中实施精准传播;二是要创新媒介融合新样态,重构策划、采访、编辑、发布等新闻信息生产流程,进一步融合报网端微平台,实现“轻传播”;三是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制作出政治正确、内容深刻、启迪性强、受众喜爱的融媒体作品。总之,只有坚持将“厚理论”和“轻传播”结合起来,才能做好新时代的两会报道工作。
注释
[1]荆学民、于淑婧 :《新时期媒体在政治文明传播中的角色与担当》,《新闻战线》2017 年 7 月(上)。
[2]《习近平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0244975
[3]《2019 年全国两会网络传播大数据报告》,http://news.youth.cn/sh/201903/t20190318_11899811.htm
[4]喻国明 :《传媒发展 : 从“内容为王”到“产品为王”》,《新闻与写作》2007 年第 11 期。
作者
简介
荆学民: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叶刚: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讲师
本文原载于《新闻战线》2019年第7期
相关文章推荐:
郑欣、朱玲 | 乡村治理视角下的政治传播效果研究——以“两会”信息在淮安市H村的传播为例
黄秋林、吴本虎 | 政治隐喻的历时分析——基于《人民日报》(1978 -2007)两会社论的研究
近期文章推荐:
编辑:宁志垚
校对:刘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