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透视】疫情催生的教育“新常态”与人类生存的“新常态”
【总第203期】
疫情催生的教育“新常态”
与人类生存的“新常态”
5月14日下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期间大中小学在线教育有关情况时,用“三个全”概括了高校在线教学实践的特点:
/////////////////////
一是全区域,全国所有地区、所有高校都纷纷采取行动开展在线教学。截至5月8日,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合计1226万门次课程,其中既包括理论课,也包括实验课;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
二是全覆盖,开设课程覆盖本科理、工、农、医、经、管、法、文、史、哲、艺、教全部12个学科门类。
三是全方位,课程类型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理论课、实验课等多种类别,授课模式有直播课、录播课、慕课、远程指导等多种形态。值得一提的是,还原真实场景的虚拟仿真实验和居家运动、“云”上健身的体育课也大大丰富、创新了在线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深受大家喜爱与欢迎。
/////////////////////
指出,本次在线教学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和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实验,形成了在线教学的新范式,实现了从“新鲜感”向“新常态”转变,即,我们再也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因为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其实,这里所说的教育的“新常态”,并不是一个新词,提出好几年了,然而,几年前对其内涵的解读,无论是“不是强迫而是引导,不是灌输,而是浸润”,还是“立足现实,理性定位”,等,都令人摸不着头脑,毕竟,这些所谓的“新”,原本是教育应有之义。
疫情之下的今天,我们终于对这个“新常态”的内涵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李芒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其最近的文章中,对教育的新常态有一段专门的论述:
/////////////////////
在疫情期间,师生将网络工具作为最核心的教学手段是应对事物偶然性而为之的,引发这种非常事件的原因并非教学规律,而是病毒所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被迫之举。
如果将疫情前原有的教学称为常态,那么,疫情期间的教学则属于非常态,而疫情之后就是教学的新常态。人类教学是从常态到非常态再到新常态的否定之否定中发展的。教学的新常态就是顺应事物发展规律的状态,是经过一段不正常状态后重新恢复“正常”的状态,而此正常状态非彼正常状态,一定是新的正常状态。
那么新在何处?对教师而言,“新”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几乎所有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自主研修的方式都在不同水平上获得提升;二是教师打开了思考之门,加深了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获得了密集性使用网络教学的亲身体验,于是彻底揭去了网络技术的神秘面纱,并使得网络教学的弊端暴露无遗;三是教师对常规课堂教学的不可替代性有了更加深切的认识,原本对课堂教学熟视无睹,彼时不懂珍惜,此刻却如此向往。
在新常态中,信息技术一定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前提是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在教学中“用不用信息技术”不是以“教师会不会用”为必然条件,并不是教师会用了就必须用,教师“会用信息技术”不是“用不用信息技术”的逻辑起点。
新常态体现在教师能够获得更大的教学自由,具有更多的选择性。
/////////////////////
对此,我深表赞同。可以说,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教育新常态的表述,和李芒教授关于教育新常态的解读,都着重强调了新常态中所蕴含的教学支撑环境更为信息技术化的一面。我个人理解,后疫情时代,教育的新常态中,在教学环境更为技术化之外,还应有另外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战“疫”之后,更呼唤“人师”。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文东茅教授不久之前撰文指出:
/////////////////////
透过战“疫”中的教育,笔者尤其清晰地意识到“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未来教育迫切呼唤更多的“人师”涌现。
