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还在鄙视文科生?文科生可要扬眉吐气、拯救世界了

王德培 福卡智库 2022-06-10


摘要


纵观世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似乎正在被“文科生拯救世界”取代,传统的学科鄙视链被颠覆,背后是社会转型与时代切换,但却并不仅限于此。


“悲催”的文科生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中理科生对文科生的优越感甚嚣尘上,一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道尽了社会上长期存在的“瞧不起”文科生的倾向。用当下的流行语来说,学科之间存在一条鄙视链,文科生处于鄙视链的末端。


钱锺书先生在小说《围城》里就以调侃的口吻,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条著名的高校学科鄙视链:在大学里,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外国语文学系瞧不起中国文学系,中国文学系瞧不起哲学系,哲学系瞧不起社会学系,社会学系瞧不起教育系,教育系的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而这种鄙视并不仅仅存在于社会的话语体系里,更体现在资源分配、岗位、就业上。


2017年公布的“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建设名单中,理工科院校和专业的数量就远多于商科和文史类学科。同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理科录取率为3.54%,文科录取率为1.7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理科录取率为6.15%,文科录取率为13%,文科生的录取率不及理科的二分之一。


也就是说,教育资源就是明显偏向理科生的。这也难怪很多人选择读理科,而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每到中高考,不少家长和孩子就纠结到底是该报理科还是报文科。


此外,根据麦可思等相关研究机构的《就业蓝皮书: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7年就业率高、薪资、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也基本都是理工科,文科几乎很少。


而红牌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中,不乏历史学、音乐表演、法学、美术学等文科专业。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2016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平均收入的排名也显示,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个理科专业收入最高。


而在2017年3月贵州数博会上,李彦宏与马云就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未来隔空“掐架”,结果被马化腾“神调侃”:太懂技术的理科生跟不太懂技术的文科生谈不拢,简直对“文科生”造成一万点伤害,甚至连文科生自己都“底气不足”,如发迹于新经济的罗振宇、罗永浩等就常以“文科生”自黑。


说到这里,相信很多文科生都会一肚子的感慨和委屈,是不是会有种“说多了都是泪”的感觉?



文科生开始翻身逆袭

不过,文科生这样“不受待见”的局面将逐渐扭转。事实上,“文科生”正开始变得春风得意、在社会上掀起风雨。


2017年云栖大会,中国最著名文科生马云,宣布3年投资1000亿元建达摩院,广招天下顶级科学家,“以科技,创新世界”,“希望二十年内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服务世界二十亿人,创造一亿个工作岗位。”作为BAT掌门中唯一的文科生,居然如此野心勃勃敢于挑战科创的金字塔尖,这让另外两位理科生情何以堪?顺便说一句,刘强东虽是学社会学的,但真正起家是靠大二开始学习的计算机编程(因为担心找不到工作)。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理查德·塞勒这位学文学的哲学博士,尽管过去49届共79名得主中有11位具有哲学背景,但他们至少都或多或少地拥有经济学(在西方某种意义上等同于数学)或数学专业背景,纯文科背景的经济学奖得主相当罕见。


十九大新当选领导人登台亮相,也是清一色的文科专业,以致朋友圈家长们戏谑“要想当领导,学文科”。就连科幻小说的主角,也由科学怪(狂)人变成了文科生。荣获雨果奖的著名科幻小说《三体》中写道,当面临“三体”攻击时,全世界顶尖科学家穷尽人类科技智慧、绞尽脑汁仍束手无策,文科生却发挥思辨思维,提出宇宙社会学核心理论——“黑暗森林法则”反制住“三体”,并最终保全了人类最后的“种子”。这似乎是种暗喻,未来“文科生拯救世界”。


去年美国出版了一本名为《你能做任何工作:“无用的”自由技艺的惊人力量》的书,作者是乔治·安德斯,书中认为,在当下的新形势,文科生更容易找到好工作。


相关数据也印证了这个观点:从2012年到2016年,美国新创造的岗位只有不到10%是和互联网、计算机相关的技术岗位。而剩下的90%的新工作大部分都和“文科”有关系——也就是需要和人打交道的工作。


另外。BBC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的数据体系,分析了365种职业在未来“被淘汰的概率”,其中概率最小的三个职业是教师、心理医生、酒店管理者,都属于文科生主要的职业方向。


这样来看,多年来处于学科鄙视链末端的文科生似乎咸鱼翻身,一举登上人生巅峰,鄙视链瞬间反转。



工业经济造就文理“鸿沟”

事实上,学科鄙视链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过去两百年,人类生产、交易、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原因即在于四次工业革命。特别是发端于18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终结了手工作业,将人类带入机械化时代。


