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想靠教育“鲤鱼跃龙门”,教育却已“失心疯”
摘要
教育的问题,说到底是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间的矛盾,更在于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事故”大爆发
就在十九大强调人民幸福生活之时,民生之首的教育却被集中“炸开了锅”。近年来各种教育“灾祸”不断,虐心连连。比如去年,先是网媒报道豫章书院以戒网瘾等为名殴打囚禁学生,后是上海、南京、北京等地陆续曝光托管亲子园、私立幼儿园等虐童事件触目惊心,引得群情激愤。可未料,后续居然有家长为豫章书院辩护,自愿送孩子“羊入虎口”;还牵扯出妇联、杂志社等居然让无资质机构外包,无证保育员上岗。于是,从学生控诉关黑屋、受龙鞭,到幼童挨打、被喂芥末等,瞬间撕开了教育表面平和的冰山一角,仅2017年曝光的幼儿园虐童事件有19起以上。
让人胆战心惊的还不止于此,如今中小学生自杀开始成为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的调研显示,根据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的网络公开信息,有392例儿童青少年自杀死亡及自杀未遂的信息,其中明确标注为中小学生的信息为267例。
问题不止存在于孩子,就连老师都成了高危职业。近年来频频发生教师被学生、家长捅杀事件。2017年11月12日16岁尖子生仅因老师太严厉便26刀刺死待其如子的班主任。一边是“我鞠躬尽瘁希望你出息”,另一边却是“你一言不合挥刀相刺”,这是何等悲哀的亲子与师生关系!如此突然爆发,中国教育究竟为何梦魇缠身甚至“相爱相杀”?
各方都是一肚子的苦水
其实,现实很无奈。对于教育,谁都重视,却谁都感到委屈。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如今的孩子在“4+2+1”的家庭结构中集万般宠爱于一身,却生活在焦虑的妈妈与缺失父亲的阴影中身心俱疲。尽管父母也不愿孩子这么累,可面对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怎能不担忧孩子的未来?
家长万般苦恼,一边希望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一边又害怕输在起跑线,既想守护又不敢放手。尤其是教改反复折腾,这厢学校要求素质教育,减轻功课,可最终考核仍以分数为主,逼着家长只能在外报补习班,学生功课更多了;那厢学校取缔老师补课,不以成绩论排行,孩子也没见得轻松,因为高考是一样见真功夫的,家长却是急了,老师更是怒了,不知怎么活了。
再加上,现在孩子难管,说重了就来个跳楼,严厉点就给差评甚至仇恨,老师自然也不敢管了,反正谁家的孩子谁家管!作业要家长签名,孩子出问题问责家长,以致父母下班后陪读吼娃到“心梗”。
教育无疑就成了烫手山芋,老师不知怎么教就将责任推给父母,父母即便埋怨老师啥都不管也得讨好着;管理部门更是吃力不讨好,教育改革越改越事与愿违,一边以道德公益标榜着教育神圣光环,一边却是教育市场化的疯狂增长,以致不少家长剑走偏锋,不是送孩子去“学而思”等将应试教育发挥到极致,就是干脆退学上私塾。
教育迷失
背离本质
中国教育居然让每个人都在抱怨,又不得不被当下教育裹挟着前行。究其原因在于市场与政府、商业化与公益性、生计与道德、育人与赚钱的撕扯,始终让中国教育重心不稳,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折腾得没了方向。毕竟中国崛起得太快,物质财富暴富让人迷失在几重文明几重天中,折射到教育上:
一是读书改变命运,被家长们作为阶层上升通道
殊不知,从专业设置到教学方法都秉承工业时代的教育体系又怎能培养出新经济新时代所需的人才?读死书自然无法脱颖而出,何谈改变命运?
二是商业社会的金钱诱惑,让清华70%-80%的高考状元都去了经济管理学院。
正如施一公所说,当所有精英都想干金融,这个国家就出了大问题。因为若所有人都只想赚钱,那么谁来做冷板凳仰望星空?
