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按下“快进键”!高层很重视,舆论还没反应过来?

王德培 福卡智库 2022-06-10

导读


为什么推了二十多年还在路上的长三角一体化突然按下了“快进键”?


01

长三角一体化按下“快进键”

对于此次首届“进博会”,社会各界除了关注这次博览会本身,舆论焦点更多放在了科创板和注册制上。


但实际上,在本次“进博会”上,高层领导还宣布了另外一项重大战略,只是舆论鲜有关注。


在“进博会”开幕式上高层领导宣布,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背后,长三角一体化到了破局的时候。


从1992年建立长三角15个城市经济协作办主任联席会议制度算起,长三角一体化已经推进了大约26年,虽然有关各方可以列出一长串成绩单,但显然还没有达到预期,更没有到位。


因此,自去年年末,加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再次被提上日程,上海市党政代表团赴苏浙皖做对接、举行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长三角一体化成两会热议话题、由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联合组建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提出今年要加快实施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等,一系列动作已拉开长三角深度一体化的序幕。


那么,为什么推了二十多年还在路上的长三角一体化突然按下了“快进键”?


02

从功能抵消到错位协同

直接的原因就是由同构化的失序、恶性竞争、功能抵消转为错位协同。


长期以来,长三角从规划到产业的同构化广遭诟病。中国社科院财经研究院课题组的一组数据显示,2004年之后,长三角整体的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均值连续7年上升,2010年达到0.795,而上海与江苏、江苏与浙江的产业结构相似度更高,近年来分别保持在0.9和0.85左右。安徽与江苏、浙江的相似度系数也在这几年快速上升,目前已经达到0.8以上。


对此,也有学者认为,由于经济发展程度、资源禀赋和制度环境接近,发展机遇相仿,且在技术、要素、产品等的交换互动中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因此,长三角的同构化实属正常。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由于产业结构的高度相似性,造成长三角各个城市在经济发展中重在打自己的“小算盘”,形成“诸侯经济”、“同门竞争”的局面,难以实现全面、有效的分工协作。


如此,不但城市间的互相“拆台”、“挖墙脚”难以避免,且无法形成类似于纽约城市群、东京城市群那样的互相帮衬、彼此强化的效应。


推动长三角深度一体化首先就是要打破上述局面,通过错落有致的产业梯度和产业分工协作,形成彼此功能强化的产业集群。


03

由点状发展升级到整体发展

不过,长三角一体化的深意并不止于此。


站在国家层面,长三角一体化破局,将驱动中国由点状发展升级为面上整体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先行先试的主导思想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点带面,部分城市在“吃政策偏饭”下率先起飞。在这种背景下,城市间发展的落差迅速被拉大。


就拿长三角来说,单是在江苏一省,就存在苏南、苏中、苏北的落差,即便近年来苏北经济增长大有后来居上的发展势头,但其落差并未缩小。


以无锡和徐州为例,拥有653万人口的无锡,2017年GDP为10511亿元,而拥有871万人口的徐州GDP为6600亿元,无锡人均GDP全国排名第四,而徐州人均GDP不及无锡一半。尽管徐州2017年8%的经济增速高于无锡7.4%的经济增速0.6%,但两者经济总量的差距是在扩大的(2017年近4000亿元的差距比2016年3402亿元的差距扩大了509亿元)。


此外,浙南、浙北也存在发展落差,2017年,浙北五市GDP总量34342.51亿元,浙南五市GDP总量16389.81亿元,浙北五市占了浙江经济总量的近7成。


事实上,城市间发展落差的矛盾在全国范围内已日益突出,有人就预测,今后城市、城市群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中国绝大多数的省,只能有一个城市杀出重围。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显然就是要化解上述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局面,从此前若干个点突击、突进的格局调整到通过区域内的协同发展兑现整体发展的格局,避免未来真的陷入到“很多省份将‘只有一个城市’”的状况。


04

为中国经济一体化趟路

基于此,长三角一体化不仅在于区域内发展要由点到面,还要承担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任务,更要为中国经济一体化先行铺垫。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三大支撑带战略”之一,要实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目标,显然离不开其所覆盖的11个省市的统筹协作,避免陷入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九龙治水”的困境。


长三角既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也是其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长三角一体化无疑将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起到支撑和引领作用。


除此之外,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地区(承载中国六分之一的人口,每年的GDP占全中国近四分之一),长三角一体化无疑将成为中国发展模式的范本,提升中国发展的动力。


如果说,当年类似于深圳、浦东式的改革、创新为中国城市单兵突击式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那么,长三角一体化将为中国城市集团作战开创先河。


毕竟,打破行政藩篱,跨省市形成资源流动和再配置,形成区域间的功能协同强化,是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再发展的头等大事。


05

夯实经济底盘,打造国际经济台柱

进一步而言,以长三角一体化破局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一体化,从而对内形成自我互补的生态系统,对外形成强力的竞争群体。


自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再加上2001年加入WTO,依托发达经济体巨大需求市场,以东部地区为主,中国从低端加工制造切入到全球产业体系,发展起庞大的外向型经济体系。


尽管近年来有声音称“外向型经济误国”,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由于中国抓住了上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在蓬勃发展的外向型经济中实现了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原始积累,才成就了今日中国的发展实力。


只不过,时过境迁,一方面,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遭遇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全球化退潮等的制约;另一方面,过往外向型经济一定程度上制造了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但无法再依靠外向型经济来化解这种不平衡。


鉴此,中国在日益密切地参与到全球产业链和经济生态的同时,更要重塑、再造内部的产业链和经济生态,打造更健康的内循环经济体系。而中国从地域到产业体系上的战略纵深也能够为打造自我互补的生态系统提供充分的支撑。


从长三角一体化到中国经济的一体化,就是要用好这样的空间,进一步夯实中国经济发展的底盘。


同时,站在国际视角,当下国际竞争已不只是表现在一技一业,也不仅是一城一市(硅谷、华尔街、好莱坞……),而是依赖N个超级城市群为台柱的整体综合竞争,因此,破局长三角一体化更深远的目的在于形成更大能量的国际经济台柱,即打造超级城市群。未来,这些超级城市群将决定着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实力。


精彩推荐

为什么振兴东北这么重要?

教育让资本走开?农村现代化为什么那么难?

被同龄人抛弃、被小朋友抛弃、还要被非人类抛弃——何以解忧?

不服?凭什么科创板落户上海?为什么搞了几十年的“新农村”反而成了“扫黑除恶”的大战场“我是为你好”、“我是我自己”但我还是要啃老——中国式代际冲突从年入百万到月薪九千,这个行业还能不能好好“玩”了?(速看)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