“人师”即为人之师表。中国教育传统提倡“学以成人”,学生不仅要学做事谋生的百工技艺,更要注重德性养成和境界提升,要成为“君子”“大人”,这样的学习不应成为应付考试的工具或培养专才的阶梯,而应着眼于成为德才兼备的、整全的人。“成人之学”自然需要“人师”,“人师”不能脱离对经典的讲授,但更要注重从言行举止到安身立命的全方位言传身教,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传天地之道、为人之道。而传道则需先修道、悟道、明道,要对世界规律、人生意义、大是大非有正确的认识和信念,能为迷茫中的人生指明正确方向。这样的师者因其意义重大,因而极受尊崇,可与“天地君亲”并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人师”被视为人之精神父母。人生能遇一“人师”,实乃三生有幸。
疾病的流行和大量的死亡引发了人们对财物价值、生命意义、人类关系、教育责任等诸多困惑的再思考。不论是个人、国家还是整个世界,都需在此次灾难中反思和成长。人类正在面临一次重大而艰难的选择,而教育欲担负其责、导之以正,就必须依靠大批真正的“明师”“人师”。
/////////////////////
欧美学者也撰文指出,在疫情之下由传统面对面教学向全面在线教学的急剧转型中,教师作为一种阅历更丰富的长者,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在教学中予以鼓励和支持,以人性的关爱与温暖,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文营养。
二是应加入更多有关人类生存“新常态”的教学内容。
这次新冠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予以全人类迎面痛击。新冠病毒为何会有如此强大的破坏力?我们该如何理解那些自人类进化之初便与我们共同生存的病菌与病毒,或者说生命本身?进化论、科技的繁荣发展带给人类的安全感,是否是一种脆弱的错觉?在宏大的宇宙中,在无量星体的诞生、奔突碰撞和覆灭中,竟然存在一个蔚蓝的宜居星球,有阳光、有水,供人类萌生、进化、繁荣,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偶然和幸运!――这种幸运是仍否将继续?
比尔·盖茨说:“新冠病毒是一次伟大的纠错!”我们该如何化解全球化时代的这一巨大灾难,共同背负起人类的命运?
至少在即将到来的几年里,人类的生存,将笼罩在新冠的阴影之下,这可能将是一种“新常态”。
所以,我认为,未来的教学中,应更多加入与此相关的内容。
唯有思想的光芒能够穿破阴翳,洞见并引领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这无疑应该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结果之一。
王涛(微信号:ioxroom)
【室联网】理论的提出、体系构建和实践者;室联网学习空间站、室联网教师发展空间站、室联网大健康空间站、室联网国学空间站、室联网孤独症资源空间站、室联网社区家育空间站、智慧党员活动室等【室联网】空间站的原创设计、规划和组织实施者;“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MOOC研究中心、中国绿发会丝路研究院室联网中心主任;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国际工商管理硕士;业界知名有20多万教育专家的MOOC微信公众账号(微信号:openonline,公号名称:MOOC)的发起及运营者。
更多资讯
【MOOC透视】室联网:未来教育的新基础设施
【学习强国】室联网“智慧教室”:打造全新教育生态
中国教育报:“室联网”教育新概念融入智能教室
王涛:“室联网”是未来教育与教育数字转型的蝶变场
王涛:从黑板时代到超级屏时代的教育推手
教育信息化规划建设中的“伪需求”辨析系列文章汇编
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学习环境设计与室联网的崛起
【慕客茶会】基于“室联网”的新维空间站助力教育新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理论探讨】当前提出“室联网”这个新概念何以必要……
【MOOC透视】基于室联网场景回归的混合教学模式走在国际前列了……
【MOOC透视】欢迎来到未来的国际教室......
【MOOC透视】“室联网”已不再是个单纯的理论概念
【MOOC透视】英雄所见略同:从文本思维转向视觉思维……
【MOOC透视】室联网,也许是你与教育的新联接方式
【MOOC透视】“学习场”为何如此重要?
【MOOC透视】首次亮相:今年,这个词儿可能会叫响……
【每日半刻™】隆重上线:古朴又全新的高效学习、幸福生活模式,【每日半刻™】在线写心!
【每日半刻™】之党建篇:传统又创新的党员学习模式,【每日半刻™】邀您在线写心,一起守住初心!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MOOC(微信号:openonline)】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任何单位、公众号转载需包含本条和下条授权的完整模板信息,并链接本文地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按住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