三是功利主义让教育迷失方向
且不说,中国大学皆以传授知识为主,仅是就业导向就让莘莘学子误入歧途,这也难怪高晓松批判清华高材生“只想着找工作则大学白读了”,并扼腕于“大学沦为职业培训所”。
中国教育显然缺少敬畏之心、偏离了教育的本质,说到底是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间的矛盾。仅全面二孩放开,2021年幼儿园缺口就高达近11万所。2016年中国在园儿童4414万人,可幼师及保育员加起来才249万,师生比1:17.7,若按国家1:5-1:7的要求计算缺口则高达633.8万。更别提社会托幼服务严重不足,即便在上海0-3岁80万婴幼儿中能上托儿所的也只占0.65%。
再加上,优质教育资源被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越是集中越让人趋之若鹜,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错配与不均衡发展。中国拥有最大教育规模,却面临教育资源结构性短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甚至扭曲异化,又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
墙内开花墙外香
教育正因此被中国人“用脚投票”,仅出国留学2016年就达54.45万,较2012年增长14.49万,增幅36.26%。可出去的中国人试过了欧美教育,又反过来将中国基础教材带出去,因为欧美中小学都在玩耍,尤其是饱受数学教育困扰的英国,就连前首相都背不出九九乘法表,这倒反衬了中国基础教育在全球已是公认的厉害,无怪乎英国今年9月引进中国小学数学教材了!
国人不满的中国教育恰恰正成为世界的样板,因为中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连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都高达42.7%,甚至被英国学者称为最会教育下一代的国家。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上,中国大陆高校上榜1289次,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并有7个学科位列世界第一;9月英国刚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中,清华、北大进入前30名,复旦大学等5所高校入围前200名。
由此,伴随中国崛起,汉语走向世界,就连带病的中国教育也成为欧美学习的榜样,就此应了那句“里面的想出来、外面的想进去”,中国教育显然已是围城,已陷心魔!
新时代
新教育
而这恰是科技革命与时代切换所致。
一方面,老师正被逐步替代
且不说,互联网消弭了信息的不对称,让人人都可轻易获取知识,仅是人工智能呼啸而来,就让人类焦虑于被机器人抢了饭碗,连教育也概莫能外,从在线课程到智能幼教,或许未来只需机器人老师就能传授一般知识。
另一方面,传统学校已被颠覆
因为基于牛顿经典理论的知识体系日渐分崩离析,量子理论等科学革命正让世界入新科学蒙昧时代,仅靠学校里传授知识早已无法应对复杂混沌的现实。更何况,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近30年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总量的90%。按此速度推算,当下人类的知识总量将仅为2050年知识总量的1%,大学又岂是学习的终点?显然,知识大爆炸将让人活到老、学到老,“知识不管用”更是对知识教育为主的学校釜底抽薪。
但这并不意味老师就完全被取代了
因为老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通过投入情感和思想引导教会学生做人、塑造学生的性格品质,照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就是“用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或许未来知识随处可得,可思想、方法与情感、经验乃至信仰、价值观,却非人工智能所能传授。以此观之,教育又岂是单方面老师或家长的事,说到底,个人成长只能靠自己,老师、家长都只是引导者而已,教是为了不用教,就能自己学习、茁壮成长。
回归本源
正如前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所言: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的知识与技能,却能让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可如今教育却从手段变成目的,只强调结果不在乎过程,以致学生只想着未来找个好工作,老师则沦为教学的主宰者、知识的灌输者。
教育恰恰偏离本质,才陷入了心魔。毕竟,教育是对心灵的自由滋养,其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是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
以此观之,中国教育显然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尤其十九大确定“两个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要靠教育,这意味教育大乱后必有大治,未来中国教育不单将利用科技突破顺应未来趋势,也将在社会调整与结构改革中回归教育的本源,努力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届时,从知识到智慧时代,21世纪的教育理念便是学会认知、合作、生存、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思考与怎么学习。因为教育不改变生活环境,却能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教育能让你活得幸福,因为幸福取决于有意识的思维方式。而学会选择、拥有信念与自由,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活得幸福的能力。
以此看家长们望子成龙之心倒是自寻烦恼了。纪伯伦在《论孩子》中写道:“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是弓,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与其处处为孩子选择,倒不如让孩子多点自由,毕竟经验、责任、教训都无法代之受过,现在让孩子多学些没用的,长大后懂得平衡生活、调整心态,有能力面对有挫折、有挑战、并不美满的生活,这不是比“把孩子培养成各个领域对口有用的机器”更重要吗?
精彩推荐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