看似简单的“机器换人”,实则是场前所未有的深刻社会变革,彻底改写了人类历史。工业化得以迅猛铺开,城市化对传统社会摧枯拉朽,著名的“羊吃人”运动便是写照。


此后,工业化、城市化横扫全球,科学技术创新与突破成为推动人类不断前行的原动力,制造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也日新月异,且工业化越是登峰造极,理工科人才越受欢迎。这一规律中外概莫能外。“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便是在中国快速工业化时代“唱响”的,当时社会上对理工科技术人才求贤若渴,只要有技术,“一招鲜吃遍天”。


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离不开来自大城市的 “星期天工程师”的技术支持。加入WTO后,全球产业链中制造部分集中向中国转移,中国一跃而成世界大工厂,理工科专业人才更是供不应求,成为人才市场的抢手货。2015年本科生专业薪酬排行榜前10名中,纯理工科专业就占了6个。


进入新经济时代,互联网经济与金融文明呼啸而来,IT技术人才与金融人才不断刷新创富神话,长期占据财富榜前列。不仅经济界如此,政府领导选拔中也十分看重专业背景,为避免“外行领导内行”,对一把手往往有硬的专业考量与职称要求,这也导致重要岗位上的领导干部大多出身于理工科专业。


全社会普遍重理轻文,拥有专业技术才能的领导备受推崇。工业经济背景下,财富与地位向理工科专业倾斜,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理工科偏好。故而,当下文科生的“逆袭”就显得尤为突兀。



到了文科思维大有武之地的发展阶段

其实,文科与理工科之争,本质上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争,前者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后者侧重人与自然的关系。


进一步推导,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对当前人类文明而言谁更具有引领性。当处于经济发展初级阶段,通过探索自然世界,不断扩大认知边界,可以迅速满足相对浅层次的物质需求,而一旦进入高级阶段,要满足的是人性更深层次的非物质需求,此时具有引领性的将是能够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思维方法。


技术革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速度一日千里,大的技术变革以30年为周期,而中国可以用30年走完西方近200年的工业化历程,但整个社会文化、心理相应的变化却无法一蹴而就,这之间的断层如得不到及时弥补,中国很难走远。


事实上,弊端已初现端倪,中国社会撕裂程度前所未有,各种鄙视链横行:中年人被钉上“油腻”的耻辱柱,崇拜年轻、鄙视中年与仇恨老年并存;已婚的与单身的彼此瞧不起;有房的看不起没房的,富人看不起穷人,穷人仇视富人等等,挥之不去的焦虑既视感弥漫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或将严重阻碍中国迈向更辉煌的未来。


换言之,当大部分人被快速变化的经济与技术边缘化,为维持平衡,急需进行找平。此时,文科思维恰能发挥作用。正如马云所说,“腾讯也好、百度也好,都是工程师出身。他们的判断基于这件事情技术能不能完成;我的判断基于这件事情不完成明天会不会死人”,更为感性、更加从人性、社会角度非线性思考问题的文科思维,决定了企业家站位的高度。


罗振宇的成功,与其说是抓住了知识焦虑的市场痛点,不如说是迎合了人性最深处的精神诉求。某种意义上,以技术对技术,只能解决技术问题,而深刻洞察人类本性却可以召唤出新技术,这也是社会发展中文科思维与理工科思维的相对关系。两者不是非此即彼、孰优孰劣,而是随时代切换彼此转换位置,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并不断相互交融的过程。



“无用”的文科将越来越“有用”

新时代呼唤更具引领性的思维方式,而企业家与富人往往能够“春江水暖鸭先知”。当一些人还纠结于“读文科挣不到钱,读理科又不会哄女孩子”的寒门子弟困境时,富人们的孩子早就在专业选择上捷足先登了。


西方企业家与富人的子女大多学习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文科专业,技术人才可以雇佣,这些继承者们要学习的是如何驾驭人才,以确保家族财富的传承不绝。


财富积累已达到一定程度的中国一代企业家们也开始觉醒,二代学习经营管理,三代学习哲学、艺术等,非实用性的文科专业成为富家子弟的时尚之选,如著名的“国民老公”王思聪就是哲学专业毕业的,专业丝毫都不耽误其创业赚钱,而曹德旺也曾表示,继承者不在于懂多少技术、管理,而在于能否读懂人。


这都预示着,善于寻找均衡、擅长勾兑社会需求的文科思维终将胜出,成为引领时代的弄潮儿。


精彩推荐

明知科技投入是望不见底的“黑洞”,为什么马斯克们还往里跳?

“变脸”风行,“荷尔蒙”不但操控你我,还要搞出大事情

谁说上海没有抓住互联网风口就不行了——上海未来另有底牌

互联网巨头们“任性”、“嚣张”的时代结束了

扎克伯格的麻烦不是偶然的——数据垄断的“风暴”才掀开盖头

当孤独寂寞成为社会性“心病”,猫和狗的幸福生活随之而来

“单身狗”越来越多,是因为婚姻正变得越来越没用了?

看不懂男团火爆,是因为你还没搞懂男色消费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